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构建“四态联动”教学体系,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四态出发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将其延伸至学生每一个生活环节,对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构建中应当加强校园思政环境建设,构建校园生活态;重视家庭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家庭生活态;发挥企业思政教育功能,构建企业生活态;巧用网络思政教育渠道,延伸网络生活态。同时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学校一家庭一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多向”评价机制保障“四态联动”教学体系的实施。关键词,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思政课作为高校
2、育人过程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深刻理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内涵,研究学生在全时空不同阶段所从事活动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案,才能形成立体式、整体性、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新结构,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来看,其生活场景不外乎四种,分别为“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这四态有效联动、相互影响,基于这四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够促进思政教学
3、的全面铺开,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性意义。一、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的内涵思政教育作为一门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与大学生的生活相契合,从每一个生活场景中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正是如此近年来学者们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出了生活化的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思政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生活实践教育的作用。但应当明确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活化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孤立、抽象、概念化的大学生,而是处于活力四射的、鲜活的日常活动中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理论一改以往思政理论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
4、校的局域性思维,强调全局性、整体性思维,而这里所说的全局、整体不仅仅是“时一空”意义上对大学生活动轨迹的扩展,也包括在这种全轨迹过程中所塑造的作为“完整的人”的大学生。只有将处于不同场合中大学生的各种面貌加以综合考察,才能把握住作为“现实的人”、完全展开了自身个性的、自我完整的大学生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思政教育做到“精准施策”。而“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四种主要状态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场域,是大学生作为“完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场域,因此有必要从这四个层面出发开展思政生活化教育活动。校园生活态一般是高职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首站,它的特点是专业教育与生活教育都被给予较大关
5、注,由于校园教育体系内部分工较多且职责相对明确,使得学生在校受到的规训权力较为分散,在各规训空间内,其规训权力边界较为明晰,即在规训内容范围内,学生受到的约束力较强,而在该规训内容外,约束力哀减明显,学生生活的紧张度处于中等适度水平;家庭生活态对于多数学生感到最为亲切熟悉,是学生基本伦理观念养成和践行的重要场域,在当代社会,该场域大学生受到的规训权力虽然弥散,边界不明晰,但管束力多数情况下并不很强,学生生活的紧张度处于低水平;企业生活态是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实习和未来参与工作、获得物质生活来源的主要场域,在高职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生活态对大学生规训的权力表面依分工而分散且边界明确,
6、但由于职场压力,企业生活态内部的规训权力实则呈弥散状态,且管束力较强,企业生活紧张度较大;网络生活态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社交和休闲等活动的综合平台,它既是现实生活变异了的镜像化”,又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个性得到较为充分流露的数字化场域,多数大学生能享受到的网络服务内容同质化较高,但存在宽松的自主选择空间。即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规训隐秘性强,而不倾向于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人身管束,因而网络生活压力在所有生活态中倾向最小。这四项生活态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生活态”,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的现实根基。二、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
7、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一)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型“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形式,它具有层次性与递进性。“实践教学”备受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者关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规定,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为2学分,专科为1学分。作为思政课课外教学校内补充、校外延伸的“实践教学”,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包括课程思政)打造“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探索出“四种形态三方联动双向考核”(简称为“四态联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运作效果,体现出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模式如下图1所示:实践S
8、学体系主要内容与环节图1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模型(二)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1.加强校园思政环境建设,构建校园生活态校园生活态是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场域,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态构建思政教育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校园生活态又包含了多方面内容,包括课堂生活、食堂生活、寝室生活、社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等多种形态,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当渗透进每一个环节,形成无缝隙的思政教育环境。在课堂生活中,通过构建“思政+学科”教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铺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思政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与品质
9、。在具体“思政+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中,应选择课程思政的代表性课程,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推开,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例如,上海复旦大学以治国理政作为课程思政的代表性课程、上海电力大学以能源中国作为课程思政的代表性课程,在循序渐进中构建了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在食堂生活中,要充分运用食堂的空间环境和“食文化”的隐性作用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与品质。食堂生活能培养学生自我调理身体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节俭品行。一日三餐,如何安排膳食?学问很大。作为学生个体只有学会健康饮食,才会有健康体魄。而节约用餐,合理膳食,是国人历来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人的饮食习惯早已不是简单的生物本能行为,而
10、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与个体文化个性的反映,饮食行为体现着个体自我管控能力,也能反映个体处置外在事务的惯习,正所谓以小见大。要充分运用食堂空间环境为学生渗透思政知识,将食堂变为“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例如,2022年4月份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学校食堂中为本月过生日的学生代表开展了一次“食堂生日餐上的思政课让学生感受集体力量的同时体会“饭菜香”,理解合理膳食、节约粮食的真正意义,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思政味儿”。在寝室生活中,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推动身心健康发展。寝室生活最能养成学生包含、宽容、互相关心、以诚相待的品行,要将宿舍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人性
11、化管理、人性化引导中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综合素质。在社团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通过隐性思政内容的挖掘和启发式教育开展思政活动。例如兰州大学将思政教育渗透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借助中秋节、端午节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通过“月圆中秋、情满校园”“浓情端午、望古怀今”等主题活动使学生了解团圆、和谐的价值意义,树立了浓厚的爱国情怀。2 .重视家庭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家庭生活态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是其观察、认知和融入外部世界的过渡场所,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场地。高校要强化家校合作,将家庭引入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一方面要引导家长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家庭活动、亲子
12、共行等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多参与和学习爱国行动,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品行,家庭生活是大学生孝敬父母最好的实践场所,鼓励大学生孝敬父母,践行美德。除了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的和谐相处、正确的待客之道等等也是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得以获得社会交际技巧,得以观察人际关系的梵杂多样,得以了解更丰需的外部社会信息。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表面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学生得以有机会接触甚至系统地继承长辈的社会资本,或者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3 .发挥企业思政教育功能,构建企业生活态企业生活环境不同于学校与家庭
13、,其有规范的运作流程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要求学生以更为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现实生活,能够切身体验到基于物质生产目标如何构建起夏杂的社会分工关系与组织管理体系,学会理性分析自身的社会价值,懂得在尊重自身处环境特点的情况下,规划自身价值的实现。对此高校要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学校与企业一脉相承的思政教育“清单”,合理规划思政教育内容,形成校企一体化思政教育环境。例如,结合企业业务流程、运行规律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学校思政教育相统一,建立一份校企共用的“思政教育目录”,使学生在参与企业活动和学校教学活动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不断提升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企业生活对于产品与服
14、务质量的高度重视,与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目标高度契合,在学生的企业生活过程中及时施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心理建设,消除身份转换、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焦虑与认知误区,提升思想境界高度。4 .巧用网络思政教育渠道,延伸网络生活态在当今时代下,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态。但对任何一种生活的过度投入,都可能不利于人的全面成长,网络生活也是如此。一方面它给予人们无限的知识、资讯、信息及娱乐,彻底改变了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式校园生活。另一方面,网络生活也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辩证看待网络,充分运用其有利的一面强化
15、思政教育,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一把“利器”。教育者需要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能够与大学生有更多互动机会的网络渠道,以全新的表达方式将自身巧妙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体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通思政教育窗口平台,并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以及小程序等从多方面、全方位传递正向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性看待和运用互联网。三、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一)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将大学生各生活态进行了结合,要求各主体枳极参与思政教育过程,因此需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对这一机制的构建必须要有一根主线作为引领和主心骨,也就是要有正确的思想
16、价值担当不可见的“龙骨”,具体应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思想价值担当;同时对各位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各有要领,使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不同种类的教职人员、家长、企业师傅等按不同职责参与到“三全育人”机制中,把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贯彻到“四种生活态”的方方面面。(二)构建“学校一家庭一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实用有效的三方联动机制的建立,才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落地的根本保证。作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体的学校,始终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这四种生活态的主导力量。首先,学校要有“一以贯之”贯穿“四种生活态”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并通过整体计划的实施,把家庭和企业的育人功能串联起来,发挥其整体联
17、动效应。要把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实习内容的一个模块,下达到家庭和企业,并通过家长会、企业联谊会等形式,建立稳固的联动机制。其次,学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主要实旅者,要把育人贡任贯穿“四种生活态”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家庭和企业虽然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辅助协作地位,但始终不能放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比如,当代社会,孝敬父母的内涵与方式相较古代、近代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内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种变化,加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的自觉性,理解自身的家庭日常行为中隐含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懂得如何处理好代际障碍,这对于学生与家庭保持和谐很有助益
18、。校园生活态与家庭生活态的交互不应理解为“越界”或“干涉”,而应理解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理解为家校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而言,这些学生就是其未来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引导大学生认真做人、做好人,学校、家庭、企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过程中,不断推动三方联动机制的和谐运转。(三)构建“多向”评价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考核价值,是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闻。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的双向互动考核办法。双向互动考核机制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它让员工参与到考核中来,考核内容和方式由企业与员工以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共同签字,形成行为约束力。
19、它改变了考核方和被考核方的对立局面,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系中的考核,应该学习这种让被考核者也积极参与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学校、家庭、企业及学生,多方参与、共同制定,让被考核者与考核者多向协商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学生在自始至终参与评价过程,有利于增强协商意识与协商能力,是协商民主的又一种体现,是推进全过程民主的有益一环,也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部分。四、结语“四态联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模式,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进行了整合,通过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的
20、融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现实性意义。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和运用校园、家庭、企业、网络等各场域的作用,将思政教育细化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思政教育的大环境和大格局。参考文献:1陈江琼,梁青,杨春兰等.基于场域理论的课程思政模式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W,2023,41(14):117-121.2程慧.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与策略J肇庆学院学报,2023,44(04):101705.3杨剑皇,林胜.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J.对外经贸,2023(06):89-92.4万陈芳.协同学理论视角下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2):79-81.5林芸.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四引入”路径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76-79.6黄庆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四位一体发展体系的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2):123-125.7鲍宇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四维”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一以社区矫正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W,2021,42(29):60-64.8刘波.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四维一体”建设路径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