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3002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是水库钱库碳库粮库“四库”解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森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粮库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是钱库、是粮库、是碳库?中国绿色时报近期推出特别策划,约请林草界专家学者专题解读森林“四库”,系统介绍森林的多重效益与价值。现予以转载。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森林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核桃营养丰富,可生食,可榨油。河南林州农家妇女晾晒薄皮核桃。(毕兴世摄中新社发)森林是粮库,“向森林要食物”潜力巨大。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

2、总书记来到我们农业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界看望政协委员,和我们共商国是,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随后在3月30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他又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总书记的大食物观非常超前,非常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大力开展研究,开发多种木本粮油,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贡献我们林草人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了解科学知识,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和习俗,从营养学方面重视和摄取多种植物、动物

3、(包括昆虫)蛋白、热量,均衡我们人类自身的营养成分,确保身体健康。森林是巨大的人类食物宝库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森林曾经赋予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多种食物来源。现在,在人类文明达到如此高级的阶段,而人类身体状况却又出现许多问题之时,回过头来再研究探索森林中我们先祖们曾经吃过、养育过我们人类的森林食品资源,对丰富我们的食品和膳食来源、增加人类身体的天然营养,使得我们的营养更丰富、更均衡,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三大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它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森林中多种多样的植

4、物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来源,森林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森林提供的木本食物受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影响小,是我们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在战争年代和饥荒年代,森林食物曾经救过不少人的生命。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橡子面曾挽救过抗联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在饥荒年代,许多老百姓都曾吃过榆树皮和茅栗、大枣等度过饥荒。因此,在大食物观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除了要在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要研究利用、深入开发森林食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开发木本粮油,把发展开发木本粮油作为大事来抓,作为端牢我们自己饭碗的重要方面,予以

5、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开发利用昆虫等森林动物食品,增加和丰富我们人类的食谱,就成为我们林草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森林提供了多种木本粮食我国地域辽阔,地跨六个温度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森林中多种多样的动物、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所含有的多种可食用的营养成分还没有被认识、开发出来。目前,全国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0亿元,今后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据统计,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多种。其中,目前被我们所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的TB分。能生产木本粮油的树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铁杆庄稼”。下面介绍我国目前大面积栽培和利用的木本粮油树种。木本粮食树种一是板栗和茅栗。其

6、属壳斗科栗属,我国有3种,分布很广。种实炒熟后味美可口,尤以板栗在我国栽培最广。种仁中含蛋白质10.7%.脂肪7.4%、糖及淀粉70.1%、粗纤维2.9%,营养非常丰富。我国从云南到辽宁均有大面积种植,其中迁西板栗、京东板栗、泰山甘栗等是板栗中的知名品牌。今后应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才是质增效,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榛子。其属榛科榛属,我国有8种。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维生素,作为干果食用,味道鲜美可口,是重要的干果。近年来,我国引种了几种产量高、果实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新品种,值得大力推广种植。三是栋类果实。其属壳斗科,该科权寸木不光是良好的绿化用材树种,其中大部分种类圆球状的种实中含有丰富

7、的淀粉,其次是脂肪,可作为人类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如楮属有70多种,石栋属有90多种,青冈属有70种,栋属有60多种。其中,栋属的几个种在我国东北老百姓叫柞树,结的种实叫橡子,其个体大,淀粉含量高,用种实磨成的面粉称为橡子面。在困难时期许多人都吃过,上述壳斗科树木的种实有些可直接炒熟食用,如青钩楮、钩楮、包果石栋、饭甑青冈、黄山栋等,或直接用于饲喂家禽、家畜。大部分种类种实中的淀粉需加工去单宁等苦味后方可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一是油茶。油茶又称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用它的种子榨取的食用油称为山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山区人民爱吃的食用油。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

8、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相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山茶昔、山茶皂昔、茶多酚等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过10多年的推广种植,现在全国山茶面积已达6800万亩,已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山茶油产业。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今后应继续推广新品种,提高山茶油产量和质量,降低售价,使这种我国特有的食用油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二是元宝枫。元宝枫是植树科械属的乔木树种。元宝枫种子可以榨油,是品质上乘的食用油。油中除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外,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高,抗氧化能力强,

9、是最稳定的液态植物油。更为奇特的是,元宝枫籽油里含有神经酸。神经酸是目前国际上科学家们公认的、唯一能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通路神经纤维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对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瘫、脑萎缩、抑郁症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另外,元宝枫叶子中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提取医用黄酮素、绿原酸、强心昔、SOD、儿茶素、棚皮素等活性物质。此外,元宝枫的木材材质上乘,是制作高档家具的好原料,因而被列为我国储备林建设的优选树种。元宝枫还是良好的荒山造林、园林绿化树种,自然分布地区很广,从云南一直到黑龙江都有天然分布,内蒙古科尔沁沙漠中有一片6万多亩的天然元宝枫林,树龄多在百年以上。秋天元宝

10、枫树叶变为红色,十分美观。元宝枫树冠大、才龈深,枝叶浓密,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三是核桃。核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木本油料树种,全国都有分布,属核桃科核桃属。我国有4种,品种上百个。核桃种仁含油量高达70%,含有钙、铁、磷、锌和多种维生素,可榨油食用,亦可生食。核桃仁中含有的亚油酸可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血管疾病。核桃是中国经济林树种中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我国以加工核桃仁为主,主要产品有核桃油、核桃仁食品、核桃保健品等。另外,核桃树树体高大,根系发达,是良好的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目前,全国核桃栽培面积很大,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迫切需要在核桃仁的深加工

11、上开展研究,多出新产品,以增加附加值。四是油橄榄。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的油料树种,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葡萄牙等国家。我国自1964年起开始引种。橄榄油是用油橄榄成熟鲜果的果肉压榨而成的食用油,在世界上被誉为“植物油皇后”。目前,橄榄油作为世界上食用油中的上品受到人们的青睐,被欧美国家作为食用油首选。橄榄油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功效,能防止、减缓动脉血管硬化和高血压、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减少血栓形成。我国虽然引种油橄榄已50多年了,但目前规模仍然很小,全国栽植面积现仅为120万亩,而且产量普遍较低,年产油橄榄鲜果仅3.6万吨,生产的橄榄油大约5

12、000吨,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油橄榄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很适合在我国中西部山区种植。我国50多年引种栽培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中西部地区的甘肃、四川、重庆、陕西、云南、湖北、贵州等山区的自然环境,能够满足油橄榄的生长条件,不但可以栽植油橄榄,而且生产出的橄榄油品质完全可以与原产地的相媲美。五是山桐子。山桐子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的乔木树种,高达8-21米,是优质高产的野生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种子均含油,果肉含油量43.6%,种子含油量22.4%25.9%,平均含油量36.3%o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8%-81%,被誉为“树上油库”。我国四川山区群众作为食用油食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油

13、具有特殊的醇香味,而且,山桐子是山地营造速生混交林和经济林的优良树种,其花多芳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而且树形优美。“向森林要食物”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森林和林业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继续抓紧抓实建设“绿水青山”,还要抓好“金山银山”,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宗旨,同时适量发展经济林木,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筹和衔接,使林地和耕地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比如,防护林能有效阻挡风沙和干热风,保护农田和农作物丰产丰收。再者,木本粮油树种既具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例如核桃,树冠大

14、,枝叶繁茂,扎根深,除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我们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向森林要食物,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发展,永续利用。森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碳库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是钱库、是粮库、是碳库?中国绿色时报近期推出

15、特别策划,约请林草界专家学者专题解读森林“四库”,系统介绍森林的多重效益与价值。森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碳库肖文发朱建华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其中,森林是碳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众所周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森林植物的本能,为何总书记在当下突出强调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我们认为这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承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我国进入双碳战略目标的这一时代背景是一脉相承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是碳库,具有强大

16、的固碳增汇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双碳战略目标下,森林是碳库”强调的不仅是传统林业上森林的碳汇功能,更在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森林的固碳减排效应可以为我国争取更

17、多的话语权,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森林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观测和研究证实,全球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自1990年以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全球科学家编写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最新的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1750年左右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明确无疑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是国际科学界的主流认识,也是国际社会采取应对措施的主要科学依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1990年联合国大会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谈判进程,1992年制定并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

18、994年正式生效,确立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责任和义务,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减排问题。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4年,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JlJ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源于其具有固碳增汇功能,且陆地碳

19、库约为大气碳库的3倍,成为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森林具有不可比拟的“碳汇优势碳库是地球上储存碳的地方。大气、陆地和海洋等碳库中储存了大量的碳,且在“陆-气和海-气”界面存在频繁的碳交换。碳汇”是相对于大气而言的,即从大气中吸收储存或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2020年世界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森林总碳储量达到6620亿吨碳,主要储存在森林生物质(约44%)、森林土壤(约45%)以及凋落物(约6%)和死木(约4%)这些碳库中。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主持编制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林地碳汇量达到每年8.4亿吨二氧化

20、碳,约占全国陆地碳汇总量的80.7%,全国木产品碳储量还增长了约1.1亿吨二氧化碳/年。中科院研究成果也显示,20012010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的813%o由此可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汇,尤其在中国,森林碳汇相上匕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森林碳汇主要基于自然的过程,这相比工业碳捕捉减排,具有成本低、易施行、兼具其他生态效益等显著特点。森林吸收固定的碳大部分储存在林木生物质中,具有储存时间长、年均累积速率大等明显优势,而且,林木收获后的木产品也可以长时间储存碳,这相对于农田、草地、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既是碳

21、汇,也可能是碳源。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森林的死亡分解、森林火灾以及人为毁楸口不合理采伐,乃至森林生物质产品的利用和消耗过程等又可能将森林中储存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根据2021年自然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表明,近20年间全球森林年均总碳汇量达到156亿吨二氧化碳/年,同期由于毁林等因素造成了约81亿吨二氧化碳/年的碳排放,这期间全球森林净碳;匚量为76亿吨二氧化碳/年。森林是碳库,其内涵还包括保护现有森林碳库中的碳储存,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退化和防止毁林,以及强化森林生物质产品的可持续再循环利用,减少森林向大气的明非放。森林碳汇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强调森林是碳库,我们必须同时看到森林碳库形成

22、过程中所伴随的巨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森林碳汇不断增加的背后,是持续开展的大规模生态修复、国士三拼口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保持了连续30年的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3.04%o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91.86亿吨碳,年涵养水量6289.50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亿吨、年滞尘量61.58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40亿吨、年释氧量10.29亿吨。中国的森林在面积和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了巨大的生态价

23、值。森林碳库的形糊口作用的发挥,密切联系着我国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乡本寸辰兴等国家战略。根据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目前我国的国有林面积8274万公顷、集体林面积3874万公顷、个人所有林9673万公顷,这些不同所有制的森林资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治理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鼓励并大力发展多重效益的造林再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碳汇项目,对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如期兑现中国向世界承诺的3060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碳库积累所形成的碳汇,其经济价值可通过交易直接变现。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24、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开展造林再造林等活动以增加碳汇,从而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2011年,中国开始了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将林业碳汇作为一种合格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纳入碳市场交易。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分别在2013年自主开发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成为全国首个CCER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随后又在2014年开发并备案了全国首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成为中国CCER机制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必

25、须遵循的方法指南。2016年8月,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预计30年内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潜在交易价值超亿元。2018年8月,塞罕坝林场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北京兰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首笔造林碳汇交易,使塞罕坝林业生态产品真正实现了市场化,有力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取得了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扩、增、固”,科学增加森林碳库森林碳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科学增加森林碳库和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除了尽可能地扩大森林面积外,重点需要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人为活动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考虑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背后的碳储存。建议未来可

26、以从扩、增、固三个方向进一步提升中国森林的碳库效益。其中,扩为大力推进科学绿化,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为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和碳储量固为巩固和保护现有森林的碳储存,减少森林碳损失和碳排放。一扩大森林面积。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科学制定国土绿化的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4.1%的目标,并努力于2060年使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7%以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新增森林面积的碳汇贡献约占中国森林碳汇总量的40%-50%,发挥了巨大的增汇作用。未来应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强化退化土地治理与修复,进一步实行

27、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同时,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多形式推动增绿增汇。一提升森林质量。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新增60亿立方米,并努力于2060年使中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国对外承诺的双碳目标,也是中国森林质量提升的可及目标。具体可以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规范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等方式实现。研究表明,改善林分结构,将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往往具有更好的固碳效益。由于不同树种的固碳效率存在差异,选择高固碳效率的造林树种,可以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同时

28、还可以生产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木材;科学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施肥、采伐剩余物管理、造林密度调整、轮伐期与采伐方式调整等,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的储量和固碳效果;气候变暖以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外在因素也会提高森林生产力,从而增加森林的固碳能力。保护现有碳储存。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功能。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森林采伐管理,禁止违法毁林,减少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和土地破坏等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加强各类灾害防治,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减少因火灾和病虫害等破坏森林资源造成的碳排放。森

29、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水库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是钱库、是粮库、是碳库?中国绿色时报近期推出特别策划,约请林草界专家学者专题解读森林四库,系统介绍森林的多重效益与价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森林因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被称为绿色水库张靖川摄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第十年,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实施一周年。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这是总书记对

30、森林具有多重效益的重要论述,更是对森林发挥改善民生福祉作用的充分肯定。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它既没有拦水堤坝,也没有水闸开关,如何实现对水的涵养时空调节,其内在的科学道理和规律一直是我们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森林分层截留大气降水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说的其实就是森林的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功能。森林中茂密的林冠层、松软的枯枝落叶层以及地下发达的植物根系和深厚松软的土壤层,使其具有强大的持水性和渗透性,下雨时能截持、吸收、贮存,无雨季节又能缓缓渗出,可以削弱和阻滞洪水,补给旱季的径流,维持河水长流不息。同时,经过森林的净化,河水也会更加纯净。在一定

31、程度上,森林截留、阻挡和吸收降水,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的林冠层,形成第一次截留;林下灌木、草本植物层为第二次截留,林地枯枝落叶层和土壤等形成第三次截留,这种层层截留,有效地缓冲了降水对土壤表层的直接冲击,减少了地表水土流失。森林与水刘世荣供图大气降水被林冠层重新分配成3个不同的部分,即穿透水、茎流水和截留水。从林冠层上或从林冠空隙降落到林地上,是穿透水;经过树冠沿着树干到达林地,是茎流水;还有一部分以水珠的形态被保持在植物体表面,形成截留水,截留水很少达到地面,大多被物理蒸发返回大气中。林冠层的降水到达林地,被林下活地被物吸收。有研究表明,亚热带地区主要森林活地被物最大吸附水量为每公顷0.

32、295.04吨,相当于0.030.5毫米的降水深度,平均为0.2毫米。赤松天然壮龄林、落叶松人工士龄林的下层草被表面的最大吸附水量推算值为0.040.05毫米,杂草冠部覆盖面积的吸附水量为0.150.56毫米。当大气降水通过林冠层和林下活地被物层以后,便到达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一个层次,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仅从吸持降水的角度来说,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张地被覆盖在林地表面,能有效地防止雨滴对土壤的冲刷。同时,枯枝落叶层又像一层海绵,有雨时吸水,无雨时又逐渐地散发水分,调节着地表土壤水分,避免土壤水分过干或过湿。据统计,每平方公里的森林可贮存5-10吨水。下雨天,茂密森林的树

33、冠能截留15%-40%的降水量。降雨强度越小,被树冠截流的雨量也越多。其他的雨水经由树木流到林地上,除5%10%从林地表面蒸发外,有50%80%的雨水进入森林后被林地上的植被和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及腐殖质层吸收。据观测统计,森林枯枝落叶层每年所能涵养的最大水量为186.5223毫米(杉木林)和314.5377.4毫米(混交林)。可见森林枯枝落叶层的蓄水作用非常明显。森林涵养水源离不开土壤大气降水在经过林冠层、林下活地被物及枯枝落叶层的再分配后,部分降水最终渗入到森林土壤层中。土壤的渗透性主要受非毛管孔隙发育状况的影响,孔隙多、团粒结构好的土壤,渗透性较强。而森林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34、形成,提高降水在土壤中的蓄存和渗透性。研究发现,森林调节水的作用受林冠层截持-林内灌草层截持-林地枯枝落叶层和苔葬层拦蓄-森林土壤层涵蓄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复杂过程影响,而90%以上取决于森林长期演替所形成和发育良好的复杂土壤结构。这是我们研究团队在岷江上游基于20多年的野外科学观测和数据分析得出的最新研究结果。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为了弄清楚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带构建的重大科技问题,阐释森林对水源涵养的调控机制,团队梳理总结了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后发现,岷江冷杉是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树体生物量大、叶面积指数高、蒸腾作用小等特性使得

35、岷江冷杉林对水的涵蓄效果突出,尤其是岷江冷杉原始林对水源涵养作用最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岷江冷杉原始林长期自然演替形成了发达的海绵状苔葬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具有非毛管孔隙度大、渗透性强的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水分的蓄存和渗透。数据显示,岷江冷杉原始林苔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蓄水量每公顷分别高达126.36吨和223.85吨,分别是人工云杉林、次生阔叶林和灌丛的3.41(2.59)、8.26(29.82)、5.55(4.6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黄秉维院士在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森林会降低土壤表面径流这一观点。但径流减少的水并不是完全用于森林自身的蒸腾,而是通过森林土壤蓄存起来了,然后以土壤

36、中潜流的形式缓慢地输送到河流中。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最少能多蓄水300立方米,1万公顷林地所含水量相当于一座300万立方米的水库每公顷林地的泥沙流失量仅为50千克,而无林地则高达2200千克。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采伐迹地小沟洪峰量大于未采伐森林小沟的2-3倍,汇流时间缩短10小时,而其枯水量却比森林小沟小50%以上。由此可见,森林具有显著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受树种影响不是所有的树都是涵养水源的能手。研究表明,森林冠层平均截留率变化为10%-40%,例如,7年生的油松林截留的雨量为降雨量的30.1%,5年生的刺槐林为27.5%,10年生的柞树林为36.1%o另外,林地上的枯枝落

37、叶的吸水量一般可达自身重量的40260%,其中油松为40%、刺槐为120%、柞树为180%。我们在岷江上游的采伐迹地上研究发现,云冷杉原始林采伐之后灌木悬钩子和先锋树种红桦迅速占领迹地的生态位,形成大片单T氐效的林分。这些灌木种类和红桦繁殖和生长极快,树龄又短,它们占据的地方,几无其他树种的生存空间,特别是抑制了地带性亚高山森林的目的树种云冷杉幼苗的天然更新。这种林分叶面蒸腾量大,土壤渗透性和持水能力低,待山雨一来,它们束手无策。当年大面积采伐中幸存下来的一部分天然岷江冷杉个体,被称为保留木,与树下枯落物、灌草、苔葬、微生物组成遗留群落,成为当今广袤低效红桦林中的星火。保留木群落中的生物,特别

38、是微生物层都携带有大量记忆片段,这些片段蕴藏着其历史上适应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与水源保持最平衡关系的基因。为了揭示这些记忆片段的科学奥秘,我们团队首次运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岷江上游典型集水区的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地被层水、土壤水、壤中流、河水和植物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各水体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规律。首次发现并证实岷江冷杉是该区节水、调水和蓄水功能最佳的树种,且岷江冷杉原始林比其他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具有更高的水源涵养功能。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调节功能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澄清了学术界关于长江上游亚高山地区林-水关系的争议,系统构建了岷江上游退化水源涵养林恢复、人

39、工林结构调整、干旱河谷植被重建等四大类15项配套关键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配置模式、特殊生境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岷江流域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以及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森林可以调节径流、削洪补枯森林依靠其涵养水源的能力能调节径流、削减洪峰流量。森林在小流域上,可以削减降雨过程洪峰流量,并推迟洪峰到来,在枯水期,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明显减少洪枯比。研究表明,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2%时,约可削减洪峰1%,当森林覆盖率达到最大值100%时,可削减洪峰40%50%o有研究结果显示,

40、亚热带25个林分的森林土壤的平均初渗率为每分钟14.41毫米,平均稳渗率为每分钟9.20毫米。热带山地雨林土壤表现出很强的土壤水分渗透性,当每次降水量为10-30毫米,进入林地70厘米厚土层的降水量几乎全部为土壤吸持;当每次降水量为50100毫米,70厘米深的土壤层有36.5%56.3%的降水入渗;当每次降水量在102132毫米,70厘米土壤深处的渗透水量的雨水加权平均为54.6毫米。这就是说,在大雨、暴雨时,土壤的水文调节性能是以滞留贮存水分体现,这种特性延长了水分渗透到下层的时间,并在延续一段时间后再缓慢地补充河川流量,起到调蓄径流的作用、缓解洪峰径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多年以来,岷江

41、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8%上升到2017年的43%;森林水源涵养能力预期可以由21.88亿吨提升至26.52亿吨;衡量旱涝灾害发生的重要指标洪枯比在岷江杂谷脑流域的监测数据由1982年的11.5下降到2006年的7.1,紫坪铺的洪枯比由1983年的10.3下降到了2016年的4.95o这足以说明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岷江上游的水源生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巨大的森林水源涵养和消洪济枯的作用。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观当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其真正的科学内涵却并不清晰,导致贯彻这一思想理念的过程并不精准,在实践应用中也不完全到位。在科学揭

42、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生态系统理念中,我们团队还有了意外发现。受海拔、地势、光热等因素影响,岷江上游的植被覆盖类型自上而下多呈现出高山草甸、亚高山暗针叶林、中山常绿阔叶林并种植用材林及林下经济作物、平原发展农田经济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显示,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对降水具有低蒸散、高渗透的作用,但草甸土壤下渗形成的径流水顺势流入亚高山暗针叶林,给森林土壤提供了水源补给。更重要的是,亚高山暗针叶林蒸发散的90%又以雨雾水的形式回降到了高山草甸,滋润了草甸植被的稳定生长。水分在亚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之间形成连续内循环,从亚高山森林中缓缓流出的水形成径流,为林下经济、平原农田灌溉

43、、畜禽养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为人类清洁饮水和从事各类生产活动提供了保障。森林改变了降水的分配形式。有了森林,森林就会对降水起到充分的蓄积和重新分配作用,将其大部分变为有效水,在原有区域内循环。森林蒸散出来的水分进入大气中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还可以在流域内或流域外一定距离又以降水的形式回落地面去滋补农田。这一现象也很好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更为人类系统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提供了现实案例。山高水更高,只有山高林密,才有流水潺潺。人类要像珍惜水一样珍惜森林,努力使万千森林广布江河中上游的千沟万壑,让森林更好地护卫江河的安澜。(刘世荣)森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钱库3月3

44、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是钱库、是粮库、是碳库?中国绿色时报近期推出特别策划,约请林草界专家学者专题解读森林“四库,系统介绍森林的多重媪与价值。森林四库系列解读:森林是钱库蒋剑春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林草兴则生态兴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基层代表讲述大兴安岭的森林交响曲,总书记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

45、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再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用最朴素的语言,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反哺关系,强调了自然蕴藏的巨大生态价值。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森林是钱库,其主要是指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林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等。同时,又提供了重要的空气调节、土壤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绿色GDP的核心内容。重视森林,就是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林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

46、等。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已成为我国年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章轲摄森林衍生林业一二三产业林业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国民经济基础性、产品绿色生态性、产业和产品多样性等独特优势和显著特点,在促进精准脱贫、繁荣区域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12.1%,保持全球林产品生产、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发展林业产业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潜力所在,又是实现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加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据

47、国家林草局相关信息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业产业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据统计,202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55万亿元,一产2.36万亿元,二产3.38万亿元,三产1.81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三个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产出了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10万多种产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带动3400多万人就业。森林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一木独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人们形象地称为林大头。有数据证实: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立

48、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半壁江山。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离不开森林提供的木材资源。今天,木材仍然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之一。全球森林每年为人类提供约30亿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其中为中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在距今7000年前,人们就开始依靠森林提供木材、建造房屋,在屋中躲避风雨和严寒,躲避猛兽的袭击。直到今天,地球上的许多人仍然喜欢住在木制的房屋里,木制家具仍然是当今人们最喜欢的家具之一。此外,一些轮船、火车、汽车的部件仍然采用木材。到现代,人们用木材生产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多种板材,做成各种木制产品;此外,还用木材和竹材纤维来造纸,制作布料和衣服等。现如今,我国家具、地板、木门、人造板、竹材,以及经济林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第一大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制造业产值达1.3万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7%o其中,人造板总产量2.99亿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7.89亿立方米,木门行业总产值约1400亿元;木结构建筑需求逐年增加,从休闲农业、旅游地产、木质景观到木别墅、多层木结构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应用越来越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