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9666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学习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食养指南)。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中西医联合的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工作中鼓励各级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和患者实际,参考指南指导应用,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2、。鼓励居民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第一部分:食养指南的制订目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成人肥胖。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并给出针对不同证型的食养方,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

3、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二部分:食养指南的解读问答1、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目标要求,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要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提升居民食养素养。2、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

4、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成人肥胖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

5、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3、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指南参考了国内外发布的超重肥胖防治膳食指南、规范和标准,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2021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T/CSSS0022023)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营养与疾病预防-医学减重管理手册实用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6、,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肥胖食养方案建议。4、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肥胖的疾病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列举了3个能量水平的食谱(含食药物质)。5、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鼓励成人肥胖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

7、际情况,参考指南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肥胖合并其他急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请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膳食。6、成人肥胖患者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严格限制饮酒。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保持一日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8、,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若选用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间歇式断食膳食或营养代餐等其他膳食减重干预措施,请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7、成人肥胖患者中医食养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中医认为大凡能食之物,皆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之性。成人肥胖患者选择食药物质时首先要准确辨证,并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原则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食养方中选用的食药物质为国家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食用方法可以参照指南中食养方的用法用量,并将食药物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纳入全天饮食总量中予以考虑。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

9、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生、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8、成人肥胖患者在参考指南时需要注意什么?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应明确成人肥胖患者总能量摄入量,结合成人肥胖患者所在地区、季节,选择相应的食谱示例。食谱示例给出了各种食材的具体重量,使用者可以根据指南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进行食物互换和合理搭配。指南遵循“药食同源”的理论,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给出食药物质推荐及食养方举例。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及食养方。有条件者可进行专业营养评估和中医辨证,参考食谱示例,进行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适时调整膳食、运动及食

10、养方。第三部分:食养指南的全文学习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目录一、前言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肥胖定义与判定(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三、食养原则和建议(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一、刖百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

1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以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预测,

12、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因此,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靠吃。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具有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辅助疾病防治的作用。针对

13、肥胖患者的不同体质,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有助于达到减重效果,维持健康体重。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肥胖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肥胖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在医生或营养

14、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参考本指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肥胖定义与判定。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根据肥胖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为继发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N28.0kg

15、m2为肥胖,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85CmW成年男性WC90cm,80CmW成年女性WC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前期;成年男性WC90cm,成年女性WC2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胃热火郁证: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大

16、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痰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脱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脱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滤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17、。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三、食养原则和建议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肥胖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成人肥胖食养原则和建议控制总能量摄入 保持合理食安全流团 达到并保持少吃高能限制饮酒成人肥胖 黄芥朦则和伙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

18、学进餐i多动少的眠充足作息规律食养有道、 合理选择食药物质(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表D,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O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临床上还可根据身高(cm)-105计算出理

19、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任选其一用来指导超重肥胖患者膳食,达到控制总能量摄入的目标。合理膳食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保证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o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饮食,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

20、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必要时,可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选用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间歇式断食膳食或营养代餐等其他膳食减重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可参考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及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表1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能量需要量(单位:kcald)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1950-2150240025502800-3000成年女性16001700195

21、0-21002300-2450注:摘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叁考摄入量2023版(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一般为低能量食物。经常摄入高能量食物与体重增加及肥胖有关,减少高能量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膳食总能量。因此,减重期间应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食物、蔬菜等。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25g以下。首先,应减少烹饪过程中烹调油、盐、糖用量,多选

22、用蒸、煮、燔及水滑等烹调方式,少油煎炸,并减少高脂肪食物用量。其次,采购时主动阅读食品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或)糖、钠含量低的食物,尽量不选或少选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含糖烘焙糕点、蜜饯、糖果、冰淇淋及含糖饮料等。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酒精除可以带来能量以外,其他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素含量极少。因此,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科学选择,进餐规律,定时定量,养成良好饮食行为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保持一日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

23、缓而导致进食过量。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如饮水后仍饥饿难忍或有低血糖风险者,可以适当选择进食少许低能量高膳食纤维食物。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饮料,避免夜宵。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应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每日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进餐宜细嚼慢咽,摄入同样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另外,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适当改变进餐顺序也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减重方法。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也有助于

24、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和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身体活动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调节机体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养成不易发胖的体质等途径达到减重效果。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减重过程是重塑良好生活方式的过程。首先要培养兴趣,把运动变为习惯。应当认识到运动是一个减重、改善健康的机会,而不是浪费时间。通过增加日常身体活动、有计

25、划安排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进运动量,达到每周的建议量。运动减重贵在坚持,选择和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把天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尽可能减少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4小时以内。对于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5分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肥胖风险,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建议在夜里11点之前上床睡觉。(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遵循“药食同源”理论,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胃热火郁证采用具有清胃热、消导滞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铁皮石斛、麦芽等;痰湿内盛证采

26、用化痰消滞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意放仁、橘皮、砂仁等;气郁血瘀证采用理气化瘀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橘皮、山楂、当归等;脾虚不运证采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药物质,如茯苓、山药、莲子等;脾肾阳虚证采用温阳补虚作用的食药物质,如小茴香、山药、肉桂等。(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短期内快速减重,体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机体水分的丢失而非脂肪组织的减少,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将重新补充水分,体重会快速反弹。孕妇、乳母、老年人

27、及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减重,避免不合理的减重对健康造成损害。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kg。减重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体重平稳下降,每周减0.51kg;第二种是减重初期的12个月体重无明显变化,之后体重才开始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较快;第三种是体重最初下降较快,可达每周下降12kg,随后体重停止下降,进入为期数周甚至数月的平台期,突破平台期后体重继续下降。为避免减重速度过快对机体造成损害,同时也增加减重者的信心,建议在减重初始时设立体重减轻约每周0.5kg的目标,但随着机体非脂肪组织的减少,机体对能量变化的反应减弱,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或进一步限制能量摄入来继续减轻体重。在减重过程中应注意自我监测,不仅包括对体重变化的监测,还应包含食物摄入量以及身体活动情况的监测。自我监测可以提高减重者对减重行为的自我意识,从而有助于减重计划的维持和成功。同时,减重的过程中不只要关注体重的变化,更要关注体脂率和肌肉量的变化,做到减少肌肉的流失,维持机体的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减重者应清楚地了解减重的过程和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循序渐进,逐步减至正常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