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国家、省教育工作部署,紧紧围绕“12991”工作思路(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个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两项重点;强力推进“党建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教育治理创新工程”九项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集团化改革、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招生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
2、革、县管校聘改革、教师激励机制改革、协同共育改革”九项改革;努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开创X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1 .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o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到98%,原建档立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特色学校达到250所,农村优质学校达到14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特色学校达到40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
3、9.5万人,就读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65o全市新增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0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学生有意愿参与率100%o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不低于80o评选认定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0个、“双师型”骨干教师100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评选认定市级高水平专业5个。2 .健全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各学段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教育专项投入政策,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X亿元。落实省内部审计规定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完善开放灵活的教师补充机制,新招聘补充教师3000人以上。3 .提升教育系统
4、作风效能。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驻校干部作用,指导督促基层薄弱学校有效处置负面舆情,将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结合“周末X专家行”活动,持续办好“X教育大讲堂二营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习氛围。4 .实施精准考核奖惩。修订对县(市、区)、市直学校考核办法,健全完善科学精准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用考核数据引领教育各项工作争第一、创唯一。同时,做好对外宣传、信息公开、议案办理、督查调研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保密、档案、后勤、捐资助教、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 .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实施
5、课程教学深化行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做好教考衔接。推进教育科研转型,构建研教、研学、研评、研考一体化教研体系。实施“1+X”学科教研课程,促进学科教研由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变。深化网络教研,各学段各学科全年网络教研不少于150次。深化与X区、X区等地互动交流,构建区域教研新样态。6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发展研究。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做好区域内学业质量监测,开展质量评估监测专项培训,争创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建设一批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支
6、撑。(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7 .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建立乡(镇)村共同发展机制,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所公办中心园为农村示范性幼儿园。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创建游戏教育实验区和游戏教育实验园。创建5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城市一类幼儿园,15所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实施特殊教育普惠融合行动,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安置工作,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8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一批“家门口”优质学校。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深入开展
7、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和结对帮扶。评选30所农村优质学校和50所特色学校。9 .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有序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创建10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性高中和高等院校对口帮扶县中计划,带动提升全市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探索实施县域内普通高中集团化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10 .创新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重点服务支撑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培育建设一批“专精特新”的“一招鲜”微专业、微服务。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培育市域校企合
8、作共同体。探索推进职普融通实验班、“提前就业班”项目。完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在全市中职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IL优质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我市产业状况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师团队、双高院校建设。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成一批通信数字化、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12 .推进终身教育创新发展。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行动,完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大
9、力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延伸拓展老年大学办学网络。13 .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巩固年行动,持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不超过5%o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开展标杆引领示范行动,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14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活动。推进市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评价工作。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开展“名家进校园”“送经典下基层”等活动。全面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年测试完成L5万人次。评选全市第三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5所。15 .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10、。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批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合作项目。主动与京津和经济发达地区优秀企业对接,做好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外事交流、公派访学和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三、强力推进九项工程(一)党建领航工程16 .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党员示范培训活动3期,培训300人以上。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和专项督导检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抓好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工作。17 .强化组织引领。落实中小学
11、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水平。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强基和民办学校党建提升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巡察整改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常态化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机制。18 .强化示范引领。做好全市首批7所省级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创建培育单位验收,开展第二批省级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党建示范校10所,打造市级样板党支部30个,评选党员先锋岗100个,评选党建创
12、新案例不少于100篇。(一)立德树人工程19 .强化德育教育。推动“三进”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师生全覆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评选思政课、学科思政课、班会课600节。落实国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行动计划,开展爱国主义示范校推介和第三十一届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提升青少年国防素养。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20 .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持续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举办第二十届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35o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13、干预数据监测平台,创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50所。强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落实每两周1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市、县两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探索创建市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学校。健全教卫融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畅通医校之间双向联系绿色通道。评选5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2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21 .强化审美素养教育。实施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举办第三十五届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创新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合唱普及率达到70%以上。组建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美育教师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和专项培训。全市中小
14、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以上率达到80%。创建第四批“双爱好、双特色”示范学校50所。22 .强化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劳动课程落实,实施校内、校外、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全覆盖。举办第三届全市中小学生劳动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和第四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创建省、市、县(区)三级绿色学校200所,覆盖率达到75%。(三)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23 .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34.2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77所,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1万个。承担完成省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项目
15、30所,省民生工程项目7所,市民生实事项目15所。24 .加快市直学校项目建设。2024年8月底前市二十九中新建综合实验楼、市十一中学逸夫楼西综合楼加固续建项目竣工投用。2024年9月前市二中学生宿舍楼、市三中新建综合楼、市第四职业中学综合楼、市实验小学新建综合教学楼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市一中科技馆和校训塔、市二中新建综合楼、市荀子中学综合办公楼新谋划项目力争年底开Xo(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25 .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建设类项目89个,涉及68所学校,规划总投资X万元。购置设备X台(件套),涉及59所学校,规划总投资X万元,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6 .推进
16、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强化实验教学装备保障,提高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学校危化品管理,严控教学仪器设备质量,创新实验教学空间发展,科学应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推进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创建市级标准化图书馆。27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提升学前教育办园和保教水平,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创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实验区。实施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行动,加快扩充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28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
17、学生技能大赛。开展中职教育“双优”创建活动,评选认定10所优质学校和15个优质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选认定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和5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29 .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活力。实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市域内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发展方向,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六)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30 .提升办学规模和质量。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X支柱产业
18、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高等院校区域辐射性、影响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3L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3+4”“3+2”“2+2+2”和五年一贯制等贯通培养规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和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在服务教师队伍和区域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人才。(七)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32 .实施“三名”工程。开展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评选活动,培养评选100O名市级名教师、100名市级名校长、创建200所市级名学校,着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
19、有一定影响力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特色鲜明的名校。33 .提升师德师风师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提质年”活动,加大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整治力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梯队成长机制,评选市级骨干教师700-800人。推进中小学名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建设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基地校150个。34 .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配备,实施“三区支教”“银龄讲学”“师范生顶岗实习”“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教育”四项计划,补足配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招收市级公费师范生150200人。落实“十万学子进X”,大力引进博硕人才和高层
20、次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编制“周转池”运用,按照市委要求,会同编制、人社等部门彻底解决教师缺编问题。(八)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35 .完善教育数字化推进机制。建立专家团队,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校。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筹备第33届晋冀鲁豫四省市电教协助研讨会,组织“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区(校)”遴选和创建工作,切实提高X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影响力。36 .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智慧校园160所。扩大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完善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加快数字基座建设,深入推进X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形成统采共用、全面汇聚、循环迭
21、代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市、县、校三级教育数据融通。37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施城乡联校网教共同体工程,每个县(市、区)不少于5所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组织实施“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高质量实施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200节。开展微课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展示交流。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以上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示范校。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标杆校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38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年培训人次不少于2000人。配齐配足网络安全设备,强化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及
22、时修补网络安全漏洞。全面做好教育系统重要时间节点网络安全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九)教育治理创新工程39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权责清单,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持续开展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探索建立学生矛盾法制调解机制。40.提升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严格网格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创建法治安全工作室,推进公共安全课计划、课时、师资、教材、考核“五落实”,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构建防治欺凌有效机
23、制,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探索创新多元化安全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4L优化教育发展良好生态。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做好群众服务中心接访工作。完善教育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工作机制,建强舆情工作队伍,稳妥做好网上舆情调控管控和应对处置。推进负面舆情四色预警、三级响应和“一落地两到位”机制,密切部门联动和媒体沟通,形成涉教舆情长效监管合力。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讲好X教育改革发展故事,提高教育工作社会参与度、认可度,持续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教育良好氛围。四、深入推进九项改革(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42,持续推进
24、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市落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清单落地落实。推进省认定试点地区和学校破立结合,创新探索适合X实际的教育评价改革成果。评选推荐典型案例,全市宣传推广。(一)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43.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导县(市、区)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实教育督导力量。强化过程性督导,做好迎接省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各县(市、区)完成督学责任区全覆盖,完善责任区制度建设,配足
25、配齐配强责任督学。(三)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44,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集团内学校(幼儿园)在党的领导、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方面有机融合及特色发展。构建集团现代治理体系,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强化集团管理团队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保障激励机制。完善城区学校(幼儿园)与农村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机制,探索“初中+小学”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巩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80%目标。(四)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45 .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在实施“1+X”服务模式基础上,推动课后服务走向课后育人,开展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和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县、课后服务示范校申报评选工作。健全
26、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监管机制。46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行“效能作业”实施“基础作业+弹性(个性)作业”相结合的分层作业模式,完善作业公示、总量控制、分层作业等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协助学校和教师提高作业管理和设计水平,确保练、讲、评精准化,提高作业反馈有效性。47 .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各县(市、区)教体局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科室,强化教育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力度。将隐形变异培训、违规收费、违规竞赛等作为重点,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完善镇街(社区)巡查、网格覆盖的工作体系,加强多部门工作合力。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
27、家长经济负担。(五)深化招生机制改革48,持续深化招生机制改革。落实公民同招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招生全面推行“平台招生、网络录取“,全市招生一网通办全覆盖,坚决杜绝“择校”行为。民办普通高中停止在审批地以外招生。全面打造智慧考务,推广中考体育智能化测试,完善智能化考务应用系统,对主城区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开展招生系统安全警示教育,建强考试招生队伍,提升考试服务质量。(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49 .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市级课程基地30所,遴选第四批课堂改革示范校50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遴选项目化学习示范校20所。遴选作业改革示
28、范校50所,开展作业改革示范校观摩活动。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每学段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现场观摩活动。(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50,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强化“县管”统筹,深入推进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细化“校聘”程序,规范县(市、区)域内教师流动手续,提高交流效率。加大“县管校聘”督导考核力度,健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持续实施跨校竞聘和交流轮岗,强化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八)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51 .持续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提升和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力度,构建中小学教师延时补贴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化教师职称评审机
29、制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二提升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比例标准。对组织任命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直接评聘相应专业岗位。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九)深化协同共育改革52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学习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持续推进“关爱学生幸福成长”“万师访万家”活动,畅通家校沟通联系渠道。通过“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驿站”每月开展一次家庭教育集中宣讲,探索推行家庭教育清单制度,提升家长育人素养和健康育人观念。创建第三批30所家庭教育示范校,评选200个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加强与公安、文旅、妇联、团委、科协等部门沟通
30、联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凝聚家校社工作合力。五、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5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系统民生实事。持续推进主城区小学午餐供应和躺式午休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全覆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优化“1+X”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公办中心园提质升级。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平行分班。全面提升群众服务中心“接诉即办”质效。面向农村偏远地区开展普通话培训6000人、普通话测试4000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扩大主城区核心区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覆盖面。构建多维家庭教育格局,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提质扩面。面向社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优化心理健康测评云平台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打造“高效、便民”一站式服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提升学籍业务办理一趟清数字化水平。全方位服务考生,打造便捷温馨考务。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