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26564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设计3.认识物体的形状琳【教材简析】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需要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所有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一质量。本节课将借助“摆放”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教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概念进

2、行了具象化一一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选择了大小相似的物体(木块和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的影响上。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指导。【学情分析】这节课认识“形状”是

3、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这一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形状上,要认识立体的形状(球形、正方体、立方体、六边形等),并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不同特点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的活动,知道物体的

4、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学思维:用大小相似物体来比较,分析不同形状物体、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对平铺一层所需数量的影响。探究实践:通过简单的比较方法发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找到不同物体的“平铺”方式,并能记录分析数据。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活动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接受他人的不同看法,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摆放”实验,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难点:通过对比分析班级记录表中的数据,尝试解释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

5、件;2.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3.班级记录单。学生:1.每组提供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积木图片,六棱柱、球形、立方体、长方体的积木1 .图片出示:一堆积木讲述:小明玩好积木,忘了怎样才能把它正确地放到盒子里了,你能帮忙一起整理吗?2 .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提问:你能说说这些积木的形状吗?盒子里怎样才能合理地装下这些积木,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3 .揭示课题: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设计意图】用“帮助小朋友整理玩具”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如何让盒子装下更多积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物体

6、的形状,思考物体形状和占据空间存在的关系。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材料准备: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记录单1 .出示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提问: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教师引导,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2 .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学生演示平铺乒乓球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 .小组活动。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4 .数据汇总,填入班级记录单。5 .分析各组数据,寻找相同与不同。(1)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放得数量不同。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出现

7、不同数据。(2)各小组交流螺母和橡皮的不同“平铺”方式各小组共同体验不同的摆放方式。【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演示“平铺”的活动,明确“平铺”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探究4个物体“平铺”的方式。通过班级记录单,汇总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不同数据的原因,进而思考摆放方式会对摆放数量产生影响以及形状会对物体占据空间产生影响。三、交流与思考材料准备:记录单、小方盒、乒乓球、橡皮、木块、螺母1.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数据会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变化。2 .提问:为什么螺母和橡皮“平铺”时会出现不同的数据?教师引

8、导学生分析: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3 .对比乒乓球和木块数据。提问: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其实差不多,为什么木块能放更多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与提升: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一物体摆的方式不同,能够摆放的数量就不同。顺应学生的思维,分析原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引导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学生将

9、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四、思维拓展与延伸材料准备:小方盒、螺母1 .出示“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的两盒螺母提问: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2 .你能帮助小明整理好积木块了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解决前面的问题,为后期学习打下基础。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3.认识物体的形状、板 书设 计【疑难解答】1.学生认为乒乓球比木块大,所以木块比乒乓球装得多,该如何证明乒乓球和木块差不多大?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脸: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