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63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分析一、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 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 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 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 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 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 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 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 发出呼吁:人类只

2、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 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 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 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 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 “中 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 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o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 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 1994年研制成功

3、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 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花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 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 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 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 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

4、绿色理论的创建, 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 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 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 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 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 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 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

5、战 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 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 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二、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 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 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 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 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 道是

6、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 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 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 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 贝L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 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 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 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 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 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 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

7、的管理方式, 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 实做好环保工作。汽车塑料零部件市场前景汽车塑料零部件按用途分大致可以分为内饰(装)件、外饰(装) 件和结构功能件。其中内饰(装)件主要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板、 座椅、方向盘、顶棚、地毯垫、遮阳板、门手柄、饰条、侧窗防霜器、 杂物箱及盖、吸音衬里等,一般用可吸收能量的弹性改性塑料和发泡 塑料,起到减少碰撞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同时增加美观 时尚的效果;外饰(装)件主要包括汽车保险杠、散热器格栅、挡泥 板、侧防撞条、进气管、导流板等,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用以替 代钢材,减轻车身重量;结构功能件主要包括散热系统、空调系统

8、、 燃油箱、安全气囊、车灯、发动机前段模块、发动机罩盖、各类连接 管路等,大多运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以达到降低产品生产 制造的难度,简化工序,节约成本并增加零部件寿命的效果。大部分 汽车塑料零部件需要与其他金属或电子类零部件进行集成才能形成具 有一定独立功能的部件,结构功能件尤其如此。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零部件的子行业,受汽车消费市场 的波动、汽车制造技术和工艺路线的演变影响较大。与钢、铝等金属 材料相比,塑料零部件除了重量轻之外,还有可以注塑一次成型、生 产工艺简单、周期短、安装维修方便、无需焊接、生产过程中废品率 低、成本较低等优点,而金属零部件重量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9、 成本高、安装维修难度较大。再者,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具备 优良的耐热性、力学强度、耐油性、易加工性塑料合金和复合材料被 研发出来,因其同样具备金属材料所具有的优异性能而被大量采用, 塑料占汽车自重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从技术演变趋势来看,当今世界 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轻量化和环保化,轻量化已被 证明是汽车“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路线,而以塑代钢成为汽车减重 的重要路径。有研究表明汽车自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至8%,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虬由于新能源汽车因整体电池质量较重,为提高 续航里程,其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为此,增加塑料类零部 件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

10、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有效 载荷的关键。目前,汽车塑料用量的占比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 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知名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长期致力于研究塑料在汽车上更广泛的应用,包括全塑汽车的研发; 美国通用、杜邦等公司已研究出多种汽车塑料车身板材,有些已在概 念车中得到应用。2017年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 引导汽车行业加强与原材料等相关行业合作,协同开展高强钢、铝合 金高真空压铸、半固态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研究, 加快镁合金、稀土镁(铝)合金应用,扩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复合材 料应用范围。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 术路线图2

11、.0指出,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整车质量需比 2015年分别减重10%、20%, 35%o上述政策和路线图指引为我国汽车 塑料件的更多应用和轻量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塑料零部件有望 在汽车轻量化的趋势中受益,需求量也会随着本身性能的提高和成本 的降低而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汽车塑料件需求 量也日趋增长,目前,汽车用塑料零部件约占汽车总重量的15%左右, 但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中国汽车工程学 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到2025年由汽 车轻量化带来的塑料零部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500万吨。据立鼎产业 研究网

12、的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实现减重目标后单车质量预计约为 1. 15吨至L 2吨,据此推算,2025年全年汽车塑料使用量约540万吨, 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2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 9%;乐观情况下, 2025年全年汽车塑料使用量有望达到690万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1,6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 4%o另据GlobalMarketInSightS(GMI)研究,预计从2017年至2024年,全球汽车塑料市场规模的年 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1%,到2024年全球汽车塑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00亿美元,汽车塑料零部件的发展空间广阔。三、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汽车行业概览全球汽车行业经

13、过不断的革新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 大、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 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在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相关产业发展 以及全球GD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 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1世纪以来,除2008年至2009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受金融危机影 响出现下滑外,全球汽车行业总体维持了增长趋势,据统计,2005年 至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由6,592.38万辆增加至9,566. 06万辆,年均 复合增长率为3.15%,产销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自2018年以来, 受全球宏观经济下行、汽车产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 量连

14、续3年出现下滑,2019年、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9,042.37 万辆和7,797. 12万辆,同比下滑0.63%和4.87虬2020年,受新冠疫 情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供需均受到较大冲击,全年全球汽车销量仅为 7,797.12万辆,同比下滑13.77虬2021年度,随着疫情缓解全球汽车 销量有所回暖,销量为8,268.48万辆,同比增长6. 05虬 与此同时, 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 战略举措,纷纷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推动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 升高,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辆,201

15、9年突破200万辆。2020年,在 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销 量同比增长41.53%,达到310.54万辆,渗透率提高至3. 98%,较2019 年提升L 56个百分点;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44. 20万辆,参 透率进一步提高至7.79%,较2020年提升3. 8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地域分布上看,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 美三大地区。其中,欧洲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 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拥有诸多全球领先 的整车厂商。北美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大汽车生

16、产 国,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北美汽车市场发展迅速。 亚太地区主要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伴随着全 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汽车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汽车制造工业逐渐向制造 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整体转移。同时,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 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 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方面,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是主要发展力量。根据工信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 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市场份额为44.60%。 在加严排放法规、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 欧洲多国

17、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 长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德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二大 市场,占比达到13.20%。美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环境影响趋于稳定, 对比其他国家的市场增长,近年在全球销量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仅 占比10. 9% o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与全球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开始较晚。尽管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制造业在产业规模、 产品研发、结构调整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 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 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

18、近 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 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自2009年起,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此后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并持续保持全球汽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 地位。2005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由570.84万辆增长至 2,901. 5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5K,汽车销量由575. 82万辆 增长至2,887.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8%。自2018年以来, 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 源补贴退坡等因

19、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汽车产业进 入调整期。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2,572.07万辆和 2,579.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 51%和& 13%,但产销量仍连续十一年 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受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遭受较大 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汽车消费需求的延伸, 国内汽车产业得到较快恢复。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522.52万辆和2,53Ln万辆,同比分别下降L 93%和L 88%,降幅较2019年实现较大收窄。2021年,随着我国汽车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恢复,国内汽车产业得到较大的增长。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0、2,608.22万辆和2,627.4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 40%和3. 81%o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预测,预计中长期销 量仍处于4%至5%的潜在增长区间,2028年新车产销规模将达到在 3,300.00万辆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但从千人保有量及居民 可支配收入等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 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水平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从2008年末的6,467万辆增长至2020年末的约28,100万辆,年复合 增长率为13.02%。但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 大的差距,

21、汽车仍处于普及期。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 个汽车拥有量数据,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 加拿大和日本,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为837辆、747辆、695辆、 670辆和591辆,而同期我国的数据是173辆,排名第17,与前述国 家差距仍然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 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8 万元,到2021年已增长至4. 7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2虬 随着 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与结构的持续升级, 我国汽车市

22、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四、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宏观经济与行业波动风险未来如果下游整车制造企业受宏观经济及汽车行业周期波动的不 利影响而导致其经营状况恶化,这种影响难免也会传导给上游零部件 供应商,从而使其的订单和货款回收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2、产业结构变化及技术更新的风险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还存在充电基础 设施建设薄弱、电池成本较高、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但许多国家出 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举措,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旨在逐步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我国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市场渗透 率快速提高,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加快。这要求零部件企业与时俱进, 加快转型升级,拥抱趋势

23、变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 若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 外,随着材料、工艺、能源、信息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汽车制造技术 日新月异,这也要求零部件企业及时洞察行业技术变化趋势,掌握客 户新的需求,如若不然,则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3、市场竞争风险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国产零部件整体市 场占有率不高,且大量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大都被 跨国或合资巨头所占领,这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从有利的一面看,这给零部件的留出了巨大的空间,但激烈的竞 争,加上不断新进入的竞争者,使得许多零部件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无

24、法满足企业的研发和人才的投入需求,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五、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汽车零部件是组成汽车整车各部分基本功能单元的零件和配件, 一辆整车通常由上万个汽车零部件组成。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素,并且与 汽车整车制造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市场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约占整个汽车产业 市场规模的50%左右,在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 规模占比更高,汽车整车行业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比例约为 1:1.7o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汽车零部件工业是随着汽 车工

25、业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汽车工业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而发达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又极大地推进了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早期, 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附属机构,汽车零部件的 生产制造一般交由整车制造商的下属企业或分支机构实施。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应专业化分工 之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趋势,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从大型整车 厂商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汽车零部件工业逐渐 脱离整车厂商,迈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整车生产商开始专注于整车研发、动力总成开发及提升装 配技术,并面向全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采购,

26、零部件供应商承接由整 车厂商转移而来的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任务,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 与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模块化供货。在经济全球 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 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设计、开发与制造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从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格局来看,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不仅拥有世界知名的整车厂商,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企业中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为主, 行业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上 述国家或地区,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全世界16

27、 个国家及地区,日本、德国及美国为百强零部件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 国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呈“三足鼎立”格局。百强企业中日本上 榜23家,美国上榜22家,德国上榜18家,中国共7家企业进入全球 百强名单,全球排名第五位。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步增 长。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 增速放缓,而以俄罗斯和中东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 则保持强劲增长。随着全球汽车市场保有量增长、产品保值率提高,新车需求开始 减少,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行业竞争加剧。中外合 资、整零合作以及同行业内的兼并整合预示着新一轮变革的启动。零

28、 部件厂商纷纷瞄准下一代汽车的先行研发,为获取必要的前沿技术达 成技术互补,由博世、米其林、日本电装等巨型汽车零部件厂商发起 的并购重组热潮,开始加速推动中坚厂商参与战略重组。巨头之间的 跨国并购、战略合作、业务重组频频发生,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 酝酿重新洗牌。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节能化”趋势和政策的引导 下,全球市场大力推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根据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速了汽车零部件的 核心技术突破。随着汽车消费主体的迁移,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属地化建厂消费 模式,带动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中,中国逐步成 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

29、费和生产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 凭借成本优势进入国际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国企业在全球 百强零部件企业中的占比正逐年提升。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1)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正处于产业恢复期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26万亿元,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 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 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 28万亿元,同比 增长7%。在汽车行业平稳增长带动下,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趋于 良好。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未来产销量的

30、全 球份额在目前的30%水平上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创 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 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行业长期向 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我国构筑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机遇。(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部分产品技术实现突破,并已得到批量投产 及应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性能和质量显著提高,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目前已培育出 一大批优质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节能化”引 领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

31、业升级转型趋势下,零部件企业开始逐步与 通信、互联网等企业跨行业、跨技术领域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部 件研发不断得到重视,我国汽车零部件迎来快速发展局面。(3)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根据汽车权威媒体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 “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国有7家企业入围, 另有2家中资投资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正不断增强。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被誉为汽车工业的根基,与汽车工业互相促进,协同 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汽车 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

32、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 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大整车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 本、增强综合竞争力,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构建全球 产业链。但受益于先发优势,欧美日韩等国家的零部件企业主导推动 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 即使在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全球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受益更大。 随着汽车消费主体的迁移,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属地化建厂消费模式, 带动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全球 第一大汽车消费和生产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凭借 成本优势进入国际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2)汽车生产本土化跨国公司在

33、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行本土化策略,即利 用本土资源、在本土生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 同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形成本土化的竞争力,以实现贴近本土客 户和市场的目标。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 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国内商用车及中低档乘 用车投产时国内配套率基本达到100虬中国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 强大支持。我国是汽车零部件大国,但非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主要核心零 部件仍然掌握在外资手中。随着全球汽车消费进入微增长、存量竞争 阶段,成本成为整车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3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 成本优势,逐步获得合资品牌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进入车企巨头的全 球供应体系。同时,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参与全球竞争,我国自主 零配件企业也跟随出海,配套整车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继 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3)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塑料零部件的应用对于降低汽车重量、节约燃油、促进环保以及 可回收利用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汽车轻量化是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 重中之重,因此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呈现出汽车塑料化的趋势,汽车 塑料件的应用推广有望提速。汽车轻量化,使以尼龙、聚丙烯、聚氨 酯、聚氯乙烯、ABS和聚乙烯等为原材料的塑料零部件市场得以迅速扩 大。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塑料产品的质

35、量优势越发显著,其较轻的重 量有利于节约燃油,同时,塑料的隔热性能有利于汽车节能指标的实 现。(4)汽车零部件行业趋于精细化、多层级化汽车产业逐渐呈现精细化分工的趋势,整车厂从最初拥有全流程 生产链条,逐步转变为专注于汽车设计、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 其余各类零部件均从其合格供应商目录中实施采购,不同零部件的供 应商遍布全球,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供应商的比较优势。汽车零 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化主要体现在多层级的供应商系统中。整车厂通常向其一级供应商直接采购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再向上游供应商,即二级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以此类推,形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分工。(5)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整

36、车厂采购零部件时,要求零部件生产企业满足一系列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制定的国际汽车质量技术 规范IATFI6949质量管理体系。另外,整车厂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考 核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整车厂在确定其零部件供应商前会对供应商的 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长时间、多轮次的考核,部分 整车厂还会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过程控制。(6)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的进口替代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的容量仍将不断提升,有利于我国汽 车零部件行业稳定发展。随着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由标准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 为主动参

37、与标准的制定。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 具备参与全球竞争及进口替代优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 市场中,70%以上市场份额被外资背景企业占据,在汽车电子等高端汽 车零部件领域,外资背景企业占据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替代空间 巨大。技术突破是全球竞争和进口替代的前提。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许 多由外资垄断的零部件开始国产化,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 等;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领域,我国与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属于相 近水平,特别是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的汽车动力 电池供应商,向全球主要的汽车整车企业均配套供应,在国内乘用车 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基

38、本处于寡头地位。成本 优势是全球竞争和进口替代的不竭动力。在技术实现突破后,受益于 我国工程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行业竞争加剧倒逼整车降成本、企 业内部管理优化等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影响,自主汽车零部件产品 逐步配套合资品牌,进而加入其全球供应体系,凭借价格优势和规模 优势等因素,在汽车玻璃、轮毂、汽车内饰等诸多领域,一旦实现技 术突破后,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将会实现对外资及合资产品的快速替 代。六、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企业营销系统指作为营销者的企业整体,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企业 外部所有参与营销活动的利益关系者。但从营销部门的角度看,营销 活动能否成功,首先要受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营销

39、 部门在分析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前,必须先分析企业的内部因素或内 部条件。企业为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设立某种形式的营销部门。市场营销 部门一般由市场营销副总裁、销售经理、推销人员、广告经理、营销 研究与计划以及定价专家等组成。营销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目标与 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力量,而且要争取高层管理,部门 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运 用企业内部环境,力量,使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平衡。营销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面对着其他职能部门以及高层管 理部门。企业营销部门与财务、采购、制造、研究与开发等部门之间既有 多方面的合作,也存在争取资源方面的矛

40、盾。这些部门的业务状况如 何,它们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对营销决策 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极大。例如,生产部门对各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 能力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的决策权,营销计划 的实施,必须取得生产部门的充分支持;市场营销调研预测和新产品 的开发工作,需要研究与开发部门的配合和参与。高层管理部门由董 事会、总经理及其办事机构组成,负责确定企业的任务、目标、方针 政策和发展战略。营销部门在高层管理部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营 销决策,市场营销目标从属于企业总目标,并为总目标服务的次级目标,营销部门所制定的计划也必须在高层管理部门的批准和推动下实 施。七、市场导向组

41、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 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 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 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 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 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 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 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 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

42、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 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 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 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 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 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 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 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

43、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 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 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 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 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 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 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 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 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

44、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 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 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 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 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 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 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 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 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

45、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 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 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 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 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 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 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 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 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

46、“)的致命 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 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 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 文化建设。八、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 市场细分一一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 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 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 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

47、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 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 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 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 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 销向产品

48、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 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 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 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 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 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 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 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 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

49、化营销转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 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 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 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 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 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 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 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