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落实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学生道德养成、人际
2、交往、社会融入等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五育并举原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倾向,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之中,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
3、以劳健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坚持协同育人原则。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强化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司法、网络“六位一体”育人合力,重点引导父母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三、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工作(一)开设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 .优化课程设计
4、。针对性开设生命教育、责任教育、耐挫折教育、生涯发展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游戏辅导、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每生每学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少于10课时。2 .明确课程分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由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心理教育班会课原则上由班主任负责;心理知识向学科教学渗透由各学科教师负责;全校大型心理活动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有相关资质的外聘专家负责。3 .加强课程保障。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施“一校一案”计划,重点保障师资、课时和质量。鼓励学
5、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心理+研学”等“心理+”融合模式,探索跨学科合作路径。(二)建立以班级为中心的关爱管理模式4 .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小学高年级以上班级每班配备2名(男生、女生各1名)心理委员或课代表,鼓励寄宿制学校设置宿舍心理委员,柔性开展“一对一”朋辈交流,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5 .探索推行“班级教研活动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任课老师参与,定期开展对班级管理、学生状态、班级作风、班级文化等专题研究,原则上每个月至少组织1次班级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学习、生活、心理上处于弱势或异常的学生,形成个别化帮教及引导方案。(三)提升预警
6、防控机制的灵敏度和实效性6 .实体化运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统筹社会和部门资源,进一步发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亲子问题和心理危机疏导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援助服务。配足配齐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主的业务骨干力量,完善心理辅导室等专业场所建设。安排工作人员做好热线电话接听工作,在寒暑假、长假等时间节点可以适当延长热线电话接听服务时间。7 .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响应机制。建立学校三级防控机制,初级防护以班级同学和一线教师为主,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朋辈交流等方式,及时识别和报告重点学生、突发事件;二级防护以年级和学校心理辅导室为主,开展重点学生的疏导和跟踪,建立“一
7、生一档”;三级防护以学校德育处和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为主,研判重点学生预警级别,并制定个性化应对转介方案。积极开展警情综合研判,加强网上舆情监督管理,及时应对、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起极端事件的个案复盘工作。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动态掌握学生家庭突发和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预警和服务工作。8 .建立全员参与心理预防体系。学校全体教职工主动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查员”“预警员”,对发现有情绪障碍、自我意识偏差、人格偏差、人际关系不良、异性交往与恋爱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沉溺网络等相关问题行为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疏导,形成群防群控
8、管理闭环。试点开展中小学校“导师制”,按照导师与学生L20左右的比例进行结对,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进行全面指导,逐步实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二积极开展清朗净网专项行动,强化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微视频的管控,加大预防青少年沉溺网络宣传教育力度,创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9 .做好特殊学生分类管理工作。学校对排查发现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尤其是对高危学生(如易发生自残行为,有自杀倾向,有攻击、危害他人行为等暴力倾向),及时提醒家长送医诊治。对于达到休学标准的情况,协助家长办理休学手续,定期做好休学期间学生关爱工作,期满后提醒家长及时办理复学手续,并做好相关材
9、料的入册存档工作。(四)抓好特殊时间节点学生心理关爱和疏导工作10 .加强开学季(包括长假)心理关爱。提前通过告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信)、电话、微信等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沟通联系,特别提醒家长在开学日前一晚、开学日当天等敏感时间节点,重点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态,避免矛盾冲突激化,做好陪伴沟通。11 .加强春季心理关爱。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与建档学生进行访谈,班主任、心理委员要关注班里学生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必要时第一时间启动预警机制。鼓励家长利用周末与孩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帮助孩子愉悦身心,转移不良情绪。12 .加强考试季心理关爱。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
10、帮助孩子缓解考前压力,消除焦虑情绪,特别是对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帮助他们按时作息、适度运动、增进交流,不刻意改变学习节奏,以平常心态迎接考试。适当组织开展考前心理团辅活动,帮助学生调节身心状态。13 .加强学段转换时期心理关爱。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等时间节点,加强校际之间的信息对接以及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安排教师利用开学前时间,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前了解学生和家庭情况,纾解学生学段转换期间压力,帮助学生轻装上阵,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14 .加强特殊时期在线教育期间心理关爱。在因特殊情况转为线上教学时,时刻提醒家长做好孩子在线学习监督,主动加强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引导
11、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障充足睡眠,做好视力保护。15 .加强学生家庭出现突发情况时期心理关爱。对于发生家庭变故的学生,安排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与其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情况,及时疏导并定期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在做好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引导家长根据实际需求向相关部门或社区寻求支持帮扶,为学生营造稳定的家庭环境。(五)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6 .强化师资配备。采取“招聘一批、转岗一批、外聘一批”办法,各中小学校(含独立校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名以上学生学校增加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按照师生比1:500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2023年底,各中小学校
1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达100%。保障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相应待遇,每年评选表彰实绩突出的“润心使者”。17 .推动培训提升。积极引进高校和专业机构资源开展心理培训,按要求组织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参加全市分层分类培训,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校本促进培训项目,各校每年组织校本全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或团队拓展训练不低于10学时。(六)发挥家校社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18 .开展全员“大家访”活动。认真落实家访制度,统筹协调好集中家访和日常家访、全面家访和重点家访,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家访结束后及时整理家访记录,全面客观
13、记录家访对象实际情况,保存好被访家庭的资料。19,落实特殊学生关爱措施。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及时成立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相关任课教师、部分同学等组成的干预工作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属地社区反馈信息。重点关注因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或疑似病症休学在家的学生,经常性提醒家长加强日常监护、遵医嘱按时服药或进行治疗。加强医教结合,发挥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促进、监测、研判和干预服务。20 .大力普及和推广家庭教育知识。加大家庭教育法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精准化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儿童成长。健全
14、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明确组织章程和工作机制,每学期至少面向全体家长举办2次讲座,至少开展1次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在开学前、期中、期末等重要时间节点,适时召开现场家长会,介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关爱工作常识。加大援助平台宣传力度,告知家长遇到亲子矛盾、孩子心理异常等问题时,可拨打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热线:XX(每天9:0017:00)或市精卫中心心理服务热线:XX(24小时)寻求帮助。21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业服务。以“一校一社工”为目标,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服务项目,督促指导各区镇强化未成年人兜底关爱保护职责,加快发展未保社工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
15、、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进驻学校,探索实施家庭危机干预师进家庭服务项目,推动建立家校社联动保护工作格局。(七)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22 .加强“五项”管理。践行轻负高效的理念,落实“双减”政策,端正学校办学思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23 .开展“15、60”行动。倡导每天“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行动,开展“一封信”“父母信箱”“亲情包裹”等活动,创设活泼轻松的课间氛围,鼓励师生、同伴、亲子之间积极倾诉、专注倾听,加强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信任和理解,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24 .拓展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全市学生团员
16、和少先队员思想引领工作,做好有心理帮扶需求的青少年排摸关爱,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青少年相关个案帮扶工作。建设健康、向上、阳光的校园人文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影视欣赏、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成长教育等课程融入研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凝聚工作合力,织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各中小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心理
17、健康教育专题会议,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二)常态化督导和分析。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对区镇高质量考核范围,进一步压实区镇属地责任,形成条抓块管合力。教育督导部门定期会同属地政府派出督导组,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察看现场、随机测试、临场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实地督导检查。对不履行职责的学校和个人将依法依规坚决实行问责,对调查发现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落实,致使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发生状况的,将严肃追究责任。(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正面引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特定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