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
2、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
3、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10、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擅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
4、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原理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1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1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1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8、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
6、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量质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22、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3、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7、做到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因为()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2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2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2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
8、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数据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2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像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指()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活动的决定性条件B.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神学
9、目的”论划清界限C.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D.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2、意识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射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从实际出发B.通过实践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有无相生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
10、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6、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8、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B.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C.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11、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总和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天不变,道亦不变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D.“光阴一去不复返”10、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绝对观念B.绝对精神C.上帝和神D.人的心11、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含义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1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于()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
12、性的偶然性B.事出有因,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纯粹的必然性C.偶然即必然,必然即偶然,二者没有区别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总是受着必然性的支配13、新事物之所以可以战胜旧事物其原因在于()A.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D.新事物从一开始就力量强大14、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A.揭示了事物矛盾的基本属性和特点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导论部分答案:一、单选题ABACCBABCBAB二、多选题BCDBCDABCDBCDBCDCDAB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