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9457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死海不死教学实录(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死海不死教学实录钱梦龙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生(1):死海不死。师:彻底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生(1):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这就在读者心里

2、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师:刚刚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生(众):也是这一篇。师(指一学生):那你允许刚刚那位同学的意见吗?生(2):允许。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终究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师:有不允许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有补充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哦,“英雄所见略同,看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英雄!(笑)无非,我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各位英雄:标题上有两个“死”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生(3):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指淹死、死掉。师:彻底正确。你课前有没

3、有看过这篇课文?(生摇头)那你怎么能答复得这样正确?生(3):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过。师:啊,真好!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语文课上,这叫知识的“迁移”(板书“迁移”)o学习中时常注意“迁移”,知识就学得活了。现在请同学把书合拢,暂时不要看课文,大家回顾一下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死海的知识,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指一在偷偷看课文的学生)哈,你违规了,不许偷看!(学生思量、回顾,片刻后陆续举手)师:为了使回顾有条理,请按照以下几点逐一来说:板书:1、地理位置;2、得名原因;3、海水趣事。生(1):死海的位置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众插话: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中间。师:巴勒斯坦在亚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亚洲南部,和

4、我们中国接壤。这两个国家的中文译名只差一个字,而且都是亚洲国家,很容易记错,建议这位同学课外去找世界地图或者亚洲地图查一查,以后就不会再搞错了。谁来说“得名原因”?生(2):死海的海水含盐量特殊高,水里各种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师:哦,死海的海水含盐量高,这是它的特点,由于有这个特点,就浮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谁能说说是什么现象?生(七嘴八舌):人不会淹死。师:为什么会浮现这种现象?(无人举手)师:我估计同学们都知道,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宜的语言来表达,是吗?(指定一学生)这位同学戴着眼镜,看起来挺有学问,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3):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为因为

5、海水含盐量高,所以人不会下沉。师:为什么海水含盐量高,人就不会下沉?你总得讲出点道理来。生(3):海水含盐量高,它的质量就大。师(追问):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生(3):我想会下沉的。师:那末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质量大,恐怕还不够吧?我知道你心里明白,问题是怎样把心里明白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生(3):(思量片刻)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师:说对了。但表达上还有一点点缺乏,想一想,在数学里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是怎样表达的?你这句话如果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生(3):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师:那末铁块为什么会下沉?生(3):因为海水的质量小于铁块的

6、质量。师:好!“大于”“小于”的“于”怎么解释?“大于”“小于”普通用在什么情况下?生(3):“于”是“比”的意思,普通在两个数作比拟的时候用。师:说得真好!我说你有学问嘛,果然没看错人!(众笑)师:关于死海的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估计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不少。你们己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老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众:没劲!)是呀,我也觉得没劲。因此,我想我们在决定这篇课文里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教之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知识可以不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把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据课文后面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

7、?先后摆布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议论,互相交流。(学生看课文,小声议论后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课文里用到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不用教。师:说说理由。生(1):课文里为了使说明更加详细准确,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海水含盐量高,如“135.46亿吨氯化纳、63.07亿吨氯化钙、各种盐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等,这种说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生(2):我允许他的意见,但还有点补充。课文在说明海水含盐量高的时候用了不少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使读者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终究高到什么程度更加明确了。这些道理也很简单,不教也懂。师:是啊!你们看,“135.46亿吨”、“63.07亿吨”,这简直

8、都是一些天文数字!我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的印象就特殊强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课文里的这些数字说明和它的作用,确实一看就明白。无非如果不教的话,有关的一些知识是不是能够掌握,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例如,课后练习中还要我们区别“确数”和“约数”,并且要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确数,什么情况下用约数。这些知识不教行吗?生(1):我认为行。师:哦,你挺自信,好样的!认为可以不教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看来,还有一小局部同学似乎还缺少一点自信。(指一不举手的学生)你是认为还要教的,是吗?生(3):我想教一教不会有害处,再说我也不大有把握。师:确数和约数你能区别吗?(生点头)那你

9、说说看,刚刚那位同学从课文里找出的那些数据是确数还是约数?(生答:“确数。”)你能找一个约数的例子吗?生(2):“传说大约两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都是约数。师:找得很对嘛!约数在表达上都有一些明显的标志,你知道吗?生(2):普通都用“大约”、“摆布”、“上下”这种词。师:如果不用这些词,能表示约数吗?生(2):我想也行。师:请举个例子,最好能造个句子。生(2):(思量片刻)“这条鱼有七八斤重”。师:好极了!你关于约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嘛,你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是吗?生:是的。师:刚刚有同学说用“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那末用约数是不是说得不许确了呢?生(3):约数和确数相比,固

10、然不够准确。生(4):我认为不能这样说,主要看在什么情况下用,有的时候用确数反而不许确。师:怎么会用确数反而不许确?能举个例子来说吗?生(4):(思索片刻)比方要我现在说出您的年龄,我只能说大约六七十岁(笑声),因为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如果我肯定地说您65岁,而您实际上不是65岁,那不是反而不许确了吗?师:言之有理!啊,这位同学举手,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生(5):我认为课文里有个地方运用确数和约数有点自相矛盾。46页上有这样两句:“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既然平均深度是个确数,那末最深的地方也应该是确数,否那末怎么算得出平均深度呢?如果最深的地方用约数,那末平均深度

11、也只能是约数。因为平均深度是根据从最浅到最深不同的深度计算出来的,根据约数怎么可能计算出确数来?师:说得真好!我允许。同学们这样会动脑筋,真让我快乐。我看关于列数据说明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比我预料的还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大家再看看,还有哪些知识可以不教?生:后面练习题中要求区别课文中三个“死”字的含义,我认为这也很简单,不教也懂。师:对,标题“死海不死”中两个“死”字,刚刚同学们都已说过,不必再重复了。那“死海真的要死了”这句中的后一个“死”字的含义呢?生:是“干涸(M)”的意思。师:彻底正确。这个“涸”字很容易念错,可你念对了,很了不起。你是怎么念对的?生:下边的注解上有注音(笑)。

12、师:大家别笑,他读书注意看注解,这种好习惯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的。我再提示一下,看看下面这些词语是不是也可以不教?(板书:游弋、谕告、执迷不悟)生(1):我认为可以不教。师:我欣赏你的自信。但你要说出可以不教的,理由,因为其中有的词估计同学们语文课里没学到过,比方“游弋”、“谕告”。生(1):“游弋”虽然没学到过,但书上有注解;“谕告”也没学到过,但回去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师:说得好说得好,语文课上没有学过的,彻底可以查词典自学嘛!同学们课外有没有查词典的习惯?(众:有!)这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词典成为你们的一位终身老师。那末这些新词我们就不讨论了,再说这篇课文新词也很少,有些词结合上

13、下文也都不难理解,比方“执迷不悟”。下面是不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量一下: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大家先后摆布可以议论议论。(学生看书、小声议论)师:谁先来说说?(无人举手)师:(继续启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生(1):是说明文。师: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但凡以说明事物或者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指一学生)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生(1):是知识小品。师:(问全班)他说得对不对?允许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你说对了。但什么是

14、知识小品,你知道吗?生(1):不知道。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生(1):不知道。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生(1):我是瞎蒙的。(笑声)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生(1):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师:那你为什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者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生(1):是的。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生(1):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师:

15、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O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生(1):这是我看了课文后暂时想出来的。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生(2):知识小品写得比拟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师:说得很好。刚刚那位同学(指生Vl)的意见如果可以用“知识性”三个字概括的话,你能不能把你的意见也用个什么性来概括?生(2):趣味性,生动性。师:他说了两“性”,但我们只要一个“性”就够了,请同学们两

16、个中选一个,要说出选择的理由。主张选“趣味性”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主张用“趣味性”,谁来说说理由?生(3):“生动性”普通指语言描写方面,趣味性好似指文章内容方面的。比方这篇死海不死,在介绍死海海水的特点和死海形成原因时,插进了一些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内容很有趣。师:说得真好!允许的请举手。(全班举手。教师板书:趣味性)知识小品除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它介绍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符合科学原理的,请大家也用一个“性”来概括。生(七嘴八舌)科学性!师:彻底正确!(师板书:科学性)现在请一位同学给三个“性”排个次序。生(4):知识性、科学性、趣味

17、性。(师插话:这样罗列的理由呢?)因为知识小品首先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其次,它介绍的知识必须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趣味性没有前两个性重要,所以排在最后。生(5):我也允许这样的次序,但他说趣味性不重要,我不允许。生(4):我是说没有前两个重要,没有说不重要。生(5):我仍然不允许你的意见。因为,一篇知识小品如果科学性、知识性都很强,但一点趣味性都没有,大家不要看,科学性、知识性再强也没用。可见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学生纷纷议论,莫衷一是)师:请大家静一静!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分歧,想听听我的意见吗?(众:想!)我认为,对知识小品来说,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板书:本质属性),因为作者写作知识小品的

18、根本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如果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那末是它的重要属性(板书:重要属性),我根本上允许他(指生V5=的意见,知识小品是一种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艺性说明文,它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固然要写得读者爱看,因此特殊讲究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同学们还有别的意见吗?(稍顿)看来大家允许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把刚刚讨论的内容总结一下。谁来?生(1):知识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是一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知识小品的作用是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师:谁还有补充的?生(2):知识性、科学性是知识小品的本质属性,

19、趣味性是知识小品的重要属性。师:(指生Vl)他说得比拟完整;(指生V2)他补充得也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悟性都很高,知识也掌握得很好,学习这篇课文原本要求重点学习的“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确数与约数的区别和作用等等,都可以不教;关于知识小品的文体特点,同学们也自己从课文中悟出来了,也不用我再喋喋不休地介绍了。就是说,同学们在有些方面已经到达了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我真为同学们快乐!无非,关于知识小品的特点,特别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问题,同学们大概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建议同学们接下来再化点时间深入讨论一下。限于时间,我想从“三性”中选择一个来讨论,就作为这堂课学习的重点。允许吗?生(众):允许!师:三

20、性中选择哪一个?生(1):趣味性。师:为什么选趣味性?生(1):因为我们自己写作文要能够吸引读者,也应该有点趣味性。看看做者是怎样引起读者兴趣的,也许对我们自己作文有启发。师:大家允许吗?生(众):允许!师:既然大家允许,那就请把课文再好好看一遍,边看边想:课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的?现在请大家看书。(学生看书,偶有小声议论)师;都看好了吗?现在请发表意见。要求每人至少准备一条意见。生(1):课文的标题,“死”和“不死”互相矛盾,使读者产生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生(2):还有课文最后一个“死”字,死海要干涸了,课文里却不说“干涸”,而说真的要“死”了,这个“死

21、”字用得很巧妙,能引起读者兴趣。生(3):课文为了说明死海海水含盐量大的特点,写了个罗马统帅狄杜处死奴隶的故事;后面又讲了个关于死海形成的民间传说,这都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师:这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但他们说的都是比拟明显的趣味性的表现。有些趣味性要用心体味才干发现,这就要用点心思了。谁再来说?(教师继续提示)建议大家从材料的组织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好好琢磨琢磨。邻座的同学可以议论一下。(学生看书、思量,小声议论)生(4):我想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作者用了一些设问句,如“那么,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了读者的思量;还注意先后照应,如前面说“真是死海不死”,文章结尾却

22、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先后两个“死”字互相照应,可是意思却不一样。这些都会使读者觉得很有趣味。师:嗯,说得不错。看谁还能从语言表达方面作些补充?生(5):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写得好,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就被它吸引住了。师:你再朗读一遍,体味体味,它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5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生(5):它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有点惊讶。师:好!体味得很准。大家再一起体味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产生这样的效果的?请把这些词语圈出来。注意了,这对我们运用语言是很有匡助的。谁来说?生(6):作者连续用了一些表示转折的词,还用了表示出乎意料和惊讶的词,比方,第一段里“但是,谁能想到竟甚至连”

23、,第二段里“然而,令人惊叹的是竟即使也”师:瞧,这两位同学(指生5、生V6)对语言的感觉多敏锐!现在再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这两小段各读一遍(指定两位学生),注意,第一位同学把她(指生6)刚刚找出的一些词语略去不读;第二位同学把这些略去的词语读得强调些,把那种出乎意料的惊讶语气读出来。然后大家一起比拟一下,两种语言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二人分别朗读)师:两人读得不错。大家体味一下,两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生(7):第一种表达显得平平淡淡,第二种表达引起读者的惊讶和好奇,所以,所以就(语塞)师:所以就增强了生(7):趣味性和吸引力。师:这样比拟一下,我们发现,同样的意思,可以表达得平平淡淡,很普

24、通,也可以表达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可见选择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就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正是语言的王国为什么总是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除了语言表达,材料的组织也很有关系,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也往往会影响阅读的兴趣。课文里有个很典型的例子,谁能找出来说一下?(学生翻书、寻觅)生(8):课文第三小段写罗马统帅处死奴隶的故事,如果放到第四小段后面来写,读起来就没有趣味了。师:为什么?生(8):先写奴隶在死海里屡淹不死,这样就在读者心里产生了疑问,难道真的有神灵保佑吗?急于想从文章里去寻觅答案,文章就有了吸引力。如果先写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再写奴隶屡淹不死,就不会有这种效果了。师:说得好!我打个比方:你请别人猜

25、谜,如果先把谜底告诉了对方,他还会有猜谜的兴趣吗?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会写文章的人,往往能设置一些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这样的文章就比那些平铺直叙的文章有吸引力。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示的。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知识小品的文体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聪明和自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我还想出个难题考考大家,这可是个“高精尖”的大难题,你们如果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了,我就真正佩服你们了;如果你们怕难,那我们来读几遍课文就算了。生(七嘴八舌):我们不怕难师:好,那现在我就宣布这道难题了?生(七嘴八舌):宣布好了师:宣布之前,请同学们先把课文最后一段一起朗读一遍。(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6、)师:课文最后这一段说死海数百年后可能干涸,我先问你们,作者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生(1):近十年来死海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按照这样的速度下降,死海数百年后自然会干掉。师:那末,死海水面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生(1):因为这里炎热枯燥(师插问:你怎么知道?)地理课上学到过,课文里也说“艳阳高照”。因此死海海水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蒸发多,输入少,所以海水每年下降。师:说得很对。现在请大家听好了,我出的难题是:按照作者这样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会干涸吗?生(2):我认为死海数百年后不可能干涸,因为到那时科学比现在更加兴旺,人类肯定有方法救活死海。生(3):我认为他把老师的问题理解错了。我

27、理解老师的意思是(语顿。师插话:我知道你理解我的意思,不要急,慢慢说)老师是问按照课文作者的方法推算,是不是一定会推算出死海会干涸的结果。师: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感谢这位同学把我的意思解释得十分准确。(对生3)那你能答复这个问题吗?(生3不语)看来有点为难你了。这样吧,我把问题再详细化一些:死海海水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是作者认为死海将会干涸的原因,你认为死海的蒸发量是不是一个不变的常量?生(3):不是。(师插问:为什么?)在雨水多的年份蒸发量就会减少。师:请注意,天气变化或者地壳的变动等等这种偶然的因素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以内,何况死海盆地的气候干旱少雨,全年的降水量加在一起无非50-

28、60厘米。刚刚你把我出的难题解释得很好,怎么自己倒忘了?请你从作者计算的思路这个角度去思量:即使按照作者的计算,死海的蒸发量会不会变化?师:啊,好多同学都举手了,看来都找到答案了。请大家把手放下,让他(指生3)再想想,他很聪明,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想出来的。生(3):蒸发量也就会变小师:为什么?生(3):死海的海水每年下降,死海的面积也会逐渐缩小。师(向全班):大家说说,海水的蒸发量和海面面积是什么关系?生(众):正比关系。师:既然死海海水的蒸发量随着死海海面的逐渐缩小而减少,那末结果会怎样呢?生(3):当蒸发量小于约旦河水输入量的时候,死海就死不了了。师:不一定要等到“小于”的那一天,再想想。生

29、(3):等于。师:对啦!当死海海水的蒸发量等于约旦河水的输入量的时候,死海就死不了。固然罗,那时的死海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无边无际,波涛起伏,而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得不像样,这是一种什么状况?生(齐):半死不活!(笑声)师:对!就是半死不活!同学们果真智商很高,这个难题也没有难住你们。无非,死海终究会不会死,恐怕不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事实上,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为海水的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原因:以色列和约旦大量截流约旦河水用于灌溉和城市用水,导致约旦河输入死海的水量越来越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已引起不少科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忧虑,一项名为“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

30、已经开始。死海处于地球陆地的最低点,人称“地球的肚脐”,不仅有独特的旅游景观,而且它蕴臧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特别是氯化钾和滨。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关心地球的命运,为此我建议大家用我们的智慧参预到“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中去。请回去做两件事:一、上网搜索关于死海的资料(建议用.Google.搜索引擎);二、参考、运用网上资料,以救救死海或者死海不能死为题写一篇文章,为死海发展呼吁,或者提出死海的方法、建议。固然啦,我们的文章救不了死海,但至少可以说明我们关心地球命运的立场。我希翼每一位同学长大后都能够成为一位自觉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窦爱君据钱梦龙先生于XX年6月在内蒙古乌海市上课的录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