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65434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11.14).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稿2023年11月14日下午15:30龙山镇党委书记应文宇尊敬的费厅、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一、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主要困境(一)“批而未建”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受政策收紧、土地指标欠缺、不符合村庄规划等因素影响,农村宅基地批而未建等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目前,我镇共有批而未建农户141户。(二)“一户多宅”治理难题亟待破解。“一户多宅”的治理难题掣肘农村宅基地制度管理由来已久,“一户多宅”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的“一户多宅”。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合法审批的宅

2、基地,当时“一户一宅”的制度规定尚未出台,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民建房热情高涨,而当时农村宅基地用地管制尚不成熟,出现只要交钱就可得到一处宅基地并颁发相应证书的情况。部分是合法继承的父辈遗产,还有部分农户接受了鳏夫兄弟、叔伯的宅基地,或者以流转方式接受了其他村民的宅基地。部分是农户取得新的宅基地后仍占用旧宅基地。一类是不合法的“一户多宅”。部分属未批先建,建设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部分属农户间私下进行宅基地违法买卖。不论合法与否,受宅基地私权历史、土地愈发增值、多代人不愿住一起的观念或是老房出租可以获得一定租金收益等因素影响,“一户多宅”成为农村“老大难”

3、的问题,也极易引发危旧房违规住人管理难的风险。在前期摸底的过程中,桥下东村近三分之二的宅基地存在“一户多宅”问题,能否解决一户多宅问题就成了农房改造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三)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突出。在寸土寸金的现实状况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象却十分突出,一方面不利于村庄面貌的改善,另一方面制约了村庄整体规划、阻碍了村庄发展。农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二是各村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旧房未进行拆除治理;三是村集体无法将房屋倒塌或危旧房拆除后的宅基地收回村里统一安排;四是农房改造过程中碰

4、到钉子户,导致老房拆除地块无法连成片,影响后续排基。经过梳理排摸,目前我镇共有C级危房272间、D级危房109间,约有村庄和集镇内闲置宅基地(存量建设用地)36000平方米,能否将这部分宝贵的土地资源盘活用好,也是我镇在此次宅基地改革试点过程中认真研究、破题攻克的重点。二、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主要症结目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管理工作的症结就在于“空间问题”,一方面因为空间不足导致部分宅基地已审批却不能落地,另一方面又因为“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导致大量空间浪费,两者形成“死结”,倘若能够在村庄总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空间问题,农民住房问题、空间不足问题、危旧房安全问题、村庄面貌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制

5、约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几大难题均能迎刃而解,而这也是龙山镇开展宅基地改革的初衷与目标。三、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主要做法近年来,龙山镇立足镇情村情,从百姓需求出发,大胆创新宅基地改革经验做法,将桥下东村打造为宅基地改革样板村。2020年开始,桥下东村“摸石子过河”先行探索宅基地改革,以“一户一宅+国有出让套房”的方式推进宅基地腾退置换,仅以500万元启动资金撬动总价值L5亿元的金竹苑、邻溪苑、虹明小苑三大农房改造项目,为大力改变集镇区域破败“空心村”面貌、依法破解“一户多宅”等农村“老大难”问题提供了生动实践,实现了“从拆少占多向拆多占少的转变。今年7月份,该村正式列入全市第一批农村宅基地制度管

6、理改革试点。(一)民主决策、公开透明,组织有保障。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四委成员为组员的桥下东村农房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房改造项目,坚持“干事为民、一心为公”原则,决策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全面摸清群众诉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干部团结干事的方向就是民心所向,明确村经济合作社为新房建设主体,资金往来严格按照三资管理规定,有效防止公司化运作可能滋生的贪腐问题,为后续工作开展扫清障碍、减小阻力。在项目谋划阶段,共召开村务联席会议5次,村民代表大会4次,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桥下东村农房改造实施细则,明确改造方案、安置方式、费用支付等内容。(二)村民帮筹、集体帮贷,资金有保障。在村集体缺乏

7、有效抵押物农房改造启动资金筹措难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向本村村民筹资的资金启动方式,后续采用房地产项目预售模式,有效实现资金周转,保证农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同时,针对部分农户改造意愿强烈但资金紧张难题,由村集体出面帮助村民向银行贷款,解决农户个人“借贷难”。金竹苑项目启动初期,村集体公开向村民筹资,村民竞相参与,仅2个小时就筹得K)OO万元资金。截至目前,20余户村民顺利从银行贷款实现“安居梦”。(三)分批安置、统建统管,建房有保障。坚持政府引导、村级主导,鼓励有农房改造意愿的农户自愿分批参与,依法实施排屋安置、套房安置、货币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安置房由村集体统一发包建造,套房按成本价置换,排屋按

8、竞价选位,既保障新房外观样式统一美观,且有效避免违章建筑产生,其中金竹苑套房为国有出让性质,农户接受程度高,为解决“一户多宅”问题提供新思路,推动农房改造良性循环。截至目前,邻溪苑、金竹苑均已无障碍交付农户使用。(四)集体兜底、先建后拆,拆旧有保障。在农房改造启动初期,村集体与参与农房改造农户签订拆除协议,允许农户在新房交房后再腾空拆除旧房,打通“等房住”到“有房住”的“最后一公里”,大大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在新房建成交付后,村集体全力做好兜底保障服务,统一旧房拆除标准,帮助联系水利、电力等部门,牵头询价专业房屋拆除公司供农户自主选择,实现“村集体上门拆”向“党员干部带头拆、村民自己主

9、动拆”转变,极大提升拆除效率、有效规避邻里纠纷。(五)村务合规、办事依法,公平有保障。创新实施村务合规机制,组建成立村务合规小组,由龙山检察室主任担任指导员,聘请两名律师担任合规员,推选若干名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为组员,提前介入村务工作,全程参与农房改造实施过程,对招标是否合规、安置是否合理等内容进行合规审查、严密把关,夯实干部干事底气,提振群众对农房改造项目信心。截至目前,合规小组提出合理化意见15条,助推安置工作平稳有序,全程公平公开公正,实现零投诉、零上访、零纠纷。四、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队伍建设情况(一)村级监管网格不断完善。严格落实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托“联村干部、网格员、

10、联防队、党员”四支队伍,科学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网格责任,切实加强村级“网格化”管理,健全动态巡查机制,同步引入村民监督,拓宽监督举报渠道,致力对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行为做到源头发现、源头管控和源头处置,将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二)镇级执法力量有效强化。围绕龙山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农业农村办、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镇属单位,通过开展定期巡查、联动管理、联合执法等方式,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基层宅基地执法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源头发现、及时处置、联动执法、依法拆除、查事查人”的五步执法模式,有效遏制农村新增宅基地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五、龙山镇农村宅基地改革下步

11、举措(一)持续深化“桥东经验”。在桥下南村桥三自然村、桥下东村这两个集镇村深入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运用“桥东经验”。目前,桥下南村桥三自然村已完成拆迁地块涉及农户的基础信息排摸和改革意愿调查及农房改造实施细则的起草,并初步完成安置区块的规划设计及返还地块的确认,福阁小苑一期区块已腾退散乱闲置宅基地89户,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待农房改造项目落地后能提供套房64套;桥下东村通过“优先安置一批改造意愿强烈且资金负担能力强的村民,再解决一批改造意愿强烈但资金负担能力不足的村民,最后帮助一批想住好房但没能力的老年群体”的思路,着力谋划农房改造二期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全力实现全村百姓的“安居梦”和“共富梦”。(二)积极探索非集镇村改革路径。坚持以“户有所居”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桥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集镇村宅基地改革,拟通过“符合“一户一宅,部分安置在本村,不符合“一户一宅”部分或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安置到集镇”等方式路径的探寻,进一步打通非集镇村“一户多宅”堵点,逐步实现宅基地无限扩张向逐步减量转变、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同时加速推进集镇集聚化、中心化,从而打造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目前,已启动前期村庄情况、村民意愿摸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