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问牛职责所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吉问牛职责所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丙吉问牛,职责所司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丙吉问牛。语义:原义为西汉名相丙吉,看到牛的异常,想到天气变化,而询问情况,表现古代官员恪守职司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心系百姓,关心民事的高尚品德。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劣优),奏行赏罚而已。丞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吏乃服,以
2、吉知大体。二、丙吉其人丙吉(?一前55年),字少卿,鲁国(山东)人。西汉四名相之一,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清代康熙61年(公元1722),丙吉与历代功臣40位,从祀历代帝王庙。丙吉,少时习律令,继而学诗、礼,从任县狱吏,累官廷尉监。武帝时,诏令治巫蛊于郡狱,他深知卫太子刘据冤情,更怜悯皇曾孙襁褓收监,仁慈发于内心,利用权力,自掏腰包,哺育、抚养、护卫,并以命抗命,最终保全皇曾孙刘询。后为大司马霍光长史,建议并迎立刘询为帝,封为关内侯。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丙吉,从不言救护皇上之功,别人上书言及他的,他也删后呈上。宣帝刘询,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得知丙吉救护实情后,马上封他为博阳侯,食邑13
3、00户,荫及子孙,直至王莽时才断绝。麒麟阁十一D巨图前59年,名相魏相去世,丙吉继任丞相。他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为政宽宏,知人善任,”众职修理,公卿称位”,居功至伟,中兴有声,深得宣帝信赖。丙吉,通晓诗礼,深明大义,天性仁慈,忠厚贤德,体贴部属,宽容待人,温和善良,谦虚礼让,深受吏民爱戴。前55年,丙吉临终荐贤,推举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人人重用,个个得力,都成为宣帝重臣。三、丙吉问牛典故本事宣帝时,丙吉长期担任御史大夫、丞相,为宰辅重臣。他经常出行,探访民间,了解下情。这年暮春的一天,他带着几名随从,乘坐马车,骑卫开路,外出办事。马车行驶在大街上,忽然前路堵塞。原来在不远处,一伙人正在打群
4、架,有的头破血流,倒在地上;有的受伤呻吟,坐在街边。骑卫快马冲去,挥着马鞭,高声喊道:“快闪开,丞相大人来了!”那伙斗殴的人,吓得一哄而散;受伤的也挣扎着爬起来,躲到街边人家里。车夫赶到斗殴的地方,把马车停下来。他以为大人会去了解情况,进行处理的。可是,大人却挥挥手,叫车子继续赶路,没有理会斗殴事件。马车出城不久,丞相看到,一个农民赶着一头牛,正在往前赶路,那牛步履蹒跚,喘着粗气,还吐出舌头。丞相马上让车停下,对骑卫说:“你去问问那个农民,他已经走了多少里路,为什么牛会不停地喘息吐舌头?”身边的一个下属官员,对丞相的举动很不理解,以为他轻人重牛,禁不住询问:“大人,孔夫子家马厩失火,夫子只问,
5、伤了人没有,而不问,马是否受到损失。大人对斗殴的人视而不见,看到一头牛吐舌喘气,却停车询问,是何缘故?”丙吉听后,回答说:“国家官员,各有所司。丞相是政府首脑,他的职司是辅佐皇上、主管大臣,关心的应是国家大事,而具体的事,都各有所司,有专门大臣负责。我要是连具体的事都管,不是越俎代庖吗?譬如,刚才大街上百姓闹事,自有长安令、京兆尹去禁止、追捕,我当丞相的职责,只是考察他们的政绩,评出优劣,年终上报皇上,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如果,具体的事情我都做了,他们干什么?他们又能高兴吗?”他停了停,接着说:“可是,那头牛就不一样了。现在还是春天,照理天气还不算太热。如果,那牛是因为天气而吐舌喘气,那么,今
6、年天气恐怕就不太正常了,春行夏令,季节失调,就会影响农事。我们是农耕社会,农事不好,势必影响百姓生活。因此,关注天气,做好防备,指导农桑,事关国计民生,正是辅佐皇上,调理阴阳的大事。这是丞相的职责所司,我不管不问,不是失职吗?所以,我不问人,只问牛J下属听了,深受教育,打心眼里认识到,丞相睿智卓识,深通事理,识大体,会做官。这时骑卫回来了,将问明的情况禀报:“大人,牛主人说那牛有病,又赶了十几里路,所以累得直喘气J丙吉听了,这才放心地继续赶路。后来,“丙吉问牛”这一典故,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四、丞相及其职司漫话(上)丞相与宰相是两个概念。丞相是一个具体官职,而宰相是一种管理制度。在宰相制度下,
7、有一小批人帮助皇帝打理政务,譬如“三公”,其中包括丞相在内,还可以是别的人。在古代,对于这一小批辅佐皇帝,并掌握大权的官员,人们通统俗称宰相,而不是具体的官职。丞相一般可以称之为宰相,而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因此,丞相,是宰相制度下的、或非宰相制度下的一个具体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府首脑,他的职责是代表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朝政。西汉名相陈平,历任惠帝、吕后(前后少帝)、文帝三朝丞相。他可以说不出国库粮食收入的具体数据,也可以说不出国家的刑狱详情,因为它们分别为治粟内史和廷尉负责管理,他说丞相不管具体事务,还给丞相职司,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解说:“丞相的职责:上辅天子,调理阴阳,顺合
8、四时;下督百官,抚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守诸侯,抚慰四夷;对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所,为君尽忠,为民尽责。”(西汉名相陈平影视图)汉文帝称赞他说的很好,并在右丞相周勃因病辞职后,不再设左右相,任命陈平专任丞相。丙吉饱学明理,又起于基层,最后才累官至宰辅,担任御史大夫、丞相的,作为西汉中后期宰辅,陈平的管理经验,早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水乳交汇,融为一体,而在言语行为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其实,丙吉身为丞相,对于“百姓斗殴”与“牛行喘气”这两件事,都可以管。处理前事,则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选择过问后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这是体现对自己职责的认知程度,以
9、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则更彰显出自己的睿智与气度,社会效果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在其位,谋其政。”身居相位,就要有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担当责任。丙吉“问牛不问人”,正是秉承陈平之论,上辅天子,下督百官,在自己的工作中,具体实施的两个典型的例证。他一看到“牛喘”就“问牛”,自然而然地把它与“天下”联系起来,表现他一直牢记丞相职责所司的高度责任心,以及时刻不忘关心民事,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一看到百姓斗殴,他就想到,这长安大街,天子脚下,令尹所辖,警力森森,死角难存,他不“问人”,自有“问人”之人。因为在他治下,条条块块,都做到明确责任,级级传递,层层负责,上下齐动;一项工作,谁主管
10、,谁分管,谁执行,都责任到人,人人有事,个个有责;还建立了检查考核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体制,而他身为宰辅,只需抓住上头主管,不忘检查考核,评议奖惩,也就行了。如果,他丞相“事必躬亲”,“越俎代庖”,也只能累死自己,搞坏关系,培养懒汉,还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五、丞相及其职司漫话(下)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宵衣阡食,日理万机,是一位为民族复兴,功勋卓著,风范高洁的一代伟人。可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却有一件“问钱一分”的逸事。周总理一向不过问家庭事务,以前一般到月底,他的家庭主管杨金铭,也只须向邓颖超汇报一下即可。可是这一天,他突然查问近期支出情况。这时,杨金铭拿出笔记本,
11、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3月2日,买食盐1斤,1角5分”。“停,”总理打断报账,说,“你买盐,多花了我的1分钱。”金铭抽出原始发票,上面清楚地写着:“食盐,1角5分。”总理检查完发票,让他退下,马上要通有关部门电话,询问民用盐为何涨价?(周恩来与邓颖超像)原来,北京市卫生局,让食盐加碘,预防粗脖子病,于是食盐,每斤便提价1分钱。得知这一情况后,总理才放了心。第二天他出门时,对金铭和卫士、司机说:“我不在意你多花了我那1分钱,而食盐是日常消费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它涨价了,我不能不问J杨金铭长期主持总理家务,对总理夫妇一向敬佩之至,他知道,总理“问钱一分。关心盐价,就是今人“问牛”的
12、大事,体现出“心系百姓,胸怀天下”的家国担当。古代诸葛亮,可是家喻户晓的丞相,他足智多谋,忠诚勤奋,一讲到他,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圣贤形像,就会出现在眼前。可是,人们想过没有,他过于谨慎,不敢放手,“事必躬亲”,皇帝刘禅可以不问军国大事,文武百官只要“依计而行”,结果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贤明如孔明,似乎也有“小处用心,大处误国”之嫌啊!(汉相丙吉墓一一长安区新庄村北杜陵)现在,大学生普及率高,执政者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比比皆是,一句话,都是诗书持家,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谁都会说,“在其位,谋其政”,而怎样才能谋得得体,理好政务,坐正官位,少犯或不犯错误呢?我想,只要大家都有了丙吉“问牛”的学问,或周恩来“问钱一分”的胸怀,把精力真正用在职责所司上,顾大局,识大体,去浮华,抑贪心,干好自己的事,祖国的发展历程,必将更加波澜壮阔,而发展前景,也必将更加辉煌壮丽。陈存选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