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邓小平理论教学设计教案wxs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邓小平理论教学设计教案wxsy.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任务一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理论问题和精髓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并反匆强调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个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邓小
2、平理论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中最本质的东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3、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从“小平您好”看邓小平理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指导思想“小平您好!”一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带微笑,看着参加国庆35周年游行的学生们打着这条横幅,从天安门城楼下欢声走过。那一年,小平同志80岁,大学生们20岁左右。从1984年到2018年,34年间,“小平您好”已经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的历史记忆之一,回望那段激越人心的历史性时刻,我们由衷地对当年北大学生有温度的创意点赞,同时也为党的领袖深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的爱戴而感动。1984年10月1日,激动人心的时刻1984年10月1日上午,为庆祝建国
4、35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着游行的队伍。蓦然间,在行进有序的游行队伍里,发生了一阵骚动,紧接着,在骚动的人群里托举起一条横幅,上面鲜明地写着四个大字:“小平您好二刹那间,行进有序的游行队伍,变成了风涌的浪潮,莘莘学子们拥簇着“小平您好”的横幅,发出阵阵欢快的叫声。这突然出现的一幕场景,被历史永远地定格,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颇具象征意味的历史事件,因而成为历史新时期重要的国家记忆。“小平您好”这短短的四个字,喊出了当代大学生真实的心声。这个“您好”,一下子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的距离,是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爱戴之情的最质朴的表达,它道出
5、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更是亿万人民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高度认同的最亲切的表白。青年大学生表达心愿之举“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策划者和制作者是北京大学学生栾晓峰、赵宝晨、郭庆滨、李禹,他们都是1981级大四的学生。除了赵宝晨来自哲学系外,其他三人均来自生物系。其中郭庆滨是当年北大生物系学生会主席、国庆游行总指挥。对于游行时打出颇具人情味的横幅标语,参与者之一的郭庆滨说,国庆游行彩排时从没有考虑过,这个创意是在9月30日晚上才酝酿产生的。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当时北大生物系报名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的都是大四学生
6、,同学们放弃了暑假休息,认真参加训练。9月27日,参加庆典的群众游行队伍冒雨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预演,北大学生游行队伍也参加了。次日,北大领导传达了国庆游行总指挥部的意见,认为预演时气氛不够热烈,希望同学们能够解放思想,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同学们接到总指挥部的意见后,就积极响应,各显神通,有的准备花束,有的弄来气球,有的找来彩带。9月30日晚饭后,生物系的学生栾晓峰和同宿舍的于宏实、杜杰、郭庆滨开始讨论第二天游行指定的标准口号和标语,期间还有同班其它宿舍的同学和哲学系的赵宝晨加入。讨论时,总觉得第二天游行光呼口号、挥舞花束,还不能充分表达出对党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情感,因此他们
7、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条横幅表达心意。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写什么标语。有人说“教育要改革”,有人说“改革要加速”所有人都觉得这些标语虽好,但还不能充分表达心愿。谈着谈着,话题集中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身上,一开始有人说写“万岁”,但很快被否决了,认为有个人崇拜的色彩。经过反复琢磨,几位同学决定写“小平同志你好”。这时,参与讨论的郭庆滨和赵宝晨又提议去掉“同志”二字,把“你”换为“您二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横幅标语最后确定为“小平您好”。带着横幅去参加游行横幅写好了,怎么往现场带?当时游行总指挥部要求不准携带与游行无关的物品,现场所有的标语口号、横幅旗帜都由组委会统一制作。最后大家经过
8、反复:研究,决定用一束彩花做掩护。同学们找来三个拖布杆和蚊帐架当支杆,固定在横幅的中间和两头,绑好后小心翼翼地把横幅裹起来,在外面又绕以彩带,顶端缀以纸花,这样横幅变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标语制作好之后就放在了宿舍的门后0忙完这些事情后,己经是凌晨2点多了。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凌晨4点,同学们在学校集合前往东单待命。当时管理很严,有同学因为在候场期间,擅自拍照被民警将胶卷曝光了。同学们起初还担心横幅能不能带进去,后来很顺利,大家齐心协力,把横幅“裹”进了游行队伍。35周年国庆庆典游行开始的时候,游行队伍按照顺序,随着当时播放的音乐往前行进。快到天安门城楼时,周围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经过金水桥时
9、,常生、李禹、于宏实猛然高举起展开的横幅。游行队伍一下沸腾了,同学们对着天安门城楼跳跃呼喊,有的同学喊,小平同志看见我们了,激动人心的过程大约持续了几秒钟。李禹等同学打开横幅的时候,没想到横幅上的标语朝向了后面,这一下引来了后面游行队伍的一阵骚动和赞同的回声,李禹他们边走边急着变换横幅的方向,游行队伍也开始乱了。同学们试着把横幅朝向天安门城楼,脚步都慢了下来。李禹回忆说,“只见到处人群都在欢呼,我们就尽情地喊,尽量把横幅举得高些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小平您好已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激起举国上下的共鸣J10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该年的全国最佳新闻摄影奖、全国好新闻特等奖,都被
10、“小平您好”包揽历史已经过去了34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一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34年前大学生们簇拥着“小平您好”横幅的影像,在展览的显著位置呈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永久凝固在图片里,如同一朵欢快的浪花,向今人和后人述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深得民心。(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请全面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以此为中心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资料,尤其关注此会的重要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精选一个或几个同学们应该要记住
11、的历史瞬间,以国家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题,完成任务一。任务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步走”战
12、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己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其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
13、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
14、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
15、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1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抓住机遇。邓小平提出:“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发展生产力离不开科学技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反映了科学技术在当代发
16、展的新形势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为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大踏步赶上时代指明了方向。2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 .社会
17、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
18、,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
19、苦果J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这也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
20、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邓小平理论不仅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且还提出了其他一系列“两手抓”思想。“一手抓建设
21、,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邓小平的一系列“两手抓”,坚持了辩证法的全面性,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利于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为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实了新的内容。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22、,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邓小平认为,时代主题的变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明确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坚持以独立自主、完全
23、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1989年以后,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冷静观察;第二句,稳住阵脚;第三句,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七、党的建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加强党的建设,从而增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必修课。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加强党的建设,保
24、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加强党的建设,一定要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除以上这些主要创新外,还有许多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小岗历史:在“大包干”中成长1956-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共产风、浮夸风盛行。凤阳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土地抛荒,荆棘丛生,人畜死亡。19661976年的十年浩劫里面以阳人再遭劫难,只好“重操旧业”,乞食卖艺,漂泊异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苦地方。多少年,多少代,身背花鼓走四方。哪知出了四人帮,凤阳花鼓遭了殃。砸了鼓,摔了锣,不准花鼓把歌唱。碗当鼓,盘当锣,偷偷摸摸下南乡,一唱花鼓泪两行1978年,安
25、徽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的旱灾,大部分地区十个月没有下雨,全省受灾农田达6000多万亩,有400万人口的地区无法进行秋种。面对天灾人祸,1978年秋,安徽省针对发生的旱灾,及时作出了“借地度荒”的决定。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为小岗生产队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历史为小岗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历史让小岗人改写了昨日的纪录。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生产队农民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包干到户。18个农民在一张毛纸上掘下“血手印”,签下生死状,以“大包干”的名义,开始了分田单干,避开了当时颇有争议的“包产到户”的字眼。而在1979年,中央四号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26、禁区面前,政治风险之下,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抉择,并得到了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默许和支持。原安徽省书记袁振,曾专门赋诗描述当年大包干产生时的风险:“为了实现大包干,也曾冒死去抗争。今终由穷己变富,喜看九州乐融融。”“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3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当时,在凤阳流传着一首“大包干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
27、题一文中,对大包干责任制作了明确的肯定。从此“包产到户”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的农村大地。实行了大包干的小岗人,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岗已经闻名中外,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小岗。1993年3月8日,小岗村正式宣告成立。在大包干20周年之际一一1998年9月22日,江泽民莅临小岗村,视察农村的发展情况。从此,小岗村就像历史的标杆、改革的旗帜一样,深深地标立在华夏大地上。然而,盛名之下的小岗,”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小岗人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农业劳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98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为2500元/人,但从2000年开始,小岗村却连续五年出现经济“负增
28、长”。2003年村会计严恒列举的数字更令人吃惊,据他讲,小岗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连1000元都“够呛”,70%的家庭负债从100O元到2000元不等。“不怕你笑话,现在我们村里连外出跑项目的车票都买不起死!”光环照耀下的小岗人,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地寻找着未来的出路,怀念着1978年那不可复制的辉煌小岗的现状大包干的光环褪去,小岗依旧是原来的小岗,这里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他们和千千万万个凤阳农民一样,经历过实行大包干头五年的迅速发展,经历过80年代中期因粮食价格下降而出现的卖粮难的尴尬,经历过80年代末因粮价上涨小岗户户盖新房,买“小四轮”的喜悦,经历过90年代一段较长时期“三提”、“五统”等负
29、担较重的时期,也经历过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的惆怅。小岗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帮助下,目前正在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小岗村430人,1800亩土地。从2001年起,引进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200万元资金。形成100亩高科技葡萄示范园。另外,带动全村70%的农户种植葡萄450亩。2003年,上海将新开发的国家专利品种,中国名优猪种一一“大明贡猪”投入滁州凤阳,在此建立100万头风味猪生产基地,种猪厂就设在小岗,占地13亩。第二步,加快设施建设,发展小岗旅游业。小岗村全面加强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建设。为了搞好小岗村红色龙头景点建设,由中国工
30、程院院士,全国著名建筑学家,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占地20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包干纪念馆”,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并于2005年6月竣工。馆内展出了小岗实行大包干的历史及全过程,展出了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27年来的前进历程,展出了中央及各级领导人对小岗的关怀,国内外各大媒体及全国有关单位及友人对小岗的关注。展出了小岗村的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纪念馆还设有放映厅,放映有关大包干方面的影视资料。第三步,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小岗知名度很高,知名度就是资源,就是财富。现在小岗正在建设占地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工业园,招商引资。除此之外,安徽省拨了一笔款给小岗用于新农村建设。一是建一
31、个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一共有48套房子,400个摊位。二是给小岗要统一盖房子。每个农民自己交4万,国家补贴2万,把钱统一交给村里,由村里盖集资房。虽然目前小岗这张经济牌打得还不是很好,但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小岗人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至少小岗人意识到,外面的企业打着小岗的旗号运营,是需要付一定的品牌费的。目前小岗正在积极地申请“小岗”品牌,争取注册品牌专利权。据悉,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小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包括五个股东,小岗村以“小岗”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占20%的股份。小岗村的经营理论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在企业中寻求股份制经营的出路。例如,村里正在计划2007年在小岗村办
32、种猪繁殖场,让农户以土地为要素入股,获得年终分红。小岗村的农业生产理论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积极探索农来结构调整之路。2006年5月,在县里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下,小岗村开始尝试进行双也菇大棚生产。顶着全国改革第一村的绚丽光环,享受着国家、政府的关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小岗村正在迈出改革的新步伐。早春时节的北京中南海。湖面的冰层刚刚化开,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湖边,有三个人正在散步,后面远远地跟着警卫人员。在融融春光中,这三个人的脚步很缓慢,也显得很沉重。这是邓小平和广东省委的两个负责同志。“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刚过去不久,怎么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这个
33、问题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广东省委的负责同志亳不隐讳地把当前存在的矛盾、广东的劣势和优势一五一十地向邓小平作汇报。邓小平听着汇报,低头不语,默默地走着,思索着,一个早就索绕在他心头的想法成熟了。他抬起头来,两眼炯炯望着身边的这两位负责人:“你们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张占斌、张树军主编:中国改革开放思想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0页)见听者有些不解,他又补充说:“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广东省委的两位负责人都经历过陕甘宁特区的阶段,当然知道特区是怎么回事,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坚定地点了点头。一群报春的燕子,叫喳喳地从他们头上飞
34、过,春天的阳光更暖和了。几个月后,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当时称“出口特区,1980年3月,“出口特区”又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1984年1月24日中午,一列从广州开来的火车缓缓驶人深圳火车站,年近八旬的邓小平身穿灰色中山装,红光满面地走下火车。他是专门来看特区的。还在广州时,他就满怀深情地对广东省的负责同志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J(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4页)特区的领导衷心地欢迎邓小平的到来。因为,尽管特区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35、这座新兴的城市,也有众说纷坛的评论,他们期待着总设计师的评价。深圳在兴办特区前,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以农业为主,收入很低,人员外须严重。但是,这里毗邻香港,风景秀丽,海岸线长,气候宜人,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兴办特区后,深圳的变化日新月异。1983年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办特区前的1979年10倍,职工和农民的收人水平也提高几倍。特区还同外商签订协议2378项,协议投资118亿港元,引进15000多台(套)设备。特区的领导汇报了40分钟,邓小平听得聚精会神,还不时插话询问。但是,他最后的表态是:“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谈的这些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
36、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4页)说完,邓小平手一挥:“到外面看看去!”邓小平登上当时楼层最高的国贸大厦,俯瞰市容,接着,他来到上步工业区,参观了一家电脑公司。随后,他又到了一个渔村,与渔民亲切交谈,合影留念。I月26日,他离开深圳前,又驱车前往蛇工业区,视察蛇口港。他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微笑不时在他的脸上浮现。但是,他还是没有表态。I月26日下午,邓小平从蛇口登船去珠海视察。几天后,珠海传过来一个消息,小平同志题了词:“珠海特区好!”广深圳人沉不住气了。珠海特区好,深圳怎么样呢?总设计师为什么不表态呢?深圳的领导决定派接待处处长张荣到广州去,试探一下有没有为深圳题词
37、的可能。张荣连夜出发了。深圳人在焦急地等待。邓小平对深圳特区是满意的,但是,他要多听听,多看看,才能作出结论,才能知道这条血路是不是杀出来了。大年三十这天,阳光明媚。邓小平下榻的珠岛宾馆,鲜花盛开,鸟语花香。邓小平在庭院中散着步,思索着。回到房间,他看到纸和笔都放好了,张荣正坐在一边等。他笑了。邓小平坐下,喝了一口茶,问张荣:“题什么?”张荣激动得不知怎么说,连忙从包里拿出几张草拟好的题词稿递给小平,说:“随首长吧,首长题什么,我们都高兴。”邓小平看了这几张题词稿,不做声地推在一边。然后站到桌前,饱蘸浓墨,挥笔一气呵成: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
38、二十六日这是邓小平反复斟酌了的话,这是他对建立经济特区的肯定。有了总设计师的肯定,深圳特区的建设速度更快了,各个特区也都加快了采伐,带动了全国的发展。这条血路终于杀出来了。全面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深度把握其基本问题。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弄明白粮票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同时也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或采访自己的家长或其他长辈,以粮票的故事为题,完成任务二。任务三邓小平理论的中国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搞改革开
39、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继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中正式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后来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中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
40、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石,其重要思想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观点,其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一是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
41、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论、社会主义“一国两制”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邓小平始终围绕这一理论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42、化建设起步和推进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用新思想、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43、设的科学指南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IlO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重申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只是从近代以后落后了。在邓小
44、平理论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过,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二他在1987年时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给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亚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
45、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二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当时,他那很有名气的职业革命家妻子、娇小
46、的浙江姑娘阿金一一金维映也和他离了婚。1938年春,金维映去了莫斯科,1941年死于苏德战争之中,时年37岁。这是邓小平的第二个妻子。邓小平一生共有三次婚姻,第一个妻子是留苏学生张锡谖,河北省房山县人,1907年生,他们是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相识的,张锡谖既美丽端庄又温柔可爱,邓小平称她是“少有的漂亮”,他们是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结的婚,但可惜的是,他们结婚不到两年,仅有23岁的张锡谖便因产后风去世,女儿也随之夭折;邓小平的第三个妻子就是卓琳了,原名蒲琼英,1916年生于云南宣威一个巨商之家,其父蒲在廷,是名震西南的著名实业家,蒲琼英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
47、系学习,这是西南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人,1937年蒲琼英毅然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卓琳,1939年9月经人介绍和邓小平相识相爱并结了婚,从此开始了他们近60年辉煌灿烂而又艰难曲折的不平凡岁月。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
48、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我们从贫穷到温饱,从封闭到开放,从世界的边缘到进入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