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控方案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防控方案修订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工作方案为做好我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将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完善常态化防控,有备无患,坚决防止、有效应对疫情反弹。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贝L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医院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及时发现疫情防控隐患,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
2、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工作内容(一)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规范就诊流程一是把好进出关口。严格落实医院大门测量体温、扫描并出示健康码及行程码的要求,发热病人或健康码、行程码为黄色、红码的一律不准进入,须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由专人陪同并按规定路线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防止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二是抓好身份识别。预检分诊要详细登记来院患者信息,要认真询问登记流行病学史,查验身份信息和预约挂号信息,对黄码、红码人员信息一律要登记,并立即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由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相关信息报送上级部门。三是严格就诊流程。经预检分诊后,根据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分别分诊至普通门诊、发
3、热门诊进入就诊环节。发热病人经专人引导走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就诊,待发热门诊排查后,在分诊到相应科室。确保“一人一诊室”,严格控制陪同人员数量,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只允许一个陪同人员,患者和陪同人员全程戴好口罩。(二)强化医院预警“哨点”作用进一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每位患者流行病学史的问诊和记录。要重点关注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和边境地区人员)、外来人员、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人群。要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传染病筛查,落实发热患者登记制度,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对疑似新冠患者,应尽快规范集中救治及隔离,并按要求上报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
4、控领导小组,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对每天医院上报的发热患者情况进行核查。(三)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及日常管理1、规范设置发热门诊。确保发热门诊专用通道和独立入口的畅通。发热门诊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有独立的功能区,设置单间隔离观察室。发热门诊定时消毒,并有台账登记,医务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自身防护。2、强化发热门诊“守门人”的责任。一是严格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发热门诊执行24小时值班制。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行程码”并进行核酸监测,有相关临床症状或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在其核酸检测结果未出来前均不得擅自离院或转院。如有擅自离院者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对于待排除和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进行
5、隔离医学观察,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是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接受发热患者就诊。要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加强流行病学问诊,强化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早期识别。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照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三是增强病例“早发现”意识。发热门诊全部患者都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抗体、Ct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同时,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4-6小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2小时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疑似病例的诊断,不漏诊任何一个可疑患者。四是规范病例转诊。要按照新冠肺炎诊
6、疗方案要求,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由专人专车尽快转运至市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四)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工作1、要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按照要求,对发热门诊病人、新入院的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以及全院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其他就诊人员愿检尽检。要根据要求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确保核酸检测的能力与最大诊疗量相匹配。对于发热门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核酸检测在入院前需完成,阴性结果出来后在办理入院,若有特殊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可直接开放绿色通道,先办理入院,要求安置在过渡病房,等核酸结果出来阴性后在转至普通病房;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24小
7、时内报告结果。2、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使核酸检测既保“量”又保“质”。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加强对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并督促实验室参加省级临床实验室的室间质评,有专人负责室内质控,并定期将室内质控情况报医院新冠防控领导小组。加大核酸检测人员培训力度。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要求,常态化组织临床护理人员和核酸检测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采样人员规范采集各类标本,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标本处理和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结果误差。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
8、指南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程序文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误或意外的处理操作程序,做好实验室环境消毒处理记录。严格按规定处置剩余生物样本,做好样本使用、保存、上送与处置工作。(五)进一步加强住院患者及陪人管理1、对需住院治疗的,必须经预检分诊、普通门诊或(发热门诊)初步排查后,至至善楼大门口左手操坪处进行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检测采样,采样后需等阴性结果出来后,在办理住院。若有特殊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可直接开放绿色通道,先办理入院,要求安置在过渡病房,严格执行单人单间治疗,24小时封闭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可离开医院,谢绝探视。对患者及陪员做好宣教,避免串门聚集聊天。医务人员应督促陪员戴好口罩。经排
9、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在转至普通病房。2、全院实行陪护证管理,新入院患者凭住院证、住院患者凭手腕带、陪护人员凭陪护证进入病区,严格实行“一患一陪,一人一卡”管理,谢绝探视。3、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换或增加陪人,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更换陪护。4、患者及陪人入院期间均需戴口罩,每日进行监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专人陪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六)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本防护措施主要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参与病例和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工作等专业人员。(1)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密切接触
10、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2)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
11、靴套等。(4)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5)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6)标本采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
12、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7)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七)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室内空气。疑似或留观患者应单间隔离,并通风良好,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终末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要求有
13、记录可查。(2)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当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
14、后,应当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3)粪便和污水。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L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IO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o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当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
15、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h。(4)地面、墙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O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IoOnIL/m2300mL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当不少于30分钟。(5)物体表面。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100OnI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16、(6)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在收集时应当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K)OO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10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7)尸体处理。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当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有效氯300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
17、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八)做好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处置工作。(1)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2)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应当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应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使用双层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增加一层包装袋。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
18、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放入转运箱,打包密封,再用100OnI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箱体(注意喷洒均匀),粘贴标签,注明“新冠”,在进行称重、转运、交接。(九)切实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医院感控督导员制度,认真开展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的医院感染监测与质量控制工作,全院人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采取网上预约挂号等措施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现场聚集,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开展院感防控全院全员培训考
19、核,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十)做好医疗资源和防护物资的储备对感染科隔离病区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发热门诊观察区、传染病房隔离区各项设施设备完好,一旦需要,可立即投入使用。做好防护物质和设备设施的储备。对医用耗材、药品、消毒用品等物质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管理,原则上物资药品储备量应满足医院需求。(十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加强全院全员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及技术演练,确保培训工作实现“全院全员”。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的全体医师必须全面掌握相关重症救治技术;全院全员围绕新冠肺炎病例“四早”以及院感防控、医务人员防护等方面开
20、展培训。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并实行多学科协作模式,组织医疗救治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与交流。有计划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提高相互协调的应对能力。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做好协同配合,扎实稳妥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组织工作。(二)增强责任意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各部门各部门要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强化医务人员的“四早”防控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使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的责任落实、落地。(三)加强工作督查。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加强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的督导检查,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