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考编精华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综考编精华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综考编精华知识点教育学1 .孟子(内发论)主张性本善,其思想表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首次将“教”和“育”合并在一起使用2 .沛西能(英)和利托尔诺(法)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 .孟禄主张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 .凯洛夫主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他的著作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5 .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到论语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启发诱导(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第一个提出“庶富教”。6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和实用技术;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亲知、闻知、说知”;与儒家并称显学。Z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文
2、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8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又叫问答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9 .柏拉图(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主张内发论,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代表作为理想国1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代表作政治学。11 .董仲舒(遗传决定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性三品说。12 .昆体良提出学习过程三阶段论:模仿、理论、练习,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13培根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3、的学科,是科学归纳法第一人。14 .夸美纽斯(学科课程)提出“泛智教育”,教育遵循自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其著作大教学论(IG32)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作“教育学之父”。15 .康德最早在大学(177G,德国柯尼斯堡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教育目的是伦理本位论,其代表作是康德论教育。16 .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作为爱弥心。17 .洛克(形式教育、外线论)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教育万能论,其代表作为教育漫画!18 .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最早倡导“教育心理学化”,最早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主
4、张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其代表作为林哈德与葛笃德。19 .赫尔巴特(实质教育、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传统教育三中心,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20 .梅伊曼、拉伊坚持科学主义实证研究,把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实验、统计方法引入到教育学,代表作实验教育学。21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进步教育)提出现代教育三中心,“四个即”,五步教学法,主张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目的)以及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2 .克伯屈提出
5、设计教学法(教学组织形式)。23 .鲍尔斯、金帝斯、布厄迪尔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24 .斯宾塞(学科课程、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实质教育)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目的),代表作教育论。25 .马卡连柯主张平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倡导“严格要求学生与热爱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代表作教育诗。26 .赞科夫提倡“发展性教学”的一般发展理论,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五大教学原则,代表作教学与发展。27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代表作教育过程。28 .瓦根舍
6、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29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其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被称为“活的教育学”。30 .杨贤江(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31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五育”教育,教育独立思想,推进北大改革实践。32 .晏阳初(平民教育之父)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33 .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验)主张乡村教育。34 .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父)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5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提出“活教育”思想体系。36 .陶行知(伟大
7、的人民教育家)主张生活教育理论。37 .涂尔干(社会学之父)、孔德、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38 .帕克(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即是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39 .爱伦凯(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本质强调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40 .马斯洛(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41 .罗杰斯(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提出教学的“非指导模式”,“学生为中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42 .福禄贝尔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43.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了“南洋公学”,其中师范院是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的开始.44.福勒和布朗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
8、境、关注学生。45.费斯勒提出教师生涯循环:(1)职前教育(2)引导阶段(3)能力建立阶段(4)热心成长阶段(5)生涯挫败阶段(6)稳定和停滞阶段(7)生涯低落阶段(8)生涯退出阶段。46 .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1929)是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47 .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48 .布拉梅尔德、弗莱雷是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49 .泰勒提出“泰勒原理”,课程的目标设计模式和目标评价模式,被称为现代课程之父.50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51 .斯克里文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52 .勒温将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9、53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学。54 .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55 .特朗普创立“特朗普制”,又叫“灵活的课程表”,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个人作业结合在一起的。56 .巴格莱主张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是要素主义代表人物。57 .康茨主张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亦称社会改造注意课程理论。58 .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59 .伊拉斯莫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60 .贝尔、兰卡斯特提出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61 .洛扎诺夫提出暗示教学法。62 .沙塔洛夫提出“纲要信号”图表
10、法。心理学1 .柏拉图(内发论)认为“观念先于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2 .威尔逊(内发论)提出基因更制。3 .格赛尔(内发论)提出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4 .霍尔(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5 .高尔登(内发论)主张优生学,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6 .荀子(外银论)主张性恶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7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8 .弗洛伊德(内发论)主张性本能,(遗忘)动机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9 .华生(外银论)主张环境决定论。10 .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
11、“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IL乌申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推崇直观性教学原则。12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德育认知模式)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到自律)。13 .科尔伯格(德育认知模式)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14 .班杜拉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理论)。15 .巴普洛夫提出记忆痕迹衰退说,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6 .詹金斯、达伦巴希主张(遗忘)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7 .奥苏泊尔主张(遗忘)同化说,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倡导“先行组织者”,成就动机分类(认知/自我提高/附属内驱
12、力。)18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19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论(共分为7种智力,是新课改评价体系的依据)。20 .桑代克(行为主义流派)提出尝试错误说学习理论,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其著作教育心理学(1903)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1 .房东岳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译)是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同名著作,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2 .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国人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3 .劳伦兹的小鸭印随(印刻)实验,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24 .维果斯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
13、.霰近发展区”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25 .埃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o26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可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27 .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是当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28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29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论。30 .瑟斯顿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31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32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对于问题分类,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33 .冯忠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
14、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4 .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智慧技能、认知策论、态度和动作技能),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分为八阶段)。35 .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提倡“程序教学”,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理论)。36 .苛勒(格式塔学派)提出完形一顿悟说,关系转化说(迁移理论)。37 .托尔曼提出认知地图论。38 .邓克尔提出功能固着。39 .韦纳提出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40 .沃尔夫提出形式训练说(是关于迁移最早的理论)。41 .伍德沃斯提出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迁移理论)。42 .贾德是经验类化说代表人(迁移理论),进行了水下打靶实验
15、。43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提出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联结、自动化)和产生式迁移理论。44 .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理论,高的成就需要与成功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45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46 .布鲁巴奇提出教师成长的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47 .雅各布松提出全身松弛法。48 .沃尔朴提出系统脱敏法。49 .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理论)。50.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一西表”。51.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
16、man)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一西蒙量表,即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lScale)o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专题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 .个体身心发展的-般规
17、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专题三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第一,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第二,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第三,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第四,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第五,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18、的作用5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专题四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一制度化教育一非制度化教育2 .三种典型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3 .义务教育制度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专题五课程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 .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
19、习、合作学习。3 .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4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I)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社区型开放的教师5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6.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1)学习者为中心;(2)教会学生学习;(3)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专题六学生与教师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
20、样化。(I)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2 .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第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第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第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第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4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
21、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专题七教学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5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6 .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
22、教学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7 .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8 .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3)分组教学(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5)特朗普制(6)复式教学一一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7)现场教学一一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9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专题八德
23、育10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11 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2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道德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专题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24、13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14 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15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心理学必记知识点专题一心理学概述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专
25、题二学生的认知发展1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2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3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4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5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6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7 .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8 .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
26、感官参与复习。9 .思维的品质是思维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D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3)思维的独立性(4)思维的批判性(5)思维的灵活性(6)思维的敏捷性(7)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10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D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专题三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的发展1.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2.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动机冲突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4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5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培
27、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专题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素质(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3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 .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5 .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
28、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6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7 .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8 .能力的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9 .印象形成效应(1)社会刻板印象(2)晕轮效应(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投射效应10 .群体影响: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社会惰化、社会标准化倾向、从众与服从专题五学习理论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
29、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
30、增加。专题六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2 .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专题七学习迁移1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31、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2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专题八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分类(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专题九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并列结合学习)3 .陈述性
32、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4.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5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6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7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茶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专题十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影响问题解
33、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酝酿效应(4)知识经验(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2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3 .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专题十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 .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2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3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4 .良好态度
34、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同伴(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专题十二教学心理1.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2.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专题十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7)暂时隔离法专题十四教师职业心理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2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悦纳自我。(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3)教师热爱
35、职业,积极地爱学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教育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必记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地位: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2 .第八条【教育与国家利益】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3 .第九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4 .第十二条【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
36、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5 .第十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费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6 .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7 .第十九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8 .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
37、和稳定的经费来源。9 第三十五条【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0 .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1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12 第七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3 第十一条【入学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14 第二十条【未成年犯的义务教育】县级以上地方人
38、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15 第二十一条【未成年犯的义务教育】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16 第二十二条【均衡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二十七条【批评教育】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17 第三十条【教师资格及职称】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39、18 第三十一条【教师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彳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第三条【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 第十一条【学历要求】(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取得高级
40、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0 第十三条【资格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21 第十四条【资格限制】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22 第十七条【教师聘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23 第二十四条【考核效用】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24 第三十九
41、条【教师申诉】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资格条例1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O2 .第九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3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S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4 .
42、第二十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二条【事故责任者处理】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二条【对非法出版、出售、传播不健康出版物的处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
43、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制作、复制宣扬淫秽内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传播宣扬淫秽内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2020年)1 .工作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
44、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 .战略目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3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 “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 “关爱学生”一一师德的灵魂。4. “教书育人”一一教师天职。5. “为人师表”一一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 “终身学习”一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学重点名词解释1 .教育
45、: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2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4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
46、本特征的教育.5 .教育机智: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6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态度。7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8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即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9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