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6074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共五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为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的现实意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对教育自身发展和服务能力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

2、教育强国建设。要把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屹立于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党的教育主张和战略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要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时代机遇,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3、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唯有如此,才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当前,我们尤其要把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内嵌转化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以教育强国建设成效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发挥好教育的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基础和前提是构建一个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化高等教育的龙头地位,突出培养一流

4、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助力打造国家硬实力,做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锚定普惠、公益、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筑牢根基、积蓄后劲。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连接面广、开放度高,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速增效,要不断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

5、展新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基石”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育能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教师队伍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要保持战略高度,强化教师的使命担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转化为加快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务实举措,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强榜样引领,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坚定

6、广大教师的理想和信念;要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维护师道尊严;要保障教师待遇,加大乡村教师的保障力度;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精准培训上下功夫,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的“政策窗口”,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使教师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宏观背景下的育人变革趋势。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赴机在速、笃行不怠,要勇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行动者”。我们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

7、命线,建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时不我待,新时代的教育事业,需要一个个有信仰、有格局、有策略、作风过硬的执行者来执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投身实践、改造世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责献。“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

8、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既要修炼“内功”,也要开放交流。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统筹做好弓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

9、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传播中国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提高我国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一、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世界认同的奠基工程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形象的窗口,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然而,来华留学大潮也为我校整体教育水平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例如,如何提升来华留学工作的教育层次和质量;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国际化进程,为在华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和谐、学位互认、学分转换的良好环境;如何改革与完善专

10、业课程设置,打造一支适应国际化教育交流的“双语型”师资队伍;如何建立稳固的来华留学招生渠道等。我校有丰厚的教育资源,专业的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团队,十几年国际文化交流的经验,一支敢打敢拼,敢打硬战的管理队伍。自2020年以来,我校连续3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省、市侨联协办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线上夏令营。来自韩国、巴拿马、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的400余名营员小朋友,学习汉语、聆听神话故事、习武剪纸、欣赏国乐,经历一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见证祖国飞跃发展的学习之旅。来华留学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检验着我校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也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二、抢抓机遇,拓宽渠道,中外合作办学

11、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增强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和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申报面临新机遇、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外合作办学工程工作量之大,任务量之重,牵扯头绪之多是无法量化的。一方面要加强与外方合作者的充分沟通,让外方理解和尊重我方教育发展需求和要求,并愿意为此改变和创新;一方面要让外方理解和尊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和要求,配合中外合作办学申报;还要增强质量保障的灵活性、包容性,更好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更离不开

12、学校党委坚强的领导和各学院领导、专业教师的理解与配合。自2021年以来,我校分别与意大利贝宁卡萨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特维尔国立大学、维亚特卡国立大学、波兰玛利亚大学、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美国东北州立大学等优质高校开展广播电视编导、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专业的合作办学协议拟定和人才方案匹配工作,目前与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合作办学进展较为顺利,有望在今年9月份及明年4月份申报教育部。三、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声音,弘扬中国教育优秀成果,吸取世界教育精华世界百年变局

13、叠加世纪疫情,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更广泛意义的人文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不管国与国关系如何变化,人民之间的交流不应该停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就要求我们去促进交流、唤起友谊。疫情持续3年,我校没有停止教育合作交流的步伐。为了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我校分别与克罗地亚大使馆、奥帕蒂亚市、克罗地亚、波黑相关高校频繁沟通,往来邮件达200多封,最终于2021年9月1日与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波黑班尼亚卢卡大学在第三届中国一一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上作为唯项重点教育合作项目完成云签约,并于

14、当年11月4日顺利开启了国际中文教学中心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第四期。国际中文教学中心先后推出的儒家文化系列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等,吸引了近400名海外师生参与课程,加深了外国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象,促进了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交流。相关新闻登上冀云客户端、COSTFOTO平台和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中国教育植根本土、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思想,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落地见效,继续唱响与世界各国友好高校合作的主旋律,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圈粉”,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走红”!学习贯彻202

15、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必须始终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发挥教育独特的战略使命,以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全球进入一个大变、大争、不确定的时代,面对

16、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必争和决定兴衰存亡的关键要素,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家之争就是教育之争,必须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斗争姿态应对风险危机和工作挑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途中,汇聚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安全治理机制,赋予中华民族

17、伟大复兴以精神力量和价值之魂。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凸显国际竞争力、展现民族自信的现代化。回顾历史,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背后,无不蕴藏着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逻辑。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都需要教育持续发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从教育科技人

18、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汇聚一切有利于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创新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加速度,助力国家抢占先机。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无论是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强国崛起规律出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立起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发展上开辟新空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无穷的新动能。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

19、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彰显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赋能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以教育之美成就孩子出彩人生。无论是站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立场,还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抑或是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角度来看,都必须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

20、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这一目标,要准确把握教育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想明白如何破局、如何开新局。准确把握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在国际新格局中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教育中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J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我们必须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责献。“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21、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以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讲话,感悟于三个全新提法:一说为高等教育的地位一一“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二说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雄心一一“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三说为教师的理想和信念一一“树立唱弓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这些新论断和新主张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指导和遵循。首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是基点,而高等教育是龙头。这就把高等教育摆在了一个最高的制高点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时常牢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高等教育“高等在哪儿?J那就是需要各个高校认准定位、瞄准前沿;抓住区

22、域协调战略,依托优势学科,不断推进科研创新,使更多科研成果惠及于国、惠及于民;持续增进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培养更多更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全面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我们不但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九内培外引,吸引更多有志到中国学习、希望了解现时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是一条很好的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渠道。我们外国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很大作用一一通过互联网交往efriend(网友)、通过参加外事活动联络外国acquaintance(泛交)、通过国际贸易洽谈结识Partner(伙伴)。让中国人不再以“出国留学”为傲,而让外国人以“留学中国”为荣。最

23、后,大力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四有”好老师需要不断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通过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要通过持之以恒潜心教学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要通过连续不断地深入学生增强教师的人文情操。要让教师树立起建设教育强国,“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博大胸怀,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责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首当其冲、高校教师一马当先。我们要明确自己从教的初心使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成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教育强国而不懈努力!“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24、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最大的感受是建设教育强国,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生力军作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推动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目标任务,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旗帜鲜明把稳“方向盘九建设教育强国,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坚定不移

25、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回归教育初心,让教育聚焦“育人育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以“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立足区域优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借力京津优势资源,聚集优质智慧资源和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围绕学校高水平地方性师范类应用型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开拓思路、拓宽渠道,围绕大学主要职能,聚焦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探索专业特色发展、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提升学科层次水平,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建成特色。建设教育强国,还要做到以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校既是国家创新体

26、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融汇点,要充分发挥高校生力军作用,建设形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可用人才。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培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促进的协同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深校企专业共建、合作育人,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应用型创新人才。2 .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科研创新使命担当。坚持创新第一驱动力理念。聚焦专业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省、市科研平台,博士创新团队引领作用,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加大校企合作,

27、打造产学研用高地。鼓励教师深入思考“河北推动什么、需要什么、师院突破什么”,主动对接地方,敢于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产出更多高端科研创新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责献力量。3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教师学科特长,凝聚高校科技力量,发挥省级科技特派员功能,主动对接京津冀产业,承接地方企业项目申报咨询,进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加大已有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业、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与京津冀企业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地方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促进服务京津冀发展战略需求和建设沿海经济强市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勇担使命,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早日建成教育强国不懈奋斗,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