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探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钮凤秋周杏芬通过苏州大运河文化简介,阐述了苏州大运河旅游文化和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探讨了将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及具体实施的几点思考。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它穿越2500年时光,纵贯6400里大地,自带独特的历史、自然、人文光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大运河文化“名片”的价值日益彰显,需要运河沿线城市的创新智慧,以及自上而下的高度关注和谋划布局。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
2、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作为运河起源地,江苏一直担当责任,走在前列。大运河江苏段,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等8个城市,其中苏锡常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和文化重镇,作为经济实力全国第六、工业实力全国前三、人均GDP赶超京沪广的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也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最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苏州应一马当先,群策群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华的一段。1苏州大运河旅游文化的发展苏州大运河,北起苏锡两市交界的新安沙墩港,向东南方向至石湖北,转向东行至苏州城东宝带桥后折向南行穿越太浦河,先后流经相城、高新、姑苏、吴中、吴江5区,总长约96公里,沟
3、通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城河和古纤道,呈现出大运河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作为入选江苏“运河百景”的一部分,由苏州市政府精心打造的标志性文旅产品苏州“运河十景”贯穿了苏州大运河。古运河畔枫桥边,曾有中国最大的米豆交易市场;坐落在运河和胥江交汇处的横塘驿站是全国运河沿线仅存的两处水陆驿站之一,是大运河苏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浒堂关镇,是一座因大运河而繁盛的千年古镇;盘门曾是苏州西南交通枢纽,拥有全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城门;宝带桥全长316.8米,53孔连缀,是国内桥身最长、孔数最多的古代连拱石桥,远远望去形似飘动在大运河上的一条宝带,此外
4、,古胥门元宵灯会、吴地端午、中秋“石湖串月”、冬至大如年、轧神仙、白洋湾山歌文化节等一个个与辖区运河故道和遗产点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串珠成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相关项目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唤醒了千年运河的历史记忆,并逐步形成苏州运河沿线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走廊。2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的发展2022年12月27日,运河姑苏区段核心段(亦即苏州环护城河)总长16.462公里的健身步道全线开通,沿河岸线的步道与车行交通分离,并与环城水系游览路线合理组合,形成水陆并行的游览线系统,途径10座城门,20座桥梁,20多个景点,尽显千年姑苏古城风貌和东方水域风韵。近年来,姑苏区多次在环护城河举行健身和徒步活
5、动,市民们在健身、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地探寻、感受苏州的运河历史文化。目前,苏州吴中运河健身步道全长四公里,起点为盘蠡路新家桥北境,终点冬青路,贯穿整个被誉为“吴中人文客厅,运河城市看台”的运河风光带。苏州高新区运河健身步道全长约8.8公里,北起寒山桥,南至友新高架,设置有快跑道,慢跑道和散步道3种,满足了市民们锻炼、休闲的不同需求,沿途运河船只繁忙,航运功能千年沿用至今。随着苏州大运河健身步道的不断增进和完善,苏州大运河的体育文化功能日愈显现,运河健身步道不但壮大了苏州体育爱好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拓展有识之士的运河发展思路,围绕大运河,积极组织马拉松、竞走、自行车乃至水上项目等体育比赛,是
6、挖掘、开拓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的新思路、新方向。3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1)随着大众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观光式、休闲式旅游,体验式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需求、新形式和新的增长点,体验类体育项目恰恰契合了游客的新需求,积极发展以“体育+旅游”产品为亮点的旅游模式,不仅是趋势所然,也是机会所在。(2)文化是体育旅游的出发点,是体育旅游的灵魂,离开了文化的体育旅游只能是简单的户外旅游。文化、体育、旅游三者相互作用,文化赋予的主题,能够用旅游的方式去进行体验,用体育的方式去进行更广范围的传播,从而带动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3)苏州大运
7、河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景观优势,运河沿线体育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同时苏州体育群众基础深厚,融合发展“文化+体育+旅游”这一产品模式,将有力地推动苏州经济的新一次腾飞,也将更进一步地“让世界了解苏州大运河,让苏州大运河走向世界”。(4)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创新发展,要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乡村表演项目,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有效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由此可见,乡村体育文化的振兴战略已经上升到发展产业的新高度,并且阐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建设特色文化小镇,体育文化乡村等模式,是探索沿河乡村发展的新型之路。
8、4如何融合发展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1)政府必须成为决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融合发展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需要政府搭建相关发展平台:制定灵活的产业政策,吸引和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引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进入体育文化旅游业;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体育文化旅游市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行业约束和监督体系;引导创新发展机制,支持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多样化、立体化和个性化,打造良好的融合发展大环境。(2)加强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苏州大运河以及沿线文化历史景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可复制,我们不但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2022年苏州起草苏州市大运河规划
9、纲要从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方面着手,阐述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措施。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体育+旅游”模式持续、稳定、高效率地发展下去。(3)推动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无形资产品牌化、国际化。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无形资产品牌的国际化,首先,需要选准体育项目,将体育项目运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对于观赏类体育项目,需要注重专业性、竞技性,为受众带来的是体育竞技的魅力,比如帆船、皮划艇等水上项目以及竞走、马拉松等;对于体验类体育项目,需要更侧重于群众的参与性、
10、娱乐性,比如自行车、长跑等。其次,由政府主导,集中力量创办一到二个竞技性体育赛事精品,通过持续宣传和市场培育,逐步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出像伦敦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四大网球公开赛等知名品牌的体育旅游赛事,擦亮苏州运河文化名片。此外,还需要积极推动日常性群众体育活动,更大范围推广参与性体育赛事,为苏州大运河沿线注入时代的活力。5结束语要立足于苏州大运河历史文化和旅游经济同构,开放融合创新为一体的价值特征,把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优秀文化为出发点,科学认识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特征,统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大运河文化为切入点,以体育促进旅游,以旅游助推体育,以文化+体育+旅游模式带动苏州经济新的腾飞,是融合发展苏州大运河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