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630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主要领导对东城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独具东城特色的硅巷建设,为东城园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一、硅巷概述硅巷是以城市空间更新、科技回归都市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街区,是城市建成区在科技竞争背景下融入新兴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紧贴城市原有肌理,以城市中心的存量空间为主要载体,通过对现有写字楼、

2、老旧商务楼宇、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空间加以改造,释放出创新空间,集成、运营各类创新要素,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纳创新创业者,在首都核心区实现城市更新。二、发展现状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政务资源优势集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效能明显。东城硅巷建设启动以来,东城区开展现状分析调研,明确发展要素集合,勾勒谋划建设布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硅巷载体空间不断释放,硅巷创新氛围逐步培育,硅巷科创资源加速集聚。东城数字科技大厦项目作为东城硅巷首个落地的产业项目,是东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以及实施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首个项目,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

3、据、元宇宙技术为支撑,打造创新性总部、融合开放的功能空间。打造智慧服务体系展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与线下服务窗口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专精特新和国高新企业在硅巷展示区内的集中集聚,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研讨、推动产业集聚。同时,硅巷建设现状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产业集聚不强,政策、空间、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空间品质不高,部分科创空间载体质量较难满足科技创新企业需求;配套环境不佳,配套设施和服务供给有待完善;资源整合不足,综合水平有待提高。我们需要提前布局、系统谋划,扬优势、补短板,努力抢占城市更新示范效应先机。三、建设思路以“科技回归都市”为核心

4、,围绕高效服务供给、优质空间供给、精准政策供给,不断强化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间功能提升,促进创新格局持续优化,形成经济增长接续动力,构建东城特有的创新开放、要素集聚的硅巷建设模式和提升体系。以“城市街区更新”推动硅巷建设,以“全域无界创新”引领硅巷建设,以“科技赋能社区”深化硅巷建设,以“多元市场主体”联动硅巷建设,以“创新孵化生态”承载硅巷建设。达到产业发展多元并进,场景落地互联互通,空间体系复合完善,载体规模持续扩充,知产融合更趋紧密,品牌影响不断提升。以创新迭代技术,以技术推动产业,真正做到对标一流,打造科技创新街区;以人为本,聚焦科技服务需求;产业提升,注入全域创新活力;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5、重构空间;分类推进,打造特色硅巷载体;多方联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树立品牌,展示独特硅巷魅力。四、发展目标力争到2026年,东城硅巷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更新样板区、园区发展先行区、科技文创生态区、科创人才集聚区、营商环境示范区,东城硅巷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果转化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硅巷展示区内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较2023年底提升50%以上,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高规格孵化平台、高品质创新生态。通过:明确一个专班管理机制,出台一批专属扶持政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应用成果,实现一批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科创潜

6、力企业,推进一批产业提升项目,打造一片宜居宜业空间,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塑造一个城市更新品牌,做到:硅巷创新动能更强劲、硅巷服务管理更细化、硅巷创新人才更集聚、硅巷影响辐射更深远。五、机制创新(一)区级专班机制坚持高位统筹、问题导向,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专班工作机制,解决区级层面统筹协调问题。组建由区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委办局和街道为成员的东城区硅巷建设专班,专班下设办公室,负责硅巷建设的日常统筹协调及督查工作。东城区硅巷建设由区属各相关单位共商共建,形成合力。(二)公共服务机制依托东方嘉诚、东雍创业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入更多优质公共服务机构,成立青龙硅巷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东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分

7、中心,将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导入园区,完成“一站式”集成审批,如党群服务、行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文化艺术中心、运动健身、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做到流程之外无环节、清单之外无事项、窗口之外无跑动,真正帮助办事人“一次办成二(三)城市更新机制东城硅巷建设拟从城市更新立项审批流程入手,破解硅巷拓展空间载体规模难题。探索将硅巷内空间改造作为优化审批流程的试点和前哨,通过综合论证、国企担保承诺、联合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打通开工堵点。(四)产业促进机制成立东城硅巷智成研究所,出台东城硅巷产业链发展伙伴计划,发挥平台公司、中介机构作用。以开创性的高品质产业创新生态运营,统筹层次

8、丰富的产业空间与资源,构建资源密集、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创新生态圈。六、政策激励在充分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与现行市区政策相联动的东城硅巷配套政策。初步拟定的东城区关于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措施涵盖了增强硅巷创新技术转化动力、激发硅巷创新企业主体活力、营造硅巷创新主导产业合力、集聚硅巷创新创业人才智力、提升硅巷创新支撑服务能力等五类共十五条具体措施,内容包括打造硅巷创新龙头产品、推动硅巷成果示范应用、强化硅巷标准引领制定、提供硅巷投资融资服务、推动硅巷企业跨越提升、支持硅巷重大项目落地、构建硅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硅巷共性验证平台、鼓励硅巷企业拓展市场、加强

9、硅巷人才引进保障、定制硅巷人才贴身服务、畅通硅巷人才推荐通道、扶持硅巷初创团队成长、助力硅巷楼宇改造提升、促进硅巷地域协同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源支撑保障,鼓励以技创企,以企兴业,以业育才,以才研技,以园区高品质空间支撑人才、技术、企业、产业发展,既要当好“管理者”,又要当好“服务员”,高质量高标准打造硅巷建设东城样板。七、产业提升紧紧围绕“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产业机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文化为底色,以科技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未来产业为契机,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期,培育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共

10、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上下游贯通,构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各环节联动迭代的新链条;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关村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科技和信息化规划(含大数据专项)等产业规划,打造东城硅巷高精尖产业体系。(一)做大两个引领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业态;智慧医疗:发力新健康服务方向,推动医智交叉创新融合发展,发展“智

11、能+”健康管理、数字化中西医诊疗等服务业态。(二)做强两个特色优势产业。数字文娱:以数字赋能文化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大数字化文娱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数智能源:支持能源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发展智能变电成套设备、新型储能设备等,鼓励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建设能源互联网云平台、智慧能源数字李生平台,实现能源智慧化管理。(三)做优两个创新链接产业。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硅巷孵化、落地、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带动相关细分产业在硅巷内落地发展;科技服务:面向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集成一批专业化、集成化

12、、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塑造硅巷科技服务品牌。(四)布局两个未来前沿产业。元宇宙:加强元宇宙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元宇宙产业集群,催生元宇宙新空间、新活力、新业态;碳中和:支持开发碳排放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培育碳追踪、碳减排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机构,打造碳减排与碳中和产业创新高地。八、空间赋能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科技园区。对于中心城区,按照“街区+科创”的原则,将科创元素植入城市更新;对于科技园区,按照“科创+街区”的原则,将城市功能融入园区升级。东城硅巷建设以科技赋能空间作为承压前行的驱动力量,以城市更新汇聚发展动能,以

13、“青龙”硅巷展示区、“一轴两带三极”硅巷扩展区、“无界园区+多点互联”硅巷辐射区为三级空间创新布局,分阶段实现从“规模拓展”的“量变”阶段向“效能提升”的“质变”阶段跨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政策接力、空间接应、业态接续、人才接棒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一阶段,立足东城,建设“青龙”硅巷展示区。围绕青龙胡同及其周边,在北抵北二环、南至北新桥三条、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雍和宫大街、合围区域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一条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青龙”硅巷。第二阶段,立足北京,打造“一轴两带三极“硅巷扩展区。以金隅环贸中心至中粮置地广场一线高端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为一轴、

14、以北二环前沿科技创新发展带与东二环民营科技总部发展带为两带、以金隅环贸集群、航星园集群、歌华-青龙集群为三极,打造树立城市有机更新和科技回归都市的典范标杆。第三阶段,立足全国,构建“无界园区+多点互联”硅巷辐射区。以区内科技孵化载体及产业园区为多点互联互通的辐射园区,统筹协作推动产业空间由多中心扩展至网络化,打造更新模式成熟、运营理念领先的硅巷创新引领区,逐步把东城全域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硅巷建设引领示范区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九、重点任务东城硅巷建设通过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以支撑产业配套提升“5+N”项目及空间改造赋能“5+N”项目推进。其中,六大专项行动分别是:科创街区焕新升级

15、专项行动,通过优化整体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主要服务城市空间更新、完善功能配套;科创企业吸引集聚专项行动,通过助力重点产业创新、挖掘空间载体动能,主要服务招商引资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科创联动协同发展专项行动,通过深化成果转化应用、加速科技企业赋能,主要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提供增值服务;科创生态氛围营建专项行动,通过吸引场景活动落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主要服务扩大宣传影响、吸引多元主体;科创人才服务完善专项行动,通过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建立人才培育体系,主要服务人才引进集聚、培养推荐提升;科创党建联促共进专项行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效应、发挥基层支部作用,主要服务党建带动科创、科创促进党建。产业

16、配套提升“5+N”项目包括:成立硅卷智成研究所,汇聚创新发展智库力量;实施硅巷产业链伙伴计划,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硅巷创新创业大赛,发现优秀科技项目及科创人才;成立硅巷产业基金,对硅巷内孵化的优秀科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依托东城园智慧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紫金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将硅巷内产业提升项目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服务中心、保利文化数字博物馆等随时纳入、持续跟进。空间改造赋能“5+N”项目包括:在歌华青龙地块打造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在金隅环贸中心打造技术创新中心;在航星园打造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打造京投标杆蜉化器;与金隅投资物业合作开展环贸蜉化器建设;以及将

17、硅巷驿站、硅巷科创园及硅巷内空间改造项目如育树地块、龙潭地块等随时纳入、持续跟进。在“青龙”硅巷展示区改造提升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回归都市”理念,整合区域空间资源,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布局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策展中心等产业引育空间,增加人文艺术、休闲社交等体验式业态,塑造出具有东城特色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细分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人才公寓,改造硅巷人才公寓,以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增强人才对硅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类科创人才在东城聚集;产业园区,升级整合现有创新创业园区,打造硅巷孵化器和元宇宙共享数字策展中心,深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产孵投”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文化+科技”产业打造高品

18、质众创空间,积极承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质项目就地孵化;商务楼宇,鼓励歌华大厦、雍和大厦引入更多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优质资源,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心;推进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建设,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技术为支撑的创新空间;街区环境,统筹展示区内地面空间,打造元宇宙品牌宣传广场,承接各类发布会及路演活动;临街商铺引入咖啡、戏剧、轻餐、精酿等年轻化体验类业态,全面整治提升公共环境秩序,充分保留历史建筑风貌,打造兼具古都魅力和产业活力的街区氛围;总部空间,结合企业需求、产业规划、居民搬迁意愿等因素,选取

19、成规模聚集点位试点落地定制化四合院更新改造项目,吸引百强民营企业总部进驻。十、保障措施(一)发挥工作专班效力。建立由区领导牵头、区相关委办局及街道共同参与的硅巷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事项。(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审批机制创新,围绕企业恳谈会完善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尽快出台硅巷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相关保障政策措施。(三)强化资源支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各类重大项目落地,争取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支持。(四)加强定期监测评估。建立年度任务分工落实、定期评价、科学监测和反馈调整机制,定期对硅巷建设情况开展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合理优化调整建设内容和推进机制。附件2东城区

20、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主要领导对东城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独具东城特色的硅巷建设,为东城园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拟定了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一、行动计划起草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立足于东城区的发展定位和核心优势,加快推进独具东城特色的硅巷建设,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按照“科

21、技回归都市”的核心原则,引导空间、产业等资源更多地向科创产业集聚。自去年东城硅巷启动建设以来,我委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研讨、征集企业意见,并于今年2月就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向相关部门发函征集意见。二、行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共十部分内容:硅巷概述、发展现状、建设思路、发展目标、机制创新、政策激励、产业提升、空间赋能、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硅巷概述、发展现状、建设思路、发展目标四部分内容从硅巷的定义、东城区硅巷发展的现状与不足、硅巷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

22、标等方面,对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工作做了总体分析与说明,指出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政务资源优势集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效能明显。未来要以“科技回归都市”为核心,围绕高效服务供给、优质空间供给、精准政策供给,不断强化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间功能提升,促进创新格局持续优化,形成经济增长接续动力,构建东城特有的创新开放、要素集聚的硅巷建设模式和提升体系。以“城市街区更新”推动硅巷建设,以“全域无界创新”引领硅卷建设,以“科技赋能社区”深化硅巷建设,以“多元市场主体”联动硅巷建设,以“创新孵化生态”承载硅巷建设。力争到2026年,东城硅巷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

23、城市更新样板区、园区发展先行区、科技文创生态区、科创人才集聚区、营商环境示范区。机制创新、政策激励、产业提升、空间赋能四部分内容聚焦机制、政策、产业、空间四大发展重点,提出创新四个机制即区级专班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城市更新机制、产业促进机制。在充分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与现行市区政策相联动的东城硅巷配套政策。紧紧围绕重大产业机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文化为底色,以科技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未来产业为契机,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期,培育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上下游贯通,构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各环节联

24、动迭代的新链条;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对于中心城区,按照“街区+科创”的原则,将科创元素植入城市更新;对于科技园区,按照“科创+街区”的原则,将城市功能融入园区升级。以“青龙”硅巷展示区、“一轴两带三极”硅巷扩展区、“无界园区+多点互联”硅巷辐射区为三级空间创新布局,分阶段实现从“规模拓展”的“量变”阶段向“效能提升”的“质变”阶段跨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政策接力、空间接应、业态接续、人才接棒的良性发展模式。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两部分内容通过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以支撑产业配套提升“5+N”项目及空间改造赋能“5+N”项目推进。同时通过发挥工作专班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源支撑保障、加强定期监测评估等四项保障措施,确保重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进东城区硅巷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