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夏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链条奋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强镇汪棚镇地处固始县西南部,属于丘陵地带,东与南大桥乡隔石漕河、西与马堤集乡和胡族铺镇隔灌河相邻,南与草庙集乡、北与秀水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南与商城县上石桥镇接壤。镇域面积116.98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3780人。近年来,汪棚镇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依托独特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毛洼果蔬、毛洼白鹅、数字康养、研学实训等特质产业,农家乐、渔家乐、康养乐活、农田文化等项目纷纷落地,全面彰现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新农村新气象新风貌,奋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强镇。一、实施土地综合整
2、治,发展集约高效农业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原有杂草、杂灌丛生的空心庄和多余田壤、废弃地块、无用坑塘、低效农田等整治还田,实现新增耕地,产生经济收益。整治后的地块集中成片连片,配套建设路、渠、涵、闸等基础设施,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作业,规模效益、产业效益俱增。同时,土地整治后,便于土地流转,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部分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就地务工、就地从事其它第二三产业,实现农民致富,合作社增收的良好局面。土地流转后,新增土地的租金,各种服务、管理费用等,还可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家共赢的良性循环。2022年以来,汪棚镇以宋楼村为试点,开
3、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累计平整耕地2575亩,平整占用基本农田私建水塘82处852亩,新增耕地400余亩,并配套建设路、渠、涵、闸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提高了耕地利用率;5月10日,宋楼村召开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大会,首次土地股份分红每亩500元,分红总额达120余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20余万元,真正做到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土地生金”。今年全镇将再选3一7个党建基础好、群众全部支持、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村(社区)做好土地平整项目+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工作试点、示范,进而全方位带动推进汪棚镇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和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二、推进秸秆粪污治理,发展生态环保农业一是聚焦源头防治。
4、由镇乡村建设办公室指导农作物收割机上安装加密型粉碎装置,保证所有农作物收割留茬高度小于15cm,利于秸秆秸秆粉碎还田,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在“三夏”、秋收等关键时间段,由镇、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作物收割业务指导,同时加大秸秆禁烧政策宣传力度。三是推进秸秆离田。多渠道联系秸秆购销企业、打捆运输企业,签订秸秆离田收储合同,企业获得燃料来源,农户节约还田费用、离田机械,运输户挣了钱,政府减轻了禁烧压力,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和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多赢共赢。四是推进污水治理。积极探索“管网收集+三级沉淀+氧化塘净化+无害化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
5、利用的可复制、可推广路径。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在组内最低点位,让居民生活污水自行流入处理设施,不需要安装污水提升泵、净化处理等设备,后期没有维修费,全过程自然生态便捷,有效破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不起更用不起”的问题。同时,将农村污水处理与生态景观有机融合,打造成点缀在美丽乡村内的一处处独特景观,治污与置景相得益彰。三、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循环经济,依托省龙头企业颐昇禽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联合体、陈寨信业合作社九月寒再生稻推广、新吴农民合作社优质蔬菜种植、新集向荣合作社优质果蔬种植等基础和优势,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推
6、动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我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新建村“毛洼水乡”为试点,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毛洼果蔬、毛洼白鹅、数字康养、研学实训等特质产业,打造集党建、培训、服务、康养、电商、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毛洼水乡”康养文旅综合体,开发农家体验游、网红打卡带,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全面彰现宜居、宜乐、宜游、宜业的新农村新气象新风貌。四、探索管理服务机制,发展现代规范农业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多赢”模式,进一步加强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强化村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全体农户参与,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双绑合作,进一步提高全村全域土地和优
7、质产业综合效益。二是优化托管机制。持续优化“托管”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为股份,托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进行高效种养殖合作。规范“七统一”经营方式,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种养、统一管理、统一收货、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统一服务”,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三是强化多赢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农户托管、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绑定的机制,实现组织、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多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新实践。保障农民每年土地入股分红的安全稳定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殖。同时规范企业优先聘用入股农户务工,保障务工红利收益。引导企业积极关爱“三类户”等特殊群体和村(社区)公益设施、社会事务等添砖加瓦。四是借力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与农业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度合作,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地生金”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