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师说》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上《师说》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上师说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师说原文韩愈(唐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hub)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y6ng)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j口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yU)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b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dbu)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yu爸)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炎MNn)子、(ch6ng)弘、师襄、老聃(曲n).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P台n),年十
3、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侪)之。师说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
4、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
5、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炎B子、甚弘、师襄、老聃为师。娜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
6、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师说重点字词释义1、学者: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知,懂得。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7、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8、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学习。9、夫庸知其年
7、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10、是故:因此,所以。无:没有。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12、师道:从师的传统。13、出人:超出一般人。14、犹且:尚且。15、众人:普通人,一般人。16、下:不如,名作动。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19、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20、惑矣:(真是)糊涂啊!21、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6u):教给他书,(
8、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的教学。句读之不知: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23、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不,通否。24、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却丢了大的。遗,丢弃,放弃。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25、百工:各种手艺。26、相师:拜别人为师。27、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28、年相若:年岁相近。2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
9、师就近乎谄媚。足,可,够得上。盛,高大。谀,谄媚。30、复:恢复。31、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32、乃:竟,竟然。33、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叹。34、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娜子:春秋时知国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35、在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36、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37、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38、之徒:这类。39、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40不
10、必:不一定。41、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42、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年)进士。43、六艺经传(zh*n)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己失传,此为古说。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通,普遍。44、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45、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46、嘉:赞许,嘉奖。47、贻:赠送,赠予。师说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11、也(受,通“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古之
12、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 .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而,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 .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 .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
13、词,表反问,译为“吗”)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14、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三)郑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 .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
16、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 .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孔子师郑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 .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7、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 .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