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8课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任务驱动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2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3 .理解“中国的脊梁”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深刻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了解驳论的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中国的脊梁”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力。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犀利,富有战斗性和具有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写过很多的文章,他的
2、小说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他的散文与他一起在失落中“朝花夕拾静静的回忆过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里,感受他文字的力量,看先生如何将手中的笔,变成有力反击敌人的枪。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链接材料: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逼近,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
3、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J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用他尖锐犀利、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驳论文一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先读题目,说一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并思考文章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反问语气;表示怀疑、愤慨。2、读题目后,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观点?鲁迅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鲁迅的观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批驳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任务二诵读文本,寻找论据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请大家朗读第1段,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并在文中找出论据。嘲讽、戏谑。语言尖锐犀利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
4、拜佛,怀古伤今了总结:“总”“只”“一味”这三个副词把国民党反动政府软弱无能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讽刺意味。同学们试着再读第一段,感受鲁迅先生对待这几件事的态度。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点持批判态度,其依据又是什么?又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鲁迅先生的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又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直接批驳(3-5段):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驳论据间接反驳(68段):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正面立论指导读“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自信自豪、坚定“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愤怒3、作者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以原文作答。“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指导读“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J愤慨任务三深层探究,挖掘主题1、再读第1段,思考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总结: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2、文章最后一段说
6、“自信力的有无,宰相状元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那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他们有确信,不自欺那简直是诬蔑。”总结:“状元宰相”是为一小部分统治阶级摇旗呐喊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是指正为中华民族命运斗争的中国人的真正代表。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是荒谬的,不为据的,只有亲自到被迫在地下斗争的另一个世界里去看,才能明白中国人自信力的无。任务四悟脊梁精神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7、那么“中国的脊梁”的精神实质到底是什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分工,讨论后筛选出最能够代表你们组的答案,在全班展示。)参考示例:这里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中华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结束语:生于华夏,我无比光荣。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曾在黑暗与硝烟中度过数个年头,那是一幕幕血的记忆。请同学们继承“中国脊梁”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国的繁荣发展,为增强民族自信力出力。三、布置作业,巩固强化1、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脊梁,你知道那些历史人物拥有这些品行?课后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2.逆境不利于人成长为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小驳论文。(自主写作,交流展示)用今天学习的驳论的方法来驳论失败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