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9414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篇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是2016年立项的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及中期评估工作,整个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途径,利用“智慧校园”系统评价小学生的综合素,形成了共生经验、共同话语,创造了和谐融通的家校新关系,对发挥家校共育合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和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家校这两个同时发生作用的教育因素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目前,我们每个家庭一般都只

2、有一个孩子,父母都在寻求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才的途径。而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专业机构,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所以学校教师有责任主动地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家校合作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应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制度,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这一要求体现了现代化的大教育观,确定了家校共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空间意识增强,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引起了家校共育方式的深刻变革。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与家庭之间沟

3、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家访、家校联系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教学开放日等形式上了,E-mai1、校讯通、QQ、微信沟通等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成为当今学校工作的主流。近年来,解放街小学大力建设学校网站、家长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使传统意义上的单点家校沟通,变成了多点交织的网状结构,信息量大,沟通速度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城区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比例越来越高。大量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在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代为监护。父母迫于工作时间的压力也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实际状况,缺乏与老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导致家校协同教育的困难。针对现状,教师们迫切地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不可替代

4、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只有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才能形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最大合力。我们确立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想通过此课题研究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对家长进行育儿交流、相互沟通,使学生教师主动地以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教育的知识、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党和国家关于合作育人的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

5、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这就是向全社会号召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成长,提倡把家长和其它有识之士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这无疑对学生良好品德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2 .家校合作育人符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因此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一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获得家

6、长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同时,家庭教育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营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环境,运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儿童时代就养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3 .先进信息化平台在家校教育中作用突出。(1)能弥补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不足。由于基于网络的信息传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信息一输入系统,家校双方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同时,所谓互动,就表示信息的输送并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家长和学生也可以将信息输送给教师,以提出意见建议或者寻求帮助。当然,在家校教育中,教师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多一对一的交流机会,这样双方探讨的就是某个特定

7、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因此,一套完备的个性化家校沟通系统是对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重要弥补,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2)有利于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作用。科学搭建家校网络沟通平台,不但能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让学校与家庭均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且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家长还能按照教师的指导,适时调整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发挥家庭教育的伟大力量,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有效延伸,做好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另外,教师也能根据家长与学生的反馈,使学生的很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8、因此,健全通畅的个性化家校教育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家校合作中的多元沟通,创新和发展家校共育的策略和多样化的途径。3 .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内容,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效果。4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从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

9、指导探索。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2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途径的研究。3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4 .互联网环境下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 .教育调查研究法:本研究在研究的初期,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家长上网率、家长的信息化水平、家长对网上家校互动的支持程度、家长与教师的交往情况。在研究的中、后期工作中,也运用到了这种方法。2 .教育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研究已做的工作。3 .教育行动研究法:新型合作方式能否较大限度

10、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边实践边进行了研究。4 .教育个案研究法:在本研究中,为了对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对学生影响进行更深入详尽的说明,在研究对象中选取部分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跟踪,从而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研究过程中学生在不良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情况。5 教育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实践经验,认识家校共育过程的规律性,为已有的教育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总结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2016年3月一一2016年4月):确定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搜集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对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愿望以及教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认识、愿望和能

11、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实施家校共育的基础与现有条件。2 .实施阶段(2016年5月一一2017年12月):对研究人员进行分工,组织家校网络共育活动,并对活动效果进行测评;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按课题管理规范、收集、整理实验档案和过程资料;召开课题组会议,认真进行研究邀请专家和顾问到校指导,使课题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看方案中是否存在缺陷,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形成了开题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发表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3 .全面总结阶段(2018年1月2018年4月):综合2年的研究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成效,形成研究成果,在本校推广成果,并建议教育部门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撰写研究报告,结题鉴

12、定。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转变观念,撬动家校共育1 .组织家校共育理论培训,为家长、教师提升理念。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开展家校共育理论讲座,指导家长科学育儿。通过讲座把“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源头活水”这一观念植入每位家长的心中。教师培训。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家校共育相关理论,认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其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激发教师主动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策略及有效途径,提升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的专业素养。2 .建立网上“家校共育讲堂”。学校建立网上“家校共育讲堂”,引领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把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系统性地呈现给家长。为学生家校共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

13、技术支持。努力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有效引导家校共育健康发展。3 .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每学年组织评选一批家校共育模范家庭,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全体家长更好地投入到家校共育中来。(二)拓展路径,开辟家校共育新渠道1 .发挥家校共育委员会辐射作用。以班级为单位,在学年初组建新一届家校共育委员会。由班主任组织对家校共育工作有激情、言行富含正能量、涵养相对较高的家长,组成班级家校共育委员会成员。班主任担任常务主任,副主任由家长代表和配班教师担任。学校由校长牵头成立相应的家校共育委员会,并指导家校共育委员会的家长成员深入了解家校共育新理念,通过这些家长给其他家长传递正确信息,使

14、每位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主动参与家校共育,形成家校合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家校共育委员会在每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召开座谈会,就“学生发展、教育管理”进行反馈交流,共同探讨管理思路、教育措施和发展策略。2 .借助微信、QQ平台、校讯通、智慧校园实施家校共育。教师通过“班级家校共育(微信、QQ群、校讯通、智慧校园”)密切和家长的沟通。及时与家长分享学生活动的精彩瞬间,有效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家校共育。鼓励家长随时随地通过班级群了解学生实时情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分享家校共育心得。学生通过“班级家校共育(微信、QQ、校讯通、智慧校园)群”可以展示作业(如:拼音练读、口算练习;英语朗读练

15、习等都可以通过微信传音进行展示),还可以交流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学习心得。3 .利用家校共育日志完善家校共育为了使家校共育工作更具实效性,使家长们优秀的育儿经验得以互相借鉴,班级建立家校共育日志。家校共育日志在每位学生家长手中停留两天,家长分享其他家长育儿经验,在对自己教育子女方面有启发的日志后面用红笔画一个五角星,以示鼓励。同时,将自己育儿的经验教训,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法,最想对孩子、老师甚至学校说的话等,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再带回学校,由老师收阅并作相应的简单答复,之后传递到下一位家长手中。家校共育日志是对网络平台的补充,能更好地积淀好的家校共育经验,并促进家校共育完善。4 .家访,形成家校共

16、育统一战线。教师在每学期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生活状况。及时调整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统一战线。5 .召开家长会,解决家校共育难题。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会上,家长可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反馈信息,讨论解决家校共育难题。(三)良性互动,见证家校共育成果1.开展“家长走进管理、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餐厅”等系列开放日活动,为家长体验学校教育搭建平台,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认可、信任。2 .“家长老师”进课堂。班主任请有专长的家长,进课堂,进行心理健康、保健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讲座。丰富学校教育的元素,又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3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类大型活动,如“

17、六一”文艺会演,学生才艺展示,让家长参与节目的编排,欣赏精彩的表演,见证孩子快乐成长的点滴。4 .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见证孩子成长的难忘时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礼”仪式上,让学生打开家长赠的入学礼物一一家长给孩子的信。信中洋溢着父母对子女的浓浓真情,流露着子女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听家长读得激情洋溢,哭着拥抱自己的家长,从而体验到了父(母)爱真情,知道了感恩。5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成长瞬间。如三年级2班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创作“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相关宣传作品的互动环节,让家长亲历了孩子成长进步点滴,感受了为人父母的幸福,更体验到了“与孩子在一起”的珍贵。八、课题研究成果(

18、一)构建了“互联网+”家校共育工作的行动策略如何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家校合作中的效能?如何凭借新媒体技术建立家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在各方的合作与努力下,学校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工作的行动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工作保障机制,奠定“互联网+”家校共育组织基础。2016年,学校正式参与“智慧校园”系统“学生个人成长门户网站”平台建设,充分借助“专家资源”、“校际资源”等“外力”形成工作保障机制。把“学生个人成长空间”进行“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并进实施,实现交互作用。为此我们把具体工作进行分解管理:“前台”主要由学生和家长自我管理,即时记载,一般包括“课程学业”、

19、“主题活动”、“收获园地”和“阅读记录”等维度的内容。“后台”请相关职能处室和教师明确合作管理,各尽其职,呈现学生成长完整的“数据链”。2 .优化工作管理流程,助推“互联网+”家校共育稳步推进。有了组织管理网络,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学校如何围绕“学生个人成长空间”的建设目标开展工作。学校和家庭通过“学生个人成长空间”这一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发现并且满足儿童的生长需要,而且还可以借助一些教育举措,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追求。由此,我们由点及面,形成了信息化环境下“家校互动”的实践形态模型。此外,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学校先后调整了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资金预算和社会实践资源开发等工作,校内各

20、职能处室在管理层面进行整合,由呈点状无序状态转变为以点带面、整体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学校管理的内涵品质,创新了“四维度八系列”、“互联网+”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在学校管理层面有“校务会议通情制”、“典型激励研讨制”;在教师工作层面有“主题议事培训制”、“节点引爆交流制”;在学生操作层面有“调研访谈跟进制”、“学生问题干预制”,在家校合作层面有“家校互动共育制”、“家庭幸福跟踪制”。我们还在八个系列机制中设计了实施流程。例如,学校在对各年级落实“成长门户”建设过程中适时调控,召开研讨会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校还特别设计了一份“问题反馈单”,指导、引领项目推进。这份“反馈单”给校长统整各职能部

21、门的工作提供了信息,为公司完善平台升级提供便利,更为新加入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些机制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促进了信息化平台发挥“自我欣赏”、“平台交流”、“前后对比”和“自我释放”育人新效能。如今,家长可以借由信息化平台表达自己的心声,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他们的各种改进建议也可能会被学校采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力。3 .分析学生成长数据,落实“互联网+”家校共育教育目标。学校依托“学生个人成长门户网站”,改变过去“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借力信息化手段,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习性。在“家校互动”基础以及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中搜集的各种数据,包括“身心健康、

22、学业水平、个性技能和成长体验”四个维度,通过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得出学生需要加强的领域,从而为学生提供指向明确的教育服务。其中,“身心健康”板块的数据呈现在一根纵轴线上,显示学生在身体成长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在这根数轴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身高、体重、视力的发展变化。数据显示,学生进入中年段后,他们的视力呈现出普遍下降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各项常规检查,我们意识到学生进人三年级后,随着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的增加,学生花在书写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书写习惯不良;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有所减少,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学生视力逐渐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召开年级组会议,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首先,从作业的设计

23、上进行改进;其次,加强学生眼保健操的标准化指导,确保学生的每一次眼保健操能够做到穴位准确;再次,加强眼保健操时段的巡查,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经过一个学期的重点巡查和指导,第二个学期视力检查时,三年级学生的视力下降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还有好转的趋势。除了群体性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善于从学生的数据中发现具有个性化的问题。例如,三年级的小张同学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比较好动。她各门学科成绩都不太理想,处于班级中下游位置。从她课程学业的雷达图谱中,我们发现她较少参与识记类课程,而较多参与动手类课程。家长对于该生的学习现状不是很满意,希望她能花更多的精力在考试学科的学习中,而不是去参加“乱

24、七八糟”的兴趣小组。于是,我们多次约谈家长,达成共识,希望能先让该生从动手类课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自信,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家长也欣然同意,并签订了个性化指导家校合作意向书。拓展课中,教师加强对何同学的个别辅导,不仅让她学会动手制作各种模型,而且还让她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了解模型制作中的科学原理,使她渐渐爱上了学习,爱上了探究。与此同时,家长在个性化指导任务中,和孩子一起上网搜寻制作模型的科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并协同孩子一起制作科普小报,让她在班级中有了更多展示与交流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家校合作指导,小张同学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变,不再是谈学习“变色”,而是能够积极面对学习中的问

25、题和变化。经过一个阶段学生个性化指导实践,我们在学生“补短板、扬特长”方面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为了把这些零散的实践经验集聚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工作的机制,我们召开了家长教育论坛。在论坛中,教师和家长分别对“个性化指导”对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指导前后学生的变化。同时,我们又对“个性化指导”的干预指标进行研讨,教师针对干预指标项中的每一点进行专业解释,家长对于家庭干预项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进行了分析。经历过“个性化指导”的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认同教育是家校合作的过程。由此,家校之间形成平等的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二)探索了“互联网+”家校共育多样化的途径1 .利

26、用班级QQ群实施家校共育。在班级QQ群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聊天,可以迅速复习和梳理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及时弥补自己薄弱的学习环节,或统一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交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教师还将学生近期品德个性、学校表现、考试成绩等反馈给家长,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回复,教师与家长就可以交流互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对症下药,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学生将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旅游见闻、学习习作、社会实践活动等上传,与班级同学分享。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把自己的个性特长、成长经历、心得体会等展示出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 .利用移动“校讯通”实施家校共育。教师通过校讯通平台发

27、布当天的班级通知、日常评语、作业布置、测试成绩等。还可以把学生在校的精彩瞬间拍照上传,建班级相册。家长通过翼校通和老师随时沟通,了解学生日常表现,还可用校讯通平台视频讲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补习课程。由于校讯通有电脑和手机两个终端,克服了有些家庭没有电脑的弊端,家长和学生用手机就能实现与老师及时、高效、便利的电话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互动的频率。3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家校共育。在微信公众平台里群发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资讯、校园动态,以及有关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的教育内容。例如:“家长们,马上就要期末了,您对于这学期教师的教学活动,您对您

28、的孩子在校表现满意吗?课堂内外的班级活动是否满意?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您发送给我们。感谢您的关注,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这样一条小小的信息,却是一次次有效沟通的开始。很多家长不仅会觉得贴心温暖,更会觉得能够参与学校的共同建设中,能够参与到和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新的家校沟通不能停留在问题的反馈,而是时刻保持链接,有效保持互动。4 .利用学校网站实施家校共育。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比如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校,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是学校教师,他们懂得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学生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则是家长,

29、他们的教育有着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现在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家校共育,目前我们学校经常采用的家校共育方式有:成长足迹手册、家校联系栏、学校网站、家长开放日活动等。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校共育,能很好地解决一些普遍性、普及性的问题。在这些家校共育方式中,学校网站有着它独特的作用。我们学校网站就像一座桥把家校紧紧地相连,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主页的“红领巾电视台”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红领巾电视台”节目的精华片段都在上面播放,家长通过欣赏孩子的节目。网站的其他栏目也有着它的独特的作用,如“网上家长学校”栏目,介绍家庭教育知识和优秀教子经验,选取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文章供读者互相借鉴,从学生日记

30、、周记、习作选出有关家庭生活题材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薄、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家长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领导、班主任留言。因此,学校通过网站更好地将教育资源、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与分享,通过与家长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学校网站也在不断的调整与改进,两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5 .利用班级博客实施家校共育。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行为上,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班级博客的互动,双方探讨如何做会更有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教师会向家长说明怎样做是合理的,怎样做更能解决孩子的问题。班级博客并且能使这种交流与互动分阶段地持续进行,直到家长掌握干预学生问

31、题的方法。如我在新授童话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后,及时将童话故事上传到班级网页并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到家后既复习了故事,又回答了问题,这样家长在家既了解了孩子今天在学校里面学了什么知识,又能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又如我在班级博客发帖“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教师发表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看法。让家长在网上进行讨论,有些家长围绕着这个教育问题及时跟帖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家长也会通过班级博客,把他们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想上传到班级网页,让我们老师一起分享。现在,我们班的学生每到一个地方去游玩,家长就会把他们游玩的照片上传到班级博客,让其他学生分享到他们的快乐。通过这种网络互动,使得家长与老

32、师的沟通增加,也使得孩子之间形成资源共享。6 .利用“智慧校园”实施家校共育。“智慧校园”一一“学生个人成长空间”这一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发现并且满足儿童的生长需要,而且还可以借助一些教育举措,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追求。家长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相关资讯,可以查看孩子每个月的考勤记录和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老师进行实时在线沟通,极大的促进了家校间的互动。怎么把传统的家校共育好的做法跟互联网的工具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留守儿童怎么家校共育,父母在外面打工怎么家校共育等。我们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家校共育”专题议事制、“家长进校”课程督学制、“教师成长”双认证制、“亲子活

33、动”菜单分享制、“学生个案”分期指导制、“模范家庭”积分奖励制等一系列常态化工作机制与互联网相关联,使得这些最直接、最可信任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力量,促成学校管理与领导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如今,学生家长已不是学校要“教育”的对象,也不是学校需要影响的外部环境,而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人和事,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力量之一。他们可以借由信息化平台表达自己的心声,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他们的各种改进建议也可能会被学校采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力。(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网络教学资源一一“微课”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它短小精悍,一个重点,一个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能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并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如我把妈妈的爱一课中的学习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家长、学生进行下载学习。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而且微课还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可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同时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

35、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录播教室,教师上课的全过程均可录制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家长可以随时打开进行观看,及时掌握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孩子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指导自己孩子的学习。这样,通过家校合力,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又能照顾到所有的孩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可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四)利用“智慧校园”系统评价小学生的综合素近年来,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关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成为教育界最关注的焦点,我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发生了变革。目前,“

36、智慧校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云平台已经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使用。它是在“互联网+”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为学校建立学生电子化成长记录册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也是为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校、家庭、老师之间的高效沟通提供最好的服务,逐步实现家校共育。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评价标准,是构建师生输入、自评、互评的便利平台,管理和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结果综合计算得出,体现了评价的全面、科学与客观。该

37、平台将全面记录中小学生的成长档案,老师进行短信互动、查看孩子的成绩及考勤信息、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测评、随时发表微博或博文进行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互动,关注学校及班级的活动。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学校逐步走向教育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互联网+”家校共育推进实践中,我们坚持在“家校共育”机制上进行创新发展,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形成新认识、新理解和新体验,从成事到成人,全面促成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发展。1 .重构了师生发展路径。通过对学生成长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生涯发

38、展规划,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学校通过学生个人成长空间这一网络平台,借由分析学生学业发展的柱状图和学生成长的态势雷达图,可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教师经过分析得出学生需要加强的领域,从而向学生提供指向明确的教育服务,并形成对学生个性化成长进行干预的预警机制。在此,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再是班主任或者是个别教师的事,而是有一个指导团队。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在为他“量身定做”一份指导“套餐”,“套餐”的内容和范围涵盖学校生活和家庭、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每一天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健康成长。教师重新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生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改变

39、了思维方式,从原先的“教育者”,转向为“教育者一学习者”O这是一次“教和学”的角色转变,在不同的场域中,各角色之间多维互动成为可能,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各角色的互动也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化而更加深入。2 .推动形成了学校管理举措。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家校互动”越来越显示出时代意义和现实的发展价值。几年来,学生个人成长空间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第三只眼”,通过数据的专业解析,我们发现了学校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存在和潜在的各种管理上的问题,为此,我们先后调整了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资金预算和社会实践资源开发等工作。学校各职能部门逐步实现管理上的整合,建构起自己与学生的“起点意识”

40、、“步骤意识”、“阶段意识”和“年段意识”,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管理的依据。3 .创造了“家校共育”关系。我们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家校共育”专题议事制、“家长进校”课程督学制、“教师成长”双认证制、“亲子活动”菜单分享制、“学生个案”分期指导制、“红鹰家庭”积分奖励制等一系列常态化工作机制与互联网相关联,使得这些最直接、最可信任的家长同盟军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力量,促成学校管理与领导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学生家长已不是学校要“教育”的对象,也不是学校需要影响的外部环境,而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人和事,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力量之一。家校在实践和创造新的实践形态中,形成了共生

41、经验、共同话语,创造了和谐融通的家校新关系。4 .发挥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过去,部分家长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家校沟通不理解、不支持。但活动开展起来后,家长们亲眼感受到了网上交流带来的好处,育人技巧也提高了,原先一些持旁观态度的家长主动向老师联系,要求加入到网上家校合作教育的行列。每期中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中,家长们纷纷称赞学校的这一举措。实验班中一位名叫陈思思的女孩子的父亲更是在班级网站上留言道:“我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奔波,这些年来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我实在是对不起孩子,我好象感觉到自己是个罪人,但是身不由已,劳苦各位老师了,真的谢谢你们,我希望我们今后能通过网络多多沟通,谢谢各

42、位!孩子的学习与表现我不是很清楚,平时也只是在电话上与她聊聊,或者看看成绩单,我感觉到越到高年级孩子的学习越吃力了,平时贪玩,自觉性差,不好问,胆小不敢与老师交流,这些我都知道,我希望与各位老师沟通共同教育,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她,希望这是我们网络交流的开始。”另一位孩子的家长则在家长QQ群中主动与老师交流道:“孩子全靠老师的栽培,她还需要加倍努力!我很担心她的眼睛,希望老师在学校要大家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还要孝敬父母,勤做家务,不要偏食。她听你们的,我们没有办法,她听不进去。多讲一下为啥要那样的道理,这对他们的身体和今后做人很有帮助。谢谢了。”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家校合作教育,越来越成为许

43、多家长的共识。5 .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由于评价时间、地点和方式的变化,学生对网上互动的教育方法充满新奇感,一些原先在人际交往中胆小的孩子也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里侃侃而谈,孩子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一位孩子对老师说:“你们与家长交流,我也要参与,看看在你们心中我的表现如何。”另一位孩子则在课题组的意见征询中主动向老师提出:“建议老师和家长用手机通话来交流信息,因为我家没有电脑,爸爸又远在重庆,因而他不会常常知道我的不足。”还有一位孩子在班上举行的行为习惯评价活动中发言说:“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下,我也学会了反思,并改掉了身上的一些毛病。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可见,孩子们在

44、成长过程中,其主观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6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成果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变化。孩子们变得彬彬有礼了,放学的路队成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上的垃圾被孩子们一块块拾起来,社区中做好事的孩子也增多了。广大学生家长盛赞这一开拓性的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很多社会贤达称赞我校育人工作的高规格与良好效果,周边兄弟学校也慕名派团来访,我县县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领导期望我们再接再厉,把网上家校共育推向全面和深入。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 .家校共育方式虽然不少,但很多事倍功半,成本高、效率低,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

45、果。2 .不少家长也并没有完整的教子育人理念,更多的教育方式是代代相传或者受社会宣传舆论影响的零星末节。(二)今后的研究设想1 .建构线上数字平台,提高家校交流共育的效率。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科技信息成果,构建主体为网站、微信等的线上数字技术平台,为家校共育和交流开辟便捷的快速通道。立足于校本特点,富有校园个性特征的网站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家长展示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起到窗口作用,能够为教师与家长架起一座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的信息沟通桥梁。在网站上可以设置诸如家长空间、教师课堂、新闻快报等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为家长适时传达信息,从多个角度引导其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状况。2 .突破思维定

46、式,打造开放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互联网+”时代为家长趋向多元性与开放化的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家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再依赖传统的家长练习册等文本形式,而是选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亲子微博和俱乐部等多样化的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间的双向沟通互动。凭借智能终端的优势使互动体现出中心化,家长和教师可以自由出入互联网的信息世界,多种信息和数据平台能够便捷地呈现出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彰显出以用户为主导与人性化服务的互动体验。学校可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打造有效的教育平台,传播专业、权威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进家长的教育思想;各种教育案例的详细分析与精选给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讯,有利于家长更为理智

47、地配合教师教学,避免给教师施加太大的压力。3 .合理开展亲子教育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背景千差万别,这为小学的家校共育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有助于为小学生的教育提供服务与支撑。因此,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全面细致地挖掘家长资源,构建内容多样的家长资源库,这样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此外,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为家长带来更加全面和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有利于他们多层次地了解、熟悉学校的教育价值趋向,掌握学生的成长动向。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利用各种节日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例如,家校同乐联欢会、学生才艺展示秀等,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

48、长选择演出节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表现力。又如亲子阅读活动和绘本表演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某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参考文献:1何磊,骆丹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一一以义乌市宾王学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04):41-43.2刘焕丽.网络时代探索微课创新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研究j.理论界,2016,14(01):135-137.3何东云.家校共育视野下阅读活动的教师角色定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23(02):64-66.3田甜.儿童成长反馈表的校本实践及其家校共育价值仃学理论,2013,6(12):225-227.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二)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 .课题提出的背景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我国浙江乌镇举行,“互联网+”的重要讲话并提出诸多观点,足以体现互联网对现今中国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展飞快,同时向全部大众开放。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生活共享等,也可以不分地域、语言等方面的限制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深刻影响使得世界步入互联网化时代。不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现在的家长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人人都使用电脑。据有关专业团队统计,从网络渗透率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