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共青团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共青团工作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共青团工作计划(校团委,2017年6月5日)2012-2012学年上半学期,我校共青团将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继续学习贯彻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建团九十周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及后校庆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背景,围绕“3+1”青年格局建设要求和我校“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的未来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共青团“引领、组织、服务、维权”的基本职能,强化内部建设、着眼国际特色、推进重点项目、增强宣传创新,以搭建学生立体发展平台为目标,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工作思路1、强化内部建设,扩展对象群体。加强基层团组织和团学组织内部建设,梳理层次、加强统领
2、,在完善团委内部制度基础上对接各学生组织,使团学工作制度规范化、常态化,使各级团组织工作更加科学化。扩展团学工作对象群体,着力协助青年教师关键作用的发挥,落实“3+1”青年格局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青年工作覆盖面。2、推进重点项目,构建科学体系。探索更加科学的团学工作模式,以贸大第二三课堂网站建设、“团学之窗”网站升级、社会实践网站完善为依托,巩固团学活动平台,增强引领效果,提升团学工作信息化水平,服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3、着眼国际特色,打造立体平台。结合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已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常规性国际实践志愿项目以及国际性竞赛,借力市级、国家级活动,打造学生国际化发展立体服
3、务平台,发挥我校外语外贸学科优势,以个体带群体、以实践促发展,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4、增强宣传创新,扩大影响覆盖。重新梳理及整合团学宣传工作,增强宣传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进一步理顺宣传渠道和层次,与团学工作推进紧密结合,打造高素质、强基础的宣传队伍,维持广覆盖、有亮点的内容供应,形成对共青团工作既报道又监督的双向格局,提升共青团工作的整体质量。二、工作目标1、增强团的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思想引领。围绕青马工程建设,从共青团自身建设做起,以组织开展引领性团学活动、加强团学干部培训为手段,在党建带团建基础上,完善引领模式,着力引导青年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思想认识、明确成长目标、持续个人发
4、展。在青年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并逐步在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中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更好地在全体青年中发挥共青团的引领作用。2、建立起完善的二、三课堂体系。加强团学活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全新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推广,突出团学活动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逐步增强团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注重团学活动与二、三课堂学分认定对接,通过制定强制性和引导性相结合的学分管理体系,逐步解决二、三课堂学分认定不规范、学生参与不积极、活动开展不平衡的问题。3、继续推动团学工作国际化发展。整合现有国际化发展平台,以国际文化、国际实践、国际志愿、国际竞赛、国际交流为主要模块,扩展对接我校国际化团学工作平台,突出重点工作
5、、支持常规活动、鼓励创造创新。4、打造团学工作立体宣传平台。结合现有团报、团刊、海报、宣传栏等纸媒,团学之窗等网媒,腾讯微博、人人主页等新媒体,区分对象群体、划分受众层次、增强宣传效力,全面搭建我校团学工作立体宣传平台。三、具体工作依托我校团学工作十大平台,本学期团学工作将分块协调、全面推进:(一)思想引领平台在建团九十周年的背景下,本学期将结合十八大召开契机,通过理论双周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形式,营造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热潮;举办“一二九”合唱比赛等大型活动,引领感召青年群体;创新使用微博、人人网、手机报等新媒体,使宣传工作贴近当前青年学生实际。积极完善团员信息统计模式,让团员信息及时与团组织连接
6、;迎接新生入学,做好团组织关系转接和推优入党工作;健全团学工作现有宣传体系,做好建立网上学情民意调查系统、启动常规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办好大学生思想动态刊物。(二)通识教育平台本学期通识教育平台将全面启动,邀请人文社科、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各领域专家,来校举办专场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本学期共拟邀请陈丹青(艺术家、作家、学者)、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蔡洪斌(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杨澜(著名媒体人)、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等专家。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学校第二三课堂电子化管理的完善为依托,通过建
7、设通识教育讲座的规范管理体系,举办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精品讲座。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完善性格和思想,成为既有过硬专业能力,又有完整知识结构和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三)校园文化平台本学期将继续举办惠园名师大讲堂、校友讲坛等精品活动,推动我校学术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举办元旦晚会、主持人大赛和各艺术社团专场演出,挖掘艺术人才,提升青年文化品位,加强我校艺术文化建设;在举办篮球联赛、排球联赛等多项体育联赛的基础上,以啦啦操大赛为突破点,通过整合社团体育资源,大力推进我校大众体育建设,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举办心理健康沙龙,畅通心理诉求渠道,关注学生
8、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将致力于引领贸大学术风尚、促进学生艺术培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立足举办多类型、多层次、多角度的高质量学生活动,利用受众群体广泛的宣传途径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扩大校园活动的参与人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四)社团活动平台本学期将通过由社联牵头组织各类社团座谈会加强社团与社团间、社团与社联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我校社团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北京高校调研活动、跨校联谊等活动加强校内外合作。社联还将继续举办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社团无国界等综合性社团活动以全面整合我校社团资源,及新社团答辩、招新等活动以注入新鲜血液,提升社团活力。同时鼓励
9、社团在举办“经济观察周”、“民艺民俗民族文化节暨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等传统精品活动上有所创新与突破,进一步打响贸大品牌。此外社团工作将以规范、整合与鼓励社团活动为核心,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建立社团骨干培训班,提高社团会员服务监督,培养低碳环保宣传意识,为高水平、高层次、高影响力的社团活动建立前期准备与支持。(五)实践育人平台本学期将通过召开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分享实践信息和实践成果,加强思想上的引导,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成果升级转化,促进实践成果向科研、大学生创业转变,使社会实践成果获得深入利用;进一步推进国际化社区特色调研项目,吸引更多留学生加入其中,强化管理、扩大规模、完善体系,逐步形成中外联
10、动,共同促进的局面。还将结合今年实践的网络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实践项目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寒假和日常实践管理规范,全面拓宽我校实践育人渠道;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建立一批机制完善、管理完备的实践基地。(六)学术科研平台本学期将借助对本年度“挑战杯”竞赛获奖团队的表彰,加大校内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提升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通过举办讲座、聘请专家组老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完善评审制度,切实提高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事的竞争力;实时跟踪我校入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制定落实严谨、可行的管理办法,通过共计140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
11、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本学期还将采用更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学生学术科研活动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提高本年度科研立项项目的结项率,并努力提升项目成果质量。(七)志愿服务平台本学期将大力发展长期重点项目: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基地,如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班基地,打造精品化、品牌化活动;继续开展首都大学生城市发展服务计划,紧跟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探索国际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路径,服务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继续开发国际性大型会展志愿服务项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我校志愿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的合作交流,提升我校志愿项目品牌声誉,促进各高校志愿组织的经验交流和共同进步;继续争取更多有
12、益的政府、社会、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强与各类NGO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八)就业创业平台本学期将通过丰富创新培训内涵、优化创业实践模式的方式,提升我校创业教育层次:将通过创举办创业者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交流活动,搭建创业者和在校学生之间的桥梁,传播创新思维,传递创新理念;通过对尤爱小屋等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基地在创业宣传和创业实践方面的作用,为更多的同学提供了解创业、体验创业、参与创业的机会。本学期还将推进就业见习工作的常务建设和形式创新:将就业教育落到实处,有计划地举办就业见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素养提升;加强实习见习服务,做好联合招募会、双选
13、会等工作。(九)国际培养平台本学期将在总结北京友好城市青年交流营经验的基础上,配合我校国际化培养工程,继续推进我校志愿活动和交流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为青年学生国际交流创造更加多元的渠道,为我校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贡献。在进一步推进我校志愿和国际交流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通过国际文化沙龙等活动开展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出国出境学习、实习、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国际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工作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欧莱雅全球商业策划大赛、OVAL中日韩商业创意大赛、模拟联合国峰会等国际性比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菁英成长平台本学期将以团校培训为基础,通过素质拓展、能力培养和基层锻炼促进共青团干部的全面发展。从我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团校为依托,建立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完善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管理工作,为我校菁英提供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成长空间。继续鼓励我校学生骨干参加大骨班、英才学校等能力拓展平台,加强我校学生骨干的领袖能力;完善我校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制度,用健全制度激励学生骨干;完善西部计划项目招募的前期宣传工作,鼓励我校青年投身社会公益服务。共青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