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求平均数“教学叙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求平均数“教学叙事”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求平均数“教学叙事”摘要:这是一节“求平均数”的新授课,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求平均数。关键词:自己解决错误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求平均数”这一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的方法和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平均数。为了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接近尾声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两道题。一辆小汽车上午3小时行了120千米,下午5小时行了320千米。这辆小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估计我校食堂每周5天(120人、140人、100人、80人、60人)平均每天大约有多少人就餐?
2、学生练习完第一题后,我张敏请同学汇报。”(120+320)(3+5)=55(千米)张敏同学说得非常自信、流利。教室里响起了一阵赞同的声音。可这时,张敏同学的同桌施瑞杰依然高高举着手不肯放下。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但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张敏立即与他争执起来,“既然答案不一样,说明你的答案肯定错了,一道题怎么可能用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其他的同学也都支持张敏的意见。我面带微笑鼓励他说下去你说说你的算法。教室里开始平静下来。“我用1203=40(千米),求出小汽车上午的平均速度,再用3205=64(千米),求出小汽车下午的平均速度,最后用(40+64)2=52(千米)算出这辆车的平均速度。”“刚才你们都
3、说他错了,可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嘛,究竟听谁的意见呢?听我这么一说,许多的同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了。沉默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不少同学投入到与同桌的探讨、交流中。”老师,我认为施瑞杰的方法是错的。因为要求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应该用总路程+总时间,可他求的是两个速度的平均数。”王宇豪同学用刚刚所学求平均数的方法作出了解释。“老师,我有一种方法来说明施瑞杰是错的。如果小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这一天小汽车只行了416千米与条件不符。”一向思维敏捷的课代表何许涵说的振振有词。”“对!同学们一齐向课代表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何许涵用反证法说明你的方法错了,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吗?”施瑞杰使劲地摇了
4、摇头。“不过你在别人都说你错的情况下,依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也值得老师学习。当黑板上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时,是由老师自己作出裁判还是由学生自己来评定,我选择了后者。学生是聪明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作为教师这时候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老师面前有话敢说,即使是错误的见解。当学生在究竟听谁的意见这一问题驱动下,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找错、议错、辩错的过程中,并用“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和反证法,从不同的角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些答案里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折射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解错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
5、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维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我们不能随意的作出“错、好、是等简单的评价。要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充分显出学生的解题过程,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他们获得了一种成功感,更可贵的是从小养成了他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从小对数学产生
6、浓厚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过程中获得发展。同时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端,是极其珍贵的,学生的求异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稚念。其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同意见时,应持一种大度、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要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让学生的智慧光芒喷薄而出。当学生练习完第题,我在全班展开了调查
7、,有的学生估计130人,有的学生估计100人,有的估计90人等,可李奥祥同学却估计为150人。看到他的估计我没有作出任何评价,摸摸他的脑袋笑着说:你估计的准吗?请你计算一下。”待结果一出来,我肯定了估计结果是100人左右的同学。其中估计为100人的洪文慧同学特别高兴。“你怎么估计的这么准?李奥祥同学你去问问她的估计方法。”洪文慧同学很自豪很乐意的说“我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的。学生们恍然大悟。都向洪文慧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眼光.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可我并没有结束这个环节继续追问:“李奥祥同学听洪文慧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听吗?李奥祥同学很不自信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时的
8、我及时的表扬了他,“李奥祥同学虽然错了,但是他能从中得到启示,不但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学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他以后的进步会很大的。”顿时他的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这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捕捉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并顺势利用它,那样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被老师重视、尊重。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亲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可以由他们去掌握,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产生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在充分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过程中,既发展发散性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新的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像上述这些教学片段,学生的“错误”中就蕴含着宝贵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错误。当学生出错的时候,要循循善诱的加以引导。使学生的错误在探究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