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ECST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compositefloorwithintegratedbeamandslabelements(征求意见稿)XXXX出版社1总贝!l1.0.1为规范梁板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应用,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1.0.1本条主要阐明制订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控制和保证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在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梁板一体化装配式叠合楼盖
2、”首创基于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的组合模式,建立了设置非贯通竖缝的叠合框架梁和低可见性主次梁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同时解决了新型连接节点和大型预制构件制作、现场吊装、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具有“平面模块化”特征的梁板一体化装配式楼盖低成本快速建造;具有免撑免模的显著优势,可显著降低建造成本20%-30%,缩短工期15%-30%,减少建造过程的碳排放,实现绿色建造。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条文说明】1.0.2本规程适用于无特殊使用条件下的民用建筑和普通工业建筑中叠合楼板或屋面板的设计。当建筑处于特殊使用环
3、境,如高温高湿、腐蚀环境、动力荷载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设计。由于目前工程实践经验有限,本规程暂不包含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区叠合楼盖的应用。1.0.3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3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对于混凝土叠合板均有相应规定,
4、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的设计、制作、运榆、施工及验收尚应参照执行。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梁板一体化免模免撑叠合楼盖prefabricatedfloorwithintegratedprecastconcretebeamandslabcomponents由梁板体化构件、预制承托梁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组合形成的临时结构,在短暂工况下可以承担后浇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实现楼盖施工现场的免支撑、免模板;在临时结构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盖,简称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2.1.2 预制混凝土梁板一体化构件integratedprecastconcretebeamandslabc
5、omponent整体断面呈n型,长轴方向与架越方向一致,由左侧肋梁、右侧肋梁和平板组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其两侧肋梁均设置纵向钢筋和伸出预制构件顶面的箍筋,与框架柱相交的肋梁的纵向钢筋需锚入梁柱节点。简称梁板一体化构件。图2.1.2预制混凝土梁板一体化构件示意1一肋梁:2平板;3一肋梁箍筋:4桁架钢筋【条文说明】2.1.2预制构件加工图主要用于预制构件生产加工,除需完整保留原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外,尚需集成建筑、设备、装修等专业与生产、运输、安装等阶段的信息,经协调后在加工图中精确表达。2.1.3 预制承托框架梁prefabricatedsupportframebeam架越在框架柱间,用于承托多个
6、梁板-体化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或钢梁。简称预制承托梁。图2L3预制混凝土承托框架梁示意1一抗剪键槽;2一纵向钢筋:3箍筋:4一承托预埋件2.1.4 联合叠合梁unitizedcompositebeam由相邻预制混凝土梁板体化构件的肋梁组合拼装后,在顶面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2.1.5 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concreteprecastslabwithlatticegirders设置钢筋桁架的预制混凝土板。简称桁架预制板。2.1.6 钢筋桁架latticegirders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电阻焊接成截面为倒“V”字形的钢筋焊接骨架。2.1.7 密拼式分离接
7、缝lipsplice钢筋桁架叠合板中,相邻预制板间采用密拼形式,能保证位移协调、无弯矩传递需求的一种接缝形式。2.1.8 混凝土粗糙面roughsurface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以实现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牢固结合。简称粗糙面。2.1.9 板格grid由梁、墙等支承构件围合的仅设置混凝土板的区域,是混凝土楼板设计的最小对象。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N轴向力设计值;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Jdv,f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
8、设计值;JdE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4叠合面以上混凝土受压区面积;Ah各剪跨区段的叠合面面积;Ad穿过水平接缝的钢筋面积;a抗剪钢筋与叠合面的夹角。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am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结构重要性系数;.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G与叠合面粗糙度相关的系数;2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人一最小配箍特征值。3基本规定3.0.1梁板体化叠合楼盖应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的原则。【
9、条文说明】3.0.1本条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应遵循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基本单元的标准化,以提高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这将非常有利于降低造价。3.0.2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3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大跨重载结构宜采用预应力配筋;4次梁宜进行单向布置。【条文说明】3.0.2装配式结构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国家标准混
10、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四章“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要求。本规程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是根据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自身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本规程对于高层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结构性能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整体性、延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等同的效果。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次梁单向
11、布置,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安装的工艺要求。次梁的问距不宜大于运输限宽,运输限宽应根据项目所在地情况,与生产、运输单位沟通确认。3.0.3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的构件布置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梁板一体化构件应可靠架设在预制承托梁间;2应采取措施提高构件标准化程度,减少梁板一体化构件类型,必要时可在梁板一体化构件间设置桁架预制板;3梁板一体化构件可承托与其垂直的多个梁板一体化构件。【条文说明】3.0.3本条结合示意图阐述了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布置的基本特征和要求。(b)梁板一体化构件架设在梁板一体化构件间图3.0.3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示意1一梁板一体化构件;2预制承托梁;3框架柱:4叠合
12、框架梁3.0.4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应考虑构件安装便利。对计算时不考虑传递内力的连接,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条文说明】3.0.4在满足装配整体式结构受力的情况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考虑安装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不考虑传递内力的一般接头,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例如预制板、与支承构件的焊接、螺栓连接等。3.0.5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正式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分进行试生产、试安装。【条文说明】3.0.5当施工单位第一次从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施工或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时,为保证预制构件生产、运输、装配等施工过程的可靠,施工前可针对重点过程进
13、行试生产和试安装,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减少正式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缺陷。4材料4.1 混凝土4.1.1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4.1.2 梁板一体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现浇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条文说明】4.1.2将梁板一体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适当提高,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减少运输、吊装和混凝土浇筑阶段预制构件开裂的风险。4.1.3 梁板一体化构件所用混凝土,其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粗骨宜采用公称粒级为5mm
14、20mm的连续粒级碎石。【条文说明】4.1.3为提高梁板一体化构件的生产质量,对骨料做出要求。4.2 钢筋与钢材421普通钢筋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的规定。普通钢筋选用的牌号及公称直径宜符合表4.2.1的规定:表4.2.1普通钢筋选用的牌号及公称直径(单位:mm)钢筋名称钢筋选用牌号纵向钢筋HRB400,HRB500钢筋桁架上弦钢筋HRB400,CRB550下弦钢筋HRB4(X),CRB55O腹杆钢筋HPB3(X),HRB40(),CPB550【条文说明】4.2.1当梁板一体化构
15、件的平板和桁架预制板的受力钢筋在抗宸工况下没有特别的延性要求时,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强度高,可有效节约钢材,冷轧带肋钢筋的断后伸长率也可以保证叠合板塑性内力重分布。4.2.1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低松弛的钢绞线、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4.2.2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2.3为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生产效率,建议在梁板一体化构件、桁架预制板的生产中优先选用成品钢筋焊接网。4.2.3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也可
16、采用专用预埋吊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条文说明】4.2.4本条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850010-2010的第9.7.6条的规定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吊装可靠的目的,并避免外露金属件的锈蚀,预制构件的吊装方式宜优先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预留吊装孔。这些部件及配套的专用吊具等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选用。需要指出,对于桁架预制板宜优先采用钢筋桁架作为吊点。4.2.4 预埋件、锚固板等材料及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筋锚固板应用
17、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4.2.5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的层高、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不同的条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当建筑物层数较低时,通过钢筋锚固板、预埋件等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连接方式。其中,钢筋锚固板、预埋件和连接件,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2.5 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当结构构件处于外露情况和低温环境时,所使用的钢材性能尚应能满足耐大气腐蚀和避免低温冷脆的要求。【条文说明】4.2.
18、6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当结构构件处于外露情况和低温环境时,所使用的钢材性能尚应能满足耐大气腐蚀和避免低温冷脆的要求。4.2.6 梁板一体化构件中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条文说明】4.2.7梁板一体化构件中钢结构制作、安装、焊接、坡口形式和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以保证施工质量。4.2.7 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外露钢结构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2.6、4.2.8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
19、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3 连接材料4.3.1 梁板一体化构件的肋梁与预制承托梁节点处灌浆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4.3.2 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填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和防水抗渗性能。填缝材料可采用益胶泥或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表面可黏贴纤维网格布等柔性材料,填充前拼缝内应清理干净。【条文说明】4.3.2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处理主要影响梁底或板底的表面观感,不影响主体结构的承载力。因此,接缝处可采用的多样化处理策略,例如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接缝处位置可不处理;对学校、宿舍等表面
20、观感要求较高的,可采用柔性嵌缝材料益胶泥,也可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加表面黏贴抗裂纤维网格布。4.3.3 预制构件接缝嵌缝用益胶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益胶泥通用技术条件DB35/T516的相关规定。4.3.4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条文说明】43.4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各种形式。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钾钉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梁板体化叠合楼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进行设计。结构整体分析与现浇混凝土楼盖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法。【条文说明】5.1.1本规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以及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有关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本规程中的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程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按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6.3.1条的规定,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5.1.2 梁板一体化叠
22、合楼盖应按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进行设计,对地震设计状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段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5.1.3 短暂设计状况应包括混凝土脱模、预应力筋放张、预制构件吊装、堆放、运输、安装。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构件设计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OOK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IO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条文说明】5.1.3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梁板一体化构件验算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施工阶段梁板一体化预制构件的验算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5.1.4 承受均布荷载的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宜采用弹性分析方法计算内力设计值,并可对第二阶段荷载产生的支座弯矩设
23、计值进行适度调幅,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条文说明】5.1.4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梁端负弯矩减小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矩。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2.3条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行业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第4.L5条规定“叠合式框架梁的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5.1.5 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式预留吊具时,应对构件
24、在该处承受吊装荷载的作用效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条文说明】5.1.5吊装着力点的受力区域应作局部承载力验算,以确保安全,同时避免产生引起构件裂缝或过大变形的内力。5.2 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设计5.2.1 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构件的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1第一阶段后浇的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构件承担,预制构件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2第二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叠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施工阶段考虑叠
25、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使用阶段考虑叠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条文说明】5.2.1本条给出“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弯构件”在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的第一阶段和达到设计强度后的第二阶段所应考虑的荷载。在第二阶段,因为当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仍可能存在施工活荷载,且其产生的荷载效应可能超过使用阶段可变荷载产生的荷载效应,故应按这两种荷载效应中的较大值进行设计。5.2.2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其中,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
26、件=Mic+M10(5.2.2-1)叠合构件的正弯矩区段=ig+2g+M2q(5.222)叠合构件的负弯矩区段M=M2gM2q(5.2.2-3)式中:Mic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ci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I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c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中的较大值。在计算中,正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叠合层取用;负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截面受压区的实际情况取用。【条文说明】5.2.2本条给出
27、了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当预制构件高度与叠合构件高度之比4/较小(较薄)时,预制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可能出现b的情况,此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强度力、Zpy应该用应力值气、代替,q、Op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8条计算,也可取,=进行计算。523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其中,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件K=KG+Kq(5.2.3-1)叠合构件V=g+g+q(5.2.3-2)式中:X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
28、值;K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i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KC第二阶段可变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在计算中,叠合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匕应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计算,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不考虑预应力对受剪承载力的有利影响,取匕=0。【条文说明】5.2.3由于二阶段受力叠合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尚不充分,本标准规定叠合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在预应力混凝
29、土叠合梁中,由于预应力效应只影响预制构件,故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暂不考虑预应力的有利影响。在受剪承载力计算中混凝土强度偏安全地取预制梁与叠合层中的较低者;同时受剪承载力应不低于预制梁的受剪承载力。5.2.4 叠合梁水平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应以支座点、弯矩绝对值最大点和零弯矩点为界限,划分为若干剪跨区分别进行(图5.2.4)。-M图5.2.4叠合梁剪跨区段的划分示意2每个剪跨区段内,叠合面上的纵向剪力匕可按下式计算当叠合面在混凝土受压区范围之外时:K=Asfy(5.2.4-1)式中:A,各剪跨区段梁纵向受力钢筋计算配筋面积;fy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设
30、计值。当叠合面在混凝土受压区范围之内时:Vh=Acfc(5.242)式中:4由Ag+Mzq引起的叠合面以上混凝土受压区面积;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3各剪跨区段内的水平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以下规定验算:VhcflAch+Asdfyd(sina+CoSa)MAh=A式中:r为水平叠合面剪应力;4为叠合面以上混凝土等效截面的受压区面积;AdI为叠合面面积;。为混凝土压应力。公式(1)等号左侧即为剪跨内水平叠合面处的总剪力V。计算隔离体图4计算隔离体由公式(1)可知,可以通过剪跨区内IMlj处,叠合面以上的混凝土受压区总压力来求得水平叠合面的总剪力。叠合面抗剪承载力的设计目标应该是:该破坏模式
31、不应先于其他破坏模式出现。所以,(1)式等号右侧的可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替代。水平叠合面抗剪验算中,剪跨单元的水平总剪力V可按下式计算:V=fcA(2)利用(2)式可以避免对剪应力进行复杂的积分运算。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第14.3.4条的正文及条文解释中指出:“焊钉等柔性抗剪连接件具有很好的剪力重分布能力,可按剪跨区段均匀布置连接件“。叠合梁中的箍筋显然属于柔性抗剪连接件,因此以剪跨划分计算隔离体,对各隔离体分别进行叠合面抗剪验算是可行的。对于叠合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BirkCland最早提出的摩擦抗剪模型。该模型认为:沿着剪切平面的裂缝先于剪力作用形成;当剪力作用时,由
32、于裂缝处凹凸不平,裂缝两侧在发生滑移的同时也产生分离,使得穿过剪切平面的钢筋产生拉力,从而在钢筋附近的混凝土中产生压力,沿着剪切平面就产生了摩擦抗剪强度。在抗剪钢筋适当锚固且配筋率适当的条件下,当钢筋中的拉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认为抗剪承载力失效。部分学者对摩擦抗剪模型提出了修正:穿过剪切平面的钢筋中产生的拉力的水平分量即为钢筋的销栓作用,可直接抵抗剪力;拉力的垂直分量在钢筋附近的混凝土中产生压力,通过摩擦作用抗剪;裂缝处突出物咬合点的直接承压也是剪力传递的重要途径(图5)o当以上三者的抗剪能力之和小于作用剪力时,即认为抗剪承载力失效。图6摩擦抗剪钢筋与叠合面交角示意根据修正剪切摩擦理论,并考虑
33、摩擦抗剪钢筋与叠合面斜交的情形(图6),可以获得摩擦抗剪验算的通式:Vh以Ah+Asdd“sin。+%ACoSa,式中第1项体现咬合点的直接承压;第2项体现摩擦剪切效应;第3项体现钢筋的销栓作用。标准编制组查阅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公式H.0.47的原始试验数据,并参考Ael规范,欧洲规范的相关公式中计算系数的取值,通过大量的试算对比,最终确定推荐的计算系数取值。5.2.6 混凝土叠合构件应验算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所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叫m,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条文说明】5.2.6混凝土叠合构
34、件的裂缝宽度验算,应考虑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弯构件的特点,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H.0.8计算。5.2.7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其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此时,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九。5.2.8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斜截面抗裂验算,混凝土的主拉应力及主压应力应考虑叠合构件受力特点。【条文说明】5.2.7、5.2.8叠合式受弯构件经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不同受力状态,故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的抗裂要求应分别对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
35、进行抗裂验算。验算要求其受拉边缘的混凝土应力不大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由于预制构件和叠合层可能选用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故在正截面抗裂验算和斜截面抗裂验算中应按折算截面确定叠合后构件的弹性抵抗矩、惯性矩和面积矩。5.2.9 叠合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验算。【条文说明】5.2.9混凝土叠合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应考虑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弯构件的特点,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H.0.9、H.0.10计算。5.2.10 联合叠合梁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联合叠合梁与框架柱相连时,预制肋梁端部应设置
36、抗剪键槽,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的相关规定;2当联合叠合梁与框架柱相连时,预制肋梁的底部纵向钢筋应锚入梁柱节点,抗震构造措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3联合叠合梁的后浇区内应设置封闭箍筋,预制肋梁的箍筋应可靠锚入后浇区;4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可按照组合截面整体计算;5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可按两侧叠合肋梁宽度分别计算后按二者之和计算;6宜避免联合叠合梁承受扭矩,当进行扭曲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单侧叠合肋梁独立计算;7当联合叠合梁两侧的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差异显著时,应考虑两侧肋梁的受力差异。图5.2
37、.10联合叠合梁示意1一左侧肋梁;2右侧肋梁:3后浇混凝土【条文说明】5.2.10为有效控制预制梁的重量,降低对吊装设备起重能力的需求,可以将叠合梁的预制区域分成多个独立的构件(一般不超过2个),通过后浇层将各预制构件联合成为整体参与结构受力。为研究多预制构件联合形成的叠合梁的抗震性能,编制组于2022年12月在福州进行了足尺试验(图7),对现浇梁柱节点、常规叠合梁柱节点和联合叠合梁柱节点的全尺寸试件进行MTS循环加载试验。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从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破坏模式方面对三种节点方案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和比较。图7节点试船照片编制组对试验给出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耗能、变形能
38、力及关键部位钢筋应变情况(图8),试件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常规叠合梁相比,联合叠合梁的承载力、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得到改善,达到了“等同现浇”的效果。(mm)ENS 二一事试件骨架曲线对比G 样(mm)试件累积耗能曲线对比图8节点结果曲线RCJ-现浇试件;PCJ一常规叠合试件;PCDJ-联合叠合试件5.2.11联合叠合梁与预制承托梁的钢牛腿连接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锚筋将钢牛腿固定于预制混凝土承托梁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2钢牛腿的底板可按照3边简支、1边自由的均布承载薄板进行内力分析,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39、的相关规定;3钢牛腿的侧板可按照悬臂板进行内力分析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4应对联合叠合梁端部进行局部承压验算;5当使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对联合叠合梁端部与钢牛腿间的接缝进行填充后,可以将该连接节点视为刚性连接,按连续次梁进行设计。45-A图5.2.11联合叠合梁与预制承托梁的钢牛腿连接节点示意1一预制承托梁;2联合叠合梁;3钢牛腿;4一后浇混凝土;5一高强无收缩濯浆料【条文说明】5.2.11联合叠合梁(次梁)在梁端通过预制承托梁的钢牛腿进行传递,该钢牛腿是承担梁端剪力的永久性构件,应按主体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钢牛腿要有足够的外伸长度,以确保其始终发挥承托作用。
40、当次梁按较接设计时,参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GB/T51231-2016第5.5.5条及其条文说明,次梁底筋不需要伸入主梁内。当次梁按刚接设计时,必须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将次梁端部与钢牛腿间的接灌实,此时支座处的弯矩为负弯矩,梁端截面下部承受压力,次梁的梁底钢筋不需要伸入主梁内。5.2.12预制柱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圆形截面柱直径不宜小于45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1.5倍。2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Omm之和;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
41、浆锚搭接连接等方式时,套筒或搭接段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或搭接段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5.2.12-1)o3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Omm且不应大于40Omm。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可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宜对称布置。柱中可设置纵向辅助钢筋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和箍筋直径;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计入纵向辅助钢筋时,纵向辅助钢筋可不伸入框架节点(图5.2.12-2)。4预制柱箍筋可采用连续免合箍筋。图5212-1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1 一预制柱:2连接接头:3-箍筋加密区(阴账区域):4加密区箍筋图5.2.12-2柱集中配筋构造平面示意1预制柱:2箍筋;3纵向受
42、力钢筋:4纵向辅助钢筋【条文说明】5.2.12本条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第5.6.3条。为了提高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的安装效率和施工质量,当梁的纵筋和柱的纵筋在节点区位置有冲突时,柱可采用较大的纵间距,并将钢筋集中在角部布置。当纵筋间距较大导致箍筋肢距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可在受力纵筋之间设置辅助纵筋,并设置箍筋箍住辅助纵筋,可采用拉筋、菱形箍筋等形式。为了保证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纵向辅助钢筋直径不宜过小。辅助纵筋可不深入节点。为了保证柱的延性,建议采用复合箍筋。5.2.1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一体化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应力筋应布置在肋梁中,宜采用
43、先张法;2次梁梁底可不布置普通钢筋;3主梁应采用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混合配筋,其中跨中梁底可不配置普通钢筋,但支座梁底应配置普通钢筋;4两个肋梁的预应力筋配筋数量、张拉系数宜相同。5.2.14 桁架叠合板可根据板格的长宽比、支座构造和板面荷载分布选择不同的接缝构造。根据接缝处是否考虑传递弯矩可分为整体式接缝和分离式接缝。梁板一体化叠合楼盖宜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或无接缝板。图5214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1一预制段合板;2一梁或墙;3板侧分离式接缝;4一板端【条文说明】5.2.14桁架叠合板可根据板格的长宽比、支座构造和板面荷载分布选择不同的接缝构造。当前,叠合楼板作为装配式楼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普遍
44、的应用。由于运输条件限制,尺寸较大的预制板块需分割成若干板片在现场进行拼装。预制板间的接处理是叠合楼板与整体现浇板最大的不同之处。根据中国行业标准JGJ1-2014的相关规定,叠合楼板可以使用密拼式接缝、后浇带式接缝和无接缝等形式。密拼分离式接缝施工工法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应用多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各国主流的预制楼盖施工方法。从2008年左右,密拼缝叠合楼板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给出了2009年竣工的合肥滨湖保障房实验楼多年使用后的实景照片,并未发现沿楼板拼缝处开裂的情况。密拼分离式接在工艺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由于密拼分离式接缝的存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接两侧的叠合板转角是不连续的。但是,楼板在荷载作用下的角位移相对楼板的挠度是二阶量,由角位移差引起的接缝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