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初小衔接的教学反思上学期,我有幸从初一开始教学,感觉孩子们的问题较多,加强初小衔接的内容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思考了一下问题:1、内容的衔接虽然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第一,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实数,运算关系也在原来的四则运算基础上引入了乘方、开方等运算。因此,小学老师要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实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小学范围内符号法则的
2、教学。初中老师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实数的产生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产生这些数的意义;二是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情况,找出原因,探寻对策,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性。第二,从“数”到“式”的过渡。小学里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概念,研究的是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飞跃,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建议小学老师在教学字母表示数和建立方程时,除了完成知识性目标之外,一定要重视学生数感、符号感。同时也建议初中的老师们同样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数感、符号感以及方程模型的建立。第三,解题格式
3、上的过渡。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证明对学生来讲是很陌生的。建议小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说明题,让学生逐步开展推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说理过程的逻辑性,和解答过程的完整性。建议初中的老师在合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逐步强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严格规范证明的书写步骤,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证明的基本要求,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想法,知道推理必须有依据,证明过程的表述必须条理清楚。第四,解答方法上的过渡。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算术方法的特点是逆推求解,而代数方法则
4、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到初中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老师一要强化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要重视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初中老师可以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不要急于强迫学生必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多提供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再带领学生对比,加深方程建模的思想,以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使用方程这种工具的意识。2、方法的衔接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截然
5、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更以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将教材内的数学方法、思想在各年级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建议六年级在总复习时能将小学阶段的数学方法、思想进行梳理和提升。特别要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使学生能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提供给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
6、识与技能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注重转化、数形结合、归纳、演绎、模型、抽象、分类、随机等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3、教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课堂例题也比较直观形象,更注重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相对来说初中教师讲得精,练得少,选取的课堂例题抽象性又比较强。而接初一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刚带完初三,他们往往用初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初一教学。这些原因造成了小学、初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加上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致使初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建议小学老师在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和表述。可以结合
7、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补充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推理性比较强的题目,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建议初中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学生年龄、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等方面加以调整,可以注重思考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创新式教学法等。4、学法的衔接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讲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给小学老师们提三点建议:(1)注重预习。预习实质上是学生
8、自学的开始,以往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现在小学数学老师也在做预习的研究,这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让学生超前预习也有一些弊端,小学老师可以选定适合预习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且课堂教学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并对学生的预习方法、方式进行梳理和提升。让学生有预习的意识,有预习方法。(2)注重复习。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是比较高的,但是课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很弱。建议小学老师在整理复习课时,能课前布置学生预整理,课上对自己整理结果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和形式。(3)注重自我反思。小学生普遍的学习状况是“老师指到哪打到哪。在一部分学生眼里学习就是完成作业,除此以外自己什
9、么也不需要做;还有一部分学生深陷家长制造的“题海”,每天来上一份家庭作业。但是这样的题海战术因为没有针对性,往往效率低下。建议小学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本,把日常的错题积累起来,分析错因,举一反三。建议初一的老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1)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要求学生课堂上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在课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45分钟很重要,因为老师讲的是学习重点。听课要做到听懂老师传授的知
10、识,并能熟练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此外,还要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是对学生课上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课外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及时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初中学生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考试的科目比较多,如果他们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那么在课下花费更多时间也不一定补回来。(2)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必须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作业,才能体验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快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十分重要,它是取得好成绩的制胜法宝,也就是说要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质疑,学会自我寻找答案,都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3)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学习不能光学不问,只有多向别人请教,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再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习的道路就会有拦路石挡着。古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