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一期(田顶至滩子口段)路基、路面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一期(田顶至滩子口段)路基、路面说明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用地界:填方路段,用地界一般为路堤边沟外1.0米,未设排水沟的路段坡脚外或坡脚墙外1.0米,挖方路段,用地界一般为边坡顶或截水沟坡顶外1.0米。4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4.1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的描述通过对项目现场踏勘及测量结果分析,本项目全线原有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较为完好,全线路基宽度7.5米,一期地势较为平坦,一期设计主要沿既有S104进行改建,其中K96+000K96+500.K97+935K98+580段纵坡较陡且不具备降坡的地段,在初设中已经论证,本次设计针对以上段落纵坡采用20Kmh的四级路进行控制。原有老路的构造物主要为涵洞、挡墙,及一座大桥,原有涵
2、洞良好,能满足现有排水要求,但本次设计路线线位有些许变化,现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拟对其进行拆除重建或接长处理,原2座箱涵,经调查箱涵处满足二级公路40Kmh的平纵横,本次设计直接利用2处箱涵;原有挡墙部分,根据现场挡墙状况,及新的路线走向,能利用尽可能利用,无法利用的进行拆除聿建:原有流水岩大桥,本次设计拟对其进行利用,对于路线沿线的护栏及标志标牌,由于路线变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利用或拆除重建。沥青路面完好,局部修补4.2原有公路的标准横断面本项目旧路为三级公路,长11.4km,路基宽度7.5m,其路基横断面形式如下:0.5米(左侧路肩)+2X3.25米(行车道)+0.5米(右侧路肩)。4.3现状
3、、新旧路基衔接设计对于局部地段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位,本次设计在新旧路基衔接处开挖反向台阶,宽度一般为2m04. 4原有公路构造物的维修利用、加固、废弃情况的说明原有老路的构造物主要为涵洞、挡墙,及一座大桥。原有涵洞共有31道,2座箱涵,由于原有涵洞较小,大多数堵塞,本次设计由于大部分段落利用既有路基路面,所以对原有涵洞进行清淤后,采用Im的圆管涵进行接长,部分涵洞由于路线调整原因需新建:原有2座箱涵的既有平纵横均满足二级公路要求,对原有箱涵进行利用;原有挡墙部分,根据现场挡墙状况,及新的路线走向,能利用尽可能利用,无法利用的进行拆除重建:对于现有流水岩大桥经初设论证后满足二级公路的1初步设计批复
4、意见执行情况(1) .补充完善高填深挖路段地质条件、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处治方案;回豆:根据地勘资料已经补充完善高填深挖路段地质资料,复核路基边坡稳定性,详见Cnl-6。(2) .补充路面结构计算参数及旧路面利用与改建路面结构方案论证;回复:已经补充路面结构计算参数,详见总说明5.10.6条,旧路面利用与改建路面结构方案论证详见初设总说明表5.10.2条。2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本项目为Sl(M金桥至万盛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全长11.2km,其中K95+500K101+000段为一标段,K101+000106+851段为二标段。3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说明3.1 路基
5、设计原则(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应结合既有道路纵断面。(4)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3.2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h(局部降低至20Kmh),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8.5m。路基横断面形式如下:0.7
6、5米(左侧路肩)+2X3.50米(行车道)+0.75米(右侧路肩)。3. 3加宽、超高方案说明(1)加宽:平曲线半径W250m时,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进行加宽设置,采用第2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线形过渡。(2)超高:平曲线超高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标准执行。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I:时,应先清除有机M种植七、草皮后按规定压实度不小于90%:4)当地而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与1:5时,应按设计耍求开挖台阶,设置成坡度向内大于4%,宽度不应小于2mo用于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按CBR值确定,具体数据详见本说明7.2。填方边坡高度W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
7、5:8米填方边坡高度W16米时,其上部8.0In高度范围内边坡坡度采用1:1.5,在8m高变坡处设2Om宽平台,平台设3%横坡,8m以下部分边坡坡度采用1:1.75。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对于桥台,涵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片碎石、砾(角砾)类二匕砂类上,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路基施工技术1)压实机械宜用慢速效果最好,碾压段终了时,采取纵向退行方式第二遍碾压,不宜采用掉头方式。2
8、)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累计厚度不宜小于0.5m.3)河滩路堤填I:,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应选用水稳定性好的土料。5.5挖方路基设计1)全线挖方地段根据地质情况,本着尽至平衡填挖的原则设置挖方边坡坡率。2)深挖方边坡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对坚石路段本着尽量减少临空面防止后期风化破碎的原则设置折线边坡,并已对高挖方边坡作边坡稳定性验算。3)当挖方边坡外汇水面较大时,应在距坡顶5.Om处设置截水沟。4)零挖地段路基处于耕地,水用、松软地段,采用换填L02.0米深的片石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5)挖方边坡坡度根据岩层的风化程度和开挖深度决定,对
9、于IIKIV类边坡岩体(土方)路基,一般采用每810米分台阶改变边坡破率,分台阶处做12米宽的台阶供绿化使用,各级边要求,原桥梁直接利用。原有道路路面根据路线的走向以及纵坡的调整,原路面大部分能利用,对不能利用的部分挖除沥青面层集中堆放,避免污染。5路基设计1.1 设计依据规范(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5)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
10、012)(7)部颁公路工程抗宸设计规范(JTGB02-2013)(8)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9)部颁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10)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12)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4)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Cl0-2007)5. 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6. 3路基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线处的标高。
11、7. 4填方路基设计.路基范围内的原地基应在路基施工前进行处理: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清理;2)原地面坑、洞、穴,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个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4)水塘、鱼塘路基路线穿越堰塘(水塘及鱼塘)时,般应对所侵占的堰塘先作围堰抽水清淤或放水疏干后进行清淤处理。I)当为填方堰塘路堤时,一般于迎水面一侧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砂卵砾石或片石按放缓边坡填筑至堰塘设计(或最高)水位以上0.5米,其外侧采用实体护坡方式防护。2)当为挖方堰塘路堑时,可根据路基占用面积大小决定是否全部征用该堰塘,当所占面积总面积的1/3时,按全部
12、征用考虑,否则应设置堰塘堤展和实体护坡隔水带进行防护处理。鱼塘处理方式为挖淤换填,当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丰富时,换填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反之,则换填硬质片、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砂砾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含泥量不大于5%:粉砂不得做为换填材料。(5)高填方路基高填路堤以保证路堤稳定性为目标,以提高压实度为主要工程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对于地基条件好,不存在地基工后残余沉降或残余沉降极微且路堤自身稳定的路堤边坡高度大于20米的高填路堤。填方边坡第一级边坡坡率采用1:1.5;第二级边坡坡度采用1:1.75,第三级以上采用1:2.5边坡率,一二级边坡
13、之间设2m宽平台,二三级边坡之间设5m宽平台:在填筑区需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对软上地段需要进行换填,对可能受水浸淹部分地段,填料应选用水稳定性好的上料,为避免路基发生沉降,应采用分层填筑,根据现场不同情况,对不同高填路段采用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本次设计主要针对K97+450段的高填路基清表后下部采用填石进行处理,填石路基的要求详见6.2条。6)深挖方路基本项目无深挖路基。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调料强度要求说明6.1 路基填筑(D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施工时路堤两侧可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2)采用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其分层的最大填筑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
14、cm、填坡采用不同的边坡坡率:一级采用1:0.5:二、三级采用1:0.75,四级及以上采用1:1。对I、II类边坡岩体挖方边坡可根据边坡的高度情况采用1:0.30.5的边坡坡率,边坡上可不设置台阶,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可在边坡高8米以上处将边坡放缓0.10.2。6. .对于挖方高度超过20米的边坡,均应加强动态设计,结合边坡开挖后的具体变形情况,制定有效的边坡防护方案。7. 6特殊路基设计(1)潮湿(过湿)地基处理路线部分经过水稻田淤泥路段,地表50150Cm为腐殖土,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土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难以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路线局部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路基的稳
15、定影响较大。潮湿地基指标按此控制:天然含水量W235%,抗剪强度K35KPa0处理措施:填方路段,清除表层腐殖土,换填5080Cm碎石、石渣(硬质岩)等水稔定性好的材料做垫层,路基基底及两侧纵横向预埋碎石盲沟引排地下水。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应超挖80cm换填透水性材料,技术指标按路床标准执行。若仍需处理,可处理深度可加深至LO1.5m。(2)低填浅挖路段处理路堤高度H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表-4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B)摊铺层厚(Mn)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
16、.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5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B)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m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300小于层厚由试骏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在施工前对各类填方路基应修筑试验工程,以确定路基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指标。详细内容见施工注意事项部分。(2)路床顶面验收标准:除满足正常路床填筑粒径、压实度、CBR要求外,路床回弹模量应大于40Mpa0(3)构造物两侧路基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填土之间因刚度悬殊而产生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O为减轻“跳车”现象,提高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设计
17、中考虑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进行特殊处理:其一是采用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填筑,降低台后路基填土的压缩性,其二是提高台后压实功率。处理范围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o(3)墙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片碎石、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4)对于沿线弱一微风化的砂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上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宜为5060cm08. 2路基压实度标准与压实度(1)路基压实技术要求本项目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为挖方废弃的土
18、石混合料,路基填料主要有粘土(或亚粘土)、全弱风化泥岩、砂岩、页岩等。路基填筑前平均清除03cm厚的表层:匕清表后对基底碾压密实,使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0%。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并将其用于边坡绿化以及弃土场复耕等,严禁用于填筑路基和胡乱丢弃。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路基填料应均匀、密实,经过现场试验确认后方能填筑。路基的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分别满足表-1、表-2的要求。土石可用于路堤的填筑,但路床范围应使用硬质岩石渣填筑。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IOcm,路堤容许最大粒径为15cm,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挡土墙墙背填料必须选用碎石
19、、石屑、石渣等粗粒土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要求进行,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筑工艺。设计最大松铺厚度土质路基施工应不大于30cm,土石混填路基不宜超过40cm,冬季施工松铺厚度应比正常施工减少20%30具体施工时每层铺填厚度可根据试验路结果、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松铀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质时,分层摊铺时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表T路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方基一鬣一路床080294上路堤80-1
20、50293下路堤15Q以下90零填及挖方路基080294表-2路基填料小承险比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帽料最小承我比(CBR)(%)填料最大粒径(cm)(2) .挡墙般每段长1015米,段与段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也可根据地形变化来设置)。宽23厘米,自墙顶作到基底。渗水量大的地段,则宜用沥青麻丝、沥青竹绒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的深度约15座米即可。(3) .在墙身适当高度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尺寸为IOXlO厘米的方孔或巾10厘米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米,上下排交错梅花型设置,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边沟内水位0.3米。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
21、铺设30厘米惇的粘土层,并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并且在进水口周围还应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粒料覆盅,以免孔道阻塞。(4) .为保证挡土墙在施工过程中自身的程定,当与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必须按规范要求分层进行部分墙背回填土的填筑。注意墙身不耍受到夯击的影响,墙身仰斜且较高时,可视施工条件沿墙高分段进行砌筑回填。不合要求的填料如细砂、粉砂、白垩土、肥粘土、盐碱土、腐植土、膨胀土、淤泥等均不可作为填料。在墙背还应填筑厚0.300.50米的石破作为过滤层,墙背过滤层在最底层泄水孔下部应作粘土层封,其塑性指数应大于10,压实度达到85%。(5) .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在墙后填筑填料之前应按规
22、定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和进行必要处理。挡土墙基础施工完毕后,土质基坑未砌筑部分应用粘性土回填夯实以免积水软化墙基。(6) .基础埋置在基本岩层或碎石上层地基上时,可不考虑冻结深度的影响,但应清除表面强风化层,基础置于弱风化层上,当基础砌筑在坚硬较完整的基岩斜坡上且不产生侧压力时,可将基础切割成台阶式,基础嵌入岩层或碎石上层的尺寸要求如下:表7挡埴基砒嵌入岩层或碎石土层的尺寸表岩层种类h(米)L(米)完整的硬质岩石0.250.25-0.50一般硬质岩石0.600.60-1.50软硬脑岩石1.001.00-2.00土1.001.50-2.50(8).在松软地层、坍方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宜全段开挖,以免
23、在挡墙砌筑过程中发生坍滑;宜采用跳槽开挖的方法。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8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结合沿线桥涵、排洪沟渠、天然沟谷分布和设置情况,依据本地区水文特点、暴雨强度、地表滞留系数,经水文计算,分析比较,合理确定排水构造物断面形式和尺寸,采用排水形式及尺寸如下:*-6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处理范Sl构造物类型底部处理长度(m)上部处理长度5备注桥梁每侧23每侧(3+H)含台前溜坡及锥坡,涵洞每侧32每侧(2+H)且需超长03m压实注:H为路基填土高度减去路面及路床厚度。填料要求要求采用挖方石渣填筑。
24、石渣选料时要选择级配良好,级配范围变化不大的石渣,同层路基采用石渣含量相近的石渣进行填筑。台背路基与锥坡填上同时进行,要求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达到96%。施工要求桥台背后、涵洞两侧与项部、锥坡与挡土墙等构造物背后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每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nU涵洞两侧的填土与压实和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对称或同时进行。各种填土的压实尽量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7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7.1路基防护设计本项目为改扩建公路,全线通过地区地形较夏杂,地质情况多样。能否做好路基防护工程的设计,对项目的使用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路基防护工程主要由:上边坡防护工程
25、,下边坡防护工程组成。(D上边坡防护工程:亦即挖方边坡防护工程;本项目由于受资金限制初步采用种植攀爬植物进行防护,防止风化,后期随时进行监控。(2)下边坡防护工程:亦即填方边坡防护工程:为保证沿线路段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填方边坡进行防护。本项目对填方路段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浆砌片石护肩、护脚等形式予以防护。7. 2护肩本项目为了提高硬路肩、路缘带的使用性能和便于施工,在高度不大于2米的范围内设置护肩,护肩采用M7.5浆砌片石。9. 3挡土墙(1) .填料。=35,地基承载力根据不同的墙高确定。要求。10.2设计依据及设计参数车行道:双车道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自然
26、区划:本路段经过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10.3交通设计参数本项目交通组成主要是沿线居民、游客的出行及物资运输的车辆。该特点对本项目的影响主要在于:车流组成主要以2类车和3类车为主。根据工可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确定路面设计所需要的车辆组成比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等级,计算确定的路面结构层厚度。全线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表。衰8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及平均日交通量车类别说明车型分布系数日均交通量(辆)2类2轴6轮及以上客车66.022213类2轴6轮整体式货车20.221254类3轴整体式货车(非
27、双前轴)8.39126类双前轴整体式货车4.51427类4轴半挂货车(非双前轴)0.86-1全线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见下表。衰9非满载车与满城车所占比例(%)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非满载车比例65.075.045.00.041.038.00.00.00.00.0满载车比例35.025.055.00.059.062.00.00.00.00.0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表A.3.1-3可得全线非满载车与满我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具体见下表。8.1排水沟除部分路段填方边坡及自然坡面水对坡脚没有冲刷不设排水沟外,原则上填方路基两侧均设置排水沟
28、,为减小占地,全路段采用5050cm的矩形断面。如果较长路段无天然河流、沟渠等出水口时,适当加大排水沟尺寸,必要时修建横向排水沟,将水流引至附近天然排水系统。8.2边沟挖方路段及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路段设置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小于3%的边沟,边沟形式采用5050cm的矩形断面,对于部分开挖宽度受到控制和过城镇路段采用行车盖板沟以减少开挖量。8.3截水沟根据地形水文条件,在挖方路段较高一侧山坡距坡口不小于5m处设置截水沟,以减轻路堑边沟的排水压力,降低水流对路望边坡或路基坡脚的冲刷。对于石质挖方路段原则上不设截水沟。9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项目路线全长11.20公里,挖方31.
29、1973万方(天然方),填方13.0086万方(压实方),需要弃土石方18.4307万方(天然方),本次初步拟定2处弃土场集中堆置,分别位于K97+450左右侧低洼地段、K105+250左侧,后期弃.上场可根据业主以及镇政府意见对弃土场进行调整,在弃土完成后,弃土场表面须回填粘.上层,并植树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10路面结构设计10.1 路面设计原则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IoOKN为标准轴载,以BZZTOo表示,设计年限10年。按交通量、道路等级、交通组成等使用要求,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若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利于养护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进行路面技术
30、和经济比较。(1)路面结构类型和国度与公路等级、交通量和组成相适应。(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各结构层的刚度和强度与应力应变分布特性相适应。(3)路面设计应考虑潮湿气候,路面材料设计应对材料的高低温特性、光老化耐久性等提出上面层:4cm厚ACT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I:透层下面层:5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透层+0.6cm厚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R7dN2.5MPa)底基层:20Cln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R7dLOMPa)针对拼宽后的既有路面在拼宽的地方完成基础以及下面层铺装后统一加铺m厚AC-13C型SBS
31、改性沥青险上面层。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250.2(0.Olnm)路表验收弯沉值LA=29.9(0.01mm)106路面材料要求(1)、基层及底基层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1)集料生产设备及堆放场地要求石料加工方式应采用两级以上破碎和反击筛分联合机,禁止直接使用颗式破碎方式生产的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石料(集料)应能满足日生产量100O吨以上,具有有效运转的吸尘装置。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集料堆放场地必须全部采用碎石硬化,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场地布局合理.、分隔清晰、排水设施完善,同时细集料应设置防雨棚,不但应具有水稳场地要求的条件,而且应设有专用石
32、块堆放场地和块石分拣区以及应设置有专用废料堆放场地,以能够满足4档以上集料堆放要求,同时各档集料应设置混凝土分隔墙。2)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直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集料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含泥量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mm通过率应不大于20%(宜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O.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表10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爱设计轴就换算系数设计指标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无机结合
33、料层疲劳开裂车辆类型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2类0.82.80.535.3类0.41.11.33144类0.74.20.31375类0.66.30.672.6类1.37.910.21507类1.46.07.85538类1.46.716.47139类1.55.10.7204102.47.037.8426111.512.2.5985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792607,交通等级属于轻交通。10.4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表11结构层弁数结构层厚度(On)模量(MPa)泊松比弯拉强度(MPa)浙青混合料车辙试永久变形量(三三)备注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40
34、.0110000.25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50.0120000.2520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0.0180000.251.5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0.0140000.251.3新建路基400.4010.5路面结构组合综上所述,根据沿线路面材料的分布情况和材料性能,结合国内已建公路路面的经验教训和国内路面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的需要,新建以及拼宽新建路面地段的路面结构为: .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7%,7天龄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不小于LO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水泥剂量不宜超过3.5%,其配合
35、比应通过试验确定。(2)乳化沥青透层、粘层1)材料要求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粘层油采用PC-3,其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规定,见下表:表15透层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0筛上剩余量%0.3标准粘度C25,3S14恩格粘度E2535储存稳定性CH535(25C)针入度0.Imm80250(25)残留延度比0/280溶解度(三氯乙烯)297.5表16粘层沥存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I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Mn上剩余量%0.3破乳速度试验速度快裂恩格粘度E25153
36、5储存稳定性5dCII55IdCHl70T0816烧失量(%)20T0817比表面积(cb7g,)2500T0820O.3mm筛孔通过率Co90T08180.075Mn缔孔通过率巡)70T0818湿粉煤灰含水率(%)35T08013)混合料组成.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8%,7天龄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不小于2.5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不宜超过4%,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硅酸盐水泥。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沥青用量为08L1Li2: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稀浆封层铺筑
37、机掩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沥青碎1)材料要求 .沥青材料为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及交通使用要求,表面层选择使用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沥青与面层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基质沥青及非改性沥青均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如下表.制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实验确定改
38、性剂用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o其技术指标要求分别如下:表19聚合物SBS类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JTJT0604针入度指数PL不小于0JTJT0604延度(5匕、5cmmin).不小于(cm)20JTJT0605软化点(TRftB),不小于(*C)60JTJT0606运动粘度(135C),不大于(Pas)3JTJT0625闪点,不小于CC)230JTJ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JTJT0607弹性恢曳(25,C)f不小于(%)75JTJT066
39、2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C)2.5JTJT0661RTFOT后残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JTJT06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JTJT0604延度(5),不小于(cm)15JTJT0605延度5CCm100软化.点,C55粘韧性259Nm23韧性25VNm5:1.52)施工要求沥青路面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深度5mm(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后方可铺筑,气温低于IOc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不宜小于100,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乳化沥青用量为0.40.6Lm2o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其他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9.1、9.2条的有关规定执行。(3)稀浆封层1)封层的组成要求衰17封层矿料级配、沥青用量规格9.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