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475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谏逐客书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 .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3 .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2.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说理文写作中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注意作者的论辩思路。文化传承与理解:作者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价值观。重点难点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

2、特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学习过程资料链接【识作者1李斯(?一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秦王嬴政所采纳。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维、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被任为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

3、8年被腰斩于咸阳。1探背景1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发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1知常识1书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的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文本鉴赏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

4、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文脉梳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一、读准字音缪公()拳叔()鄢()功砥到今()穰侯() 灵举()犀象()tt() 外赖 )叩缶()搏解() 毅首()答案mu jinynyi rang tu6 xi tijiu fu bi qian二、辨识通假(1)昔缪公求士((2)遂散六国之从(语言知识积累)结论(总结)答案事实论证驱逐客卿将致秦之危亡(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4)而陛下说之答案(1)“缪”同“穆”“从”同“纵”,合纵

5、“内”同“纳”,接纳(4)“说”同“悦”,高兴三、一词多义(举地千里,至今治强()(1)举,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朱元思书)1客何女于秦哉(2)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I;),J故能旗其深()就金旗砺则利(劝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4)资I厚事而遣之(芋老人传)、西取由余于戎()(5)于:I不产于秦()、J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叫今逐客场资敌国()答案(1)动词,攻克,占领动词,被任用(2)动词,辜负 动词,依恃,凭仗(3)动词,成就动词,接近,靠近(4)动词,资助,供给名词,财物(5)介词,从介词,在(6)介词,依靠连词,来四、词类活用奉得百里奚于宛()(2)1匕收上郡,用取汉

6、中()遂政六国之从()(4)章食诸侯()向使四君邛客而不内()(6)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然则是所事者在乎色、乐、珠玉()(8)王者不却众庶()内自虚而处树怨于诸侯()答案名词作状语,在东面(2)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畅快(7)形容词作动词,看重(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9)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五、古今异义(D使之四画事秦古义:今义:方位词。西边。(2)此非加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答案(1)面向西。(2)用来的。六、文言句式(1)迎蹇叔于宋,来丕豹、

7、公孙支于晋。()译文:客何负于秦哉!()译文:必出于秦然后可。()译文:(4)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译文:(5)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译文:(6)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译文:(7)土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译文:(8)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译文:答案(1)状语后置句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2)状语后置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3)状语后置句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4)判断句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5)判断句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6)判断句这就叫作“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7)状

8、语后置句贤土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8)状语后置句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句话在全文有何作用?明确第1段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亳不隐讳。作者一语点明中心论点,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2 .文中举出哪四位国君因接纳“客卿”而成就帝业?明确作者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就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3 .第2段说明了什么?明确文中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

9、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相违背的。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 .第3段是如何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明确作者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5 .第4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明确作者用两句话就总结了前面三段的意思:谈物的部分来照应第2段,以证明“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不当。最后一句照应第3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因而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

10、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 .具体说明本文哪些地方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本文通篇运用对比法展开论证,正反并论,利害对举,反第对比,透彻有力。第1段中,四位君王“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例证,“向使”一转,则折入反面推理;第2段中,“用外物”与“逐客卿”、“重物”与“轻人”对举,以及第1与第2两段古今对举,同样是对比论证;第3段中,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敌于天下与今秦王“却宾客”“藉寇兵而赍盗粮”一正一反、一古一今,也是对比论证。7 .说说铺陈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明确在1、2两段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事实作论

11、据,采用了极力铺陈的手法。铺陈最忌烦琐、臃肿,木文运用角度变化、句式变化和用词变化,使文气饱满,气势充沛,文字生动,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自我检测基础运用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昔缪公求士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C.而母立于兹D.汝幸而偶我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米丕豹、公孙支于晋来:归顺B.强公室,住私门杜:堵塞,封闭C.道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申我肖:相像,类似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A.然则是所事者在乎色、乐、珠玉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C.汝幸而作我D.当尽吾意为举4 .

1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东据成皋之险,割茸熟之壤B.是使国无可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等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两句话“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子而勇于牺牲的原因。(2)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7 .请以“真正的爱情”为开头,把苏轼、归有光、林觉民三个人巧妙运用其中

13、,写一组排比句。真正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O8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与妻书的感人,最重要的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俳恻而又充满激情,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心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峨,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蹶韬者屡,死事之惨,

14、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圈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年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机隍之象,视清

15、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注】蹶硝:遭受挫折。机呢:(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

16、涛排壑/不可遏抑B.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C.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D.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亥,即辛亥年,属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

17、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只能写在文章的前面。1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12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译文:(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译文:参考答案1. DA项,“缪”同“穆”;B项,“内”同“纳”,接纳;C项,“而”通“尔2. AA项,“来”的意思是“招致,招揽”。3. B例句与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形容词作动词,看重;C项,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D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幸事。4. DD项,“所以”一词表原因,不表结果。现代汉语表结果。5. CC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6. 答案(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遍地腥云满街狼犬7.

19、 解析三个人物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语言,特别要突出“真正的爱情”的诗句;同时注意前后要构成排比关系。答案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怀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的永恒林觉民与妻书中“真真不能忘汝”的呼唤8. 答案与妻书以对妻子的深情和为国捐躯的激情感动世人。9. B断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如专有名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本句中,“草木”“风云”“全国”“乃”“如”前都要断开,且前两句句式整齐,构成对偶句,排除A、D两项。“全国久蛰之人心”中“人心”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10. D序也可放在书的后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H.A没有使用排比手法。12.

20、解析第(D句关键词:继述,继承;徒,仅;诚,实在。第(2)句关键词:为,写:以为,以之为;勖,勉励。答案(1)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2)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以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的敌人交锋搏斗,所受的挫折不止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最为突出。我党的精华,全部被烧毁,那个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场战役,碧血到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为他们满含悲伤,风

21、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无法遏止抑制,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此成功。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骇、鬼神哭泣,其和武昌革命这一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纪念。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间。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之久,才有烈士坟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十年之久,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而七十二烈士中,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迹,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

22、凭着司马迁的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个个立传,这就越发使人悲痛啊!邹海滨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它写篇序言。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就是被许多烈士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被)实行。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比三十年前更加重大。假如全国的人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