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2022-2023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年 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序言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1(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三)在校生情况2(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4(二)生师比5(三)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5(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5(五)教学设施应用情况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一)专业建设7(二)课程建设8(三)教材建设9(四)教学改革9(五)实践教学11(六)创新创业教育12(七)教师教学能力建设13四、专业培养能力15(一)本科生培养方案情况
2、15(二)人才培养情况15(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6(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6(五)创新实践培养17(六)学风管理17五、质量保障体系18(一)领导班子深入研究本科教学工作18(二)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本科教学18(三)管理与服务情况19(四)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19六、学生学习效果20(一)毕业、升学及就业情况20(二)转专业与辅修情况21(三)跨境跨校交流情况21(四)学生学习满意度22(五)学生创新创业成果22(六)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23七、特色发展24(一)1+1+X”,推进人才培养“融合贯通”24(二)全人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25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25九、结语26哈尔滨工业大
3、学(深圳)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序言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是哈工大的一个校区,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学,是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
4、一流”建设A类高校首个在深圳市举办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水平校区。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与大湾区产业结构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参照全球著名理工院校的专业结构,有的放矢凝练学科方向,以十余年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为基础,自上而下探索开展本科教育,快速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具有哈工大特色、符合国际一流大学标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校区传承哈工大传统、发扬深圳精神,充分发挥哈工大的品牌优势、办学资源优势和深圳市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在学校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现有理、工、管、经、文、艺、法7个学科门类,在25个一级学科中,
5、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截至目前,校区已培养四届本科毕业生2570余人、毕业1.3万余名研究生,7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在深圳办学二十多年来为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校区坚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杰出人才。校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6、为导向,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构建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校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需求,聚焦四类人才培养,将现有本科专业融合成“新工科大
7、专业”建设,构建学科专业新结构。校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大类(集群)9个,包含18个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5个,理学专业1个,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各1个。(三)在校生情况校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868人,其中本科生5570人,硕士研究生3669人,博士研究生1331人,留学生298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51.25%。(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校区坚持一校三区招生联动,本科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理工类(物理类)24个招生省份录取生源质量在全国高校平均排名跃居第9位。2023年,校区新增山东、天津、甘肃三省(市)招生,面向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招收本科生1374人,包括普通批次127
8、6人,国家专项计划80人,高校专项计划18人。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理工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超出省重点线100分以上,其中黑龙江、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海南、重庆、广西、湖南、安徽、辽宁、吉林、河北、云南、四川、河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出省重点线150分以上。办学地广东省连续六年位于省内高校理科榜首,2023年录取生源质量创历史新高,普通批物理类投档分659分,最低省排位升至2326名。表12023各省份普通一批重点线、录取最低分、最低分超重点线情况省份科类一批线/特控线(重点线参考基准)录取最低分超重点线分数省份科类一批线/特控线(重点线参考基准)录取最低分超重点线分数
9、广东物理类539659120黑龙江理工类408643DJ史类11454061777文史类430544浙江综合曲革5Q46727Q理T举45964H1RQ贵州湖北物理类525662137文史类54563287历史类52760881云南理工类485649164广西评T米7cL-1QO小米CQA04埋-L尖4/0OOfIoZOZy福建文史类52862799物理类468654186物理类518660142重庆历史类480611131历史类53162089江苏物理类512661149理工类482662180历史类52762598安徽4AQ海南综合改7c0乂丈矢OUs)IUO革oy1891DO江西理工类A
10、CO518656138河南理工类514666InN湖南文史类89物理类53347761365880181文史类理T类547397636593196历中类482618136宁夏文中类488578四川90理工类222520672152理工类443665陕西文史类13052760477文史类489619绅A改物理类492658166山东八520667河北EreU浙江安H江ESJII潮匕辽宁吉林黑龙江i北雷州nMBR江若海南1,勰宁陋山塞天甘翕Mll叫I加叩阳IlIHIIHFnV3000飙类94668174F肃理工乂辽宁19140,.历史类495622127嚷工类463635吉林17260文史类485
11、556门叫年2022年2023年Il433HU,11,9624图12021-2023年理工普通类录取最低分省排位变化情况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校区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渠道全方位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稳步扩大师资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着力构建一支潜质强、精谋划、善攻关、学术竞争力与影响力卓著、引领未来学术方向发展的教师队伍。校区现有专任教师652人、外聘教师8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3.3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2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4.42%;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
12、士)的专任教师6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9.69%。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详见表2。高层次、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肖淑敏教授荣获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深圳市首位获此奖项的女科学家;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BerndR.Noack教授被ReSearC评为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领域2023顶尖科学家;理学院宋清海教授荣获2023年“科学探索奖”。表2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一览表项目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总计652/89/正高级20130.837786.52其中教授1912
13、9.297280.90副高级21933.5977.87其中副教授20831.9066.74职称中级22634.6611.12其中讲师19830.3711.12初级60.920其中助教60.920未评级O0.0044.49博士63296.936370.79最高硕士182.762022.47学位学士20.3166.74年龄35岁及以下23836.5033.374项目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数量比例(%)数量比例(%)36-45岁26540.6477.8746-55岁10516.101516.8556岁及以上446.756471.91(二)生师比校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57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3669人
14、,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43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数1331人,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数41人,留学生298人,折合学生数为14300.5人;有专任教师652人,外聘教师89人,折合教师数为696.5人;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总数)为20.53。(三)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49人,以校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205人计1,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72.68%。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42,占总课程门数的33.94%;课程门次数为451,占开课总门次的28.22%。(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校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4619.09万元,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0,22
15、2.7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总额7,735.42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15.2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06.82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87.18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56.52兀O图2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1含当年离职人数。(五)教学设施应用情况1 .教学用房校区总占地面积113.89万m2,总建筑面积为64.62万m2。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47792.36m2,其中教室面积40328.0m2(含智慧教室面积10885.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97965.0m2。拥有体育馆面积38493.0m2o按全日制在校
16、生10868人算,生均校区占地面积为104.79(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59.46(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32.00(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9.01(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3.54(m2/生),详见表3。表3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类别总面积(平方米)生均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1138900.00104.79建筑面积646162.5059.46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7792.3632.00实验、实习场所面积97965.09.01体育馆面积38493.03.54智慈教室建设颇具成效。自2019年起,校区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教学环境,经过几年的建
17、设,教学条件焕然一新,较上年增加7间共99间录播教室已投入使用,实现授课和录像同步进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受到师生欢迎。校区打造了U型教室、记忆板书教室、书写墙教室、研讨型教室、双屏对比教室、网络互动教室等多种类型的智慧教室,通过外在环境的变化,激发教与学的内在变革,为校区教育教学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质赋能,为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造硬件条件。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校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6.43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4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9495.8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21.88%。校区有省部级实验
18、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1750.0台(套),合计总值4.889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690台(套),总值34184.97万元,按本科在校生5570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87765.42元。3 .图书资源及利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作为深圳大学城三所学校共同拥有的图书馆,面向深圳市民开放,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是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科技文献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科学教育基地和为市场、产业、研发提供社会化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平台。大学城图书馆以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纸本馆藏和数字
19、化馆藏兼顾为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是深圳市电子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图书馆拥有阅览室座位2900个,拥有纸质图书22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纸质图书册数/折合学生数)为154.54册;拥有电子期刊1305.43万册,学位论文1369.07万册,音视频316807小时。图书流通量达到11.60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3927.17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976.00万篇次,当年新增图书70816册。4 .信息资源及应用目前校区有线网为万兆核心千兆到终端,覆盖所有教学、办公区、宿舍、食堂、室内活动场所,无线网基本实现校园楼宇全覆盖。总出口带宽约20G。对外运行网站67个,近一年服务活跃用户数14000+
20、,认证登录794万人次,其中本研教学管理与服务84万人次,VPN认证系统47万人次,信息门户37.5万人次,OA系统12万人次。多样化信息平台助力教学提升。校区部署了长江雨课堂、学堂云、Blackboard系统、竞业达一体化教学云平台、讯飞口语训练系统等一系列线上教学系统,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化工具支撑,解决互动僵化、口语练习少等问题。持续完善本研一体化教学平台,做好教、学、管的数据挖掘工作。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校区在继承和发扬哈工大学科特色和工科优势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21、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产业经济结构,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构建了满足校区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18个,共享学校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二)课程建设20222023学年,校区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计713门、1598门次(含网络授课),自建、引进MOOC、SPoC共计49门,其中引进国家级精品MOOCIl门。加快一流课程建设步伐。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零”突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1Ho为进一步推动校区一流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区提
22、前谋划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工作,重点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与有潜力申报的教师逐一沟通,给出推荐申报类别的建议,推动学院谋篇布局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为完善校区通识教育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水平,开展了首批文理通识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共立项18门,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纳米科技:毫末之间改变世界批判性思维导论当代中国环境治理传媒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其中14门课为原课程升级改造,4门课为新建课程。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课题立项建设工作,新增立项在线开放课程4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类项目8项;扎实推进英语、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组建写作与沟通国家安全教育工程伦理等公共基础课的
23、教学团队。加强体美劳课程建设。不断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课程实施“三年制”,一年级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直接选项分班,二年级和三年级根据上一学年春季学期身体素质考试成绩分班,实施分层次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严格落实国家要求,明确要求学生需修读美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除鼓励学院积极开设课程外,积极引进高质量Moe)C平台课程,并充分利用一校三区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共享课程资源,不断丰富美育类课程资源,累计为学生开设美育类课程35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设置“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模块,其中须完成社会实践学分至少1学分,以修读学分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
24、人才培养中,要求各学院在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设置劳动教育专题课程或在己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同时校区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并组织专题讨论,邀请专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初步形成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思路,依托基地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为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方案。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遵循党的理论创新规律、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将教育强国建设、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先手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
25、设有机地融入课程章节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教育事业融入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认识。根据教材修订后的章节安排,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为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机地融入课程知识点,确保学生将教育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贯通起来,将教育、科技、人才融通起来,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明确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校区思政课程同国家思政课课程体系严格对标,在2017-2021学年连续讲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以及涵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26、义理论体系概论。2022年秋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成立。2023年春季学期在面向2022级本科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基调,注重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与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主旨精神融为一体。同时,坚持以贺信精神为引领,融入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服务校区本科生培养大局。(三)教材建设校区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启动2023年度教材建设项目立项申报
27、工作,以坚持育人功能、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改革创新为立项原则,重点支持符合校区发展定位和优势、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和校区特点的教材;鼓励水平高、发行量大且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材进行修订再版;鼓励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嵌入数字资源,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校区坚持教材“凡编(修)必审”“凡选必审”原则,组建了教材选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教材审核专家库,出台了深圳校区境外原版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实施校、院两级教材审查制度,每学期例行组织开课单位对选用教材进行审查和公示,并严审境外教材的使用。校区马工程重点教材对应课程开设8门,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率、重点教材覆盖率均达到100
28、%。(四)教学改革校区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细管理、设培训、推成果:鼓励师德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严格把关项目立项与过程管理,做好各类项目、评奖申报的筹划工作,重点关注前期圈定培育的种子教师;定制专项教研教改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在项目选题、创新点提炼、整体设计和特色挖掘、平时成果积累等方面展开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持续跟踪结题项目的后续进展,鼓励
29、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进一步凝练成果申报各类评奖评优;初步拟定校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贯彻“整体设计、分层分类,系统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落实集中申报、公正评审、择优立项、规范管理、注重成效,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定期开展检查。20222023学年,主要立项情况如下:(1)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共申报23项,其中校内立项14项,获批广东省立项5项;(2)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申报30项,推荐16项至广东省,13项获批;(3)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共申报20项,推荐5项至省学会,3项获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
30、4)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申报28项,推荐15项至深圳市,8项获批(其中成果培育类课题2项,专项课题5项,单位资助课题1项);(5)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共申报3项,3项均获批立项;(6)校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共申报39项,其中校内立项28项。另外,经单位初审、专家评审、校区审核,2项通过广东省结题验收,6项通过深圳市结题验收,24项通过校区结题验收。主要获奖情况如下:(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1;(3)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校区认定11项,获批学校2项、广东省3项;(4)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二等奖1项;(5)广东
31、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6)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教学优秀案例10项。国家级流本科课程 H XZM 图3校区首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面向乡村振兴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实践(五)实践教学校区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已基本构建起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实验、综合与设计类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学习与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递进式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开设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多个层次实验教学课程。充分借鉴学校先进的工作理念及做法,推动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四年不断线。1 .实验教学校区有实验技术人员90人,具有高
32、级职称12人,所占比例为13.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9人,所占比例为98.89%。本学年开设实验的本科生专业课程共计231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66门。校区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专业规划、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协同运行”的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新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达成硬件资源、队伍、课程、活动的有机统一。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有通识与基础、技术基础、专业教育三个系列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开放创新的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中心协同各专业开展实验与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
33、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内涵式发展。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22年秋季学期起,校区启动第四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除常规的校院两级督导检查机制和全员论文重复率检测外,校区依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施选题评审常态化,并由校级督导专家抽检20%的选题。校区组织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细化落实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评选2023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0篇;开展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工作,切实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严把出口关。本学年共提供971个选题,共有292名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
34、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比约72.26%,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3.26人。3 .校企合作校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双区建设”,立足深圳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及创业氛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优势,探索以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的改革思路、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积极联络各类高精尖企业开展多项合作,包括联合培养、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建课程、开展竞赛合作、设立奖学金等,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本学年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新增立项28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累计已与华为、
35、腾讯、大疆、同花顺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研究93项;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1项;战略合作伙伴新增深圳广电集团。加强教学和前沿产业的对接。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建课程增至19门,覆盖选课学生近3000人次,在授课内容、教学材料、实验平台等方面有机融入华为鲸鹏、昇腾、华为云技术知识。校区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0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768人次。(六)创新创业教育校区现设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9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5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318人。本学年,继续贯通项目学习模式,大一年度项目计划
36、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计划”)的参与学生逾1200人次,其中本科生大一年度项目,涉及17个专业(类),参与学生人数达IlOO余人,学生参与率超80%;“大创计划”项目立项45项,其中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明确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框架,推进竞赛指导、创业指导课程化,开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9门次,新开课11门,选课学生达6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60余项,累计获国家级奖项334项,省部级奖项871项。依托学科竞赛,校区不断探索竞赛管理及培训方式,形成了一批教师牵头指导、协调资源,学生自发组建、
37、自主管理、自由探索的创新实践团队。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深圳零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互认、研学交流、师资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创新教育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成效逐步体现,基于创新实践训练,学生产出一批优质科研和技术成果,依托学科竞赛成果发表若干论文和专利。与乐聚共建智能机器人实践平台,形成了“基地一课程一培训一创新竞赛一实习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以赛促学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洋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ww产放独自协同寿人基地(联接犊 域)合作坊议哈尔渡工业大学(深圳)。深圳零学院战略合作物仪HUAWEI*:山Kit图4校区与华
38、为、零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关系(七)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校区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师教学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培训和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教学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修班、教学工作坊等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打造“荔园讲堂”教学讲座系列品牌,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2022-2023学年,共组织教学成果奖培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主题的教师发展活动21场,49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为历年最好成绩。本学年继续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专项经费”,支持以学院为主体开展各类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
39、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2022年秋季学期校区举办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讲授+实操”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导师沙龙活动。本学年,校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举办3期导师沙龙活动,邀请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生导师作专题分享,内容包括学生的学术培养、团队建设、组会制度、学术发表等。导师沙龙活动已日渐成为校区研究生导师间交流“育人技艺”、共话学生成长的重要交流平台。清华大学标杆课程观摩。清华大学面向校区教师推送16门“标杆课程”,教师可线上观摩名师课程,学习清华大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卓越教学7项修炼研习营。研习营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资深
40、培训团队到校培训,培训团队紧密围绕7项教师教学核心素养,通过理念讲解、自主探究、课堂展示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教学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赛训结合”的理念,学年内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各类教学竞赛,不断完善“赛前培训辅导-模拟参赛经验分享”的全链条机制,持续推动“教赛相长”,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实现新突破:校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崔爱娇老师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理学院马永辉老师在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广东省赛区(初赛)一等奖、中南地区(复赛)二等奖;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王灿获全
41、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校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张莹在哈工大第三届课程思政大赛中获一等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顾术实在哈工大第七届卓越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氛围营造。2021年10月,校区设立“哈工大深圳教师教学服务号”,已发布各类教学案例、教学心得、获奖新闻、教学活动新闻、教学培训通知与总结等90篇,累计阅读量己达13000余次,持续推广优秀经验成果,为学院及教师搭建经验交流分享平台。营造“思教、研教、善教、爱教氛围,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追求教学卓越。图6马永辉老师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 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
42、奖/中南赛区二等奖图5崔爱娇老师获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 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四、专业培养能力(一)本科生培养方案情况校区各专业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贯彻一流标准,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的效应,校区深入分析供求关系,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需求,聚焦四类杰出人才培养,强化分类别、分层次、分轨道教学资源建设,与学校相对统一,兼顾校区特色,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坚持以问题和未来需求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以“大专业”“大课
43、程”构建分类别、分层次、多元化的“1+1+X”培养模式,重塑“公共基础+平台基础+专业方向+自主发展”课程体系,厚实数理基础、强化学科交叉、注重多元发展,贯通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框架由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组成,毕业总学分为140760,其中增设跨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强化复合交叉培养。大力推动国际本科生招生及培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创新人才集聚地,校区对标国际,实施大类培养、单独培养方案、全英文授课,加大中文基础、国情类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的学分占比,完成了2个本科专业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经管类)的国际学生培养方
44、案论证工作。(二)人才培养情况根据学校“1+1+X”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校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大一学年厚植数理基础,大二学年夯实工程领域基础,学生可在专业集群内任选专业,强化专业领域方向能力培养。深圳校区坚持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设置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自动化与电气工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三个工科集群,针对材料、土木、环境、化学类,实施卓越优才计划,另设智赞人居工科试验班和经管试验班,与此同时开展了涉及18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秉承哈工大校训精神,注重夯实学生数理、工程领域基础,增设多轨道的自主发展课程模块,强化交叉融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以项目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实施难度
45、进阶式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开展本科毕设全贯通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创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依托大湾区优质企业资源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积极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人才培养,开展暑校、交换、联合培养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各专业(集群)强化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以“大课程”形式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尽量“打通”大类平台课,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选修课程,明确每一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与目标,充分论证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以一流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淘汰一批“水课”。积极申报或者联合设置新型辅修专业,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跨专业课程资源。20222023学年,校区现招18个本科专业平均开设课程39.61门,其中公共课12.33门,专业课27.28门;各专业平均总学时2473.44,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2162.5、277.61;四年制专业平均总学分164.91,五年制专业平均总学分226.44,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39.08,占比22.76%。(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校区党委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