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形考任务1:理论分析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
2、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
3、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
4、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
5、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
6、,总成本也为零。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l和PK是已知的。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得到公式。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索的价格之比。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
8、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条件下最大产量。形考任务2:案例分析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2005年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的公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6年3月,两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由引起对公平与效率的大讨论。许多学者忧虑,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会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较大、贫富两头极端化的后尘。代表性的看法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现在可以开始淡出,逐渐向“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过渡。并且提出了从税收
9、调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社会保障、消除政府和强势集团侵犯农民和城市居民利益等方面控制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对于城乡、居民、地区等三大收入和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的解决,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许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要重点发展农村,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来控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而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公平问题。针对上述讨论,结合学习的相关理论回答问题。答:现实的收入差别可分为七种情况。第一种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是由“多劳多得”而来。
10、这种收入差别,是改革开放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后必然有所扩大的合理差别。第二种是源于个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第三种是源于要素占有的状态、水平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决定于先天的继承关系,因而个人在资金、不动产、家族关联、社会人脉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形成收入差距。第四种是源于机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买股票、中彩票等行为使人一夜暴富或血本无归,其中某些机遇因素不可否认。第五种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不够合理的“明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一般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其规则即使“对内一致”,对社会其他群体却有明显的“不公”第六种是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中已实际形成而不被追究
11、,或暂时不被追究的“潜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大体上相当于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透明度很低,这些“潜规则”大都是不公正的,亟须整改。最后一种是不法行为、腐败行为所获得的“黑色收入”。不用说,这种行为是犯罪。以上几种情况,第一种和第二种,政策应该予以鼓励,或以鼓励为主加上再分配的人为微调。第三、四种,政策应作适当调节,但不能做抹平处理,否则市场经济所需的首创、冒险精神将受到极大的抑制。而第五、六种则必须调节,关键是同时进行机制、政策转变。最后一种则必须坚决取缔、惩处。政府的作用应更多体现为:通过再分配手段抑制、缓解收入悬殊。对高收入应通过税收等规范手段适当调低;低收入阶层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12、的缺口,应通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措施填补。对于由于特殊原因,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一定要以“应保尽保”的原则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
13、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答: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1.效率是指人的活动的效率。人的活动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一般而言,效率就是人的活动所达到的目的和从事这种活动所运用的手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所说的效率主要是指生产活动的效率。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2.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儿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
14、,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J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二、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1、洛伦兹
15、曲线(LorenZ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0.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2、基尼系数(Gini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三、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我个人同意吴敬琏的观点。吴建链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
16、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收入的的差距扩大,正是公平作用的结果。在机会平等条件下,有能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收入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从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也体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机会平等条件下的结果不平等,吴建链认为应做好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离开了上述的保证,那是空谈经济。四、简述这我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待业
17、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1 .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有四个显著特点: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二,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收入差距:其三,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又普遍地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非常态收入特别突出。进一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运用相对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
18、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2 .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1)政策上的误区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M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
19、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它国家发展的实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2)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
20、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3)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
21、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3 .减少分配不公的建议加速城市化进程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税制,依法治国。4 考任务3s阶段测验(任务3是随机抽题,答案可能不完整,介意者请不要下栽)一、单选题1 .以下属于存量的是()。A.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2 .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D.什么、多少、如何、为谁3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4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
22、上升,导致。C.供给量增加5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边际效用之比6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8 .生产函数7.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 5元8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HJ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5Q-Q2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10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D.完全垄断11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下方倾斜的12 .素质较差的
23、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经济租金13 .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B. 7万元14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5 .西方国家使用最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A.多数票原则16 .西方经济学可以定义为()。A.研究如何配置资源17 .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D.总量分析18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24、19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黑市交易20 .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产品的价格21 .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5LAC,在其右侧,MCAC.,BV11 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12 错6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A.对32 .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A.对33 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A.对34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A.对35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A.对
25、36 .流量与存量都是变量。二者相互影响,流量增加能使存量增加,存量增加又促进流量增加。其中存量分析是最重要的。A.对37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B.错12 .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A.对13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B.错14.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B.错15 .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A.对32 .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A.对33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A.对34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
26、格。A,对35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A,对四、配伍题1.微观经济学:()8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9 .供给规律:()D.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10 序数效用:()A.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11 等产量曲线:()A.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12 利润:()C.一般是指经济利
27、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6 .垄断竞争:()8 .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43 .基尼系数:()D.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44 边际生产力:()A.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45 公共物品:()A.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46 经济学:()D.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47 .价格歧视:()C.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
28、同的价格。IL科斯定理:()B.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12.基尼系数:()B.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13.边际产品价值:()B.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14.三级价格歧视:()B.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15.基数效用:()B.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16 .二级价格歧视:()A.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
29、越大,厂商索价越低。17 .需求价格弹性:()C.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18 .一级价格歧视:()D.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19 .边际产量:()F.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20 .等产量曲线:()A.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21 .宏观经济学:()A.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22.1. 费者剩余:()E.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
30、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23 .边际技术替代率:()B.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24 .供求规律:()F.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形考任务4:理论分析题目: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答: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
31、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一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这样: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储荔+税收如果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Y=C+S+T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这样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叮以写成:Y-C+I4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然是:总供给=总需求这个条件也可以写成:C+S+T-C+1G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
32、:S+T=T4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决定了。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按照Y-C+I+G的方法来决定。25 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O、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数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态度,因此这点常常被利用来试图改变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边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26 分析消费
33、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即C-f(Y)-a+bY,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做距a。在国民消费出线与45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O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E点移动。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储蓄致使消费不足,国民经济也向E点回落。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绝对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总是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在实际生活中,国民
34、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27 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一但是如果政府需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G的乘数效应大于TR
35、的乘数效应,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卜降为代价,则总支出会降低。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口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形考任务5:理论对比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两者在内容、制定者等方面是不同的。一、两者SE念方面比较分析。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控制财政金融的收支来影响社会中总供需关系。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的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内流通货币的总量。二、内容方面,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货币政策是利率,信贷。财政政策同国家财政收支相关。三、财政政策与货市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的
36、制定主体是国家。货币政策是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所制定的。四、两者实施采用的工具不同。货币政策所采用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利率水平等等。财政政策主要采用的工具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的调整。财政政策的调解方式有动态调节、总体调节和主动调节,三种方式。答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指的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汽、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积极的财政政策:扩
37、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稳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货币政策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扩张性货市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答三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
38、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的变动量之间的
39、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1.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
40、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数。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
41、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1.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
42、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剌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