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63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成果简介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一些名联故事也开始出现在小学高段的语文课本中。为继承传统文化、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我们尝试将对联教学引进到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那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对联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对联美的意境熏陶下,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凝练度,逐步积淀文化的底蕴,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对联的熏

2、陶下,不断丰盈心灵,提升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成果主要内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的能力,依据人教版教材适当安排了对联学习内容,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 .选择对联学习的内容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一一中国最大对联网络“,阅读笠翁对韵、中国对联大全等书籍,编写出版对联教学校本教材。2 .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诵读对句,感受

3、音韵;赏析品评,加强理解;想象改编,表现共鸣;感悟填补,实现突破;锤炼创造,自由发挥。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诵,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判断对联的优劣,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合适程度,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琢磨锤炼语言,填补对联中关键的字词,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创作简单对联。3 .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故事引路,激发兴趣;诵读对联,日积月累;融入课堂,?L实基础;专项训练,拓展提高;科学评价,循序渐进。用充满智慧的对联趣事做引子,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日日积,促进底蕴积累,期待厚积薄

4、发;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牛刀小试,会有大收获;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凝炼度;过程与终极评价相结合,底线与金字塔评价相结合。4 .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耳濡目染,滋润心田;低吟高诵,渐成习惯;特色舞台,彰显才干;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营造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无意受到感染;保证每日诵读时间,日复一日养成良好诵读习惯;“斋阁”舞台上显示每人的能耐,逐步形成班级特色;学对联中的典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二、成果创新性在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学习先进经验,也不断寻找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方法,于是,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1 .编写了全市小学首本涉及对联的教材读对联学古文。

5、教材分三册,适合四、五、六年级学生使用。在研究六年的基础上,集合多位参与研究教师的智慧编写出来的。一改以往的对联读本仅简单分类罗列的弊端,每一册根据人教版教材内容并相应拓展,分六个单元,选择了学生喜欢的34个有趣的对联故事作为引入,设置了“对联故事吧”、“对联金钥匙”、“对联串串烧”、“对联训练营”四个栏目,不仅有有趣的故事引路,也有简单解释、相关对联知识介绍帮助理解;还有同类对联的积累,拓宽知识面;更有学生喜欢的练习题可以尝试。2 .总结了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相关对联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边尝试边研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在对联教学中零打散敲,只注重简单记忆的现状,逐渐悟出

6、了对联教学的五字流程:“读-赏-想-补-创”,也总结了对联教学的五字策略:“引-积-融-练-评”,还挖掘了对联教学的四字途径:“濡-诵-显-学”。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逐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研究成效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对联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联学习中,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大多数学生掌握了500对对联,以及一些对对子的基础知识,掌握量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上千对的对联。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由于学生

7、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对联学习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对联,80%勺学生自行购买了有关对联的书籍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还不时请教老师,有时学生出对子考老师,老师都一时语塞。2 .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对教师而言,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己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的机会。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

8、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3 .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事,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联教学更是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与鼓励信,还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对联资料寄与我们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对联教学的志愿者。宁波晚报、邺州日报对我们开展的对联教学也于2010年6月与8月分别进行了报道,宁波教科网、勤州教育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对联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研究发现: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

9、度的最有效方法,它言简意赅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语文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也可以为语文学习的提纲挈领服务,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对其他学科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联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得的精炼、准确性,更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增大课堂容量,引导课外阅读,诱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扩大知识面,而对联就是-引发种开目药,他们的食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舞台。目录主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JJ)研究背景1传承古文化需要对联作为重要的部分2新课程改

10、革需要对联作为必要的补充3.教育的现状需要对联作为空白的填补4.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联作为人生的奠基J)7研意义11222231对联学习有助于提语言凝炼的程度2,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3.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4.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研九()课题目标(_!)研究对象、研九头J施,(J)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1.分类学习,自主选择2.基础知识,逐步渗透,3.寻找融合,提升素养”1)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1 .诵读对句,感受音韵2 .赏析品评,加深理解3 .想象改编,表现共鸣4 .感悟填补,实现突破55锤炼创造,自由发挥6(三)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6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62诵

11、读对联,日积月累73 .融入课堂,夯实基础74 .专项训练,拓展提图,85 .科学评价,循序渐进8(四)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91 .耳濡目染,滋润心田92 .低吟高诵,渐成习惯93 .特色舞台,彰显才干1l4 .修身养性,精学典范1l四、秘f效,C,0O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11(-)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11()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12五、研究结论13(一)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炼度的有效方法13(二)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1314()对联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的途径13反心与展望附件:一、课题研究大事记15二、课题的立项批复17三、发表的相关文早18四、

12、对联学习材料选21(一)对联的范例精选21(二)对联的基础知识49五、对联教学的课例62六、对联的综合实践66七、对联手抄报选登70八、学生对联创作选76小学高段学生进行对联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引言:对联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传统教育中最高成就的体现,现在离我们的生活日渐远去。作为教育者,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我们思考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1 传承古文化需要对联作为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树上绽放着一朵奇葩一一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名山大川、楼

13、台亭阁、寺庙道观、商肆民居,无处不联;庆生悼死、怀远伤别、试才竞捷、外交辞令、报刊标题、戏剧唱词也往往运用对联。对联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华美的艺术效果广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对联中的精华部分,不仅积淀了许多人类美好的故事、情感与智慧,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代代不息的灵魂。在它的哺育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更能感觉到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一片土地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必须继承前人文明,并把它发扬光大,而且对联文化也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才能赋于它新时代的特色。2 新课程改革需要对联作为必要的补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迫切的需要创新性人才。对联

14、教育不仅能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生的质量与品味,还能培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联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迸发,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的影响,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的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对联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对联引入课堂。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开拓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使课堂增添浓郁的

15、文学品位。3 教育的现状需要对联作为空白的填补作为二千多年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一对联,是中国语文教育最高峰的体现。在古代,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时的必修的功课。而纵观我们现在的对联教育现状,对联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音律、平仄、对仗这些对联术语听起来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了,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们视而不见的“盲点”了。为了解学生掌握对联的数量,以及学生对于学习对联的兴趣,接触对联的基本方式等情况,我们在雅戈尔小学的4年级(250个)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段250个学生平均每人掌握的是0.5对对联,30%的学生是第一次听说对联,40%勺学生表示看到过对联,但并

16、不记得其中的内容,80%勺学生认识对联还是在参加婚庆或者是外出旅游时看到的,在老师介绍了几对简单的对联之后,90%勺学生表示很有兴趣学习。但其实对联离我们并不遥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4 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联作为人生的奠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是对联。让学生诵读对联中的传世佳作,讲讲有趣的对联故事,知晓有关的对联知识,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并把对联学习融入到语文学科甚至所有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拓宽了学习的内容,

17、更可以说是为补上人文精神这一课的,对联中所包含着人生哲理,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等,可以让人在不同的岁月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构筑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的支柱。(二)研究意义1 .对联学习有助于提高语言凝练的程度对对联本身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联的基本特点是对偶,所以,学习对联有助于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提高学生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对对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积累语文素材有积极意义。对联往往要引用史实、典故、名言,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大量涉猎,因而对写作有重要帮助。对联言简意赅,一字一义微词深意,所以能

18、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含义。这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2 .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一幅好的对联,均是由创作者结合实地场景,触景生情,由情生文,以文抒景的杰作,不管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即使是市井之民,也有不俗的创作。好的对联读后均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使人生灵增识,回味无穷。一幅好的对联,它不仅是可读性的语言艺术,亦是可视性的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谨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处、何人何事,若有好的对联,必定满堂生辉,令人心情愉快,且能雅俗共赏。3 .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在古代,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时

19、的必修的功课。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平仄、格律都体现出了节奏感,是我国独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最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认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4 .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通过对这些精选对联的学习,以及在练习对联中,诱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对联的欲望。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趣味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凝炼中,暗含着极多的语言感悟点与思维训练点,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是

20、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文化传统的很好教体。二、研究设计陈寅恪先生说过“对对子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密切联系。”把对联引进我们的语文学习,做好研究前的设计,这样就会使研究更有计划性、针对性。(一)研究对象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配合人教版在高段语文教材在“口积月累”中安排了对联学习的内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确定雅戈尔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对联基础。(二)课题目标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并

21、把对联历史、起源、形式、分类、用处等常识性知识穿插在教学之中,编写出版有关对联教学的校本教材。注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具有特色的对联教学流程,总结出保证对联教学的五条策略,挖掘出对联教学的四条途径。并且通过对联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通过对联的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对联的习惯。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逐步积蕴了文化的底蕴,提高语言凝练度,发展创新思维。在对联的熏陶下,不断丰盈了心灵,提升了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研究实施著名学者刘征说过:“生活是语文之源,社会处处皆语文,生

22、活处处用语文。”对联也是如此。把学生学习对联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是此研究的特色。(-)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针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配合人教版在高段语文教材在“日积月累”中安排了对联学习的内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 分类学习,自主选择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一一中国最大对联网络”,中国对联大全等有名书籍,编

23、写出版有关对联教学的校本教材。2 .基础知识,逐步渗透学生在学习对联故事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学习有关的对联基础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要求、对联的创作、对联的常识、对联的用处等。把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相关对联故事之后,并在三个年级中穿插进行,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3 .寻找融合,提升素养探索对联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点,让语文的识字、口语、阅读、作文、欣赏学习都渗透有对联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让对联教学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作用,激起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也因此来提高学习的质量。(二)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

24、提升其民族精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毕竟对联的这种形式学生现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模式,还要做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思想”。1 .诵读对句,感受音韵学生学习对联,要求先能够正确、流利、大声的朗诵它,这是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的第一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联亦如此,当学生把对联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还能在诵读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对联的特点,如对联是从左读到右的还是从右读到左的,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之外还有横批,对联的两句句子要字数相等,配好成对的,对联的上下句的词语要对仗工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好的对联都有音韵和谐

25、,抑扬顿挫之美。2 赏析品评,加深理解在阅读对联的基础上,学生对对联的感性理解加深了,也更能体会到那些千古流传的对联的佳妙之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对联中的精彩之处进行逐字的品评,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精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判断什么是对联,写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在对比中简单判断对联的优劣,并能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字句的合适程度。3 .想象改编,表现共鸣在对联的朗读中,对作者的写作灵感有了一定的感悟,阅读者得到一种心灵的启发;与作者的灵魂产生了碰撞,有了智慧的火花,便想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者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

26、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可以改编成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述出来,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对联的意境美,也可以填上适当的节奏更突出韵律美,这样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能使对联的内容更为丰富。4 .感悟填补,实现突破在现有的对联中去掉一两个比较重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有利于琢磨锤炼语言,在学生出现了多种答窠之后,再与原来的对联进行对比,或许学生的思维能出现创新性的突破,能超过古人也说不定。但是,即使学生填写的字非常幼稚,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把思维的火花扼杀在萌芽之中。填补关键的字词,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而且这种做法也会降低学生对对子的难度,适合于初学对联的学生,即使只填一

27、个字,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5 .锤炼创造,自由发挥惟有读、赏、填还不够,还得让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在学习了有关的对联知识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具有了创作的欲望,此时,教师要布置任务,恰当引导,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学习中的相关活动,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有目的、有安排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对联,学以致用。即使学生做出来的是非常简陋、粗浅的句子,也要做为创作的成果记录下来,并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积极性。(三)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在对联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笔者逐渐总结出了在对联教学工作中的五条策略。1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学习对联如果单纯的以记忆、背诵入手,可能几次学习

28、后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喜欢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对联的产生都是有渊源可寻的,对联故事更是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在教育中从对联故事入手,寓对联教育于故事情节当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对联的魅力,从而对对联产生兴趣。如:“比目鱼”对“独角兽”讲的是鲁迅小时侯入学应对的故事;“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对“一马陷足淤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题)”讲的是解缙中解元时应对一老学究的故事;“六七八九”对“二三四五”讲的是郑燮关心民间疾苦的故事;“长长长长长长长”对“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讲的是豆芽店的趣对;“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对“执法如山,钱山,靠山,

29、岂为山乎”讲的是讽刺贪官的故事;“与有肝胆人共事”对“从无字句处读书”讲的是周恩来励志的故事,一个个对联故事穿插着讲,日积月累。在故事打动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对对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也会主动的去收集些对联故事到班级中与同学们共享并对对联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2诵读对联,日积月累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诵读,或者是复习学习过的对联,或者是接触新的对联,或是交流自由学习的对联。在朗读时,或是一人摇头晃脑读,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对联的意思,每天学习两对新的对联,每周一对上周学习的对联进行一次小节,以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检测。经过故事引

30、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在诵读中也感受到了音韵、节奏,这样理解起来也就比较方便。在每天的诵读中也养成了先理解,后背诵的习惯,每天的积累、诵读帮助学生积累,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数量也不少。“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对“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稻草扎秧父抱子”对“竹篮装笋母怀儿”;“药圃无凡草”对“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数量也提高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的对联数平均超过了100对。不仅如此,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这样一块内容:“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

31、果落,灯下草虫鸣。”教参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春花对秋月,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样道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3

32、 融入课堂,扎实基础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联教育也不例外。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依据课文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女口: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课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弱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

33、莽行事险误大事”等。不仅是语文课,别的学科也可以渗透对联的学习。音乐课,为对联的诵读配上相应的乐器,使诵读更为音乐化;美术课,为对联配画,增强对联的意境;英语课,把浅显的对联译成英语加以诵读,更添一份新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联的学习也就在这样的多变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4 专项训练,拓展提高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上下联字数相同,用字不重复。因为是初学者,韵律、平仄皆可忽略不讲,只要读着顺口就好。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如何让语言牢牢粘住读者呢?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在把语言写生动、简练、明白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而对联语言高度凝练,准确,正是锤

34、炼语言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尝试用填补对联关键词的方法来锤炼学生的语言,发现效果十分明显。如:“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交)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等等。学生在填补过程中,积极讨论、比较、甄别、选择,从中能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这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5 科学评价,循序渐进任何一个活动的行进过程及结果都不少了评价,评价是否客观、科学、

35、公正,也会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本实践活动实行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操作模式中的“诵读对句一一想象改编一一赏析品评一一感悟填补一一锤炼创造”各过程都设立较为明确的评价细则,在创造阶段设立终极评价。评价时采用学生评、教师评、自评、家长评等不同的多样评比方式,保证评比的客观、公正。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又采用“底线”评价与“金字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底线”评价是为保证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最低标准,“金字塔”评价是为鼓励学生多进行积累、感悟、创新而设置的不封顶的激励机制,这样评价既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多样性,学生水平的分层性。(四)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对联学习如不找到

36、相应的学习途径与方法,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以下几条途径,在对联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1环境布置,耳濡目染利用课间时间、午休时间,以听广播、放录音、观看录象片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联的欣赏,播放的内容包括对联的吟诵、赏析,以及有关对联,对联人物的奇闻趣事等,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对联的快乐及美。营造班级内良好的对联氛围,让学生触目之处,均能见到有关对联的内容。教室墙上挂的促人奋进的学生自创对联“好好学习找新知,天天向上成大事”;教室墙壁上还贴着同学们制作的一张张的“对联小报”;班级图书角上也有“书册卷中拓天空,字里行间开心田”;教室黑板上的

37、“对联角”每天都有同学们自己出的上联,征求下联;学生、教师手中的“对联卡”,提供每日的对联学习;宣传栏中的“对联壁”;学生的书房里对联的布置,无不充满了对联的灵性,学生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对联的感染。2 低吟高诵,渐成习惯学生每天从晨读课时间抽出10分钟时间,或齐声读,或小组读,或个别诵读对联,还要在课外每天安排10分钟诵读对联,每周的兴趣活动课中抽出1节课让学生诵读,每天诵读时间的保证,一口复一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语文老师为对联诵读的辅导老师。读对联必须出声,学生在各种吟诵的方式中找出一种自己喜欢,且能贴切反映对联情感的吟诵方式,进行自我欣赏,相互欣赏,并由语文老师专

38、门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及合理吟诵。在班级内,时常能发现学生像小学究一般摇头晃脑地诵读对联。3 特色舞台,彰显才干每半月举行一次班级“斋阁”擂台赛。“集轩斋”是班级男孩子集体的名称,“青云阁”是班级女孩子集体的名称。擂台赛项目繁多,有朗诵、接力赛、对对子等多种形式,展现半个月学习的成果,并选出新一屈的“斋主、副斋主和阁主、副阁主”。竞赛的形式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比老师规定一周要学习几对对联有效的多。班级还每学期举行一次“对联大会”,检查一学期对联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有展示的场地,还结合各种活动,如班队活动,语文活动课,艺术节活动进行各种对联表演,如对联配乐,对联剧,对联画展等活动,

39、让学生在对联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有一展示的舞台。4 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诵读对联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人的修养。古人云:“齐身,修家,治天下。”在对联教育的同时,文道结合,能对德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联中较多的篇目本身就是德育的典范,如郑板桥的“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竹有低头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恩来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等;还有,积累的对联多了,出口成章,词句信手拈来,自是智育升华的表现。另外,对联的意境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原来,各育之间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可以相同的根植在对联教育这一片沃土上。四、研究成效对联学习虽是

40、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但是经几年来的对联教学实践,不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凝练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更夯实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底蕴。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对联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联学习中,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大多数学生掌握了500对对联,以及一些对对子的基础知识,掌握量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上千对的对联。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由于学生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对联学习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对联,80%勺学生自行购买了有关对联的书籍进行自主学习

41、,自主研究,还不时请教老师,有时学生出对子考老师,老师都一时语塞。对联小舞台,语文大天地。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还创造了不少的对联。它不仅直接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还间接地促进了其它各门文化课的学习,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及其它各科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对联联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积累,积极竞赛,积极诵读,积极用自己的才华创办楹联小报,展示个人才华,包括学生在对联创作上的才华、在新闻采写中的才华,等等。通过学习对联,学生的兴趣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 .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对联学习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习了景阳

42、冈这一课之后,尝试着用对联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写出了“店家好意相劝美酒下肚不宜上冈”,“武松执意上冈智打老虎为民除害”的对联,高度的概括了武松的特点。因为只有一篇课文,要对出更多精彩的对联不大容易,由此,还引导学生学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了解中比较经典的人物及故事,寻找与景阳冈相对的下联,学生为了能对出更好的对联,纷纷去看书,对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孔明神机妙算借箭”;“景阳冈武松打虎,定军山诸葛擒龙”;“武松打虎神神神,曹冲称象棒棒棒”;“孔明神机妙算令人钦佩,刘备三顾茅庐诚意可嘉”;“武松智打老虎为民除害,诸葛火烧赤壁替蜀立功”,,有些对联,连我都连呼想不到,孩子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而

43、且这些对联的形成,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他们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学习西门豹后,写出“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除奸惩恶”,学习三顾茅庐后,写出“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才高八斗一心为蜀”,学习养花后,写出“日观修竹,半盏凉茶沁心脾:夜赏昙花,八音齐鸣诗意浓”,学习绿叶后,写出“绿叶造福人类,鲜花烘托盛世”,学习花潮、鸟的天堂之后,写出“四月海棠变花潮,百年榕树成叶海”,这些对联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些做法无疑是夯实了学习的基础百川归海,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还是在作文上,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文化底蕴。在作文中,从最开始生硬的要求作文中用进一对对联,到后来的运用自如,带领了学生欣

44、赏了校内的春光以后,学生的作文内出现了“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的对联,当学生游览了杭州岳庙后,作文内出现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当学生之间有什么矛盾的时候,作文内会出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联。而且在作文中出现的对联,有的是引用,有的是根据文章内容即兴创造,更体现了文章的质量与水准。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对教师而言,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己

45、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的机会。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3 .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两年多的对联学习,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一走进班级,你就能感到浓浓的对联学习氛围;与学生交谈,学生的语言多精练,多简洁,很有对联的遗风。在一次学校中兴趣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中,一位调查老师给学生出了一对职高学生考大学的题目,上联是“国富强,家富强,国家富强”,我班学生思考片刻后对出了“山秀丽,水秀丽,山水秀丽”的下

46、联,受到了好评。其实,后来我班学生还对出了好多的下联,如“内安定,外安定,内外安定”,“社兴旺,稷兴旺,社稷兴旺”,“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等句子。在一次学校为身患白血病学生的捐款活动中,学生们写出了“梅花孱弱,白雪逞一时之暴;真爱绵长,青春飘四季之香”,“奉献爱心,点点滴滴皆有意;救护白血,分分角角总关情”,“孤掌难鸣,捐得善款筑生命堤坝;众志成城,献出爱心还岁月流金”的对联,激荡着人心。还有学生为比较难对的对子接的:“今世进士尽是近视,古时古诗固是故事。”“问门口何人可?箭竹前池水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要求写出有关泰山的名句,我班学生的正确率最高,因为平时对联的积累就有描写泰山的“节

47、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在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还纷纷表示要继续学习对联,在以后开同学会的时候要再次的一决高下。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事,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联教学更是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与鼓励信,还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对联资料寄与我们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对联教学的志愿者。宁波晚报、邺州日报对我们开展的对联教学也于2010年6月与8月分别进行了报道,宁波教科网、邦州教育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对联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五、研究结论对联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缜密的思维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打开这个函封,我们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密码。(-)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度的有效方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言简意赅的语言,琅琅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语文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也可以为语文学习的提纲挈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