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75975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铁路应急联动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XX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关于刊载印发XX市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办法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成员单位:XX市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办法经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同意,现予刊载印发,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XX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2023年12月7日XX市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办法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防控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响应、科学救援的原则建立健全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编制目的。为了更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力保快速、

2、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联动处置工作,制定本方案。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状况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铁路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工作。二、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协调联动、科学救援”的原则,把预防作为应对铁路交通事故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积极救援,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减少事故危害和次生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三、突发状况的分类分级(一)依据突发

3、状况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二)分级对应和响应分级:依据突发状况的等级,采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特别重大突发状况应急响应、重大突发状况应急响应、较大突发状况应急响应和一般突发状况应急响应。(三)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本市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力保各类突发状况得到及时有效应对。四、组织机构与职责一)组织机构:铁路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交通副市长任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为铁路运营单位部门)、市公安分局、市自规局、市

4、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消防应急救援大队)、市卫健局及沿线乡镇街道负责人。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市交通运输局,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应急联动处置工作。二)在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市政府:应当组织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市政府应当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力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铁路运营单位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铁路运营单位(部门)负责本市铁路交通事故的监测、监控,

5、以及相关监测资料的传输、收集和分析;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处置铁路交通事故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定;组织编制与修订本市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落地实施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在突发状况发生时,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快速启动内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如抢救伤员、修复受损设施等,快速向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同时积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市公安分局:负责维护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保障现场安全,协助其他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应当加强对铁路沿线的巡逻防控,依法打击破坏铁路设施、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违法

6、犯罪行为。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应当快速出警,依法处置涉及铁路安全的案件,组织相关警力维护铁路治安环境,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依法对事发地道路落地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市自规局:在铁路突发状况应急联动处置中负责评估和监测事故现场的环境影响,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铁路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和处理;组织修订铁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铁路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日常中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管,监督指导铁路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防范铁路突发状况的发生。市水利局:负责监测和评估事故现场的水情情况,提供水利工

7、程支持,协助其他部门进行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复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水域铁路突发状况的先期处置工作,如防洪抢险等。市应急局:负贵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包括指挥调度、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协调、信息的发布和协调等。市卫健局:协调铁路安全事故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和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保障现场的群众的医疗。乡镇街道:协助公安部门维护事故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五、风险防控、监测与预警一)监测与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突发状况监测预警制度,及时汇集、储存、分析、通报有关突发状况的信息;加强对铁路突发状况的日常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综合分析各种可能引发铁路突发状况的信息,并依据预测分析结果,对

8、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状况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预警级别:依据突发状况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和四级(一般),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1、一级响应标准(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安全事故。(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安全事故。(3)铁路沿线群众需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安全事故。(4)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2、二级响应标准(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

9、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安全事故。(2)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安全事故。(3)铁路沿线群众需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安全事故。(4)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3、三级响应标准(1)造成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上49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安全事故。(2)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铁路安全事故。4、未达到三级及其以上的铁路安全事故,为四级响应标准。(三)预警响应:依据预警级别,采用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应急准备等。1、发布

10、蓝色、黄色预警后,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市相关部门(单位)和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相关应急预案立即做出响应,采用以下措施:(1)贵令相关部门单位)、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信息报告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状况信息的渠递,加强对突发状况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2)组织铁路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状况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状况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级别;(3)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状况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递工作进行管理;(4)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状况危害的警告,宣传

11、杜绝、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2、发布橙色、红色预警后,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市相关部门(单位)和市人民政府在采用蓝色、黄色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状况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1)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及市应急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指挥人员、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准备;(2)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局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力保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市公安分局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4)其他相关部门

12、采用必要措施,力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转;(5)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用特定措施杜绝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6)转移、疏散或撤离易受突发状况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7)关闭或限制使用易受突发状况危害的场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四)预警发布与解除:及时发布和解除预警信息,引导疏通公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1、预警由市人民政府或经授权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可依据突发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影响程度,调整预警级别,并报请分管市领导

13、批准。2、对于可能影响本市以外其他地市的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市人民政府应按照职责范围和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地区通报。3、对于需要向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由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履行审批程序,并通过市突发状况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国统一号码12379)统一对外发布。对于仅在铁路行业内部发布的警示性信息,可由铁路主管部门或单位在本系统、本单位及可能受影响范围内自行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预警信息。五)监测与预警支持系统:加强监测与预警支持系统建设,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1、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强化数

14、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和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2、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分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市综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风险综合监测与突发状况预警,提高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市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六、应急处置与救援(一)信息报送: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及时上报突发状况信息。1、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各乡镇1街道)人民政府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各类突发状况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信息报送应贯穿于突发状况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的全过程。2、有关铁路运营部门单位)、专业机构

15、、监测网点和负有信息报告职责的灾害信息员、专职安全员、气象信息员等人员要结合工作职责,及时向所属部门报告突发状况信息,并参与先期处置。3、获悉突发状况信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事发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4、对于能够判定为较大及以上突发状况等级的,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市、特殊时期的,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突发状况或突出情况信息,铁路及事发地乡镇街递)人民政府要立即报告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应急管理局,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上报XX市委、XX市政府总值班室和XX市应急管理局,详细书面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40分钟报送。5、对于暂时无法

16、判明等级的突发状况,应快速核实,最迟不晚于接报后30分钟向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对于仍在处置过程当中的较大以上突发状况,每30分钟续报人员伤亡、处置进度和发展趋势等信息,直到应急处置结束。6、对于接报的较大以上突发状况信息,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级处置主责部门分别按规定同时向市委、XX市政府办公室和XX市相关部门单位)报告。7、上报突发状况信息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巳采用的措施等。(二)先期处置:在突发状况发生时,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控制事态发展。1、突发状况发生后,铁路和相关乡镇街递)、村社区

17、)等要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开展先期处置,科学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2、XX市公安分局、市卫健局、市应急管理局及处置主责部门应按照职责,快速调动有关专业应急力量赶赴现场,掌握现场态势,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3、辖市乡镇(街递)要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疏散,采用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做好专业应急力量引导疏通等工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事件情况。4、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要按照乡镇街道)的安排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三)分级响应: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依据突发状况的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应急

18、救援工作。【四)现场指挥部: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在现场设立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五)处置措施:市应急局、市卫健局、市交通运输局依据突发状况的具体的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搜救伤员、排除险情、恢复交通等。六)信息发布: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准确发布突发状况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七)应急结束:在突发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转入恢复重建阶段。七、后期处置(一)善后处置。铁路运输企业按国家及铁路有关规定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对处置事故需要而征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应进行补偿或赔偿;对事故现场残留物应当及时清除,或将

19、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市指挥部协助做好有关工作。(二)调查评估。应急救援结束后,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对突发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总结应急救援工作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善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报送市应急救援指挥部。(三)恢复重建。组织铁路相关单位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八、监督检查问责与奖惩在应急联动处置工作中,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广大应急救援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同时,对失职渎职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力保应急联动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监督检查问责与奖惩机制的建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