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解说词众志成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片解说词众志成城.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片解说词:众志成城一次,康熙皇帝巡查长城,有官员借机上奏,要求拨款重修长城。康熙笑道:我治国用的是人心,天下百姓齐一心,这才是最牢固的长城。一滴水,在太阳的烤炙下,迅速地消失了。然而,它们一旦都汇入江河,就奔腾咆啸,一泻千里。一棵树,在荒漠之中伫立,很快就被风沙吞噬了。然而,一旦无数棵树连绑在一起,它们就能阻挡沙暴,昂首屹立于高天厚土之中这是自然的道理。人类,从双腿站立,挺立在自然之中的那时候起,就本能地了解了这个自然的道理,就理性地知道了这个道理的重要性。自然与生命的搏击,死亡与生存的选择,使人们本能的汇集在一起,依靠同心协力,与无情的自然环境做着殊死的搏斗。这是集体主义的源头,是团结精
2、神的初始,也是大智大勇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始终追求的不变情怀。中华民族最初的融合,始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合并。这两个部族从争战搏杀到休兵止戈、握手言和,最后团结到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起始。两个部落的团结统一,成就了中华民族,也成就了中华文明,从此逐渐走向发展壮大;团结的火炬,一代一代燃烧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历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重视团结的作用,也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周易中这样写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说两人团结一致,再坚硬的金石也能挫断。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是说圣人制礼教,目的是要求人们团结合作,这是最金贵的东西。孟子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天时
3、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的优势、地利的优势都比不上众人的团结一心。数千年来,在中国的民间,也流传着无数关于团结的谚语俚话。例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等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的最高理念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昌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国家裂变,土地分崩,手足相残:周王朝后的春秋战国;秦王朝后的楚汉相争;汉衰亡后的三国争雄;唐王朝瓦解后的五代十国直至清王朝倒台后的军阀混战。每一次分裂、割据、动荡、战争,都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无穷祸患,给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东汉和帝时期,中国人口总数是五千三百万,到了三国争雄时,人口剧减到二千万左右,
4、减幅超过半数。当时的诗人王粲在七哀诗中写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是对分裂后惨状最真切的描述。惨痛的历史,让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昌盛,有着锲而不舍的追求。无数中华儿女婵精竭虑,至死不悔;无数仁人志士毁家纾难,舍生取义;无数贤达才俊不计私利,海纳百川高举着精诚团结的火炬,照亮着漫漫的历史长路。绵延万里的长城,历经风雨二千余年。有人视它为民族的象征,团结的形象,也有人说它是闭关锁国的壁垒。取意不同,自然说法不-O不管怎样,长城是当时的华夏民族,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宏伟工程。到了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长城仍没能阻挡住北方民族的南进。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起了大清王朝。一次,康熙
5、皇帝视察长城,有官员借机上奏,请求拨款重修长城。康熙笑道:我治国用的是人心,天下百姓归于一心,这是最牢固的长城。用德政去修建人心的长城,用团结去凝聚天下人心,众志成城,这才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牢不可破的万里长城。这是康熙的明智,也是历史留下的道理。能否让天下百姓团结一心,关键是看能否凝聚百姓心中的共同理想、信念和意志。唯此,才能让天下人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昌盛的基石。美丽的青藏高原,有一个地方叫柏海,位于青海省的腹地,今天叫扎陵湖和鄂陵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黄河的源头。1300多年前,英俊威武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亲率众臣,从雪域高原跋涉了2000余里,来到
6、柏海边,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迎接大唐来的新娘一文成公主。从大唐王朝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制止战争,维护边境安宁,而采取的“和亲”之策。从一个汉族女儿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王朝的利益,不得不背井离乡,远嫁异域的凄婉故事。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它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事实:文成公主的进藏,平息了汉藏民族之间的纷争,也给当时的吐蕃王朝带去了诗书典籍、工匠技术、中原礼仪,极大地促进了青藏高原社会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汉藏人民相互间的交流。这无疑是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千百年来,黄河之水从源头缓缓流淌,汇聚了无数江河,养育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中华民族也如同这黄河之水一样,汇聚了众多的兄弟民族,以团结
7、统一的凝聚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诗。今天,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上,由56块花岗岩镌刻的民族浮雕,代表着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紧紧连在一起,犹如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矗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民族团结,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团结精神,对一个政治集团来说,也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历史曾写下过无数这样的故事。广西金田村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清代末年,国家内忧外困,民不聊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徒在广西金田村起义。洪秀全率领太平军连战连捷,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年时间就占据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1854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8、。定都以后,太平军领导人开始腐化堕落,彼此猜疑,互相攻讦,最后激变成相互残杀的“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带领自己的部队,负气出走,使太平军的力量大大削弱。1864年,清廷军队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更深层的原因,同一时代的马克思对此曾作过深刻的分析。但是,政治集团内部的不团结、领导人之间各怀异志,是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思想中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把管理好家庭,与治理国家、治理天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团结也同样是社会稳定的最基本元素。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人注重家庭的和谐与团结,也留下许多古今相传的美谈。妇孺皆知的诸葛
9、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的丰功伟业和家庭的和谐团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诸葛亮的夫人叫黄硕,是当时四川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传说她相貌奇丑却才华横溢,精通琴棋书画,擅长奇门遁甲、医术和机械制造。相传,诸葛亮在战场上使用的木牛流马、连鸳,还有深入瘴厉之地时,为辟除疫气使用的行军散、卧龙丹,都是出自夫人黄硕之手。夫妇的和睦相助,成就了三分天下名垂青史的诸葛武侯。团结精神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一份人格,一份情操。同时,他还必须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同集体、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有一滴水融入江河之势,一棵树立于万林之基。战国时代,赵国名相蔺相如出身寒门,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才
10、能,深得赵王的器重,被任命为上卿。这引起了赵国的老将军廉颇的不服。廉颇认为自己出生入死,凭借战功,才成为上卿,而蔺相如只不过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职位却比自己高。他到处扬言:“如果我遇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处处避让廉颇。蔺相如的部下对此十分不理解。蔺相如对他们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呢?我不过是不想两虎相争,让秦国有机可乘,损害赵国的利益罢了。国家安危第一,个人恩怨算什么呀!”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使他深受感动,悔恨自己气量太小。于是,他自缚其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两个人消除了隔阂,共同为赵国的强大而努力。这就是“将相和”的故事和成语“负荆请罪
11、”的出处。蔺相如、廉颇之所以最终求得团结,除了他们心胸博大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外,还有他们信念目标的一致:为了国家的强盛。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两位领导的团结合作、肝胆相照,被人们传为佳话。刘伯承司令上了年纪,邓小平政委总是和他共同指挥,尽量分担更多的工作。部队转战鲁西南的时候,有一次野战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一个团的军政领导不和,要求会后刘邓首长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会上,刘伯承、邓小平都语重心长地讲到团结问题。当邓小平讲话口渴的时候,刘司令亲自倒水端给他喝。领导们无言的行动深深地教育了部下,会后那两个闹矛盾的团长、政委深感惭愧,主动做了检讨。为了新中国,刘、邓两位开国元勋,用自己的心胸、气度、
12、人格、情操教育影响着部下。要团结一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往无前的致胜之道。闻名遐迩的都江堰,坐落在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站在青城山上远眺都江堰,人们无不为工程的宏伟奇妙而惊叹。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存留的、以无水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历史。这是中国科技史、水利工程史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丰碑,集体的丰碑,团结的丰碑。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无数名建设者,上下同心,万众合力,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这福泽万代的历史奇迹。如今,那些建设者们的名字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所淹没,只有李冰父子的
13、雕像还敬奉在二王庙中。我们相信,后世人们在供奉李冰父子的同时,也一定供奉着他们身后紧紧站在一起的无数先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集体!又何止是都江堰,神州大地数不尽的宏大工程都是团结合作的成果。黄河大堤、京杭大运河、洪泽湖大堤、江浙海塘以及今天的红旗渠、三峡工程,都是千千万万人团结合作的见证!他们共同的名字,还是叫集体。团结精神,集体主义,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面对自然灾害,面对各种祸患,面对侵略者的铁蹄,面对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团结,仍然是我们锲而不舍的追求。2003年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从南国到北疆,从沿海到内地,疫情冲击着人们幸福祥和的生活。面对非
14、典病毒,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医生、学生到农民工人,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力同疫情做斗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令人注目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非典检验了民族的凝聚力,鼓舞了民族的战斗力。中华民族不愧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团结的艺术,也是团结的要义。团结需要求同存异。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国共两次合作都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结果。一次是北伐战争,一次是抗日战争。为了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党走在一起,并肩作战,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扁得了国家与民族的胜利。“一国两制”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国家统一的原则之上,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灵活运用和伟大创新。只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中华民族有足够的宽容和智慧,容纳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台湾问题,也必将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义之下最终得到解决。团结是宽容,但不是软弱;团结是融合,但不是放弃原则;团结是国家、民族、集体的大义,不是一人、一家、一宗一派的小利。眺望神州大地,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向着新的纪元进发。面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国人民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机遇和挑战中,迈向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