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61574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概念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一一概念摘要:概念教学往往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教学中做好概念教学的准备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深度学习。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探寻数学学科本质;要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现有水平出发,构建学力生长的课堂;要让概念学习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从分析教材到概念形成直至将迷思概念明辨清晰,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将概念的清晰表象植根孩子的脑海中。关键词:概念形成,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大脑学习的过程也应在深度学习下收效最佳。核心素养的提出让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

2、”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数学概念是在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那些数字、图形、符号、法则等。这些概念的学习不能简单的告诉和记住,而应该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辨析和操作,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思维审辩的过程,才能越辩越清,更好地明晰概念本身的内涵,建立准确的概念表象。张齐华老师概念学习的必由之路专题讲座就是针对概念教学的指导,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参加比赛时执教的一节课认识线段。这是一节概念课,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众所周知,概念的学习须经过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现阶段,线段的概念主要通过概念的形成即归纳的方式建

3、立。一、分析教材:进得去,出得来学生能正确而清晰地建立线段的概念不仅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还是建立长度概念和长度单位概念,认识直线、射线的重要基础。而相对于年龄较小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线段概念的建立显得尤为抽象。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我分别研究了多版本教材在线段概念建立时教学素材的呈现。让我们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如下图),走进两个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从一条线出发,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线段的生活原型,然后通过黑板的边、课桌的边、课本的边等这样大量的同一类事物,归纳出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基本特征,形成线段的概念。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直接呈现一段拉直的线,然后陈述拉紧的一段线,可

4、以看作一条线段。苏教版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段弯曲的线,然后引导学生把线拉直,线段是在由曲变直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把线段拉直的过程中,自然有的同学拉的长一点,有的同学拉的短一点,不经意间丰富了线段概念的外延,这是我们在对比分析教材时需要走出来的地方。二、概念形成:正得巧,变得活我们知道,概念的形成是个体通过接触大量的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两个版本的教材;在线段概念初形成阶段,都是用一条拉直的线来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的表象,然后通过黑板边、桌子边、书边(人教版教材),直尺、课本的每条边(苏教版教材)这样大量的同一类事物,再借助三条长短、方向不同的线

5、段(人教版教材)和折一折、画一画(苏教版教材)这些典型的正例,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的概念。然而在教学时我发现,不论哪个版本教材所呈现的典型正例都不够巧妙,略显呆板。如何巧妙利用这些典型正例揭示线段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达到准确而清晰地建立线段的概念呢?不断建构和构建的反复过程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必要过程。因此,在学生初识线段后,为了深化对线段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为了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通过一些灵活而巧妙的正例变式帮助学生把握线段概念的本质。一是根据学生拉紧毛线时的自然状态,有的同学拉的长,有的同学拉的短,问:两手间的这一段有的长,有的短,它们还是线段吗?二是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分别垂直摆放,倾斜

6、摆放,问:两手间的这一段,有的是平的,有的是斜的,它们还是线段吗?三是先让学生指出一张长方形纸边上的线段,再想办法在这张纸上创作一条线段(有的学生对折、有的学生用尺子画)。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线段不仅存在于物体直直的边上,还存在于一切直直的线中。上述正例的变式,保留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的基本特征,剔除了因长短、方向等非本质因素对线段概念理解的影响,同时丰富了线段概念的外延,即线段有长有短;不仅为学习测量提供了必要支撑,还为学生理解线段的本质属性: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埋下了伏笔。此刻,线段这个概念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丰满。三、概念迷思:看得清,思得明迷思概念也就是和现在的学科

7、概念不同的概念。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形成的前概念或前经验。在帮助学生建立线段概念的时候,我们要大胆地暴露学生关于线段的迷思概念,设计适宜的任务,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从而在对话碰撞中建构新知。关于线段的前认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中的线,如毛线、电线等2 .图形中的线,如长方形、正方形中的线。3 .对曲与直的认识。4 .用尺子可以画出直直的线。而端点这个既抽象又陌生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前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有了以下的对话: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线段,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段吗?生:线段是一条线。生:这条线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弯的。生

8、:长方形上的线就是线段。生:我用尺子能画出线段。师:究竟什么是线段呢,我们一起来看。桌子上的物品你们认识吗?生:桌子上的物品是一条毛线。师:这条线与我们长方形中的线有什么不同?生:这条线是弯的,图形中的线是直的。师:你有办法让这条线变成直的吗?你能创作出不同的直直的线吗?生:用两只手可以把它拉直。用尺子可以画出直直的线,用纸可以折出直直的线。师:同学们拉成的直直的部分、画出来的和折出来的这些线就是线段。师:我们再来看,拉直的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的呢?画出来和折出来的线段呢?(学生在实例上指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师:线段都是从一个点开始,到另一个点结束,这两个点我叫线段的端点,因此线段有两个端

9、点,通常用这样的小竖线表示。师:(用一只手捏住毛线的一段提起来)这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生:不是,它是弯的,线段是直直的。生:老师捏住的地方是一个端点,另外一个端点在哪呢?线段应该有两个端点。师:(打开激光灯并喷雾,让学生能看到激光射出的线。)激光灯射出的光线是直直的,现在它射在黑板上,这一段光线是线段吗?射在屋顶上,这一段光线还是线段吗?射到遥远的太空,无边无际,它的光线还是线段吗?上述片断充分地暴露了学生关于线段的迷思概念,通过师生对话、操作演示等多边活动,使学生对线段概念的模糊认知逐渐清晰:线段是一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再通过几个正、反实例引导学生反思,促成自我修正,原本迷思的线段概

10、念得到纠正,并被正确概念覆盖。学生经历了这样充分的暴露,必要的对话,亲身的体验和自觉的反思,最终建立清晰而正确的线段概念。至此对于导致学生产生迷思概念的重要因素端点还需要再次加强认识。画线段环节至关重要。学生头脑里的表象需要呈现在纸上才能检验表象建立成功与否。学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线段:从孩子呈现的作品来看线段在孩子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一定的表象,后期的反复明辨过程就是一步步清晰明确概念的过程。线段教学如此,其他的概念教学亦是如此,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教材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点,而概念的形成过程更需要教师引导明辨直至形成正确表象。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概念学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探寻数学学科本质;要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现有水平出发,构建学力生长的课堂;要让概念学习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参考文献张奠宙: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