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1419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题小做分类二遗传、变异与进化(见学生用书P7)遗传和变异板块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考查的主要方向有以下五个:一、利用遗传规律进行相关的推导计算,如考查伴性遗传或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和计算;二、考查遗传现象与减数分裂的关系,如基因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变化,染色体变异与减数分裂的关系等;三、考查育种过程,各育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四、考查遗传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如通过杂交实验验证基因别离定律、鉴定某个体的基因型、探究两个基因的关系、培育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等;五、考查分子遗传的相关问题,如考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分析、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等。非选择题中对遗传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是考查的重点和解题的难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已有信息,推断出基因或性状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二、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三、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四、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相关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1 .对于利用遗传现律进行相关的推导计算,一是先根据常规分析判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题意推导出相关基因型的表现型,最后算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二是假设题干中给出了9:3:3:1的变形(如12:3:1,9:6

3、:1.9:3:4、9:7、15:1等),那么根本思路是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题,并根据题目给定的信息确定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进行相应的分析;三是对伴性遗传的判断要注意这几个问题:(1)一般来说,特定性状只出现在某个性别的个体身上,那么可判断为伴性遗传;(2)交叉遗传,如父传女,母传子,可认为是伴性遗传。2 .对于遗传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一般都遵循“四部曲:第一步是选择相关实验材料合理进行分组编号;第二步是合理完成实验操作流程;第三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实验过程以获得实验现象或结果;第四步是预测、分析实物结果,得出结论。分析结果时要抓住原因与结果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同时要注意答案的科学

4、性、合理性及完整性,以免遗漏得分点。得出结论一般是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在联系作出规律性总结,该结论对于相应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具有普遍性。在书写答案时,验证性试题的答案,一般是根据所学的知识,书写出与所学知识相符的一方面即可。而探究性试题要充分考虑结果的多样性,答案的格式为:假设那么。改正实验要特别注意,不同于实验设计,要求是在原有的根底之上,完善原有的实验方案,答题时假设进行重新设计很有可能会被判零分。3 .遗传推断题最常见的是推断遗传类型与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条件(如异常或致死等情况)作答。常见的解题思路如下:【例1】(2021山东卷)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

5、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X甲(AtStS)TFl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X乙(AtStS)-Fl中抗螟矮株:非抗媒正常株高约为1: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实验二的FI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FI抗螟植株自交下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

6、: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下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假设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选取实验二的Fi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I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

7、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答题技巧】此题考查基因别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别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解答该题的重点。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玉米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Ts突变为ts后玉米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品系M的基因型为TsTs,那么实验中品系M作为父本,品系甲和乙的基因型为tsts,均作为母本。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到玉

8、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作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作00,那么分析实验如下:实验一:品系M(OOTSTS)X甲(AOtStS)-F抗螟雌雄同株I(A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I(OOTSts);让Fi抗螟雌雄同株(AoTStS)自交,假设基因A插入到基因ts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那么Fi抗螟雌雄同株(AOTStS)产生的配子为Ats、OTS,那么F2为抗螟雌株(IAAtSts):抗螟雌雄同株(2A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IoOTSTs),该假设与题意相符合,因此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实验二:品系M(OoTSTS)X乙(AOtStS)-

9、F抗螟雌雄同株矮株I(A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I(OoTStS),选取F1抗螟雌雄同株矮株(AoTStS)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Il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说明基因A与基因ts没有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基因A与基因ts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但是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解析】(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品系M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因型为

10、tsts,为雌株,作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Fi中的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I抗螟雌雄同株(AoTStS)自交,F2为抗螟雌株(IAAtStS):抗螟雌雄同株(2A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IoOTSTS),符合基因别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o将F2中抗螟雌株(AAtStS)与抗螟雌雄同株(AOTStS)进行杂交,抗螟雌株(AAtStS)只产生一种配子Ats,抗螟雌雄同株(AoTStS)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Ats.OTS,那么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

11、螟雌株:抗螟雌雄同株=1:1。(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睑二中选取Fi抗螟雌雄同株矮株(AOTStS)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蟆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A不位于基因ts的2号染色体上,且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Fi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二的Fi中,后代抗螟雌雄同株矮株(A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OoTStS)=I:1,那么说明含A基因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而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故推测最可能

12、是Fi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OTS和OtS两种,才导致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2中雌雄同株:雌株=3:1,故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不变,仍然为1/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1/3AoTSTs、2/3AoTStS,抗螟矮株雌株的基因型为AotStS,由于Fi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那么1/3AoTSTs、23AOTsts产生的雄配子为2/3OTS、130ts,A0tsts产生的雌配子为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株雌株AOtsts所占的比例为(12)x(1

13、3)=16【答案】(1)甲雌雄同株(2)是AAtStS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3)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1/21/6【例2】(2021全国I卷)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答复以下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O(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假设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答题技巧】此题考查基因重组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

14、、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需要注意的是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解析】(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语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别离,故可以

15、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别离,即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3)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例3】(2021全国Ill卷)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下列图(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根底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16、答复以下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2)假设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假设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答题技巧】此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相关知识,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此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图中是普通小麦的育种过程,一粒

17、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再和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杂种一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杂种一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其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

18、)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将Fl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2)秋水仙素处理(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寓的植株。【例4】(2021全国Il卷)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答复以下问题。(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

19、(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前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作为RNA聚合醯合成部位的是,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3)局部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假设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那么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假设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那么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氨基酸密码子色氨酸UGG谷氨酸GAAGAG酪氨酸UACUAU组氨酸CAUCAC【答题技巧】此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蛋白

20、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准确答题。【解析】(1)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外,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是组成核糖体的rRNA和转运氨基酸的tRNAo(2)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用于合成RNAo(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局部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那么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

21、UGAGCACGGo【答案】(1)rRNA,tRNA(2)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细胞核(3)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Uaugagcacugg例5(2021天津卷)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Ra,B1/B2Q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i.Fi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基因基因的表达产物(HMW)亲本Fi育种目标安衣小偎6号91168强筋小麦弱筋小麦A甲+Bi乙

22、-+*-*B2丙+-+-DiT+-+D2戊-+*+-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据表答复。(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表达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在Fl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答题技巧】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强的遗传学题,解题突破口在于将图表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与个体的基因型联系起来,实际上难度不大。此题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遗传学相关规律的

23、应用。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小偃6号的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IBID2D2,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2B2D2D2,弱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DQ,由此再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即可。【解析】(1)由题意“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可知,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表达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由分析可知,亲本小偃6号的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IBID2D2,那么F1的基因型为AABIB2D1D2,而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2B2D

24、2D2溺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出尸2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1x(14)(14)=116,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O0(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aaBBDD),能从F2中选择的只能是AABlBlDlDI,即含有甲、乙和丁产物的小麦种子,要想获得aaBBQQ,由于小麦AABIBIDQI没有a基因,那么需要通过诱变或基因工程使其获得a基因,或通过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aa的个体。【答案】(1)蛋白质的结构(2)1/160(3)甲、乙、丁诱变、基因工程、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2021北京二模)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

25、。a基因控制果皮呈绿色,A基因控制果皮呈褐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使果皮呈黄色。果皮表现型除受上述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现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亲代FI表现型Fl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绿色X褐色全为黄色褐色:黄色绿色=6:6:4二全为褐色褐色.黄色:绿色=10:2:4(1)某分生组织细胞中的B基因所在的DNA由甲、乙两条链构成,经间期复制后,在后期结束时甲、乙两条链分布于(填同一条或“不同的)染色体上。(2)根据第一组实验分析控制沙梨果皮颜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研究者将第一组亲本引种到异地重复实验,结果如第

26、二组,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基因型为对应的沙梨果皮表现型具有差异。(4)研究者认为第二组Fi全为褐色不是引种后某个基因突变所致。假设是某个基因突变,F的基因型及F2的表现型情况为,那么与杂交结果不一致,从而判断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5)假设在异地条件下的第二组F2个体自交,局部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别离,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解析】(1)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存复制,间期DNA复制后,甲、乙两条链分别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两个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甲、乙两条单链位于两条子染色体上。(2)第一组实验,绿色(

27、aa_)X褐色(AA_或Aabb),Fi全部是黄色(AaBjFl自交下2的性状别离比为6:6:4,是9:3:3:1的变式,说明FI是双杂合子,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R的基因型为AaBb。(3)第二组实验的F2的组合数为16,说明其Fi的基因型也为AaBb,那么理论上Fz褐色(AA_、Aabb):黄色(AaB)绿色(aa_)=664,而第二组实验F2中褐色:黄色:绿色=IO:2:4,说明黄色有4份变成了褐色,其基因型应该为AaBbo(4)F的基因型为AaBb,应该表现为黄色,而实际上表现为褐色,假设是发生了基因突变,那么基因型

28、可能为AABb或Aabb,其后代不会出现16个组合,也不会出现黄色,与结果不符合,说明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应该是环境引起的。(5)第二组实验中尸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AA_、Aabb、AaBb):黄色(AaBB):绿色(aa_)=10:2:4,其中AA_、aa_无论自交多少次,都不会发生性状别离,它们共占1/4+1/4=1/2【答案】(1)不同的(2)遵循(3)AaBb(4)F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代无黄色产生(F2表现型全为褐色或褐色:绿色=3:1)(5)1/22.(2021柳州一模)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

29、仅表示局部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答复以下问题。(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假设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那么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这种变异属于变异。(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对同源染色体。(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解析】(1)由图1可知,细胞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因此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假设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说明X与Y没有别离,那么另外三个精细胞的

30、基因型为E、eXFY、eXFY,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乙和丙。(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可能是体细胞,所以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0或对同源染色体。(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即染色体:核DNA由1:2转变为1:1,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0【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E、eXFY、eXFY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2)乙和丙(3)20或4)b-ad-c(2021扬州三模)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种群中,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

31、类型。偶然发现了1只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利用该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卷翅与正常翅受A、a基因的控制,灰体与黄体受B、b基因的控制,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子代表现杂交组合卷翅卷翔正常翔灰体黄体灰体正常翔黄体组合一:卷翔灰体(9)正常翅灰体(6159只80只161只79只组合二E卷翅灰体215只108只71只36只(9)XFl卷翅灰体(G)(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最初那只卷翅雌性个体的出现是的结果,F中卷翅黄体个体的出现是的结果。(2)从杂交后代的比例看,控制翅型与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填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3)为确定卷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

32、统计(填“组合一或“组合二)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假设,那么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那么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某昆虫种群只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类型,没有卷翅个体,因此偶然出现的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应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卷翅灰体雌性个体与正常翅灰体雄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不同于两个亲本的表现型,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控制灰体的B基因纯合致死。(3)为了确定卷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通过统计组合二杂交子

33、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假设雌性和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都是3:1,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雌性全为卷翅,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1:1,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2)两灰体(3)组合二雌住和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都是3:1雌性全为卷翅,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1:1(2021云南二横)以下列图分别表示生物体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图解,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2)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需要的酶是,该过程发生时DNA-RNA杂交区域中与A配对的碱基为。结构c是,其上的3个碱基(UCA)称为。(3)假

34、设图乙形成的b中,G和C分别占全部碱基的16%和32%,那么a中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解析】(1)图甲为DNA分子复制,图乙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誉ARNA蛋白质。(2)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过程发生时DNA-RNA杂交区域中与A(位于RNA上或DNA上)配对的碱基为T或U。结构C为转运氨基酸的tRNA,其上的3个碱基(UCA)称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3)假设图乙中转录形成的b(单链mRNA)中,G和C碱基分别占全部碱基的16%和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可知,a(双链DNA分子)中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6%*%=2

35、4%,备猷A转录RNA翻译1蛋白质【答案】制(2)RNA聚合酶T或UtRNA反密码子(3)24%(2021河南三模)以下列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转录生成的hnRNA,经过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进而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答复以下问题。(1)该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2)hnRNA经过剪接成为成熟mRNA的过程发生在(填场所)中,形成的正常mRNA的作用是。(3)假设图中异常mRNA也编码合成了蛋白质,但异常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正常蛋白质的,原因可能是。(4)假设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X基因的一个A被替换成T,那么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

36、率是。(5)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子代舍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解析】(1)题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虻RNA”蛋白质(2)hnRNA的经过剪接成为成熟m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mRNA的作用是作为翻译的模板。(3)异常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正常蛋白质的原因是mRNA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4)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复制时一条链上出现过失,那么该染色体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有突变基因,即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4。(5)上述突

37、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因此这两个携带者的基因型为Aa),那么子代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340【答案】(I)DNA暨RNA电主蛋白质(2)细胞核作为翻译的模板(3)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4)1/4(5)3/4(2021泰兴测试)玉米为常见的二倍体植物,宝鸡地区种植面积较广。为获得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育种工作者做了多种实验。以下列图为获得生产用植株的过程,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由得到的育种原理可能是,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2)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人工诱变育种,所产生的变异是(填有利的、“不利的或“多害少利的)(3)假设的基因型是AaBbdd,且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的

38、基因型可能有种。(4)下表为宝鸡某地玉米中一对等位基因(T、t)的基因频率变化,据表答复以下问题。190191192193194195196年份。1970基因T的频率基因t的频率1970年杂合子的频率为。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这句话对吗?。据表中数据可知,(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该生物在70年中(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原因是。【解析】(1)由得到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人工诱变育种,所产生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多害少利的。(3)假设的基因型是AaBbdd,且三

39、对基因独立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其会产生四种配子(ABd、Abd、aBd、abd),从而产生四种单倍体。(4)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1970年杂合子的频率为(或18%)。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这句话不对,因为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T-,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为tt,按照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显性个体数量多于隐性个体数量。据表中数据可知,隐性基因频率在逐渐增加,说明隐性性状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生物在70年中发生了进化,原因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答案】(1)基因重组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多害少利的(3)4(4)18%(或)不对隐性发生了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