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9628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经济增长与制度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变迁,不仅是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因素,而且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广东、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其经济实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因此,研究制度及制度变迁在两省经济中的作用并对这种作用加以比较,对深入认识两地的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及衡量指标在经济学中,不同的学派和学者的对“制度”下的定义有所不同。例如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康芒斯认为,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诺思则更侧重从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制度的定义,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

2、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而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制度分成经济制度和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经济制度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即上层建筑。(一)制度变迁的含义、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度的定义有多种多样,因此“制度变迁”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从制度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历史过程。VW.拉坦来将制度变迁分“为特定组织行为的改变、组织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组织环境中支配行为的规则的改变”三方而。陆明祥学者在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总括性分析一文中提出,制度变迁和创新,是指“

3、高收益低成本的制度代替低收入高成本的制度。”笔者认为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发生不均衡,人们自发或者在政府命令下使制度发生变化,并从不均衡逐渐转变到均衡的一个历史过程。制度变迁是制度均衡不能维持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原因主要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方面。内在原因包括制度本身的弊端和缺失,即制度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导致社会效率的低下和效益的不增甚至减退;制度新的变迁和创新会带来的收益,即新的制度或者制度的变化会带来“帕累托改进”使一部分人获得收益而不损害其它人的利益的资源重新配置。而外在的原因包括制度不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导致制度僵化,迫使制度必须作出调整。除此以外,外部原因还包括制度本土化过程,即制

4、度的引入和改进过程。由于引入的新制度不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于是,引进的制度也需要趋向规范化、正式化的变迁。归根到底,任何经济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解决激励或者效率的问题。因此,制度变迁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产生激励效用、同时使社会更有效率和效益。宏观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因素,而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则具有不可忽视的持续性的影响。总体来说,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有以下两种作用。1.正面作用,即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效益。新制度经济学学派认为,“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节约,即让一个或更多的经济人增进滋生的福利而不使其它人的福利减少、或让经济人造他们的预算约束下达到更高的目标水平。”新经济史学派的学者诺

5、思认为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激励个人的有效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收益大于成本的理性行为,因此制度变迁一般会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2.负作用。历史证明,制度改革不恰当,也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对给国家带来巨大影响。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就是当时采取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激进方式,即直接在体制变革和“休克疗法”,注定失败了。这不但给经济带来巨大创伤,而且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制度变迁是把“双刃剑”。同样的制度变革对不同国家或者地方而言效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一)宏观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从宏观制度来看,制度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1 .产权制度多元化。产权制度多元化包括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企业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本文讨论的是前者。转型时期产权制度多元化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用国有化率来反映。由于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主要表现在工业部门,因此非国有化率可以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表示。公式如下:FGYH=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当年非国有工业产值一上一年非国有工业产值)/当年非国有工业产值2 .经济运行市场化。市场化是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而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市场化进程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决定市场化的因素很多

7、,而且市场化程度的测算在经济学中也不统一,本文在分析市场化问题时主要参考的是傅允生的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文中的相关资料。3 .利益分配格局的演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利益的份额是以国家为本位的。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企业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占总经济利益的份额则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用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CZSR),反映经济利益分配格H的演变。公式如下:CZSR=国家财政收入/当年GDP4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是衡量制度变迁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开放程度大小的变化,可以看出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本文采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方面内容的对外开放指数来

8、代表对外开放的程度。公式如下:DWKF=进出口总值GDP*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GDP*O.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GDP*0.3进出口贡献率=(出口额一进口额)/当年GDP二、广东、浙江两省制度因素比较与分析1994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4240.56亿元,到2003年为13625.87亿元,增长了68%,而浙江省则从2666.86亿元增长到9395亿元,增长了近71%。如此看来,近七年,两省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究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了怎样的作用呢?笔者根据上述三个公式,对1994年至2003年十年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如表1、表2)表119942003年广东省经济制度变化的主成份

9、得分值及相关贡献率年份当年GDP(亿元)非国有化率(%)财政收入比重()对外开放度(%)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R)财政收入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率率)19944240.5675.907.048.497.043.2519955381.7281.277.107.7522.127.103.2519966519.1483.267.356.8917.407.352.7319977315.5185.617.447.7518.067.442.3419987919.1288.078.097.2116.588.092.7119998464.3178.309.057.191.679.051.7720009662.2

10、381.079.427.5218.429.421.42200110647.7183.1610.907.1016.3210.901.35200211769.7385.7410.207.9618.5110.211.34200313625.8786.479.658.7622.259.651.63表219942003年浙江省经济制度变化的主成份得分值及相关贡献率年份当年GDP(亿元)非国有化率(%)财政收入比重(%)对外开放度(%)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财政收入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率(%)19942666.8683.913.5512.823.551.5719953524.7988.263.311

11、3.2432.993.311.5219964146.0689.253.3713.227.983.371.2619974638.2090.593.5813.6116.273.581.4019984987.5093.183.9713.0411.003.971.2219995364.8994.264.5813.848.154.581.3920006036.3492.955.6818.6118.065.681.8320016748.1593.447.4219.7417.487.421.9520027796.0091.497.2721.7714.437.272.1620039395.0091.437.5

12、226.4316.497.522.32资料来源:1994年2003年的当年GDP、财政收入和浙江工业资料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经济年鉴整理、1994-2003年两省份对外贸易的资料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和2004年中国商务年鉴整理。(其中1994年、1998年广东省对外投资总额与1994年浙江省对外借款总额数据缺失,但不严重影响最终结果,因对应的对外开放度和进出口贡献率为近似值。)(一)从纵向(时间)上看,两省1994年至2003年的三大指标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国有化率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广东、浙江两省的非国有化率大概在8()%至90%之间浮动,两者都

13、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异军突出。例如1995年,浙江省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企业改革围绕搞好国有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壮大公有经济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外资等其他经济类型的比重由1990年的41.7:55.5:2.8调整为25.7:55.6:18.7。而从1999年开始,国有企业开始脱困。广东省也是如此,2000年,广东省全年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7.29亿元,增长58

14、.3%,亏损企业亏损额35.94亿元,下降46.8%。因此,其非国有化率先上升,后来从1999年开始下降。从贡献率上看,广东和浙江两省的非国有工业产值对当年GDP的贡献率都出现此起彼伏的情况,广东的贡献率甚至出现负值,说明非国有工业产值对GDP的贡献并不稳定。2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例正在缓慢上升。虽然在此期间,国家财政收入比重正在下降,但是广东省、浙江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正在上升。其原因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浙两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而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也是急速增长。1994年,浙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5877.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1.52元,到了2003年,两

15、者分别是13180元和4531元,实际分别比2002年增长11.9%和7.8%。2000年,广东省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7.23亿元,增长19.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66.29亿元,增长了10.3%o而到了2003年,全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所上升,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水平达到1313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各项税收也比2002年增长了7.5%。因此,随着两省居民收入的增加,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大幅度上升。除此以外,两省的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就是财政收入比重,因此,两省的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对GDP增长的作用也日益增强。3 .对外开放度增强

16、。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省对外开放程度正在加大。1994年,浙江省积极有效地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外向型经济继续发展,其特点是市县外贸全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外贸规模经营扩大;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市场。到了2003年,浙江省外贸出口远高于预期目标,并且出口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速分别是47.9%和78.5%。而广东省在1995年,全省则大力开拓国际化市场,全省进出口总额1039.72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7.6%;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且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增长,非洲、南美、大洋洲等新市场得到扩展。到2003年,广东省

17、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利用外资势头较好。全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5.8亿美元,对外开放领域逐步加宽.如此看来,虽然广东、浙江两省虽然采用不同的对外开放政策,但是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另外,广东的进出口贡献率从1994年到2003年逐渐减少,而浙江则渐渐增加。这说明广东的净出口额在过去的十年中在GDP的比重有所减少,而浙江的净出口额在GDP的发挥作用所有增大。(二)从横向(指标)上看,两省三大指标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国有化率大致相同。1995年至2003年,两省的非国有化率都大概0.85左右浮动,但浙江的非国有化率总体上高于广东,说明浙江的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略好于广东省。2 .财政收入占GD

18、P比例与对外开放程度有所差距。虽然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与GDP都比浙江省高,但是其比重却低与于浙江省。此外,广东省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比浙江省的要小,说明广东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远不及浙江省。至于两省市场化对比,根据陈述云与吴小钢合写的我国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比较研究,1995年广东省、福建省的市场化进程排在全国第一、二名,而远远超过第三名的浙江省。到了1999年与2000年,全国各省市的市场化程度排序中,广东仍然第一位、而浙江省则跃居第二位,这说明广东省的市场化程度仍走在全国的前列,而浙江省在短短五年内已经超过福建省,与广东不相伯仲。三、相关政策与建议广东、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需继续保持增长势

19、头,则必须更多地依靠制度创新(变迁)才能实现,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制度保障。根据专家分析,我国比较理想的非国有化比重应该85%至90%之间。广东和浙江在过去十年里的非国有化率在80%至90%,因此,在产权制度多元化方面成就比较显著。并且,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也有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减少了非国有经济的政策限制。在2003年,国家对非国有企业的政策限定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其中包括保护私有产权,非国有企业市场准入、民间资本出入限制等多个方面,这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2.非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比较明晰。自20世

20、纪年代以来,非国有经济的产权关系进行了改革,到了2001年底,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非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已经相对比较明晰。但是,两省的非国有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都不稳定,特别是广东的非国有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仅低于浙江省非国有工业对GDP的贡献,而且有一两年还出现负值,这不仅与非国有企业自身有关,而且与制度因素有相关的联系。因此,政府应采取下列政策与措施;L市场准入继续放宽。虽然政府在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上作了修改,但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例如开放民间投资实业的领域限制,完善个人独资企业法,鼓励个人创业。2.产权关系不仅要进行明晰化,而且产权运作要规范化。有些

21、产权未明确的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经营机制。而已经明晰产权关系的企业,则要完善经营机制,对产权运作进行规范化。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保护非国有企业的合法利益。非国有企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政府必须制定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这样才是真正地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办法、鼓励非国有经济开发西部等保障和激励的措施。(二)进行渐进式的市场化进程,并且适时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的变化与交错影响,使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由于市场化具有长期性,因此对市场化进程不可以采取过于强迫性和激进的方式。因此,

22、无论是我国还是粤、浙两省,在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在整体上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手段,对市场的缺陷进行弥补,而不能过于激进。除此以外,广东、浙江省两省份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制度变迁也存在相当大的联系,均衡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浙江两省仍然出现地方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很穷,但大城市的居民却已经步入小康水平。因此两省必须通过推动各地市场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三)利益分配格局变化要适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应当逐渐增加,而政府的利益应该有所减少。但是在上述两个表格中,在

23、过去的几年里,粤、浙两省财政收入比重都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有所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是企业经营和运行的基本能动力,如果个人的利益减少,必然会减低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而企业是市场的微观主体,如果企业的利益减少了,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减少,效率低下,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是不可忽视的,政府必须注意对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划分比重。具体有以下:1.市场具有调节功能,一些具有竞争性的领域,政府应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以免涉及企业的利益,而更应该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2.在市场出现失灵时,例如垄断等会减少社会利益的情况出

24、现时,政府应该采用软措施进行制止。3.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两省政府,特别是广东省,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收入增加是件好事,反映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财政收入再分配的重点,应该部分转移到农村的公共产品的建设方面,例如交通、运输、网络等硬件建设;对于城市来说,一方面提倡休闲设施建设与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但也要注意防止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4.对个人来说,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并且加大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攻不可以没。但据了解,在全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人均资本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

25、对经济的贡献却小。广东作为经济强省,虽然不少人才趋之若鹫,但也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广东外来人口比较多,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不大;二是广东对自身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因此,政府应该一方面把加强教育事业看作是长期的重任,并加以实施,另外一方面,对社会保障机制应该进一步健全,这样才能招纳贤才,留住人才。(四)实施各项对外开放政策,把WTO的相关制度进行“本土化”。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与外国经济技术交流的有效渠道,也是当地走向世界,吸收学习世界经济的过程。两省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相比,浙江的对外开放程度比广东省要好,其进出口每年都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出口产品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

26、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都分别达到47.9%与78.5%以上。而浙江省更是2003年提出“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继续做好进口工作”的措施与政策。因此,广东应该发挥其优势,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外贸主体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积极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同时把扩大利用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除此以外,WTo相关制度的引入与本土化有利于本国(地区)制度变迁,为本国(地区)变迁带来巨大的外部动力。中国加入了WTO,要求政府有必要进行制度引入,其原因有二:一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要遵循WTO的规章制

27、度和原则,而政府为了适应WTO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必须采取制度引进的措施,以此跟上世界的步伐;二是,与自创制度相比,引进制度具有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政府不能仅仅把外部的制度简单的移植,照搬照抄,而是在考虑地区优势与缺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由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过渡到正式的制度安排,把制度规范化、本土化,趋向“母本”。1见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第76页.2见黄鹤,李仕明,兰永.论制度变迁的实质J.经济体制改革,2001,(4),第63页.3见胡军,盛军锋.强制性、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它一兼论中国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J.南方经济,2002(9),第19页.4陆明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总括

28、性分析J.南方经济,2002,(4),第36页.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6见唐晓云.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儿点认识J.当代财经,2002,(3),第4页.7本文主要采用金玉国的研究方法,见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2428.8由于年鉴里面没有确切提供非国有工业产值,因此本文中非国有工业产值是用工业总产值与国有工业产值之差求出,是一个近似值。参考文献中国经济年鉴,19952004.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5-2002.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

29、,(2).王裕国.我国经济即将步入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型增长期J.财经科学.2001,(1).傅允生.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浙江”现象的解析与启示J.国民经济管理,2003,(6).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UL当代经济科学,2001,(3).刘传江,周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考察UL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美保罗.G.黑尔.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王文寅.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引进和制度变迁J.经济问题,2002,(8).陆明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总括性分析J.南方经

30、济,2002,(4).胡军,盛军锋.强制性、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它一一兼论中国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J.南方经济,2002(9).黄鹤,李仕明,兰永.论制度变迁的实质JL经济体制改革,2001,(4).黄卫华.制度变迁研究的层次M.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2).傅晓霞,吴利学.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研究,2002,(4).唐晓云.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几点认识J.当代财经,2002,(3).王树春,张涵,曾宪琪.试论中国建国以来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1999,(5).高林远,曾令秋.我国近二十年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2,(1

31、).夏兴园,李洪斌.渐进式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主要特征N.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4).陈述云,吴小钢.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地区比较研究JL统计与预测,1995,(2).林民书.市场化改革的需求限制,财经问题研究J,1999,(3).葛立成,解力平.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一一浙江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5).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非国有经济年度报告http:东方网:非国有经济将与国有经济公平竞争http:WWw.zaobao.COnl/specidlnewspapers2000PageS4easlday260800.hlml东方新闻:专家认为非国有经济在西部开发中大有可为http:,f,国网:HI国有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