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02162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5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 项目区位1.2 前期建设道路根据规划布线,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道路北侧起于规划渝秀大道(城市主干道),由北向南分别与规划道路一(城市支路)、规划道路二(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三(城市支路)相交,南侧终点与现状学府大道(城市主干道)相交,全长773.987m(设计范围K0+017.306K0+79L29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采用6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44m(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2车道),同时在人行动两侧设置IOm的绿化带,道路全线无平曲线。(D起点顺接规划纵一路规划纵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双向6

2、车道+非机动车2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4米。(2)起点与正在设计渝秀大道相交正在设计渝秀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八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54米。(3)终点与现状学府大道相交现状学府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4米。1.3 工程概况1.3.1 项目规模方案设计严格执行方案阶段规委会意见,并通过规委会审查,获得批复。上阶段初步设计安全按照方案阶段确定设计,最终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建设规模如下:纵一路(一期)为秀山县纵一路中的其中一段,项目位于乌杨街道西部新城片区,本次设计道路北起渝秀大道,顺接规划纵一路,向南分别经过规划道路一(城市支路)、规划

3、道路二(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三(城市支路),南侧终点与现状学府大道(城市主干道)相交。道路全长773.987111(设计范围1(0+017.3061(0+791.29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采用6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44m(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2车道),同时在人行动两侧设置IOm的绿化带,道路全线无平曲线。本工程无桥梁等结构物,周边无轨道线路。1. 3.2项目建设分期以及工程范围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岩土、排水、海绵、照明等配套工程所有设计内容。绿化工程和综合管廊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道路设计范围:纵一路(一期)工程规划范围内所有区域,具体范围线详见平面图。其他专业同道路设

4、计范围一致。1.4 项目分册及设计文件组成本项目共分为四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结构工程、管网工程、照明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2建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 合同依据(D项目业主与我院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2.2 政府相关批复意见以及相关文号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CJJ129-200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交通部标准(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5、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上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M)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U)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20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6、3610-201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4)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2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1)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秀山纵一路(渝秀大道至学府大道段)建设项目立项的函(秀山华信文(2020)213号)。(2)秀山土家族苗

7、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变更秀市纵一路(渝秀大道至学府大道段)建设项目法人及项目名称的复函(重庆秀城司文(2023)132号)。2.2.2相关勘察、测量以及前期文件(1)现场实测的1:500实测地形图。(2)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3)道路沿线已发红线。(4)我公司收集的其它资料。(5)秀山纵一路(渝秀大道至学府大道段)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2021年09月)。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6)秀山纵一路(渝秀大道至学府大道段)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2023年06月).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7)初设批更(详

8、见附件1)o2.3 设计规范引用情况(1)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R规范(GB55011-2021)(2)建设部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5、交通量预测应以

9、项目建成年为依据,应核实2023年能否建成;3.3.2交通调查采用2015和2020年数据较陈I日,建议采用2022年数据或进行实地交通量调查:设计说明3.3.6中应补充预测结果年,同时核实主6辅4是否与规划一致;根据编制深度补充实施计划章节。回复1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核实该项目于2023年开工,2024年建成;已在3.3.2交通调查中采用2022年数据;已在设计说明3.3.6中补充预测结果年2044年;已核实修改说明,主6非机动车道2与规划一致;已在说明3.4中补充实施计划章节.6、设计说明5.5.2中明确“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处路面标高”应修改为“道路设计标高为中分带边缘处路面标高”。

10、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详见说明5.5.27、设计说明5.5.5中应逐个对交叉口渠化展宽段长度,宽度,渐变段长度和渐变方式说明。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逐个对交叉口渠化展宽段长度,宽度,渐变段长度和渐变方式说明。详见说明5.5.58、设计说明5.6.3中补充主干路压实度要求:表5.6.3中也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修改;本项目以挖方为主,应核实周边地块是均准备开发,如2年内不开发应进行永久边坡防护设计;截水沟应补充与坡顶距离说明:特殊路基处治说明中梳理挖方路段换填设计和低填浅挖处治是否冲突,建议均挖填小于L5m均按低填浅挖处治;项目挖方为主,应补充弃土运距说明或补充

11、弃土场设计图说。回复I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在说明5.6.3中补充主干路压实度要求;表5.6.3中已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修改;已核实周边地块正在开发当中,为临时边坡I已在5.6.4路基排水设计中补充说明“截水沟距离坡顶5m,wj已复核特殊路基处治说明中梳理挖方路段换填设计和低填浅挖处治是不冲突,挖方路基换填属于红黏土处置方式,与低馍浅挖处置路段不一样;己在说明5.6.6取弃土场中补充弃土运距.运距为12kr,石方工程由建设单位结合周边地块统一调配,统筹考虑。9、公交港设计说明中明确加减速渐变段长度和渐变方式说明;补充公交港处侧分带铺装说明。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

12、J50-145-2012)2.4 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6.6.1、10.2.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6.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3.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3.42、3.43、13.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3.41、4.3.3、5.5.1、6.2.9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3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1初设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补充上阶段意见和上阶段专家意见执行情况说明。回复I详见本说明附件12、项目挖方边坡较高,且根据地勘报告最大挖方高度15.13m

13、,土层厚度6.6l6.3m,属于渝建发(2(HO)166号文高切坡范围,应进行高边坡专项评估或论证,评估或论证结果作为本次设计依据。回复,已进行高边坡评估论证.详见本说明附件23、初步设计采用规范中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应采用最新版;补充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等规范。回复I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更新最新规范,已补充相应规范.4、初步设计应补充道路等级是否满足城市规划

14、和交通需求,道路红线是否满足规划要求等说明。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己在说明3.2.2定位分析补充相关说明。计以便控制交叉口标高。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在L-04-25中补充起点交叉口竖向设计图.3、L-04根据玳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6条标准横断面图补充标示车行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路面结构、人行道面结构:标示路缘石、花带石、路边石、植树圈材料尺寸;L-04-25补充起终点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在补充L-04-01标准横断面中补充标示车行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路面结构、人行道面结构:标示路绿石、花带石、路边石材料尺寸I已在L-04-

15、25xL-04-29中补充起终点起终点交叉口竖向设计图。3.1.3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I、补充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处治,红粘土处治等大样图。回复:本项目无纵横向填挖交界;缸粘土处治大样详见初设“L-5-15路基处理设计图2、补充坡面防护设计图。回复:坡面防护设计图详见岩土专业图纸。4建设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1 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4.1.1 地理位置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秀山高中附近,拟建道路起点接规划渝秀大道相交,终点与现状学府大道相交,场地内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4.1.2 气象、水文项目区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较明显,具有冬暖夏热,春

16、秋多变,降水丰沛,分配不均,空气湿润,常有春旱、伏旱与秋绵雨,寒潮、大风、暴雨、冰雹偶有出现等特点。据秀山县气象局资料:最大年降雨量1350.3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9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199.4mm,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7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00mn1,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多年平均气温16.0:极端最低气温T0.5C(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3.0C,(2006年8月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在说明“7、公共交通设施设计”中补充加减速渐变段长度和渐变方式说明;已补充公交港处侧分带

17、铺装说明。10、主要工程量表中补充清表厚度说明;核实是否有特殊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处治、零填零挖、红粘土等)处治工程量:核实工程量表中是否缺项1.1.6:非机动车道面层也应补充抗车辙剂工程量;中分带缘石高度与设计说明不一致;未见统计人行道面工程量;盲道语和人行道面砖尺寸和材料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分别计量:补充中分带排水工程量。回复I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在主要工程量表中补充清表厚度说明,清表30c;已核实特殊路基处治工程量;已核实工程量表中LL6不缺项.已补充非机动车道面层抗车撇剂工程量:已复核修改说明中中分带缘石高度:人行道工程量统计于海绵工程专业中:盲道砖与人行道面稀尺寸和材料不一致,已补充

18、盲道工程量;中分带排水工程量统计于排水工程专业.11、L-02-05道路范围内的既有道路是否复建或顺接;公交港处的侧分带应铺装以方便乘客:根据平面图,项目设置急流槽应补充相应大样图并统计工程量:标示K0+380K0+490右侧渠化展宽段和渐变段长度及渐变方式说明。回复:道路范围内的既有道路需要顺接,已补充相关说明及工程量,说明详见5.8老路顺接设计章节,平面位置详见“L-02-05道路平面设计”;已对公交港处的侧分带进行铺装L-02-05;急流槽应补充相应大样图并统计工程,详见排水专业;已在平面图K0+380K0+490右制渠化展宽段和渐变段长度及渐变方式说明。12、L-5-01-03路面结构

19、设计说明中基层和底基层厚度与本图不一致:中分带缘石与说明不一致。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已复核修改图纸L-5-01-03中基层与底基层厚度,已复核修改说明中中分带路绿石尺寸.3.1.2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路面结构设计说明中下面层设置抗车撤剂效果不佳,应在中面层设置抗车辙剂:人行道面与智慧跑道是否均采用透水税应核实。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将抗车辙设置在中面层。已核实,人行道面与智慧跑道是均采用透水轮设计.2、L-03道路纵断面起点纵坡未与学府大道和渝秀大道横坡顺接,应补充交叉口竖向设素填士: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灰岩、砂岩碎块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粒径2100cm,含

20、量30%40乐分布不均,结构稍密、稍湿,由机械抛填形成约5年以上,土层厚度051.5m,主要零星分布于场地中部。(2)第四系冲洪积层:(Qt,4p,)红黏土: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夹少量灰岩碎石及卵石,碎石块径l3cm,含量10与20%,干强度、韧性中等高,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场地内广泛分布。3)寒武系中统平井组灰岩(RJ-Dm)白云岩(2P):浅灰色、褐灰色,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微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强度低;中风化岩芯破碎-较完整,为粗颗粒状、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8cm,局部因陡倾裂隙及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碎块及砂砾状,岩质较硬,强

21、度较高。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据野外识别,部分岩芯颗粒状、碎块状是因为受风化和构造裂隙的共同作用,岩溶现象为中等发育。4.2.4基岩面及岩体风化特征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3.7016.70m,拟建场地局部受地形地貌及溶蚀影响,相对较为平缓,局部呈跳跃式起伏。基岩面高程范围348.28(BK15)-366.02m(BK3),相对高差17.74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总体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芯破碎,呈颗粒状或碎块状,质软

22、。中风化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较破碎,呈碎块状,颗粒状。4. 2.5水文地质勘察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及基岩岩溶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中,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斜坡高处向地势较低的区域渗流排泄。由于该层孔隙率大,透水性好,耳度小,含水性差,水量贫乏,在暴雨后有短暂孔隙水存在。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为主,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明显。26H),年无霜期260270d.平均相对湿度81%,绝对湿度17.6mb,多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9ms,年最大瞬时风速达20ms通过对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内

23、及其附近无河流通过,沟谷地带中鱼塘、农田等多为干枯状,部分表层存在积水,场区水文条件简单。4.2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2.1地形地貌项目区域原始地貌屈梅江河一级阶地堆积地貌,整体上呈沟谷相间。场地地形较平缓,一般地形坡度3-10:场地局部地段地形坡度较大,地形坡度1520。勘探点内地貌高程在362.12374.70m,地形相对高差约12.58m,整体地形呈现西高东低,地形条件较复杂。4.2.2地质构造勘察场地位于川、湘、黔褶皱带。本场地地质构造属秀山复式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其产状为倾向310,倾角26。岩层层面平直,张开度约1.5mm,黏土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周边

24、调查及附近地质资料表明:岩体中见两组裂隙:裂隙1:其倾向为100o120,倾角为6075,裂隙间距0.32.0m,裂隙面张开宽度050mm,裂面较粗糙,结合程度很差,压扭性裂隙,未充填或少量黏土充填,不充水,贯通性长度3.010.0m,属软弱结构面。优势裂隙倾向为110,倾角为65。裂隙2:其倾向为1020,倾角为5565,裂隙间距0.51.5m,裂隙面张开宽度0-60mm,裂面较粗糙,结合程度很差,压扭性裂隙,未充填或少量黏I二充填,不充水,贯通性长度5.015.0m,属软弱结构面。优势裂隙倾向为10,倾角为60。按照岩上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表A.0.4

25、判定岩体属层状结构。4.2.3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擢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冲洪积层红黏土(QJO),下伏寒武系中统平井组(仁卬)灰岩。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上层(QJ)有相应资质的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承担。样品采集后,及时密封,运输途中采取防震处理,减小了样品的人为扰动影响,确保室内测试数据的真实、客观,测试结果可靠性高。本次勘察对中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物理性质指标测试以及天然、饱和抗压强度:对原状土样品进行了土质物理性质指标测试以及天然、饱和快剪、压缩量测试。所取样品的室内测试项目较齐全,试验成果资料经数理统

26、计、分析整理后,最后进行综合取值。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指标客观、可靠,对本工程设计针对性较强,能满足设计所需岩土参数的要求,适用性较好。4.2.9.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为客观、合理提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便于设计选用,在数理统计所取样品的测试数据时,试验数据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节有关公式统计计算。统计公式如下: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4标准值:%=W.r,=l5修正系数:G式中:起一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从一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外一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一风险概率时的概率系数。样品统计结果见附表2.2.9.3-K2.2.9.3-2。4.2.9.

27、3岩土物理参数统计结果本次岩土试验统计结果数据为引用原详细勘察的U件土样3组岩样以及本次补充勘察取样的6件土样3组岩样进行统计,本次勘察红粘上以及中风化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统计结果见(2)基岩岩溶裂隙水勘察区属岩溶地貌,岩溶发育状况为局部发育较强烈,外业钻孔局部发育有溶蚀破碎带:地表未见溶沟、溶槽、落水洞发育,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汇集在岩溶破碎带及溶蚀沟槽中,场地基岩岩溶裂隙水较贫乏。根据钻孔水位观测:钻孔中不存在地下水,地下水贫乏。根据相邻场地及区域经验:场地内需盖层及强风化基岩透水性较好,属强透水层,受大气降雨补给作用明显。计算得综合渗透系数为4.547md三4.2.6水土腐蚀性判定勘察区周边

28、无污水排放,无化工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区域经验:拟建场地环境类型属11类,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根据所取水样测试成果判定,拟建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泡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4.2.7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无防空洞、孤石、茶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本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红粘土和素填土。4.2.8场地岩溶发育特征本场地地表多被冲洪积土层及填土覆盖,据钻孔揭露,勘察深度范

29、围内岩芯中多见微观岩溶溶隙现象。勘察区为寒武系中统平井组(w“)地层,主要由白云岩组成,其上为冲洪积层红粘土。地面调查、钻探成果表明,勘察深度范围内溶隙较发育,但规模较小,分布无序,对拟建道路影响小。4.2.9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4. 2.9.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可靠性及实用性分析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内3组中风化岩石、6件原状上进行了取样。样品测试工作委托具缩系数=0.42,液限=65.75乐塑限=30.70乐塑性指数=35.04,液性指数=0.45。属中等压缩性可塑状红黏土。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O43-2016)表10.4.3-3所得,红黏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30OkPa,根

30、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2.6条,土质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5,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为150kPa(红黏土极限承载力平均值系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4.3-4所得。)。(3)强风化白云岩结合当地经验,建议地基承教力容许值取400kPa.(4)中风化白云岩根据场地内中等风化石灰岩室内试验成果统计知,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03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03MPa,软化系数为0.66,为软化岩石;根据前文2.4节的地质构造阐述,判定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为中厚层构造(局部破碎),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

31、T-043-2016)表3.1.6-2,定性判定中风化带岩体整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5)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原则镇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钻探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取值。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岩体物理性质指标根据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弹性抗力系数根据岩石试验成果并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及地区经验提供。根据以上取值原则,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表所示。表4.2,9.6-1岩土物理力学叁数取值表岩性(KN三3)天然抗压强度(MPe)他和抗压强度(MPa)抗剪强度地基承栽力容许值fak(kPa)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敷(MN/14)粘索力kPa内擦角C)案填土20.00*(天然

32、)5*(天然)30*(灭然)8MN/10420.50(饱和)2拿(饱和)25*(饱和)红黏土17.0(天然)37.47(天然)10.04(天然)150*3OMN/1O417.2(饱和)25.76饱和)7.75(饱和)强风化灰岩25.00(天然)/100京中风化灰岩25.14(天然)12.039.03800*32*361225.80表2.2.9.3T20表4.2.9.3-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名称物理性质力学性朋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gcm1)比IgGS天然孔欧比(e.)饱和度(Sr)液限也限电性指数性数液指士的还缩性天然快剪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般StE.(MPa)内索力内摩擦

33、向Kpa()红钻土46.561.722.761.3694.6665.5230.6235.890.450.415.9532.2011.10表4.2.9.3-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名天然度(kN/d)惚和度ON/-)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e)馆和抗压强度标盘值(Mpa)强风化白云岩25.00*/中等风白云岩25.M25.8012.309.034.2.9.4动力触探拟建场地内填土较薄,分布不均,本次勘察未对该填土层进行现场试验,从野外调查及钻探结果分析,人工填土均匀性差,从回填年限、填料以及回填方式判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稍密,不均匀,属欠固结土。4.2.9.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现场调杳、物探测试

34、及钻探揭露,场区中风化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白云岩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IV级:强风化基岩岩质较软弱,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级。4.2.9.6岩土物理学指标取值(1)素填土根据当地经验以及素填上的物质成分、堆填方式综合取参数经验值:天然状态:C取5Kpa,中取30,=20.OOkNZm3,饱和状态:C取2Kpa,0取25,=20.50kNm3(2)红黏土根据红黏土室内试验统计结果结合邻近场地工程地质成果资料得到以下参数:天然抗剪强度指标C取37.47kPa,。取10.04;饱和抗剪强度指标C取25.76kPa,。取7.75,压施工期间应加强验槽工作。4.3.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

35、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划分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岩土的剪切波速取值如下:素填土及后期填土屈中软土(现有填土及后期回填土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相关规定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剪切波速取160ms(经验值):红黏土属中软土,剪切波速取200ms(经验值):基岩属坚硬土,剪切波速大于800ms.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o2-2013)4.L3条规定,按照道路设计高程整平后

36、对道路分段评价见表。表4.3.2-1道路分段场地类别及特征同期值道路名泰里程班号及层厚度()等效劳切波逮(/8)场地类别特征周ffitt()抗腰地段分美地震分根纵路K0*017.306K0+200m段0.00-2.50200I10.25有利地段第一组KQ+200K0+300m段0.00-3.00200U0.35-般地段第组K0+2Q0K0+79L293m段(终点)3.00*-12.408200110.35一般地段第一姐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内主要土体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红黏土,无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软土,不存在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问题。场地无危岩崩塌、采空区、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37、,场地不存在沙土液化及震陷等岩土的地震稳定性问题。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5.2.5条规定,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地震工况下边坡稔定性校核。4.3.3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主要为斜坡及农田分布,斜坡地形坡角一般310,斜坡覆盖土层厚度一般较薄,地表未见变形开裂迹象,斜坡现状稳定。农田呈阶梯状分布,地面及下伏基岩面较平缓,现状稳定。场地局部为陡坡分布,地形坡角一般1520,局部呈陡坎状,现状稳定。场地内已II(饱和)1IllllI注:为经验取值.(2)压实埴土做推力层时.建议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当做地坪使用时,压实系数不小于0.94.(3)当无外做结

38、构面控制时,岩体破裂角取45+2=63.62-,等效内摩察角取52.(4)边坡放坡坡率,填土:坡高小于5时,1:1.5;坡高大于5m时.1:1.75:红黏土1:1.75.(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强风化白云岩取(ft60MNl0.中风化白云岩取tfU50MW10;(6)红黏土与爆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IOKPiH灰岩与燃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700KPu,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2.6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计算公式为:fak=fXfuk,其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fuk一地基极限承载

39、力标准值(kPa)。同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口8150-047-2016)4.2.7条规定,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估算,对较完整的岩体取0.370.47。同时施工期及使用期岩体可能遭水浸泡,故本场地采用饱和试样进行统计,折减系数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取值为04进行统计。综上所述,故本次勘察中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4。由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乘以地基条件系数得到。计算得中风化白云岩承载力特征值3612Kpa.综上所述,岩石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表2.2.9.6T,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见表2.2.9.6-2

40、表4.2.9.6-2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表站构面结构面性质粘聚力C(kPa)内擦角()1裂除(110Z65)裂面平R,无充埴,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50*18*裂隙(10Z60)裂而平直,无充填给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50*18*层面310Z26)结构而结合程度很差,为我弱结构而.50*18*注:(1)带为羟验取值.4.3工程地质评价4.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及周边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危岩及崩塌体、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内中风化基岩面整体平缓,岩溶中等发育,岩溶发育主要表现为岩体破碎,对岩溶发育区域在工程建设中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后地基稔定,适宜本工程建设。由于不

41、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加之勘探手段单一性和局限性,勘探点间可能存在隐伏溶洞,力层,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强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00kPa;中等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612kPa.右侧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挖方边坡,最高约15.13m,土体厚度为6.6016.3Om,岩体为白云岩,为岩土质边坡,坡向900.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土质部分):由于岩土界面较缓,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滑移现象,但边坡直立形成后,易产生土层内部的圆弧滑动,设计拟按土层1:1.75坡率放坡,高度大于8m的采用分级放坡,每8m一个台阶,台阶宽3m。边坡基岩部分:根据边坡产状,岩层

42、产状及该区域发育的两组裂隙产状作赤平投影图:右岫坡赤平投影图从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为切向坡。裂隙I倾向与坡向相近,裂隙I倾角小于坡角,为外倾结构面,边坡可能沿其发生平面滑动破坏。裂隙II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受I组裂隙控制,受裂隙及层面切割,会发生局部崩塌、坡面掉块现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表4.1.4判别该段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岩质边坡采用1:0.5坡率放坡。整平后为基岩出露或为红粘土。路基下卧层为基岩。红粘土、基岩均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强风化白云岩地基

43、承载力特征值40OkPa;中等风建挡墙未见变形、开裂迹象,现状稔定。综上分析,场地内斜坡、陡坡、边坡现状稳定,勘察场地及周边未发现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整体稔定。4.3.4路基工程地质评价1、K0+017,306-K0+200左侧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挖方边坡,最高约14.58m,土体厚度为6.8012.80m,岩体为白云岩,为岩土质边坡,坡向270。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土质部分):由于岩土界面较缓,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滑移现象,但边坡直立形成后,易产生土层内部的圆弧滑动,设计拟按土层1:1.75坡率放坡,

44、高度大于8m的采用分级放坡,每8m一个台阶,台阶宽3m。边坡基岩部分:根据边坡产状,岩层产状及该区域发育的两组裂隙产状作赤平投影图:左鼬城赤平投爵国从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岩质部分)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表4.1.4判别该段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岩质边坡采用1:0.5坡率放坡。整平后为基岩出露或为红粘土。路基下卧层为基岩。红粘土、基岩均可直接作为路基持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勘察区土层厚度变化大,下伏岩坡呈斜坡状,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水,与大气降雨联系密切,土层之间连通性好,

45、松散上层主要为强透水层。建议施工期间做好排水、止水措施,选择旱季时进行施工。4.3.7相邻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内建筑物基本已经拆除,拟建场地施工面限制较大,在基坑及边坡开挖前应详细考虑弃土位置。然后根据弃土区的位置,运土距离、开挖设备能力等因素,对降水工程、土方工程和支挡工程进行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及边坡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走,不能在基坑或边坡旁堆放,以免引起边坡变形而发生意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现场的文明施工,降低噪声及施工排渣对环境的影响。综上所述,建筑物的修建对相邻构筑物的影响较小。4.3.8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平后,勘察区地基土主要有填土、红黏土、强风化基岩及中等风化基岩。有关各层均匀性评价如下:素填土:经现场调查结合工程钻探,因人类活动建设抛填而成的填土揭露厚度,结构松散稍密,均匀性差:红黏土:场地内广泛分布,场地内揭露厚度约3.7016.70m(BK7BK17)。红粘土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整体均匀较好。根据设计意图,拟建道路基本设计高程位于红粘土内:强风化基岩:本层厚度0.32.20m(BK2BK12),分布不连续,均匀性较好;中等风化基岩:为白云岩,分布较有规律,风化程度较有规律,岩石试验强度变异性中等,均匀性较好。4.3.9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两侧挖方土质边坡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