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H日发布。意见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一、矢志不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一抓到底。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现实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性革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此次意见提
2、出,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同时,意见还提出了要坚持做到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的思路原则、具体举措,可谓规划了“时间表”“路径图”,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破除将富强与美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坚持富强与美丽的辩证统一观。某些人认为,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谋求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3、就要从自然界大肆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定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环境污染,经济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越严重,这是以谋求富强为目的的经济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国也注定要走。他们还认为,美丽会影响富强,生态治理是花钱赔本的买卖,生态治理投入多、产出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看不到什么显性经济效益,越是注重生态治理,经济负担越重,会拖累经济发展和影响富强。基于这种认识,许多人就自然而然产生了生态治理“入不敷出”的想法,在生态治理的投入上缩手缩脚,生怕影响经济发展和富强。将富强与美丽割
4、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实质上就是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经济现代化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条件,“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
5、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各地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二、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担当作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国疆域广阔,是一个资源能源大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却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6、40%,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0%,人均矿产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0%o我国人均资源能源较少,却是世界上最浪费资源能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新征程上,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强化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美丽
7、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构建好、完善好,有机衔接各项体制机制,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绿色的发展,必须发挥好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紧盯科技迭代升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健全完善创新链条
8、,加快贯通“产学研用”全周期,以领跑领先的科学技术为生态文明走在前列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要加大对生态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学科人才能力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探索更加有利于人才引育、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科技赋能和人才赋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盈的活力。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正在持续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在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严格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机制,强化法律执行,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
9、生态环境,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享受绿色美好生活的权利。同时,还要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全社会不同主体在绿色生产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源头上守护好美丽中国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一草一木,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自觉行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并逐步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彻底改变原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技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
10、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加快经济的绿色转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百折不挠,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勇毅前行。成之惟艰、实干为要。在强国建设的路上,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就必须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不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紧紧扭住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
11、,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即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既要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又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真正让每个人都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党员干部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
12、和价值取向。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情,让珍爱环境成为日常习惯,保护资源成为自觉行动,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水”等日常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共同建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美丽中国二“经国序民,正其制度J意见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四个方面着眼,提出了更好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打出了制度建设组合拳,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
13、靠的是严管。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不能懈怠、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党员干部要当好制度执行的“监督员”,把保护生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带动广大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发使用能耗少、污染小、效益好、综合利用率高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及设备,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招商引资和新建项目“一票否决”。另一方面,要勇于揭露和举报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敢于同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做斗争,充分利用好12369环保举报投诉热线电话等手段,及时曝光违法
14、排污、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让维护生态文明的制度铁笼真正发挥作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天蓝、水绿、山青的“美丽中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保持定力,越要狠抓作为。面对着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
15、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四、勒力同心,以“众人植树成林”的自觉共建共享。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意见分为10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主要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
16、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记“国之大者”,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转化为一项项具体行动,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坚持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也要发挥民众主体作用。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必须发挥人
17、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环境整治、保护生态实践中,加深对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自觉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不断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同心协力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促进公众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根据意见,从推进“光盘行动”,到鼓励绿色出行;从发展绿色旅游,到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这些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答题,为此,除要大力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还需坚持法治方
18、式和道德教化相结合,通过法德共治、奖惩并举,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创造性实践,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公众生态环境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激发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倡导低碳生活。骑行爱好者用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将家中旧衣服投入回收箱,垃圾分类投放;逛菜市场、超市自备环保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节约粮食越来越多的呼伦贝尔人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低碳生活从你我
19、做起,要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低碳产品,推动群众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中来,增强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的自觉意识,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节约成为日常习惯、节能成为生活态度,减少碳足迹,降低碳排放,用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减负”,以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汇聚起落实“双碳”目标的巨大合力,要持续讲好节水节电、回收旧衣、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骑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绿色低碳中国故事,争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形成人人、事事、时
20、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J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和行动主体问题,彰显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美丽中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人都是主角,都要自觉接受生态文化滋养,涵养生态道德,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争当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为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