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8965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考点解读)(解析版)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G)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生、放热的剧烈的瓶化反应。(2)发光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儿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l2-2HCIMg在CO?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C02三2MgO+C(4)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5)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共有三个:(1)可燃物;(2)1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次点。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是

2、指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纨气或空气)充足时的充分燃烧;(2)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I或空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燃烧是可燃物与氨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氨化反应;(2)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雕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3)缓慢l化是指有些叙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化;(4)自燃是指由缓恻R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5)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区别联系反应条件反应剧烈度反应现象燃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剧烈发光放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实质都是氧化反应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非常剧烈发光放热、爆炸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缓慢不发光,要放热自燃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由缓慢转化成剧烈燃烧由不明显到发光放热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D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红磷铜片热水-白磷热水 白磷红磷铜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 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

4、下燃烧实验分析:铜片的作用:导热、放药品;热水的作用:使水中白磷与空气Wl绝;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改进实验方案】改进原因:P2O5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实验用药品较多。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 生大量白烟,左边气球先胀大 后变瘪。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 白磷不燃烧。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防大烧杯的作 用是密闭,防 止白烟逸散, 污染空气。(2)燃烧条件对比实验Ca40 Cu64 Zn65【考点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典例11(2022秋蚌山区期末)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

5、0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先通入0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木炭燃烧生成的CO2【答案】B【分析】A、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02,木炭燃烧进行分析。B、根据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C、根据先通0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02,木炭

6、燃烧,可以证明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A正确;2,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不能证明燃烧有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N2,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现象明显,能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o【典例12(2022秋蒙城县期末)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质(1)提出问题:镁条能在氧气中燃烧,镁条能不能在其它气体中燃烧呢?(2)实验探究小明同学用用烟钳夹持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氯气(Cb)的集气瓶内

7、,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推理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小明根据已有的知识,推理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镁固体,她做出推理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此燃烧事实,小明同学对燃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3)微观分析模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或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镁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一种金属,图是镁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氯原子、镁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两种新微粒,微粒符号分别为Cl-、Mg?+(填符号),两种新粒子结合生成氯化镁。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思考下列关于镁原子结构的说

8、法中正确的是ABE(填序号)B.和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最高的电子离核最近D.在镁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质量也差不多E.金属镁在氯气中燃烧时,镁原子的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4)符号表征占燃请写出镁条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Mg+Cb八从、MgcI20【答案】(2)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3) Cl:Mg2+;ABE;占燃(4) Mg+CN八MgCI2。【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分析;(3)根据原子的结构,镁原子结构分析;(4)镁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镁。【解答】解:(2)该反应反应物由Mg、Cl组成,根据质量守恒

9、得出生成物也由Mg、Cl组成,故推理白烟为MgCl2;通过此燃烧事实,小明同学对燃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氯气。(3)Mg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Mg化学性质活泼;Mg失去两个电子形成Mg?+,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则镁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与原子相比,原子核体积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最高的电子离核最远,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镁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电子质量非常的小,故两者质量相差很大,选项说法错误;E、金属镁在氯气中燃烧时,镁原子

10、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原子核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占燃(4)镁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八MMgCI2。故答案为:(2)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不一定需要氯气:(3)C;Mg2+;ABE;占燃(4)Mg+CL八MgCl2。【变式11】(2022秋东至县期末)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B.现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分析】A、根据热水既为铜片上白磷燃烧提供热量,又能使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进行分析。B、根据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

11、火点进行分析。C、根据热水提供的热量没有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D、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热水既为铜片上白磷燃烧提供热量,又能使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A正确;B、现象说明热水提供的热量没有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实验有多个变量,没有可比性,故C不正确;D、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D不正确。故选:Ao【变式12(2023广阳区二模)(多选)下列生产生活的解释正确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有毒B.野炊时用柴火做饭,架空簿火,因为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燃烧更旺C.针孔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2、Xl()8kms【答案】BC【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B、根据野炊时用柴火做饭,架空簿火,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行分析;C、根据针孔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进行分析;D、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进行分析。【解答】解: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宜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需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二氧化碳是无毒的,故A错误;B、野炊时用柴火做饭,架空簿火,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可以使火燃烧更旺,故B正确;C、针

13、孔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l5kms,故D错误。故选:BCo【变式13】(2023秋邢台县校级月考)下列四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集气瓶中的水:防止牛.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烧杯中的水:通过加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答案】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通过加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分析】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

14、体积分数的原理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由于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火星四射,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能污染空气,能溶于水,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是测定空气氯气的含量,所以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通过加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变式14】(2022秋广州期末

15、)下面三个实验是实验室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塞好橡皮塞后过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无色酚酰试液变红。(2)实验二,对比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对比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给铜片加热日.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_。(3)实验三,若试剂X为澄清石灰水,则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试剂X是浓硫酸(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吸水性的液体),则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答案】(1)无色酚醐试液变红。(2)氧气;着火点;给铜片加热且隔绝水中白磷与氯气接触。(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变色。【分析】(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

16、醐试液变红色;(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解答】解:(1)无色酚酬试液遇到碱性物质显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Y形管另一侧,氨气分子溶于水使得溶液呈碱性,因此B管内会观察到酚酬试液变红;(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实验二中,的白磷接触氧气,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氯气;中,温度相同,均接触氧气,说明白磷和红磷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给铜片加

17、热且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三,若试剂X为澄清石灰水,则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而湿润的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水分被吸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故能观察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故答案为:(1)无色酚配试液变红。(2)氧气;着火点;给铜片加热且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变色。【考点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典例21】(2023春岱岳区期末)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D.使木柴变成易

18、燃【答案】C【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把木柴架空时增大了木柴与氯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选:Co【典例22(2022秋襄城县期末)含碳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把煤球做成蜂窝煤,说明燃料充分须考虑的因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大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燃料充分燃烧解答。【解答】解:(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

19、方式不同:(2)把煤球做成蜂窝煤,说明燃料充分须考虑的因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式21】(2023浦东新区一模)燃烧时把煤块粉碎的目的是()A.减少氧气消耗量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煤的着火点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答案】B【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氯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燃烧时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Bo【变式22】(2023春登封市校级月考)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可燃物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什

20、么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哪两个因素?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典例31】(2023秋开福区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变质B.

21、动植物呼吸C.农家肥腐熟D.天然气燃烧【答案】D【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解答】解:A、食物变质的过程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A错:B、呼吸过程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C、农家肥腐熟过程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C错;D、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D正确。故选:D。【典例32(2022秋微山县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不会分解产生氧气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数目越多,反应越剧烈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不一定生成碳酸木炭

22、和氧气反应一定生成二氧化碳甲烷(CH4)与越多的氧气混合,就越容易发生爆炸【答案】。【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根据氯气的性质来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根据木炭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来分析;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会分解产生氧气,只是反应的速率很慢,说法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当氯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数目越多,反应越剧烈,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不一定生成碳酸,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会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说法正确;木炭和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若氯气的量不足时,生成的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并不是甲烷(

23、CH4)与越多的氧气混合就越容易发生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0%15.0%,说法错误。故选:。【变式31】(2022秋梁平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急剧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并有热量放出A.B.C.D.【答案】C【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种类来分析;根据爆炸的种类来分析;根据爆炸的条件来分析;根据自燃发生的条件来分析;根据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属性来分析;根据氧化反应的特点来分析。【解答】解: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24、,说法正确;爆炸不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如车胎爆炸,说法错误;急剧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如可燃物在较大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说法错误;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说法错误;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并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故选:Co【变式32】(2023春招远市期末)(多选)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

25、以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氯化物D.点燃H2与0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0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答案】BD【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根据H2、CH4都是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是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该变化为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如Fe、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

26、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CO3中含有氧元素,H2CO3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2、CH4都是可燃性气体,若体积分数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则点燃后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Do【变式33】(2023秋阿图什市校级月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食物变质是缓慢氧化(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该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不要食用过期食物。【答案】缓慢氧化。【分析】根据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氯气发生的氧化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进行分析【解答】解: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

27、物呼吸、食物变质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故答案为:缓慢氧化。【考点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典例41】(2023庐阳区校级三模)数字化实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燃性粉尘 图1可燃性粉尘浓度 图3最大压力可燃性粉尘颗粒的直径 图2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D.根据图3可知,容器中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答案】C【分析】A、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来分析;B、根据实验现象以及

28、图像信息来分析;C、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D、根据图像所示信息来分析。【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时都需要达到爆炸极限,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B、压力越大,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接触越充分,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威力越大,故B错误;C、根据题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故C正确;D、根据题图3可知,开始时容器中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当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可燃性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反而越小,故D错误。故选:Co【典例42(2023本溪开学)实验一: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

29、C处的正中间,当b处白磷燃烧时,a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1)实验中利用了铜的性质是导热性。(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B(填字母序号)。A. 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B. 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C. 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3)实验二: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粉尘爆炸实验。其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或增大可燃物与与气的接触面积等合理即可),由此实验可知:储存面粉、汽油等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应注意严禁烟火(或通风等合理即可)O【答案】(1)导热性;(2)AB;(3)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或增大可燃物与氯气的接触面积

30、等合理即可);严禁烟火(或通风等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铜具有导热性,可以传导热量进行分析;(2)根据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进行分析;(3)根据鼓入空气可以将面粉吹散,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储存面粉、汽油等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应注意严禁烟火,注意通风,防止发生爆炸分析。【解答】解:(1)铜具有导热性,可以传导热量,能为白磷、红磷提供热量;(2)A、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因为b处白磷离火焰近,温度高,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B、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31、C、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都没有达到燃烧条件,无对比性,故C错误:故选:AB;(3)鼓入空气可以将面粉吹散,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由此实验可知:储存面粉、汽油等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应注意严禁烟火,注意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答案为:(1)导热性:(2)AB:(3)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合理即可);严禁烟火(或通风等合理即可)。【变式41】(2023偃师市一模)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氯气B.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C.

32、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分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解答】解:A、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吹起面粉颗粒,故A错误;B、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到明火也可能会发生爆炸,故B正确;C、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故C正确;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Ao【变式42】(2021秋新市区校级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33、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1)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BD。(填标号)A.鼓励坐公交车出行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用煤火力发电D.用天然气作燃料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些城市的空气污染较严重。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合理即可)、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NO)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能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2CO+2NO2CCh+N2。(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OA.用嘴吹灭蜡烛一一隔绝氯气B.木柴

34、架空一一增大了氧气浓度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一一清除可燃物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如图,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D。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氯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1)ABD;二氧化硫(合理即可):2CCH2N0nJ2CO2N2;(2) C;(3) Do【分析】(I)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爆炸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解:(1)A、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PM污染,符合题意;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35、使用,减少PM污染,符合题意;C、用煤火力发电,会增大烟尘排放,加剧PM污染,不符合题意;D、用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烟尘的排放,减少PM2.5,符合题意。故选ABD;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傕化剂2CO2+N2:(2) A、用嘴吹灭蜡烛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故解释错误;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解释错误;C、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解释正确;D、煤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氧

36、气含量,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解释错误。故选C。(3) A、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如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没有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一般是不变的,燃着的蜡烛不能升高面粉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鼓空气是为了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错误;D、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1)ABD;二氧化硫(合理即可);2CO+2NO催化剂2CO2+N2;(2) C;(3) Do1. (2022秋高碑店市期末)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燃

37、烧都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观粒子,则带电荷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含有碳、氧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C02和水,则燃烧生成C02和水的物质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答案】C【分析】A、根据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进行分析;B、根据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进行分析;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就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

38、烧,故A错误;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故B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氧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不一定只有碳、氢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故选:Co2. (2022秋石狮市校级期末)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白磷放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t3时推注H2O2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传感器探关气球一-,1L-; : 白磷一I三

39、三U 热水UMno?0 t t: t3 t4时间后A.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B.实验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C.t3时白磷刚好停止燃烧D.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答案】D【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由数据曲线图可知,温度升高,说明向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白磷的着火点小于60C,该选项不正确。B.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气球逐渐涨大,白磷燃烧完毕,恢复至室温过程气球逐渐变瘪,该选项不正确。C.白磷刚好停止燃烧时,温度最高,应是t4时白磷刚好停止燃烧,该选项不正确。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

40、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正确。故选:D。3. (2023浑南区三模)能使煤炭充分燃烧的措施是()A.增加煤炭的用量B.将煤炭碾成粉末C.减少空气通入量D.降低煤的着火点【答案】B【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增加煤炭用量,不能让煤炭充分燃烧,还会造成燃烧不充分,故选项错误。B、将煤炭碾成粉末,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故选项正确。C、使锅炉中的煤炭充分燃烧,应加大空气鼓入,故选项错误。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会随意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Bo4. (2023秋巴东县校级月考)化学概念间

41、在逻辑上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D.缓慢氧化和燃烧属于并列关系【答案】D【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B、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C、根据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D、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属于并列关系。【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氯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所以氧气与空气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误;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氯气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

42、生成物是一种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故B错误;C、化学性质是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通过物理变化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D、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故选:D。5. (2022秋富县期末)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天然气B.氢气C.氮气D.一氧化碳【答案】C【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氢气属于可

43、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Co6. (2022秋张湾区期末)生产活动过程会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1)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A(填标号)。(2)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I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3)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

44、存在着打井取用地下水的做法。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答案】(1)A:(2) +1;(3)煮沸。【分析】(1)根据燃烧的知识解答;(2)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则解答;(3)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解答】解:(1)A.卧薪尝胆与燃烧无关;B.釜底抽薪与燃烧有关;C火上浇油与燃烧有关;D.煽风点火与燃烧有关;(2)次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2,其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2x+(-2)2=0,x=+l;(3)生活中可以使用煮沸的方法实现硬水软化;故答案为:(I)A:(2)+1;(3)煮沸。7. (2023周口模拟)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

45、大多来自化石燃料。(1) 利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_JS大(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2) 为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人们将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克暨2CO2+3H2O。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占燃(C8Hi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GH1g+25216CO2+18H2O。【答案】(1)调大;占燃占燃(3) C2H5OH+3O22CO2+3H2O:2C8H18+25216CO2+18H2O0【分析】(1)根据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利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天然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天然气充分燃烧。(2)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占燃C2H5OH+3O2O必2C2+3H20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辛烷(C8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占燃2C8H8+252-16CO218H2O.故答案为:(1)调大;占燃占燃(4) C2H5OH+3O2三-2CO2+3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