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野心家刘濞的遮羞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君侧”野心家刘濞的遮羞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清君侧”,野心家刘溪的遮羞布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诛晁错,清君侧。语义:专指汉初,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事件“吴楚七国之乱”。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清君侧,原义是“逐君侧之恶人”,为褒义。但是,一般用贬义,指一切野心家、阴谋家,为了谋取国家最高权力,反对朝廷,而打出的旗号。历史上第二次“清君侧”事件,是明初燕王朱棣的“诛齐黄,清君侧”事件,因为朱棣是胜利者,用其原义,定性为“靖难之役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潺列传。1、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潺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潺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附其背,告曰:“
2、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耶?然天下同姓一家也,慎无反!”潺顿首曰:“不敢J2、(袁)盎对曰:“吴、楚相遗书,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J二、刘潺其人其国刘潺(前216前154年),沛郡丰县(江苏)人,高皇二哥代王刘仲之子,为吴王,吴楚七国之乱发动者与叛首。高皇十一年(前196),淮南王英布反叛,高皇刘邦亲征,刘潺21岁,以骑将身份随征,立有战功。当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没有后代继位。高皇担心,荆国人轻佻强悍,没有威猛王侯,震慑不住他们,而自己的儿子还幼小,因此,立亲侄刘潺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受封后,高皇召见刘潺,看他面
3、呈凶相,不似善良之人,就直言相告你的相貌有反状。”这位老牌政客,心里后悔,却已剖符授印,要金口玉言的面子,无可奈何了,只好把星相家言,套在这个特定小子身上,拍拍他的肩膀,煞有介事似的,严正告戒他:“大汉立国五十年后,东南方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刘姓是一家,希望你千万不要造反J刘潺连忙磕头,发誓“不敢!”谁知这蠢货,赐福偏不要,自掌自嘴,要造反,让他三叔不幸而言中!惠帝、高后时,天下无事。朝廷、诸侯都忙着安抚百姓,稳定社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吴国,地处长江以南,包括苏南、皖南、江西、浙江广大地区,东靠江洋大海,西拥豫章铜山,地域辽阔,资源富饶,土地肥美,物产丰盈,更兼没遭秦汉战乱,社会稳
4、定,人口众多,自然人文条件,都远比中原好。刘潺就国,雄心勃勃,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他奖励贤能,招纳流亡,建设精干班底,组织死士集团。四十多年来,他铸山为钱,煮海为盐,发展农桑,免除赋税,士兵关饷,实行兵役,鼓励生育,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兵精粮足,实力远超他国,甚至比肩朝廷。三、叛乱诱因,争棋丧命受封之初,吴王刘渭,谨守臣道,定期朝觐,恭敬侍君,安享三叔恩赐的荣华富贵。文帝时,有一年,刘潺派世子刘贤,进京面圣,例行朝贡。皇帝客气,留客宫廷,让太子刘启,陪同游玩,以示爱怜。俩人酒后,下棋对奕,无事消遣,玩玩而已。可是刘贤,名贤而人不贤。他甚肖其父,剽悍斗狠,又过惯天不怕,地不怕的世子生活,轻佻狂妄
5、,任谁也不放在眼里。他棋艺不精,棋品又差,屡屡下风,却往往悔棋。起先,太子还笑语相劝,可他就是不听。太子也年轻,又哪是处处让人之人?于是,双方发生争执。在君主时代,讲究身份等级,帝国储君,应是君;藩国世子,也是臣,君臣关系,不可倒置。这是做人常识。所以下棋时,刘贤应守臣道,与刘启公平竞技。可是,他缺乏教养,不分尊卑,无理耍赖,态度横蛮。刘启一忍再忍,最后,终于咽不下这口恶气,气呼呼地站起来,不玩了,并顺手抄起棋盘,扔向刘贤,没想到,这随手一掷,正中太阳穴位,刘贤倒地,一击殒命。很显然,这是失手致死,过失杀人,没有偿命一说。事故后,文帝严厉训斥太子,令其禁足,深刻反省。然后,派人送刘贤遗体回吴,
6、并诚挚致哀。可是,刘潺拒绝收尸,气呼呼地说:“天下一家,死在哪,就葬在哪,何必送回!”他赌着气,命人把尸体又送回长安。从此之后,刘演怀恨在心,便一直称病不朝。这不仅是失礼,更是忤逆行为。文帝很气忿,扣留几批吴使,准备追究他的罪过,而刘潺则积极行动,预谋造反。这时,有一吴使说,吴王确实没病,但俗话说得好,“察见渊中鱼,不祥”,希望皇上捐弃前嫌,给吴王改过自新机会。文帝纳谏,放回全部吴使,赏赐吴王坐椅拐杖,说吴王年老T,特许他在有生之年,都可以不朝觐。皇上的宽容,堂弟的尊重,也感动了他,本应幡然悔悟,改过从善,重新做人。可是,他反叛之心不死,只是放慢了谋反的步伐。(汉景帝与晁错影视图)四、“诛晁错
7、,清君侧”典故本事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即位后,任命他的老师晁错为御吏大夫,考评群臣,监察诸王。晁错勤于政事,忠心谋国。然而此人,学识渊博,却志大才疏,又严厉刚直,苛刻心狠,喜欢吹毛求疵,误导皇上决策,搞得群臣惶恐,诸侯恼怒。他曾提出多项改革措施。面对权势日隆的藩王,他又提出削藩策,意在剥夺藩王特权,强化皇权。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可是,他又没有理由夺,也没有办法削,既不能象以前,文帝把齐国一分为六;又不如后来,景帝将梁国五分,他只是靠小报告,找鸡毛蒜皮的借口,硬削吴楚各两郡,还有胶西与赵的。诸侯哗然,强烈反对,憎恨晁错,抱怨朝廷。本有反心
8、的吴王刘潺,趁机联合齐楚六国,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反叛。由于吴王早有预谋,他率领20万吴兵,过长江,渡淮河,又合楚兵10万,一路西进,顺利挺进河南。形势万分危急。即位不久的景帝,不知所措。晁错又献策,要皇上御驾亲征,而他则留守京都。景帝愕然。而大臣袁盎,针对叛军“清君侧”旗号,提出“丢车保帅”之策。景帝纳谏,腰斩晁错。其实,“清君侧”只是谋反的借口,遮羞布而已,现在,刘潺看到自己军事上的胜利,又取得六国的拥戴,他已自称“东帝”了,又哪会善罢甘休?晁错受诛,君侧已清,他仍不受诏,而退兵息争,事情性质已全变了。“吴楚七国之乱”,是真正的武装叛乱。五、太尉平叛,一战定局景帝当机立断
9、,下达平叛诏令。他遵照先帝遗令,任命周亚夫为太尉,会同大将军窦婴,运筹决策,组织四路大军,与前沿梁王刘武合力,出关平叛。(太尉周亚夫影视图)大将军窦婴,扼守中原要冲,驻守荥阳,护卫皇仓;将军栾布,开赴齐地,迎击诸国叛军;将军郦寄,直取赵国,并谨防匈奴援军。而太尉周亚夫,则率领汉军主力,36员战将、10万车骑,走兰田,绕武关,回军函谷,出奇不意,全歼叛军潜伏部队。这是刘潺的特种兵,兵精将勇,战力超强,其任务是在朝廷大军都出关后,趁京都空虚,叩阙突袭,生擒景帝。如果不消灭它,历史可能改写!接着,太尉又绕过叛军,东进昌邑,深沟高垒,固守坚城,卡死叛军退路,寻求最佳战机。同时,他又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率
10、领一支轻骑,扼守泗水入淮口,截断叛军粮道,并抢夺其粮草,掐住叛军咽喉。这时,刘潺已经攻到梁都睢阳(商丘),而梁王刘武,凭借富可敌国的资源,指挥强大的梁国雄师,有效地抗击着叛军,牵制住叛军主力。面对梁都的铜墙铁壁,刘潺的锐气受挫,而又后继无粮,已经出现粮荒,军心开始浮动。后来,战场出现这样的态势:叛军西进,有梁王刘武挡道;援军,有将军郦寄阻拦;齐地叛军,有将军栾布迎击;荥阳皇仓,有大将军窦婴护卫;粮道,有弓高侯韩颓当截断;退路,更有太尉主力卡死。吴楚叛军主力,真正是前无进路,后无退路,疲惫至极,锐气全消,再加上粮食奇缺,无米下锅,饥饿难当,军心已经完全崩溃。这正是最好的战机。于是,太尉周亚夫一声
11、令下,昌邑会战爆发。他的十万雄师,似排山,势不可挡;如倒海,摧枯拉朽,一举击溃叛军主力。兵败如山倒,叛首刘潺无奈,为了保命,落荒而逃,他把30万步兵,全都丢给汉军,而追随他南窜的,仅有数千轻骑。太史公写道:“(周亚夫)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斤J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平叛大战,仅仅历时三月,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划上句号。六、无才失计,刘潺败亡四十多年来,刘潺苦心经营,国富民强,兵精将广,又广为联络,得到齐楚诸国拥戴,还北联匈奴,南和东越、闽越,实力足以与朝廷抗衡。可是吴王刘潺,他胸怀帝王野心,却无领袖雄才,自己不会运筹决策,却又不用他人之计。本来,有上中下三计,可供选择,但是,他任人唯亲,怀
12、疑他人,凭兴趣办事,结果,自选死路。叛军北进前,他的老将、大将军田禄伯,郑重提出:“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西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师这两路出击,东西齐进之计,正合当年,楚王熊心灭秦之计,应该是上策。可是,他只听世子话,疑他有异心,而弃之于不顾。年轻的新锐、桓将军又提出:“愿大王过城邑,直弃去,疾西,据雒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此为楚汉相争时,高皇据荥阳、守敖仓,以对项羽之策。这是中策。可是,他只相信年轻世子,而认为桓将军乳臭未干,没资格谋大事。周亚夫平七王之乱刘潺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他认为,强兵猛将,横枪跃马,攻城略地,蹈刃拔寨,方显英雄本色,不打仗,只钻空子,算什么英雄好汉?于是,他又无视桓将军的中策,而选择梁国为主攻目标,集中叛军主力,一座一座的攻占梁城,渲泄心中攻城拔寨的快意。最后,他攻到梁都。他哪里知道,在战略全局上,他已经完全失控,而梁王刘武的坚城,正是太尉抛出的神鞭、缠缚他的绞索。到这时,他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这是他自取的灭亡下策。平叛胜利后,众叛王纷纷自杀,顺势化大国为小国,并收回藩国治权,朝廷任命官吏,执行中央政策,而藩王只领俸禄,仅仅一介土财主而已,从而集权中央,提升国力,使整个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陈存选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