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景观绿化市政环卫设计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景观绿化市政环卫设计指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景观绿化市政环卫设计指引一、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而编制,旨在加强规划设计单位、开发建设单位和运维监管单位等对居住区景观绿化、市政环卫设计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形成适应连云港地域特点、符合连云港地方风貌的高品质住宅设计指导文件,以提高连云港市新建住宅环境的景观绿化品质。1.2 本导则中所称居住区的范畴为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中的居住街坊,指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1.3 本导则根据连云港市关于印发关于提升我市高品质住宅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连自然资发(2
2、023)555号)的精神,以江苏省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DB32/T41742021)为蓝本,进行提取、补充和编制。1.4 本导则在依据国家、江苏省和连云港市现行相关设计标准、居住区标准的前提下编制,适用于连云港市区新建的高品质居住区。二、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指引1景观绿化规划要求规划程序1.Ll规划审批总平面图、景观绿化设计方案、景观绿化施工图、景观绿化竣工图等前后期图纸需要基本一致。1.L2景观绿化工程要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报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开展专项审查。根据设计图纸和园林绿化施工验收规范,高标准精细化组织实施。1.2
3、规划原则1.2.1前期介入,同步规划的原则。提倡规划、建筑、园林三合一的同步规划,景观绿化从前期介入总体规划的筹划,以达到景观与居住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1.2.2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保存利用好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观。以强调植物造景为主,最大限度提高居住区环境中的绿地率,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营造生态和谐、养护简便的居住区绿色景观。L2.3突显特性、简洁整体原则。结合居住区周边环境,缔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特性景观,避免不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雷同。总体布局要求整体性、特色性、时代性、文化性,使景观绿化到达简洁而不简单,丰富而不零乱。3规划设计1.2.1居住区景观绿化营造的总体目标应当做到:生态、美
4、观、宜居、低碳。2.2居住区景观绿化的总体设计应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在提质增容的同时,将居住区内、外的景观绿化风格协调统一,居住区休闲场地与街区共享空间有机连通。1.2.3居住区景观绿化绿地的各项指标应不低于规划审批的技术指标。鼓励创造条件增大绿地面积;鼓励结合景观主题特色,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做创新设计。1.4规划指标总体规划指标:居住绿地占住宅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绿地率)为高品质住宅235%,绿化覆盖率243%。集中绿地建设面积不应低于0.5平米/人,宽度不低于12米。1.4.2绿化与硬质景观指标:硬质地坪面积(包括构筑物、小品)不大于总绿地面积的30%,绿化种植面积不小于总绿地
5、面积的70%o1.4.3其他指标:在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应22/5,并以乡土落叶乔木为主,保证场地夏有荫凉、冬有日照。地面停车场布置应注重绿化覆盖,做林荫式停车场。2景观绿化总图设计要点2.1 景观平面布局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建筑形式等相协调。根据居民使用功能(如:边界绿地、集中绿地广场、宅间绿地、单元入户等)进行整体布局、分类设计。既要有统一的风格、鲜明的主题,又有宜人的尺度、超凡的品味。2.2 2景观竖向设计应与地面排水设计、道路高程控制、地形地貌利用和塑造、绿地空间设计统筹考虑。优化高程、坡度、坡向数据,减少土方工程量,做好高点和低点的安全、顺畅衔接。绿地地形设计要
6、注重自然起伏与人工营造相结合,并与植物种植紧密融合,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和景观效果。地形高度应切合居住区整体景观要求,并结合排水专业,在边界和转角处做精细化处理。2.3 景观设计应合理布置功能场地,结合绿化种植、景观小品设置公共活动、健身、休闲、服务场地及设施设备,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差异化的需求,营造统一多元、安全舒适的室外景观环境。2.4 4集中绿地应做到可达性强,空间舒朗。配套小型的活动场地及健身游乐设施,场地与居民楼需保持合理间距,设施材质、样式的安全性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规范。2.5 5居住区各出入口、围墙风格应与居住区所在街区环境相协调、与居住区建筑形式相协调。2.6 6景
7、观绿化设计应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充分与水专业沟通,结合汇水分区、场地竖向、绿化种植等,合理布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有效调蓄、净化、利用雨水,发挥雨水的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卫生保洁等功能。3绿化种植设计要点3.1 植物选择应符合连云港本地的气候、水源特点。以人为本,注重场地功能,注重植物安全性,宜选择寿命较长、无病虫害、无针刺、无明显飞絮、无毒的、符合场地需要的植物品种。2.7 2植物配置应根据环境特点、空间布局、功能要求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形成生态结构稳定、疏密错落有致、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3.3 植物种类宜丰富多彩,体现生物多样性。参照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D
8、B32/T41742021)的相关要求,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植物品类应配合植物规格,做到多样而统一,合理确定基调树种、骨干树种、特形树种和一般树种。3.4 植物种植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鼓励适量种植色叶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芳香植物、保健植物、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等。3.5 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乔、灌木树冠投影面积与草坪面积的比率不小于4:1。3.6 乔、灌植物除满足基本设计规格外应强调树形,要求冠形完整、姿态美观。广场、停车场、人行道处乔木应注重枝下高。不宜使用规格过小的苗木,根据苗木生长特性、场地景观需求,采用合适的苗木规格和种植密度。3.7 根据连
9、云港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居住区的干道、休憩空间、活动场地等重要区域应多栽植落叶阔叶乔木,形成良好的林荫环境。常绿与落叶比不宜大于1:5。3. 8宅旁绿地应根据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质进行布置。建筑南面应保证建筑的通风采光、选择喜阳、耐旱,姿态优美的乔、灌木;建筑北面选择耐荫、抗寒树种;建筑西面、东面应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的要求,选择抗风、耐寒、抗逆性强的常绿乔、灌木。3.9 住宅建筑周边植物栽植应充分考虑居民日照、采光、通风、安全等需要。常绿乔木中心与建筑物的南窗距离不宜小于10.0m,其他乔木中心与建筑物的南窗距离不宜小于5.5mo乔木中心与住宅其他窗户、阳台、无窗墙面的距离不宜小于3
10、.0m。距窗户3.Om内不宜种植高于窗台高度的灌木。3.10 地面停车场、运动场地周边及主要人行道两侧应选择冠大荫浓、主干通直、生长速度适中,无根奠、无浆果及无滴脂污染的落叶阔叶乔木。3.11 地下及半地下建筑顶板上的绿地,乔木种植区域覆土层应1.5m,灌木种植区域覆土层应20.8m,地被种植区域覆土层应20.5mo3. 12屋顶绿化种植应严格按照结构负荷覆土厚度设计选择浅根性的小乔木和灌木地被类,地被宜选用耐旱、耐寒、耐修剪植物。3.13提倡立体绿化。鼓励采用屋顶绿化、空中花园、墙面垂直绿化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的绿化景观效果,营造宜居的居住区环境。居住区可以进行垂直绿化设计的区域应该
11、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做到应绿尽绿。鼓励业主在阳台、露台等区域进行空中绿化。3.14绿化种植土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疏松度、无明显结块,无石块、垃圾等杂物。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执行。3.15植物设计前,沿海地区应充分考虑绿地内土壤的盐碱度,适当增加隔盐、排盐措施。4. 16植物设计时,应对基地范围内长势良好的原生植物进行保护与利用。4硬质景观设计要点4.1 居住区室外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符合基本审美要求、符合工程基本要求、有设计感,与建筑和整体环境相协调。选取高品质低碳环保材料,满足耐久、防冻、防滑等要求。4. 2居住区通道应做到车行畅通,人行连
12、通,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居住区健康步道和街区人行步道、街区公园步道有机连接。宽度、坡度指标参见市政设施章节相关规定。坡度较大的地面必须做好防滑措施。4. 3居住区室外尽可能少设置台阶,必须设置台阶时,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一级台阶高度控制在0.10-0.15m,一级台阶踏面宽度不小于0.35m。台阶附近应留有无障碍通道。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地灯。4 .4铺装和绿地交接处,可以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排水专业布置线性排水沟、植草沟、卵(砾)石沟、隐藏式雨水口等收排水设施。5 .5居住区室外景墙、亭廊、小品等构筑物的应注重构造坚固、简洁新颖,与居
13、住区环境、住宅建筑相互协调。除特殊设计外,高度、宽度、立柱间距等应有舒适、宜人的尺度。并在亭、花架、长廊内设置休息座椅。提倡使用高品质低碳环保材料,鼓励结合景观需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做创新设计。4. 6居住区室外挡土墙形式根据地质情况经过结构设计确定。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防止墙体内存水。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30m设一道,无筋墙体每IOin设一道。鼓励结合景观需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做异型设计。4 .7居住区室外水景设计应结合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水深宜在0.3-1.5m之间。水深超过0.7米的软底自然水池,岸边应设置不小于2米宽的安全马道。水深不足0.3m
14、的人工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水深超过0.5m,岸边必须做好防滑处理,加防护栏杆和警示标语。5 .8居住区室外栏杆、围栏、栅栏的高度应根据场地功能要求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隔离绿化植物宜在04米左右;限制车辆进出宜在0.5-0.7米之间;标明分界区域宜在1.1-1.5米之间;供植物攀援宜在2.O米左右。可以结合景观需要,做异型设计。4. 9居住区室外雕塑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还应具有时代感,体现居住区人文精神。区别于市政广场的雕塑应以贴近人为原则,切忌尺度超长过大。4. 10居住区
15、公共活动区域应结合使用功能合理布置直饮水取水点、可回收垃圾收集点、自动售卖亭、外卖寄存点等便民服务设施。5. 11居住区室外服务便民设施、休闲娱乐场地及设施、健身场地及设施、人文关怀场地及设备、海绵城市、景观亮化、标识标牌、文化文明引导、垃圾分类设施等应在居住区建筑、环境、文化主题的大背景下做专项设计。三、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市政配套设计指引1道路设计1.l居住区道路应以人为本,做到“人车分离”,分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人行道和健康步道。1.1.1 道路的线型应顺畅,避免往返迂回,不能出现生硬弯折,以方便消防、救护、搬家、清运垃圾等机动车辆的转弯和出入。1.1.2 主要道路标高应与市政道路合理衔接
16、,其他道路协调好与建筑、绿化等之间的竖向关系,保证居住区道路路面排水通畅。1.1.3道路横断面的选用应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城市设施结合,推荐采用开放式断面。.4主要道路路面净宽不应小于6.0m;次要道路净宽不宜小于4.0m;人行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健康步道宽度不小于LOnb宜闭合成环。1.L5路缘石推荐采用小型平缘石,顶面高度宜与路面齐平。在小半径处,应采用曲线缘石。1.1 为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布置要求,居住区道路边缘线距离高层住宅应不小于5m,距离多层住宅应不小于3米。1. 3各级道路路面选材应因地制宜,选取环保性材料,满足耐久、防冻、防滑等要求并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所选材料应
17、与景观绿化相融合、统一。1.4 人行道应保持路面平整、连续、无障碍物,如遇到高差,应同时设置缓坡道,缓坡道宽度及坡度应满足轮椅要求。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市政道路,交角宜为90oo出入口距离市政道路应有一定的纵深长度,其长度宜满足23辆车排队的需要。1.6出入口处宜设置港湾式出租车、公交车停靠泊位和共享单车停放区域。1.7 地面停车区域应与海绵城市、景观相结合,推荐采用生态式停车场。2室外管线设计1.8 应满足周边相关规划要求;2. 2居住区应进行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详细梳理各专业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在平面、竖向的位置关系;3. 3井盖的规格、材质、颜色等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应与周边环
18、境、绿化等协调;3给、雨、污水设计3.1绿化浇洒给水应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宜优先采用喷灌、微灌、滴灌、涌泉灌等,并应设置洒水栓进行人工补充浇灌。3. 2室外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不宜低于5年4. 3居住区应遵循源头减排原则,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雨的年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峰值的控制应达到建设开发前的水平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3.4化粪池宜多楼合建。污水接户管、支管管径宜适当放大。4电气管线设计4.1 居住区所有管道(低压电力管道、弱电管道及消防管道等)埋深距地面0.8米。在与其他管线交叉,当不满足净距要求时,可适当调节两个井之间管线埋深。4.2 居住区所
19、有管道(低压电力管道、弱电管道及消防管道等)过硬化路面(道路,不含台阶、硬化停车位、坡道、人行铺装等)时,采用C20混凝土包封或穿热镀锌钢管保护。4.3 在覆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所有强弱电管线尽量水平排开,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叠。4.4 在敷设井道时,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局部调整,要调节好井脖高度,使井盖与地面尽量保持平齐。4.5 为确保居住区品质,井道尽量避开硬化道路、铺装道路等处设置,尽量在绿化内设置。5景观照明设计5.1居住区景观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景观照明设计应符合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总体要求;景观亮度、光色及光影效果应与所在区域整体光环境相协调
20、。2景观照明的设置应表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并应显示出建筑艺术立体感。3景观照明设计不得造成居住区光污染,不得对居民睡眠造成影响。4景观照明的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免在白天对建筑外观产生不利影响。1.1 2景观照明箱、室外分支箱落地明装,设置高出地面300mm的混凝土基础。5.3 安装于建筑内的景观照明系统应与该建筑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回路,宜采用TT接地形式。5.4 采用I类灯具的室外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四、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环卫设施设计导则1.1高品质居住区的环卫设施应按照江苏省住建厅印发的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指南(苏建城管2023-60号)文执行。1.2高品质居住区的其他环卫配套设施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落实。说明:本导则未提及的其他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