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追求真实,生成感动卜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又是一次与感动有关的习作!每逢这样的习作,我就头痛,真不知道该怎样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真实的、有感情的文章。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翻开书,准备讲解这次习作,突然讲台下传来一声低低的叹息,虽然声音不大,但在如此静谧的课堂里,显得尤为突出。我知道如果此时我弃之不管的话,肯定会更难把孩子们带入到这个本来就令人头痛的习作课堂中,于是,我把目光投向那个发出叹息的小男孩身上,轻轻问一句,“胡钧,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听见我的这句问话,全班学生都看向了他,期待着他的回答。迎着我真诚的目光,胡钧站了起来,说道:“看着课文中妈妈这个词,我想起今天早上妈妈送我来学校,结果回去
2、的时候下了雨,不知道她淋湿没有J我轻轻的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然后动情的对全班学生说:“胡钧是因为担心妈妈会不会被雨水淋湿而叹气,他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顿了顿,我又说道:“像胡钧的妈妈一样,每个人的妈妈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只要你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母亲的爱。其实,不止母亲的爱,还有很多人为了让你们健康成长,都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的爱,比如爸爸、爷爷、奶奶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爱,现在大家就回忆一下,哪一个细节最让你感动,是什么事情,把它写下来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我想让他们自己先回忆一下生活,然后在接受爱与感受爱的同时,并把这份爱给写下来。下课
3、的时候,我把他们的初稿收了起来。不到一节课的时间,我就把他们的初稿大致给看完了,但是我感到很失望,许多学生的习作平淡如水,有的泛泛而谈,有的虚情假意。唯有一篇习作引起了我的兴趣,大致内容是:我很挑食,妈妈如果做了我不喜欢吃的菜,我不但一口不尝,还会把整盘菜都倒进了废水桶,令妈妈也得跟着我挨饿一顿,妈妈就会经常想尽一切办法做可口的饭菜,每次看到妈妈挨着饿忙里忙外的身影,我就会特别内疚,感动于妈妈的爱,更愧疚于自己的无知与迷茫。我为孩子的感动而感动,立即萌生了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班学生的愿望,让它成为唤起学生真情的阳光雨露,让这份真情感动注入孩子心灵,触动他们也像这位同学一样真正为生活所感动。第二
4、天语文课上,我带着这份冲动跨进教室,饱含深情地宣读完这个感恩故事,学生却一个个瞪着眼睛注视我,没有丝毫的感动,而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许多学生扭转头,把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写故事的同学。我心中不免有些恼火,可还是按照我的计划循循善诱道:“王鑫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孩子。不像在座的好多同学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竟然都千篇一律地写妈妈在生病时如何精心照顾我,在雨天的放学后为我送伞十余年的家庭生活中竟然没有一份真实的感动!”我有意识地将“真实”这个重点词语顿了顿,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一个前排的女生在座位上轻轻哼了一句:“这真实吗?她妈妈出车祸死了!“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猛然“咯喳”了一下。接下来
5、,在大家短暂的议论中,我明白了一切。习作课堂上,我本想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动生活,让真实的感动搭建一个新课程的习作生命场。没想到这篇感动我心、触动我情的,我所认可和欣赏的“真实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真实,这简直是一个教学笑话。我冷静地思考了片刻,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课堂上应该敞开心扉和学生真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我平静的看着孩子们,说道:“故事显然是不真实的,老师困惑的是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我想现场采访一下王窸同学。”我用目光征求了王鑫的同意后说:“你知道吗?作家笔下的小说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原材料来自生活,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且深刻,所以虚构的故事感人肺腑。老师想知道,
6、你的文章里说道妈妈如果做了你不喜欢的菜,你会不管不顾的把整盘菜都给倒掉,有生活来源吗?”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我想,我的问题一点都不尖锐,丝毫没有批评她的意思,应该能打消王鑫的心理压力的。王鑫看了我一眼,站了起来,说道:“我很任性,奶奶做的菜如果有一点令我不满意,我就会赌气不吃,奶奶如果不理我,我就会觉得奶奶不爱我,有好几次还把奶奶做的菜全给倒进了废水桶。奶奶也会很生气,就会抱怨妈妈不该生了我这么个不听话的孙女,可奶奶每次生完气,仍然会像往常一样照料我的一切。我是把奶奶换成了妈妈来写的。”“原来如此,”我说,“你是被奶奶的真爱打动,又把故事移栽到妈妈身上,可为什么不直接写奶奶呢?”
7、“因为想妈妈。”我恍然醒悟,因为想妈妈,一位孩子因为太想妈妈了,而把奶奶当成了妈妈,叙述着感人的故事。我很佩服她在写作上的这种“移花接木”的本领,也被她的这种真挚的感情感动了,我想在她心中,也许奶奶和妈妈早已经达到情感上的统一了。我对王鑫说:“你很幸福,因为你有这么一个疼你爱你的奶奶,还有一个曾经关心呵护你的妈妈,老师建议你在这次习作中,把这两份挚爱、两份感动,都写在同一篇文章里。”我显得有些激动,因为我成功地把课堂引向了真实,把孩子引向了坦诚,让全体学生都聆听到了真实的心灵对话,感受了课堂中的真善美。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这是学生对我在课堂中和他们真诚互动、换取坦诚交流的认可。这掌声很真切,很
8、和谐,我为此时的课堂感动!课还在继续,教学还在继续,这篇文章,这个事件带给课堂的一份份感动还在生成。我思考着:我已经比较理想地构建起了一个美丽可爱又不失真实的课堂,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已生成的动态课堂资源让所有的孩子追寻生活中的真实和感动呢?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在这片习作的精神领域里实现一次情感价值观的提升,让我的语文教学彰显一些人文色彩?我把所有的问题和思考都归宿到一个最重要的点上让所有的孩子在今天这个课堂上感动起来。我对孩子们说:“有位大师曾说过世界上最美丽的是真实,可是为什么反映在这次习作中的大都不是出自生活的真实写照呢?大家没有真切的感动,是因为你们的生活没有带给你感动?那么多关爱你
9、们的人不曾带给你们感动?”我把问题抛给了所有的学生,在每个学生都开始关注和思考的时候,我有准备地把自己课前分析的原因亮了出来:“原因很简单,不是生活没有感动你们,而是你们没有为生活所感动。你们缺乏对情感的敏锐感受力,对已经拥有的父母长辈的百般疼爱和悉心照料已司空见惯,自然也就孰视无睹了。现实生活中,你们大都只享受而不懂得珍惜和感谢,只索取而不知道体贴和回报。久而久之,浑身上下的神经和细胞丧失了“感动”功能。这好比久在馥郁花香中,自然也不知其香了。”我的这番言论极有征服力,满堂学生神色严肃,认认真真的听着。前面的这些还仅是对问题的追本溯源,那么究竟该怎样唤起孩子心中的感动?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目光和
10、课堂上真诚互动的氛围告诉我应该用真实延续真实,用感动传递感动,用心灵感染心灵,用真情换取真情。我为学生和课堂带给我的感动而“情动语发”,开始倾吐心中保存着的那一份份童年时代的感动:曾经在一所私立中学读书的我,半个月学校才放一次假,那时家里不是很宽裕,吃不起学校那两元钱的一份菜,所以每次来学校都会从家里带来一些腌菜,但这也只能管上一个星期,所以每到第二个星期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让别人捎话儿,叫妈妈从家里送些菜我,后来妈妈逐渐养成了习惯,每到第二个星期,妈妈就会准时送来新鲜的腌菜,有时还会带来一些家里自种的水果。有一次,也是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那天天气特别热,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呆着,为躲避那火辣辣的太
11、阳,中午休息时分,我准备去上厕所,在途中,我看见一个妇女提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子站在操场中间,向这边张望着。我定睛一看,发现那个妇女正是我妈妈。我走到妈妈面前,看到妈妈满脸的汗水,袖口也被汗水给浸湿了。我问妈妈怎么不等太阳小点的时候再送来,妈妈说了一句,我就怕你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有菜啊。我心里感觉怪怪的,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感受,现在明白了,那就是感动!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的故事感染着孩子,我的感动触动着孩子,他们神情专注,一语不发。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感动是要去发现的,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天翻地覆、轰轰烈烈的,感动不会大张旗鼓地来喊你叫你。感动常常藏在很细微很平常
12、的地方,它总让你去细细地体会和收藏。”孩子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我的故事,我的分析,我的真情,影响启发着他们。今天的课堂在告诉我:感动,是写作的生命,是课堂的生命,是教学的生命!我相信在今天这个课堂上,我成功地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感动之弦,学生心海里荡起了涟漪,激起了浪花。在学生心潮起伏澎湃的时刻,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荡舟于心海中,积极自主地找寻生活中的一幕幕感动,一份份真情。我让学生赶快用笔记录,就像刚才老师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述一样,不需要辞藻的华丽,言语的精美,要的是那份真实和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开始书写一份份真实的感动:奶奶总在周末给我带来一铁罐的鸡蛋,用一个铁皮罐子装着,这样
13、不会碰碎鸡蛋,她说这都是野生蛋,营养很好的,嘱咐妈妈每天别忘记给我吃一到两个,能长个子的。除了鸡蛋,她还会给我带些活泥纵和黄鳍,还有鲫鱼,我从小到大,她都这么带给我吃的。我的个子真的长得好高,身体也越来越壮。我特别喜欢吃蚕豆,妈妈下班回来已经晚,没有来得及去田里摘来蚕豆,我赌气了。爸爸回来了,拎着满满一篮子的蚕豆。他知道我最爱吃这种豆的。其实我很清楚爸爸的肚子饿得很,可他没有先吃饭而是把豆子装在铝锅里,放上水,开始煮起来。爸爸边忙碌着边说:“这豆子你最喜欢吃,现在正是嫩的时候,你少吃点饭,把豆吃痛快!”我感觉爸爸对我特别好。妈妈每天早上比我早起,买我喜欢吃的早点,每天的早点都不是一样的,下雨天
14、,星期天,她也去买让我欣喜的是,学生笔下的感动细微了,细腻了,平凡了,朴实了,真切了,深刻了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学生只有首先为生活所感动,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这个“真实”和“感动”飞扬的课堂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更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习作理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放飞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也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回想以往,我常把学生作文单调空洞、雷同失真的原因归结为他们的阅读积累太少,生活空间太窄,想象能力太弱;今天的课堂让我改变想法,缺少感动才是真因所在,对阅读中的精彩篇章缺少心灵的感悟,对生活中的动人情景缺少真情的发现,对丰富的人情事物
15、缺少敏锐的观察今天的课堂让我反思:学生因缺少感动而导致习作虚假空洞,我们的教学理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望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视作被动的写作机器,压根没意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学生也被“因势利导”成了没有自主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械体。教学空间狭窄,不曾让学生的生命体感动;课堂氛围压抑,不曾让学生的精神体震撼。师生之间不曾有滋生情感的种子,学生心中不曾有放飞真情的阳光。学生的习作又怎么不会是空话、假话、大话连篇呢?我回想着曾经作文教学中有太多的纯技术性的指导经历,我很少能以从容的心态让学生静心地去观察,细心地去体味。我曾经所追求的经典型、精品式的作文教学在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共同研讨的篇章结构,集体锤炼的华丽辞藻,优秀学生的思想境界,典型习作的开篇结尾导致学生习作完全丧失了个性和真情。长期如此,学生的文章自然是“千人一面,万物同体”了。我要扪心自问:学生没有生活的真实感动,习作中又怎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发现,怎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灿烂?感动,是焕发习作真实生命价值的绿色养料,是呈现习作永恒人文色彩的生态环境。在课堂内外,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追求真实,生成感动,让学生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而感动,让心灵的感动为生命的每时每刻喝彩,让习作成为关注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载体,闪烁出思想道德和精神情操的熠熠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