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精神科学-史代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heo精神科学-史代纳.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精神科学Theosophie作者:RudolfSteiner2007年直接从德文翻译人的本质歌德说:很自然的一种看周围事物的方式,是把它们联系到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就受到自己喜不喜欢,或对自己有没有用等的影响。一个想认识真理的人就难了,因为他不能把事物联系到自己,而是观察事物本身,使它们很快就失去了与自己的情感有关的判断标准。不过,没有判断的观察才是能发现真理的。一个真正的植物学家不要想他喜不喜欢一株植物,也不要考虑它的用途,而仅仅要观察它是如何生长和依赖环境因素的。这是客观,不是主观的方法。歌德说的这些话就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能见到的事物,二、我们在个人的情感上得到的印象,
2、三、我们能认识到的真理。人就以这三种方式与世界发生联系:一、能看见的事实二、对自己个人有意义三、追求中的。为什么世界以这三种方式出现呢?在我们走过一片开花的草地时,眼睛能看到花(能看到的是事实),然后我喜欢(把事情变成与个人的情感有关的)并感受到花与我自己生命同样的状态。过了一年再来到这个地方时,过去的花已经过去了,它只留在我的心里。可是现在出现的新的花生长的规律与过去是一样的,使我们联想:过去的花只留在我个人的情感中,可是我在过去,同样也在现在的花中能发现的生命的规律会永远存在,而这种规律的存在不像情感那样依赖我的个人。我情感上的回忆留在了我自己的内心,但是植物本质的规律留在了不依赖个人的宇
3、宙里。这样,人就以三种方式与世界发生联系,人自己也就具有了这三种范围,就是身体,灵魂(灵心)和精神。谁对这三个范围有了具体的看法(偏见)或理论,谁就免不了误会我在下面要介绍的事情。在这里说的身体就是能通过感觉器官与物质的环境接触的这个范围。在这里说的灵魂就是把事物联系到自己的情感,比如是感到喜欢,讨厌等等。在这里说的精神就是歌德说的那种,超出个人因素的认识。这样,人就具有了身体,灵魂和精神,这三种范围。人通过身体与环境有接触,通过灵魂(更具体说是情感)把印象保存在心里,通过精神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我们这样才可能了解到具有三种范围的人和人与世界的三种联系。通过身体,人与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所感觉到的世
4、界有联系。外界物质的材料和力量也组成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像观察外界的物质一样,也能观察自己的身体。可是自己的灵魂是不能这样被观察到的,我心里的感受是别人的感觉器官无法见到的。所以灵魂的世界是跟物质外界不一样的,是每个人在个人的心里隐藏着的一种存在。通过精神,我们才能认识到外界中的规律,道理和真理。以精神,我们超出个人的范围并进入事物的本质本身。我们对晚上的天空(星星)的感受是属于自己个人内心的,可是我们认识到的宇宙规律是属于宇宙的。这样,人就参与了三种世界(范围)。以身体参与的是感觉器官能所感觉到的世界,以灵魂参与的是个人内心中建立的世界,以精神能认识到的是超出这两个世界的规律和真理。因为三种
5、世界的不同,我们也只能以三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它们和它们与人的关系。人的身体:我们以感觉器官了解到我们的身体,就像我们也了解外界中的东西一样。像看矿物,植物和动物那样,我们也能看人,是因为人与这些是有关系的。人像矿物一样也构成他物质的身体,像植物一样去生长,像动物一样感觉到周围的事情并在内心中去感受。矿物,植物和动物就等于人存在的三种方式(范围),而只有矿物的身体是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不过,人还是跟动物有区别的。Carus说:“我们虽然还没有研究完人的神经系统,可是人的神经系统比动物的高级这个事实能证明,人具有动物没有的一种精神。神经系统没有人那么完善的动物就不可能在物质上表现出人能表
6、现的那种精神。虽然不能说:只要有很好的物质的神经系统,就会有精神,不过,如果没有这个物质的神经系统,精神也无法被表现出来。”可见,我们还有人特有的一种,能造成自己世界的范围(自我意识)。人的灵魂:人的灵魂(灵魂)与身体不一样的,是它具有内心世界的特点。我们感觉到的东西所引起的印象在每个人的内心中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眼睛无法区分某些颜色。从这一点我们能知道,仅仅感觉所引起的印象已经是属于人的内心。我的眼睛虽然能像别人一样感觉到桌子的红色,可是我无法感觉到别人对于红色的感受。所以可以说,从感觉到的东西得到的印象是属于个人灵魂的,不仅是神经中的一种物质反应。我们根据印象来发挥好感等的情感。我们以这种
7、灵魂的情感来造自己的内心世界。灵魂除了(带来思考的)印象和情感这两种因素之外,还有第三种因素,就是意志。我们以意志的力量又影响到外界,让外界接受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些因素。人做的事情与自然中发生的事情就这样不同:人的灵魂以意志的方式影响到环境。个人的灵魂面对了外界。我们从外界得到印象(思考的启发)并造出个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再从我们的内心世界去影响外界(意志)。人的精神:人的灵魂不仅从物质的身体得到引导,人不是亳无方向地从一个印象来到下一个印象,也不会在每一个感觉器官得到的印象下行动起来(反应)。人会思考,会认识到事物,也会把不同事情联系在一起。人知道,只有他从正确的思考中得到引导,认识和行动才
8、会是具有道理的。灵魂从两个方向得到引导,一是身体参与的这个有自然规律的物质世界,二是它自愿接受的真理。人以新陈代谢必须接受自然规律,人以思考自愿地接受真理并参与到比身体更高级的一种道理,而这个道理或真理就是精神。身体与灵魂不同,灵魂与精神也不同。在观察身体里的化学过程时,我们就无法观察到灵魂。灵魂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事物的感受。同样,在观察内心感受时,我们也就无法观察到精神。身体仅仅是发挥灵魂感受所需要的载体(带来印象),而灵魂仅仅是接受精神所需要的载体。自然科学家研究的是身体,心理学家研究的是灵魂(灵魂),而精神科学家研究的是精神。如果要以思考的方式去了解人,我们首先要区分自己(人)存在的这三个
9、范围。身体、灵魂和精神:头脑是思考在物质上的一种工具,只有我们有了正确结构的物质头脑,我们才能去思考。而且,只有我们把头脑看成精神去思考时要基于的一种物质基础,我们才可能了解了它,才了解了这个在人体中最高级的结构。不少人对这里所说的思考带有偏见。很多人会看小思考,把感受看得比思考伟大。他们说,我们不是通过清醒的思考,而是通过感情的热情才获得了对精神境界的认识。他们害怕以清醒的思维来淡化感情。平时在思考某件事情的用途时,肯定是这样,但在用思考去进入精神境界时,相反的情况却会出现。实际上,任何地感情都比不上对精神境界清醒的思考所引起的热情和美丽。最美的感情不是自动,而是通过思考工作获得的。矿物界中
10、的材料在人体中形成了适合思考工作的结构并表现出了思考。这种矿物组成的适合思考任务的结构在下面就被叫做“物质身体”。这种由矿物组成的结构通过繁殖和生长来形成。在这一方面,人与植物还有动物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了生命。一个生物遗传到另一个生物。矿物的形成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但植物形成的过程是通过前辈给种子留下了的力量才能理解的。生命的方式由遗传因素来定。生物的材料不断更换(新陈代谢),但生命的方式不变。决定某种方式的力量在下面就被叫做“构造生命的力量”。物质的力量是人以他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但没有合适感觉器官的范围是人不能感觉到的。最低级的动物只具有能触摸的感觉器官。对它们来说,触摸不到的范围都不存
11、在。对感觉器官多一些的动物来说,感受到的不同的范围就丰富多了。空气的震动在人中就会变成声音的感受。但我们却没有了能感觉到构造生命力量的器官。只不过,像盲人不要否认光的存在那样,我们也不要否认构造生命力量的存在。只要我们去发挥适合构造生命力量的“感觉器官”,我们就能“感觉到”形成种类这种力量的存在。通过这样一种器官的发挥,我们就能进入到新的一种境界中来,能直觉到生命本身,能直觉到属于种类精神的境界。这种属于种类的精神,我们就叫做了“构造生命的力量”。对做精神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构造生命的力量不是物质所造成的结果,而是一种单独存在的、能让物质形成生物结构的本质。在一个生物失去了构造生命的这种力量之后
12、,它的物质就会死去(失去生命力)并分散。根据逻辑,我们能推想到这样的一种构造生命的力量,但如果我们想直接地去“感觉到”它的存在和样子,我们就需要发挥一种在精神中的直觉器官。像物质身体的结构表现着身体的任务一样,构造生命力量的结构也表现着自己的(精神)任务。人构造生命的力量面向着去思考的精神(是精神的一种工具)。在这一方面,它与动物是有差别。人以物质的身体参与到矿物界,以构造生命的力量参与到生命界。在人死了之后,物质的身体回归到矿物界,而构造生命的力量也回归到生命界。构造生命的力量还是属于外在,但对于来自外在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感受(感情)己经属于内在。光进入眼睛并造成眼睛和头脑中的某种化学反应,但
13、在内在产生的对蓝色光的感受是外在的科学无法找到的,因为它是在人的灵魂(灵心)中才能产生的。与构造生命的力量不一样的是:内在感受的发生会造成内在中的事实。人从各个方向都接到着印象,但他不仅在接受,他也同时是一个源泉,他同时也会发出在自己内在中产生的感受辉映。这种产生感受和动力的源泉在下面就被叫做“灵魂的感受”。它跟物质的身体一样是事实,不承认它就好像我们把一幅画只看成是彩色的纸而已。物质的感觉器官无法感觉到灵魂的感受。能感觉到构造生命力量的器官也无法感觉到它。但如果去发挥更高级的直觉器官,我们就能超出物质和生命的境界,能直觉到(他人)内在的感受。这样的话,我们的面前就会摆了他人感受的事实。这不同
14、于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的自己的内在情况。普通人了解的感受境界好像是一种内在的,对外隐藏的灵魂经历,但对一个发挥了精神直觉器官的人来说,他人内在的就是敞开的事实。为了避免误会就要强调:发挥了精神直觉器官的人所直觉到的不是某人内在(主观)的感受,而是这种感受的表现。在灵魂感受中的活动都会取决于构造生命的力量和被构造的物质身体。只有一个结构完善又活着的眼睛才能给灵魂的感受提供一些感觉,让它有感受。这样,物质的身体就会影响和限制灵魂的感受活动。发挥了能直觉到他人灵魂,这种器官的人就会见到一个由矿物组成的、被生命的力量构造的身体在限制灵魂感受的活动。但这个灵魂感受的大小还是超出了物质的身体。它比身体有力量
15、,但同时从身体那里受到限制。因为这种关系,在身体和灵魂的感受这两个境界的之间,还会出现除了构造生命的力量之外的,也属于身体,但特点与灵魂感受一样的一种“心理动力”。感受只是灵魂的一部分。在这里所说的感受包括情绪、本能、情欲等情感。灵魂不仅与身体有了联系,同样也与思考、与精神有了联系。思考为灵魂的感受服务;它帮我们弄清自己的感受和外界中的事实。我们会思考如何去满足感受的需求,思考又会让我们不追求某种感受。我们用思考去发明那么多的机器,主要是来满足灵魂感受的需求。构造生命的力量会给矿物带来遗传下去的规律或形状;同样,思考也会给灵魂带来一种超出我们感受的规律。灵魂的感受是人与动物都共同具备的,但动物
16、直接从灵魂的感受来行动,动物的感受不会容纳超出感受的个人独立的思考。野人也就是这样。但文明人的灵魂会使用思考。这种使用思考的灵魂在下面就被叫做“灵魂的智力”或“心地”。灵魂的智力充满了灵魂的感受。发挥了对灵魂直觉器官的人能清楚地分别这两种灵魂。通过思考,人就能超出个人内在灵魂的发生。思考基于的规律属于世界的规律,所以我们以思考就能参与到世界的道理。通过思考所认识到的真理不仅是属于自己灵魂的东西,它更是属于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独立所在的意义。对天空的欣赏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我内在的一种活动,但我对于星球规律的思考本身已经不取决于我这个人。我所思考的真理都会是真理,在我不去思考它的时候同样是这样。给我带
17、来快乐的感受在我已经不去感受的时候就会消失,但所认识到的真理在我不认识它的时候一样存在。真理的意义是不能产生或消失的。当然,我们的思维只是真理的一种短期出现的表现(反射)。这种表现当然比不上真理本身。我们能想着去追求它,是因为它有了自己独立的存在,但它并不依赖去思考它的人。真正好的也就像真理一样。什么是真正好的,这也不取决于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好感、反感等情绪都属于我们个人的灵魂,但我们的责任感高于这些。甚至,人会为了责任感去献身自己。一个人越高级,他就越让自己的情绪自愿为我们认识到的责任来服务。好的责任像真理一样是永远存在的,不是从我们灵魂的感受那里才得到意义的。以引入我们的真理和真正好的因素
18、,我们超出了灵魂的感受。以这些,我们能参与到永远不消失的精神。在我们灵魂之内具有真理和真好的因素是无可消失的。这种在灵魂中不可消失的部分被叫做“灵魂的意识”。有的人在说“意识”的时候是说一种普通低级灵魂的感受,但在这里想说的意识是灵魂中的灵魂,是高于智力的一种因素。灵魂的智力还脱不掉感受、本能、欲望等作用,灵魂的智力很容易就把自己所同情的当成有道理的。脱离了任何好感和反感因素的真理才是不会消失的。这种不管个人的情感多么反对都一样真实的真理,在这里被叫做灵魂的意识。这样,像区分了身体的三个部分(身体、构造生命的力量、心理动力)那样,我们也要区分灵魂的三个部分:灵魂的感受、灵魂的智力和灵魂的意识。
19、而且,像身体从下面来限制灵魂那样,精神就从上面来扩大灵魂的发挥。真理和真正好的充满了灵魂越多,灵魂中永远不消失的因素就越多。对能直觉到灵魂的人来说,因为增加了永远不消失的因素而产生的“光泽”就像火的光泽一样现实。对他来说,物质身体这一部分只是人在中间最粗俗的一部分。构造生命的力量充满了身体,而心理动力透过并超出了它们。灵魂的感受再超出。接受真理和真好因素的灵魂智力又会超出它们,越是接受,就越超出。一个仅仅发挥个人情绪、个人好感和反感的人,他灵魂的智力则不会超出灵魂的感受。在这里所介绍的整个结构被叫做“人的魅力”。如果像这本书介绍的那样去观察人的本质,我们就多感觉到了这些因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20、都会出现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与世界分开的独立的存在,这一时刻。作家JeanPaul也描写了他自己的自我意识的“出生”。我们都知道,小孩在谈自己的时候会使用自己的名字,不会说“我”,就好像是谈别人一样。这是因为他们还意识不到自己独立的存在。“出生”了对独立自我的意识之后,人在说“我”的时候就概括了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感受。灵魂也就是自我的载体。感受是外界在我们之内的启发,我们的意志又是面向外界的,但成为个人本质的自我是对外表现不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存在,也就是一个人的自己。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身体和灵魂看成自己的遮掩和启发条件。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学会越来越好地去使用这些“工具”,让它们服务于自我,表现
21、自我。“我”这个词会让我们理解到自我:“我”这个名字不可能是别人给(叫)我的,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在把自己叫做“我”的时候,起作用的(境界)与前边所介绍的其他境界是完全无关的。自我学会占有身体和灵魂,而这就会从一个人魅力丰富的样子表现出来。自我的这种作用是有直觉能力的人能直觉到的,但自我本身是他无法感觉或直觉到的。我们会在自我之中总结身体和灵魂的经历,同样也会接受真理和善心的思考。感觉器官带来的感受从一方面,精神从另一方面会面向自我。身体和灵魂服务于自我,而自我把自己交给精神,让精神来充满着它。自我在于身体和灵魂,精神在于自我。自我之中精神的因素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自我从与它有联系的力量那里得
22、到自己的本质和意义。通过物质中的生活,自我是在矿物的自然规律下存在的;通过构造生命的力量,它受到遗传和生长规律的条件;通过灵魂的感受和智力,它受到灵魂境界的约束;而通过接受的精神,它在精神的规律下存在。矿物、生命和感受所造成的规律都会是产生又消失,但精神与产生或消失都无关。虽然,自我最高级的表现是通过灵魂的意识来发生,但自我也会充满着整个灵魂,并通过灵魂也对身体起到作用。精神又活着在自我中,自我是它的“遮掩”。精神从内往外来构建自我,而矿物界从外往内来构建自我。构建着自我和作为自我的精神被叫做“进入自我的精神”,因为它出现得像人的自我一样(在人的自我中)。灵魂的意识会接触到没有任何反感和好感的
23、、独立存在的真理,进入自我的精神就具备了这个真理,只不过是被个人的自我接受和包容(而隐藏)的。由于永远的真理跟个别的自我融合在一起,自我也会得到一些永远不消失的因素。进入自我的精神在自我中表现着精神境界。身体的感觉器官在自我中从另一方面表现着物质境界。像我们把身体给我们带来的表现叫做“感受”一样,我们也把精神的表现叫做“直觉”。最普通的思考已经包含了直觉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无法(直接)去见它。我们的感觉器官只能通过自我从精神那里得出表现。在观察同一个植物时,野人和文明人的自我中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文明的人对植物产生的思考比野人的完善得多。假如,植物的表现只是通过感受来接受,我们就不会有在
24、精神上的进步。野人也有感受,但自然规律是被直觉启发的思考才能认识到的。外界带来的刺激也会促进小孩的意志,但道德的规则是他通过精神中的生活和了解才能认识到的。在没有了眼睛的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对颜色的感受,但感受却不能造成颜色。同样,在没有了进入自我的精神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思考的情况下,我们也就没有直觉,但直觉却不能造成精神,而只能表现着它。人的自我通过直觉接受着精神的,通过感觉器官接受着物质的信息,并把它们都成为个人内在世界的东西。物质的世界使用属于本世界的材料,给具有意识的灵魂(自我)提供一个有感觉器官的身体,它才能让灵魂接受属于它世界的东西。精神的境界也同样使用属于本境界的“材料”,给自我提供
25、一种精神的“身体”,它才能让灵魂接受自己境界的东西。在这里所用的“精神材料”和“精神的身体”当然是有矛盾又错误的词语,但由于我们的语言没有合适的词语,我在这里就是这么表达的。物质的身体在物质的世界中形成一个与周围分开的个体,精神境界中的精神体也如此。精神中和物质中都存在着自己之外和自己之内这种区别。物质的身体需要接受物质环境中的材料(食晶),把它变成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精神体在精神的境界中也如此。人在物质中出生,同样也在精神永远不消失的真理和真好的规律中出生。这个与周围精神分开的精神个体被叫做“精神中的人”。如果研究物质的身体,我们在它之内找到的就是物质的外界中也存在的那些材料和力量。同样,我们
26、在精神中的人之内也就能找到周围精神境界存在的这些“材料”和“力量”。在精神中把个体从周围隔开会使得这个独立的精神能以直觉的方式接受到精神发生。把它们隔开的那个“皮”被叫做“精神遮掩”或“魅力遮掩”。只不过,这种精神遮掩会随着个体的发展无限扩大。在精神遮掩之内活着的精神中的人被“构造精神的力量”抚养着,就像构造生命的力量也抚养着物质的身体那样。这样来说,人的精神就由三个部分组成:精神中的人、构造精神的力量和进入自我的精神。如果发挥了能直觉到精神境界的器官,我们见到的精神的魅力是这样的:精神中的人以构造精神的力量不断在接受周围精神境界的“营养”,让自己成长,使得它遮掩也跟着扩大。这种“扩大”当然不
27、是在空间中的,而更是在精神上的一种扩大。物质中的人与精神中的不一样,在物质中的发展是有限的。还有,在精神中接受的“营养”是永远的。人的魅力也就这样由两个互相交融的部分组成:一个(灵魂的感受)从自己在物质中的发生,另一个(精神中的人)从精神中的发生得成自己的样子。它们之间的自我从物质那里得到了一个身体,让自我在物质中发挥,但自我又成为了让精神在里面发挥的一种遮掩,使得被精神充满的自我能在精神中找到方向。身体把灵魂拘留在物质(身体)之内,精神中的人让它长出能飞在精神中的翅膀。如果要了解整个人,我们就要去看构成人的几个部分:人体由物质材料组成,而且它物质的结构面向着思考。构造生命的力量传入了它,来形
28、成它的生命。具有生命的构造以感觉器官往外打开,就变成(引起)了心理动力。灵魂的感受传透着心理动力,与它变成一体的。灵魂的感受不仅接受物质外界的印象,它也有了自己内在的生活,还从思考那里得到启发。这样,它就变成了灵魂的智力,从上面接受着直觉所带来的真理,从下面接受着感受。这样,它就变成了灵魂的意识。它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精神境界给它建立了直觉的器官,就像物质的身体给它建立了感觉器官一样。像感觉器官通过心理动力传播着感受那样,精神通过直觉器官传播着直觉。这样,精神中的人就与灵魂的意识相结合,就像物质的身体通过它的心理动力与灵魂的感受相结合那样。灵魂的意识与进入自我的精神是一体的,而在这个一体之中,
29、精神中的人作为构造精神的力量而活着,就像构造生命的力量也作为了心理动力的生存基础那样。而且,像物质的身体被限制在皮肤之内,精神中的人也被限制在精神的遮掩之内。整个人的结构就如下:精神中的人、构造精神的力量、进入自我的精神、灵魂的意识、灵魂的智力、灵魂的感受、心理动力、构造生命的力量、物质的身体。在生活状态中,心理动力和灵魂的感受是一体的,灵魂的意识与进入自我的精神也是一体的。所以在生活中的人就具有了如下7个部分:精神中的人、构造精神的力量、具有精神的意识灵魂、智力的灵魂、有感受的心理动力、构造生命的力量、物质的身体。自我在灵魂中去发挥它的“亮泽”,从精神那里得到方向,就成为了精神中的人的载体。
30、这样,人就参与了物质、灵魂和精神三个境界。人以身体、构造生命的力量和心理动力基于了物质境界,以进入自我的精神、构造精神的力量和精神中的人发挥到精神的境界中来。基于下面和发挥往上面的“树竿”是灵魂自己。人的自我虽然是在灵魂的意识中发挥的,但也可以简单地把自我看成是传透整个灵魂的。如果人的自我接受着进入自我的精神,让这个精神充满着它,进入自我的精神就会出现于人的心理动力,使得心理动力受到改造。平时,在心理动力中活着的,是人的情绪、欲望等感受,还有我们感觉到的那些印象也从外界进来。情绪、欲望等力量是在内在中产生的。这是在灵魂的感受把自己交给了进入自我的精神之前。交了之后,灵魂(自我)就会给心理动力带
31、来进入自我的精神,使得人的情绪和欲望都会得到自我从精神得到的那种光泽。通过精神的参与,自我就能去控制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世界。它控制得越多,进入自我的精神通过心理动力表现出来的就越多,使心理动力本身也受到改造。从而,心理动力就变成了两样的本质,没有改造和已经被改造的本质。所以我们就能说,从人生表现出来的进入自我的精神就是一个人已经受到了改造的心理动力。在人的自我接受着(把自己交给)构造精神的力量时,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被充满精神并受到改造的就会是构造生命的力量。在人的自我接受着精神中的人时,它就得到了去充满和改造物质身体,那么强大的力量。但这样被精神化的身体的物质,当然不能被物质的眼睛看到。对物
32、质的感觉器官来说,被充满了精神的物质也就只有物质。根据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结构也就可以写成这样:被精神化的物质身体、被精神化的构造生命的力量、被精神化的心理动力、作为灵魂中心的自我、心理动力、构造生命的力量、物质的身体。精神的轮回与命运在身体和精神的之间存在着灵魂。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给灵魂提供的印象都会过去。在所见到的东西已经不在或感觉器官不开的时候,印象就消失了。但在精神上认识到的关于这个东西的真理永远都不会消失。甚至如果我没有见过这个东西的话,它的真理也一样存在。在精神中认识到的事情基于了灵魂跟宇宙联合的,不取决于时间有限的身体,那种本质。被认识到的事物是否永远不消失,认识本身是否通过永远不
33、消失的一种经历而产生,这都不关键。关键的是,我们的认识所基于的,不要是那种会消失的物质身体的基础,而要是独立于感觉过程、独立于物质都一样存在的(事物的真理),那种灵魂工作。身体与精神之间的灵魂也会把要消失的现状和不消失的真理联系在一起,它会把要消失的保存(记)下来,把它带到不会消失的精神中来。灵魂也会把永远精神的规律带到会消失的天天的行为中来。灵魂以记忆力保留着过去,以行为准备着(改变)未来。假如我们没有记忆力,灵魂就需要不断得到同样的一种感觉器官要带来的信息,才可能意识到它。但有了记忆力,我们随时都能让自己经历过的印象进入到我们的想象中来。我们的记忆力这样就建立了自己的内在独立的世界。在灵魂
34、中,过去的印象就形成了都不再消失的一种作用。已经给环境留下改变的行为也造成了永远不消失的某种后果。我砍伐了一克树的行为会影响到未来发展的继续。今天从我灵魂激动来进行的行为造成了明天的后果。通过行为来造成不会消失的后果,这种过程平时都得不到我们记忆力所得到的那么多的关注和意识。但我们的自我不仅脱不掉某种记忆,同样也脱不掉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在我们记忆中的,都会影响到我们自我所做出的判断。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己给别人留下了某种印象之后,他们跟我自我的关系就不一样。记忆力很容易被我们关注,因为记忆力一产生就是属于自己灵魂的东西。但行为造成后果的过程是在灵魂之外发生。在这里,认
35、真思考的人就会提问:在我们以行为给世界强加了我们自我的某种因素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会不会有一种寻找我们自我的趋向(缘分),就像某种记忆在看到某种事情时也会复发一样?在记忆中的回忆等待着内在的复发。我们的自我给外界强加过的改变会不会等待着机会,会不会从外在来复发给我们的灵魂?在这只是提问而已,因为我们会怀疑这样一种自己行为的后果再次碰到我们的机会。在下面,我们就要调查:人生是否有根据这种想象来发生的可能。我们首先来看记忆力。它的产生与感觉/感受的产生过程完全不同。没有眼睛的话,我不可能产生对颜色的感受,但眼睛还不能造成颜色的记忆。假如,在感觉到并发挥某种东西的想象时,我们没有同时发生外界与灵魂之间
36、的、使得人在以后可以再次发挥同样东西的想象,那种事情,身体本身就会让所有的印象又消失。谁学会了对灵魂的观察,谁就会发现:今天对某种东西的想象在明天会再次出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外界的事物所引起的想象一定会消失。实际上,记忆是外界与灵魂之间的发生所造成的内在后果。在记忆时从内在出现的想象是新的,它不是外在的事物以前引起过的那个想象。记忆是重新来发挥想象。在精神科学上,我们需要区分比自然科学还要清楚。在记忆的时候,我感受着一些现在已经不存在的事物,把过去的经历联系到现在的生活。是谁让过去的像在我今天的灵魂中重新发挥起来呢?就是过去和现在都跟着感受的灵魂。当然,灵魂在身体的物质里会造成一些记
37、号,但只有灵魂才能造出这些记号,也只有灵魂才能去感觉(感受)这些记号,就像它也去感觉(感受)外界一样。保存着过去感受的灵魂不断地给精神收集宝贵的经历。我们能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是因为我们人通过思考来抓住到精神中的真理。永远存在的真理不仅通过外在发生的事物重复地表现着自己,同样,在我们之内的精神还能从记忆力那里得到属于过去的经历。这样,灵魂就把从(通过)身体得到的转交给了精神。所以人的精神一直都带着两种因素:真理或真好永远存在的规律和对过去经历(感受)的记忆。如果要了解一个人的精神,我们就需要知道:有多少真理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还有多少从过去留下的宝贵经历从他的行为表现出来。过去的经历不会以不
38、变的方式存在于精神。一次经历所引起的感受在记忆中都会慢慢地消失,但从这一次经历学到的才能并不消失。我们不记得所有在学文字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但假如当时没有产生这些感受,我们也学不会文字。这就是精神所做出的改造工作。精神不会去管个别经历的意义,它从经历和感受中只会得到一些永远不消失的才能。个人的灵魂会短期地记忆我们的经历本身,但在精神中,我们只能找到这些经历所起到的学习作用(才能)。在前边,我们只看了人在出生至死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还不够。身体的形成也不可能通过一个人一次的生命去了解。人体不可能只因为物质的存在就形成,人体只能根据它的前辈来遗传而形成。繁殖的力量让后代像前辈一样具有构造生命的力量
39、。每一次,构造生命的力量都是前辈力量的重复,所以人体才有了人稳定的结构。这些就来自于我们的前辈。一个人的精神也具备某种稳定的样子,但不同人具备的精神都不一样。在这个领域上,我们要观察得像物质领域上一样客观冷淡。我们不能说,不同人精神的差别仅仅是环境、教育等的差别所造成的。两个受到同样影响的兄弟却会发展得很不一样。所以我们耍承认,他们在进入生活时就已经具备了不同的天资。这一点会让我们注意到人本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愿意看物质的人会说,这都是物质的基因造成的。这样的看法表露了这些人多么不了解人与自己感受的关系。如果正确去观察,同样外在的情况对不同人起到的不同作用与物质身体的发展是分开的。如果详细地
40、去研究,物质遗传造成的作用与人的灵魂对于自己的经历所发挥的(感受和思想)是分开的。不管民族和个人的差别有多大,人体的结构与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显不同。人体有了人类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是通过遗传来决定的。狮子只能生狮子,人只能生人。但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对精神无偏见的观察得到的。这也就是通过每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表现出来的。一个狮子或鸽子没有了各自的生活道路;只要理解它们的种类,我们就已经了解了它的全部。但如果了解了一个人的爸爸或儿子,我们还是不了解这个人本身。如果思考了人生道路的本质,我们就能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个别的一类。如果去描写人精神的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对一个人的描写就相当于对
41、动物一个种类的描写。物质中的类别只能通过遗传条件去理解。同样,精神的本质也只能通过精神的“遗传”去理解。物质上的遗传从前辈而来。那么,从我人生的道路表现出来的那个精神本质会是从哪里而来的呢?它是重复什么的?谁说,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偶然的,谁也就要说,土壤很偶然地就会形成有生命的人体。我身体的样子来自于别人的样子,但我精神的样子是唯一无二的,所以它只能来自于自己。而因为我在出生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灵魂(心理)特点,因为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我的人生道路,这种特点的形成就不可能是在出生后才开始的。我的精神在出生之前一定是已经存在的。有的人会说,我人生道路的样子来自于精神上的存在,但这样的话,我们在精神中接受
42、的(造成个人特点的作用)就必须跟生活中的是相似的。这又违背了详细的观察,因为从人生道路表现出来的作用与生活中一次的经历影响到第二次的经历是一样的。在第二次可以靠第一次面对而学到的灵魂才能。只不过,我们在第二次面向了印象时靠的灵魂才能不是在这一次的生活中炼出来的,而是更早以前得来的一种天资。看透这些的人会想到前世的存在(在物质中的前世)。像一个人的身体是人类样子的一种重复一样,一个人精神的特点也是(前世)精神的重复。可以说,这都只是一些思考而已,我们需要自然科学所靠的那种证据。但轮回这个事情不是在物质上的,而是在精神上的。思考是平常能力其中唯一能进入到精神的。不相信思考的人就无法弄清这些事情。对
43、发挥了直觉能力的人来说,这些事情的思考具备了与物质逻辑相同的力量。要求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证明精神事情的人离精神科学的方法很远。如果说,一个人精神的特点来自于他前辈的遗传,这是非常有破坏性的一种偏见。给这种偏见的人说道理也没有用,因为他有了对无偏见观察的严重反感。一种物质主义的幻想在挡住他的思考。这些就是去观察超越出生和死亡本质的基础。在出生至死亡的生活之内,人是参与到物质、灵魂和精神这三个境界。作为中间者的灵魂以感受能力充满了属于物质身体的心理动力,以意识具备了进入自我的精神。所以,灵魂在生活中就是参与到身体和精神。灵魂感受与外界的交流取决于心理动力的结构,而进入自我的精神在灵魂中的发展又取决
44、于灵魂意识给它提供的经历。我们首先来看心理动力与灵魂感受之间的发生。心理动力虽然具有身体最非物质化的结构,但它还是属于身体的,是依赖身体的,所以它也在身体遗传的规律下存在,只不过,遗传对它的作用比较少。物质身体个体的差别很小,基本上只有民族的差别。构造生命的力量也差不多。但心理动力个体的差别已经比较大,它能表现个体比较表面化的一些特点,所以它也成为了遗传爱好和特殊习惯的载体。虽然,灵魂是内在完全独立的一种个体,但它充满了心理动力,从而心理动力就会受到它的影响并把它的特点遗传给下一代。灵魂的特点会影响到身体,而身体就把它们遗传给下一代。物质身体的材料和力量也存在于物质的环境。我们的身体不断地接受
45、、不断地排除物质,使得我们身体组成的整个物质在几年之内都被换掉完了。这些物质都会形成人体的结构,是构造生命的力量起到的作用。这个结构取决于超出个人生命的遗传规律。遗传包括一些心理的特点,是因为属于身体的心理动力受到灵魂感受的影响。那么,灵魂跟精神之间的发生是怎么样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精神与灵魂有了上面所说的关系。灵魂从精神那里得到活着在真理和真好中、以自己的爱好、欲望和情绪表现着精神的机会。进入自我的精神给自我带来精神境界永远存在的真理。通过灵魂的意识,真理与灵魂个体的经历就会产生连接。经历本身都会消失,但我们的精神从这些学到的才能会有继续。所有的学习,都是这样来发生。永远存在的精神从过后要
46、消失的生活得到它的才能。这些才能就是一个人在出生时已经具备的天赋或天资。这种天赋与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才能是比较相似的。如果我们不想把天赋看成是奥秘,我们就需要把它看成是一种精神在进入了灵魂的时候得到了经历而产生的结果。而因为不是在这一次的生活中,就只能是在前世中发生的。精神就这样去“遗传”它自己的存在。一次生活中的精神就是自己前世的重复,包括前世的经历让它学到的才能。进入自我的精神又会让构造精神的力量来充满着这种学习,使得一个精神个体的构造精神的力量通过一次一次的再生都会重复地来构造属于这个个体的灵魂,就像构造生命的力量也重复地构造人类的身体一样。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把自己的想象挪到了在轮回中
47、寻找原因的范围中来。轮回全面的意义是发挥了直觉能力的人才能认识到的。如果想了解如何去发挥,请看WieerlangtmanErkenntnissehoehererWeIten这一本书。在这只要指出:受到正确思考引导的普通观察已经会让我们想到轮回。通过普通的观察和思考得到的这种想象让我们为直觉做好准备,让我们培养在直觉时很需要的一种基础状态。谁说,我们的这种想象会造成对精神的幻觉,谁就在证明自己的思维不够自由,不够独立,因此就害怕面对事实。正好是这样的态度会让他幻觉到疑问。灵魂的经历这样就有了超出死亡的作用。但灵魂不仅给精神带来从经历留下的才能,通过我的行为,灵魂也给外界带来后果。我昨天所做的事情
48、在今天还会有后果。通过把死亡与睡眠做比喻,我们能去考虑(轮回上的)原因和结果。睡眠打断了我的事情,在早上睡醒的时候,我不能从任何起点来开始做事,而必须从昨天停止的那个状态继续。这就是能有继续的条件。我以昨天留下的状态也就造成了我今天的命运。我虽然停了,但昨天所做的还属于我,还会再次把我吸引进去。假如我昨天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不要成为我今天的命运,我就不要醒来,而要从什么都没有过开始。这样的话,我们生活中的努力和追求都没有了意义。像早上醒来的人不是新的那样,在出生时进入物质生活的精神也不是新的。出生是什么呢?在出生时出现的物质身体根据遗传规律而形成,而且它会成为以新样子重复过去生活的,这样一个精神
49、的载体。有了独立内在世界的灵魂在它们的之间使用着情绪和思考,接受着外在世界的印象,把它提供给永远的精神。它是个协调者,就这样。以灵魂,人属于自己个人的生活经历;以身体,人属于物质中的人类;以精神,人属于更高的一种境界。灵魂就暂时把精神与物质境界联系在一起了。但物质的世界对进入它的(人的)精神来说不是陌生的。人的精神给物质的世界留下了它行为的痕迹。这些痕迹具有了它的特点,所以也就属于它。灵魂不仅给永远不消失的精神提供了从外界而产生的感受,灵魂也利用了在精神中保留的这些才能去改变外界,而这样起到的后果也是永远不消失的。在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中,人的灵魂有了第二个独立的存在。这会让我们通过命运的发生来看待一个人的生活。在碰到某种事情时,人往往会把它看成是偶然进入生活的一种发生,但他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如何去完成这种命运而来的结果。谁去观察自己40岁的样子,观察自己灵魂的真正本质,谁就能发现:我自己的样子就是通过我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