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水安全保障规划目录前言5第一章发展成就8一、全县水利工程现状8二、“十三五”发展成就9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短板14第二章面临的主要形势17一、新时代水利发展形势,对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8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18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求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19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水生态治理和保护能力19第三章总体思路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1三、发展目标22第四章建设任务24一、立足生命安全,推进水灾害防治体系建设24二、立足生活生产,推进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26三、立足生态保护,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体系建设32四、立足社会稳定,推进移民
2、后扶建设35五、立足行业发展,推进智能水利建设36第五章强化行业监管37一、强化江河湖泊监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37二、强化水资源监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40三、强化水利工程监管,规范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42四、强化水土保持监管,遏制水土流失45五、强化风险监管,提高应急处理能力47第六章深化改革创新48一、强化空间管控,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48二、深化价税改革,促进水资源有偿使用49三、推动产权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51四、积极拓宽渠道,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52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形成节水内生动力54六、加强创新引领,提升行业能力建设水平56第七章规划投资规模61一、分项投资61二、规划
3、总投资63第八章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64二、加快前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65三、落实部门协调,严格监测评估65四、积极培养队伍,强化科技支撑66五、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参与66前言县,隶属于省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东北接浙江温州市泰顺县,西北靠浙江丽水市景宁县、庆元县,东接福安市,西傍南平政和县,南邻市周宁县,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门户”“通衢”之称。县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全县辖8镇6乡、205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1433km2,总人口28万。县位于北纬2711,-2741,东经119。14-11944,之间。县多年平
4、均降雨量1906mm,年平均径流总量22亿m3,境内河流均属交溪水系,流域总面积2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50200k2的河流有2条。主要河流有蟾溪(棠溪)、寿泰溪(后溪)、犀溪、托溪、西溪(修竹溪)、平溪、小溪等河流,小溪流1700余条,4级以上支流总河长504.2km,其中1级支流为西溪1条长67km(境内);2级支流有棠溪(蟾溪)、托溪、平溪、小溪、寿泰溪等5条长197.8km;3级支流有7条共长113.5km;4级支流有12条共长125.9kmo县水资源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比较低,74.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且随地势而变化,坑底、大安、犀溪一带地势高,降雨量大,武曲、
5、斜滩一带地势较低,降雨量小。现有水利设施中,小型引水多,蓄水工程少,骨干蓄水工程更少,汛期洪水径流大多难以转化为可利用水量,全县只有麻竹坪、牛头山、下东溪三座中型库。全县地表水资源量16.37亿m3,地下水资源量4.018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81亿m3o全县总供水量为0.8亿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04亿m3,引水工程供水0.38亿m3,提水工程供水0.0201亿m3。县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虬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8.11亿元,同比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49.18亿元,同比增
6、长7.0%o2020年,全县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0%;全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8.l%o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79元,同比增长6.4%o“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围绕加快推进县综合治水实践,加强江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治水思路和理念不断创新,组织领导能力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水利投入再创新高,全县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重大工程明显提速、民生水
7、利持续加强、防汛减灾成效显著、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管控更加严格、水利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治水、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不断推动治水方式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县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时期。特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等问题,水利建设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防洪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步凸现、水生态保护能力有待提升、
8、农田水利设施仍较为薄弱等问题有待解决,水安全挑战、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县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次规划立足县情水情,按照省水利厅印发省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的通知(闽水函2020)516号)的精神,结合“十三五”期间综合治水等重大水利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以保障县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同时衔接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稿)(2017-2035)县犀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工业园区(南阳)控制性详细规划南阳小城镇总控规县东部新城总控规南阳小城镇供水水源规划鳌阳东部蟾溪河段治理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等基础上,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以解决防
9、洪安全、水资源保障安全、水生态、行业监管领域短板为导向,研究县“十四五”水利建设在供水保障能力建设、防汛减灾提升、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监管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该规划对于推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健全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县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民生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章发展成就一、全县水利工程现状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5.9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47万亩;全县水利设施主要有蓄水工程、塘坝、引水工程及渠系工程等。(一)蓄水工程县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68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
10、二)型水库48座,总控制流域面积4547.83km2,总库容达21377.97万m3。其中有灌溉功能的29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5座。(二)塘坝全县现有塘坝160处,控制灌溉面积0.58万亩,设计供水能力436万m3,实际供水能力327万m3,工程完好率87%o(三)引水工程全县现有引水653处,控制灌溉面积9.20万亩,设计供水能力7079.89万m3,实际供水能力6371.91万m3,工程完好率78%o(四)渠系工程全县渠道设计总长度为774.6km,现有长度665km,已衬砌长度426.2km,工程完好率64%。渠系建筑物设计1786座,实有1625座,工
11、程完好率84%。(五)排涝工程全县已建成排涝沟887ku控制排涝面积3.7万亩。二、“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围绕保障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积极部署和落实相关水利建设。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各项水利工作顺利推进,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20162020年,全县共完成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7.2亿元。规划目标指标如期实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12、水安全保障水平得以明显提升。五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1.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全县目前只有麻竹坪、牛头山、下东溪三座中型水库,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县城区自来水应急水源工程、县南阳新城自来水工程建设,2016年7月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6300万;新建县清源镇后坑堤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总投资5306万元,项目计划在2021年6月完成建设任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02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拾遗补缺项目25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
13、口17642人,总投资772.9万元;完成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下达补助57万元;正在建设县下党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586万元;全面推进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己完成省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报告报批工作。推进农业节水工程稳步实施。完成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38950亩,总投资9650万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250亩,总投资1857万元;完成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水毁修复工程323处,总投资1256万元。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6o2 .防洪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提高城乡防洪标准。推进城区高水高排工程项目,总投资15192.40万元,截止目
14、前两条分洪隧洞5.5km已全线贯通;推进赛江防洪三期工程(段)防洪堤建设,堤线总长3.65公里,段投资6477万元;新开工建设赛江流域(县鳌阳段、清源段、凤阳段)防洪工程,总投资2980万元。加大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建设县蟾溪(南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1299万元;为推进预警预报防灾减灾体系全覆盖,开展县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总投资592.75万元。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完成“十三五”期间有效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实现零伤亡、零事故目标。扎实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十三五”期间完成麻竹坪、小车岭、龙井、大王前、六六溪、铁涧、坪坑、山坑、山后、横山、地源、郑家城、元潭、龙
15、官峡、龙坑等1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250万元。3 .生态修复保护进一步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扎实开展。实施蟾溪安全、犀溪(西浦支流)流域、下党(修竹溪)流域、斜滩镇斜滩溪、平溪镇平溪等5条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治理生态水系总长度64km,总投资8414万元,初步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河流生态走廊。小水电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完成布罗林、下党、溪州水电生态改造项目和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总投资1365万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学习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全面强化水土保持治理工作,2016年以来,完成国家重点项目、省重点县、重点乡镇项目总投资5376.4
16、6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2383hm20(二)水利改革创新工作持续深化1 .防洪减灾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防汛责任,做好防汛防灾物资管理。畅通水雨情通报渠道,加强与上级防汛部门沟通,做好水库联合调度工作,提升流域洪水调度能力。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防洪减灾应急专业队伍和防汛物资储备建设,完善各级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自然灾害避灾点,基本实现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食物、饮用水等基本生活得到救助。开展汛前、汛中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完成防汛业务集训及防汛演练。防洪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监测预警能力,修复和升级改造预警站点,强化重要站点供电保障,升级改造角林中继站。做好洪水预警报系统、防汛视频会商
17、系统、防汛视频监控系统的巡检、维护。加强基层工作人员设备操作培训I,提高业务能力。2 .持续完善河湖长制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制定县乡两级河、湖长制实施方案,组建县河务管理中心,配备河道专管员,河道警长,日常巡河结合多部门联合执法,县域河流综合整治效果显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出台了县河长制工作县级河长会议制度、县河长巡查工作制度、县河长制工作考核制度、县河道专管员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全县河道专管
18、员业务工作培训,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各级河长巡查制度,对各乡镇河长、河长办、河道专管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督查,落实任务。公众参与进一步加强。开展多种形式的河长制宣教活动,进一步探索河湖管护模式,增强各级河长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3 .创新推动水利管理方式利用无人机巡视、防汛视频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进一步实现巡查全覆盖。(三)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持续提升1 .强化河道空间管控开展涉砂行为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建立以水行政执法巡查为主,无人机航拍为辅,群众监督为补充的“三维立体”监控模式,有力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2 .创新监管模式持续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加强水利质量监管。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强化责任落实,
19、对隐患问题“零容忍”,普遍采用“四不两直”暗访、重点领域专项督查、执法检查与集中整治等方式,强化江河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等监管。建立质量与安全常态化检查机制,以水利工程、设施和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等为主体,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度化、常态化落实管理监督。3 .推动智慧水利建设依托省级96133河长制监督联络平台、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等,加快推进智慧河长制工作平台建设;利用防汛办河道监控设施,同时监测主要河流水环境情况变化,为实现河流管理信息化打好基础。4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高效利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
20、取水工程(设施)核查工作、入河排污口登记。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加强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管理,创新水价机制,开展节水载体建设、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生活节水器具推广、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节水意识。有序开展创建示范节水标杆,建立节水激励政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供水升级改造工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短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提出更高需求,县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等方面依然存在风险隐患,水利建设方面仍然
21、存在突出短板和弱项,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一)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防洪减灾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全县防洪排涝体系仍不完善,部分乡镇设防标准未达标,部分河道缺乏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部分堤防存在老化现象,农村河道较多淤积、不畅。防洪抢险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雨水情、工情监测能力不足。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频繁,随着人口日益聚集,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现状防洪减灾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二)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区域水网和雨洪资源利用体系不完善。县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81亿m3。但降雨时
22、空分布不均,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4.3虬现状水利设施中,以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较少,小型水库、小山塘及引提水工程较多,调蓄能力差,导致部分地区雨洪资源调蓄、调配能力不足,地表径流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县城镇规模和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长。部分乡镇由于水源工程规模小,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安全存在隐患,遇枯水季节或干旱年份,供水难以得到保证。农村饮水工程体系不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点多、分散,呈现供水规模化和集中化程度不高、水质处理措施不完善、饮水水源地缺乏保护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与乡村振兴要求、全面建成现代化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三)水生态保护体系尚未建立
23、,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协调水生态空间及沿河生态保护空间管控体系尚不完善,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格局尚未建立。部分河道控制断面生态需水满足率低,区域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偏差。部分区域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有待加强。部分河段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行为,河流纵向连通性受损,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退化,亟需生态修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水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小流域受农村生活污水及农田面源影响,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四)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尚不完善,与智慧水利要求不相匹配智慧水利建设刚刚起步。水资源质量监测站网密度偏低,水质站点偏少,基础设施建设、监测设备、监测能力相对滞后,水资源监控水
24、平不能够满足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水生态环境监控体系还不够健全,难以适应水功能区管理和限制排污总量监控的要求,水利信息化水平与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不相匹配。(五)水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与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全县水资源高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强大合力。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布局、城乡建设等尚未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定发展尚未落到实处。水资源产权制度不够健全,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难以充分发挥。河湖管理保护能力不足。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到位,水生态持续保护能力不强。水利监管体系偏薄弱,水利执
25、法专业力量不足,社会参与治水积极性不强,专业化、多元化治水机制尚不健全,全社会治水兴水格局尚未全面形成。第二章面临的主要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县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县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26、理念,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发展质量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的新。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发展支撑,也面临着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新时代水利发展形势,对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思路。水利部深入剖析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新
27、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保护等水问题凸现,需要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发展中去,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转变治水思路,将工作重心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改变重建轻管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补齐工程短板,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基础体系建设。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十四五”时期,县全面部署,着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产业发展高品质、
28、社会发展高层次、民生幸福高指数、开创新时代建设新局面。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落实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健全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求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水利基础设施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利保障体系作支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公共安全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就要完善水利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水利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9、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围绕安全生产,建立健全水利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水利行业日常安全监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围绕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水行政决策依法落实、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水事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水生态治理和保护能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县生态资源和自然基础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71.1%,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榜首。为落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亟需推进水生态治理和保
30、护能力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统筹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开展水生态空间范围与功能划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化水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三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
31、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县委“五新工程”战略目标,突出跨越发展“一个主题”,破解项目前期工作不足、地方配套资金欠缺“两个滞约”,推进科学治水、依法管水、有偿用水“三个进程”,强化建设监管、人才队伍、工程质量、后续管理“四个保障”,抓好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防洪提升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体系建设、移民后扶建设、水利信息化“五个重点”,全力推动民生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县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健全,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树立以人为本的
32、发展理念,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灌溉等民生水利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充分保护和发挥好县生态优势,画好“山水画工加快完善绿色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持续发挥水利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幸福河湖,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供给需求全过程,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落实节水目标,加强节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建立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完善机制,强化监
33、管。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资金、政务等各方面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努力实现水利行业监管的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改革创新、科技兴水。紧紧围绕县经济社会与水利事业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涉水信息动态监测,提升水利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三、发展目标为保障县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全县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即: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基本消除
34、,基本建立安全达标的防洪减灾体系;生活、工业用水得到保障,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县发展战略起到较好支撑;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逐步建立;水治理能力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初步建立起现代水管理体系,水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防洪除涝安全保障目标。实现全县水库设计洪水内安全运行、山洪灾害得到有效预防、中小河流险工险段基本加固。进一步完善流域内重要河流防洪减灾体系,提升重点乡镇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供水安全保障目标。不断完善重要水源及供水工程建设,全县新增供水能力0.45亿m3,进一步提升及巩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与
35、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格局,提升城乡供水以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基本建立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体系,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7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6,新增有效灌溉0.5万亩,改善灌溉4.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58%o水生态安全保障目标。治理水土流失6898km2,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重要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升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智能水利建设目标。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监测手段的应用,升级改造现有设施,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十四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主要指标预测如下。县“十四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主要指标表发展目标
36、指标“十三五”末完成情况“卜四五”预测情况备注节水用水总量(亿m3)0.81.0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4637约束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60.566预期性供水新增供水能力(亿m3)0.310.45预期性自来水普及率(%)9598预期性生态修复和保护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km2)9568.98预期性水土流失率(%)980预期性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90预期性第四章建设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总基调,服务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着力补齐防洪、供水、水生态、信息化等突出短板,抓好防洪提升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37、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四大类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与水平,实现县民生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一、立足生命安全,推进水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建设以水利工程为抓手的水灾害防治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开展江河堤防、水库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降等报废,推进堤防险工险段治理,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区、重点乡镇、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重度涝区排涝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其他中、轻度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基本达标。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优化自动监
38、测站网布局,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一)强化区域防洪提升工程。推进境内主要河流防洪排涝补短板工程,针对已建设但未闭合的防洪堤,“十四五”期间优先进行闭合建设,优化调整区域防洪布局。规划实施赛江流域防洪六期工程县防洪工程,总堤长62.54km,治理河长30.825km,工程规划投资8.01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4.01亿元,并根据资金的安排情况,积极推进完成剩余内容及投资;继续推进赛江流域(县鳌阳段、清源段、凤阳段)防洪工程,新建防洪堤12段,总长3.924km,工程规划投资0.3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008亿元。(二)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坚持因地制宜与分类施策、防洪与生态
39、建设、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治理原则,采取新建和改造堤防、河道疏浚、河势控制、护岸护坡等措施,突出重点河段、重点区域,继续实施一批防洪问题突出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显著提高乡镇和农村地区的防洪能力。到2025年,规划实施流域面积200km2以上主要支流,规划实施修竹溪下党段、修竹溪芹洋段、犀溪西浦段、西溪武曲段、西溪平溪段、犀溪大安段、西溪斜滩段、蟾溪南阳花岭段、蟾溪清源段、寿泰溪坑底段、坦洋溪(小溪)凤阳段、蟾溪竹管堤段、托溪防洪工程及鳌阳蟾溪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共14条(段),治理河长78.43km,初步估算投资3.96亿元。(三)稳步推进山洪灾害防治。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重点防治区
40、和近期发生山洪灾害的地区为重点,继续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加快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充分发挥群策群防群控体系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完善“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稳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按照“护、通、导”相结合的要求,根据重点山区河道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清淤疏浚、护岸建设等措施。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一是按照扩大覆盖范围、加大监测密度、提高预报精度、升级预警设备的要求,以学校、村庄、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为重点,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二是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山区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到2025年,规划治理武曲镇山洪
41、灾害防治1个项目,治理山洪沟总长度5km,规划投资0.2亿元;并根据资金的安排情况,积极推进坑底、大安、斜滩、平溪、芹洋、犀溪、托溪、下党、凤阳等乡镇山洪灾害防治9个项目,治理山洪沟总长度52km,规划投资1.8亿元。(四)强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水库运行观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及时开展安全鉴定,科学组织论证,确有必要的尽快实施除险加固,对于不具备条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相对较大的水库,提出降等或报废计划措施。到2025年,计划实施基德、郑家坑、富家庄、溪州等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善管理设施,确保水库防洪、兴利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规划投资0.05亿元。二、立足生活生产
42、,推进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挖潜力、强骨干”的思路,坚持节水优先,以需求为导向,全县统筹,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继续加强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配套完善城镇局域水网,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水质、同服务”,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构建支撑县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一)推进山塘、水
43、库工程建设。为增强区域水源调配能力,规划新建外鹊水库等15座小型水库以及修复山塘5座,规划投资IL19亿元;根据资金安排情况,积极争取实施大安中型水库、横堤水库等7座小型水库以及修复山塘15座,规划投资为14.41亿元。(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集中水源建设、管网改造、水质处理为重点,推动城乡供水规模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提档升级。根据省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近期新建水源工程50座;新建输水线路152.32km(其中新建管道147.12km.新建隧洞5.20km);新建输水加压泵站8座;新建规模以上水厂H座,扩建规模以上水厂2座;新建
44、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座,改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7处;新建配水管网573.61km,改造配水管网17.46km,新建入户管网550.28km(含安装智能水表74095只);新建配水加压泵站4座,新建数字水务信息化系统1套;改造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201处。远期新建水源工程5座;新建输水管道29.37km,扩建规模以上水厂7座。项目至2025年,规划投资9.2亿元。(三)完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稳步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斜滩武曲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灌溉面积1.3万亩。规划投资0.07亿元;根据资金安排情况,积极争取实施县域内其他万亩以上重大现代设施农业灌区项目,规划投
45、资1.5亿元。通过清淤疏浚、衬砌渠道,配套更新渠系建筑物,配套安装量测管理设施等,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566,基本完成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四)水资源保护建设。工程建设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同时”。对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对排污申报登记,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监督管理等作出详细规定,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满足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核定工作,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创建安全保障达
46、标水源地2个,规划投资0.2亿元;根据资金安排情况,积极争取实施创建安全保障达标水源地3个,规划投资0.3亿元。(五)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方案等,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创建一批节水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节水示范基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工业节水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全面提升工业节约用水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节水型企业。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马高耗水工业项目,提高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城镇节水,实施城镇
47、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加快节水器具普及与推广,鼓励老旧居民小区自主开展用水器具改造。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和雨水利用能力,增加再生水利用,优化再生水处理工艺,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制定再生水利用优惠政策。加强节水激励机制建设,制定节水激励政策,采取财政扶持、金融倾斜、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节水减排项目实施。到2025年,规划投资0.02亿元用于节水器具推广、供水管网改造等,加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六)加强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以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前提,根据已有的水资源规划、综合规划等成果,在充分节水和供水工程规划布局分析基础上,继续实施清源镇后坑城抗旱应急水
48、源工程,并推进完成县城区引调水工程。根据资金安排情况,积极争取实施犀溪引水工程的建设,为全县乃至全市水资源配置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各城镇水资源供给水平;为开展闽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提供支撑,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形成河流水资源丰富区补给产业密集、人口集中的新局面,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突出问题;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有效增加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1.县清源镇后坑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继续实施清源镇后坑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水库坝址位于清源镇西北方向的韶托村。主要由大坝、引水系统组成。水库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坝正常蓄水位高程956.10m,校核洪水位为956.8Onb总库容68.95万m3。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满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