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道法故事深化道法认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好道法故事深化道法认知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讲好道法故事深化道法认知【摘要】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好法治故事来进行法治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本文通过法治故事的选择加工,问题设计,呈现方式等方面内容阐述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讲好法治故事,从而普及和深化小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促进树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信仰。【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小学生法治故事教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并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纲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供教师参考,故事教学是其中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讲
2、故事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讲解法治故事,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道理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一、法治故事的选择和加工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给小学生以启迪,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故事的选择和加工尤其重要。(一)选择要求1 .匹配教材中的关于法治教育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的法治故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选择法治故事一定要紧密联系教材,通过法治故事讲述让小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法治
3、教育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与方法,做到知行统一,坚持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所以,法治故事的选择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使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同时也增强了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3 .关注当前社会中的法治热点选择当前社会小学生关注度或参与度高的法治热点作为故事进行教学,可以在引起学生产生共鸣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关注分析社会法治热点问题,同时有助于教材知识生活化和合理化,便于引导小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
4、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加工方法为了使故事更好地服务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故事进行加工,通过归纳整合、提炼改编等方式让法治故事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1 .归纳整合教师在对故事进行归纳整合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彰显故事性。故事自身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叙述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讲述一件往事。通常故事离不开这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对于一些复杂的故事素材,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要素,删除无关紧要的情节,提炼出关键要素,让故事主线清晰明朗,围绕故事发展的情节唤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法治故事对小学生的感染力。法治故事讲述的是与案例相关的故事,
5、表述清楚围绕案件中主人公发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通过故事了解法律,传播和传授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法治。另一方面,要彰显法治性。大纲指出: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选择法治故事时一定要针对性,为实现法治教育目标服务。2 .提炼改编提炼改编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或者相关联的故事素材自己加工整合,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价值,使其产生较高的育人效果。本着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于故事本身进行分析分段处
6、理,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补充情节。比如在未成年人真正地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通常都有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并且他们的早期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最终酿成大错,实行了犯罪行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补充充实从不良行为一严重不良行为一违法一犯罪这个过程中的故事情节,围绕故事主人公和事件发生发展这一主线将情节具体化形象化。法治故事需要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所以如果故事本身情节完整紧凑,但故事里的主人公可能比较陌生,可以替换成小学生某某;在故事情节方面,为了让小学生感受深刻,可以把危害性故意夸张放大,对于超出小学生理解能力范围的情节可以进行简写或改编等等。当
7、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我们所选择的法治故事是要带给学生思考与启示的,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的。二、故事情节中的问题链设计由于课堂上我们的时间有限,所讲的故事确实不易过多,我们把一个法治故事讲好,并且用好,根据故事情境设置不同的问题,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所以问题链如何巧妙地设计很重要。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指向性,思辨性和序列化。(一)指向性问题链设计的指向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结合所讲述的法治故事,指向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会宽容中讲到拥有一颗宽容的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导入新课环节。针对这个内
8、容,老师讲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指向教会学生学会宽容。第一问,诸葛亮为什么会七擒孟获?这个问题鼓励喜欢三国的男孩来讲这段故事。第二问,孟获的态度有没有发生转变?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对别人的宽容能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第三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个问题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宽容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下去。(二)思辨性针对故事提出的问题还应该具有思辨性。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问题设计时,尽可能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剖析法治故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
9、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去进行价值判断取舍和选择。其实上面一例的第二问题和第三问题就是在让学生思考,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三)序列化问题设计难度要有梯度的变化。适当合理的顺序性,由易到难难度渐大,层层递进,才能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更好地引导学生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步骤,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到学会宽容这一内容时,分别讲述故事(1)张楠的道歉(2)偷橘子(3)收废品的老人。教师请三名同学分别讲述课本故事,讨论并回答引出宽容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人与
10、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都离不开宽容。分享完三个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三个故事中都有矛盾冲突,可结局确让人感受到了和谐与温暖?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会发现、知事理、懂感恩。接着教师请同学说一说:谁还能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类似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基础。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三、故事的呈现方式相同的故事,呈现的形式不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法治故事呈现形式可以有多种方法。(一)文字呈现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尽量就地取材,选取教材上的素材;或者将法治故事整理成文字材料,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边阅读边理解。(二)多媒体融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媒介多样化地呈现给学
11、生,生成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场,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解读呈现出来。在呈现过程中既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段部分呈现。这些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去进行选取。(三)角色演绎故事的呈现可以是一个人边讲故事边演绎,也可以多人分角色进行故事情节演绎。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故事的生活化情景。当然,在这里笔者只列举了三种呈现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还会有很多相同的法治故事,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发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具体的课堂法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了教授教条的法律条文,更要关注对小学生法治思维的引导,教师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创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同时,紧扣当前法治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教学,从而创设有趣、有益、有用的实践课堂。在课堂上讲好法治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法治,还可以普及和深化小学生对法治地认识,促进他们树立法治思维、培育其法治信仰,推动其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帮助小学生在了解法治故事的过程中培育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法治素养。参考文献1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16(6)2王婷婷.道德与法制一一课中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研究【D扬州.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