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12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衢州市“十四五”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品种、品质、品牌“三品联动”,坚持内销、出口、加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调品种、优品质、铸品牌、育主体、强科技,加快柑桔(含胡柚,下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全市发展柑桔新品种50000亩,建设精品柑桔基地10000亩,培育柑桔家庭农场500家,全市柑桔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柑桔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柑桔种植效益提高30

2、%以上。二、空间布局重点布局在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常山县,着力打造十二大柑桔产区:柯城区石梁镇、航埠镇、沟溪乡、华墅乡,衢江区高家镇、莲花镇、廿里镇,龙游县湖镇镇,江山市四都镇,常山县招贤镇、青石镇、白石镇。三、重点工作(一)强化品种改良。每年推广柑桔新品种IOOoo亩,逐步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和结构优化。重点推广无核桃柑、早熟桃柑、鸡尾葡萄柚、红美人、甜橘柚、春香、大雅柑、甘平、香柚等新品种。突出抓好无核桃柑种子种苗工程和示范推广,以无核桃柑产业发展联盟为纽带,通过统一种苗、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致富新模式。针对我市处于柑桔种植北缘地区,容易遭受冻害的产业发展痛点,

3、开发和推广柑桔冻害政策性农业保险。(二)强化主体培育。牢牢抓住桔园流转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推进桔园流转,推进柑桔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农创客等各类人士创办家庭农场,专业从事柑桔生产经营工作。探索创新流转机制,通过桔园入股、以产量定租金、“统一流转、二次返包“等方式,与农民分享发展红利,提升农民桔园流转的意愿。每年培育连片种植柑桔2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00家。(三)强化基地速设。深入实施万亩精品柑桔基地建设工程,每年建设2000亩。精品柑桔基地要求集中连片种植,推行宽行窄株栽培、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各县(

4、市、区)开展柑桔精品园创建,大力支持柯城石梁柑桔小镇、常山柚香谷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四)强化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柑桔精深加工,拓展柑桔利用途径。扶大扶强柑桔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扩建厂房、环保设施升级等,扩大柑桔精深加工产能,在巩固传统柑桔囊胞加工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NFC果汁等新产品。积极推进胡柚“一果两用打响衢枳壳中药饮片品牌。大力发展衢陈皮产业,推动衢陈皮进入新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推进衢陈皮基地GAP认证和加工GMP认证,提高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培育一批衢陈皮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邓秀新院士团队的合作,及时引进转化最新柑桔科研成果,建设国家级的柑桔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5、加快水果无损伤测糖仪在柑桔分级包装上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的均一性,为精品营销奠定基础。深入研究柑桔盆栽新技术,开发柑桔盆景新产品,加强地方特色观赏品种衢桔的利用,拓展柑桔的园艺审美功能。(六)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加强与淘宝网、拼多多、抖音等网络资源的对接,拓展与大型商超等集团采购的合作,扩大“网上+网下销售渠道。每年底举办一次全市精品柑桔擂台赛,对评出的优胜主体给予奖励,大力宣扬优质精品的价值导向,营造优质优价的良好氛围。加强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积极组织主体参加中国农交会、浙江农博会等知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衢州柑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扶持政策设立柑桔产业高

6、质量发展专项,重点扶持无核桃柑等新品种推广、精品柑桔基地建设、柑桔保险增品扩面提标、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宣传推介等。衢州市“十四五”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市委“1433”战略发展体系和乡村振兴“3752”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三产交融、跨界打通、全价利用的理念,充分发挥衢州绿茶核心产区和“中国茶机之都的优势,做精名茶、做优香茶、做大出口茶、做强深加工,全面构建茶叶、茶机、茶具、茶叶籽油“四茶”联动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全市建设生态茶园50000亩,新建(改建)茶叶加工生产线20条,茶文化旅游村

7、10个,茶叶采摘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亿元。通过政策驱动、产业联动、项目推动和品牌带动,大力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茶机之都地位进一步巩固、茶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茶叶公用品牌进一步打响、茶文化茶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二、空间布局重点布局在开化县、江山市、龙游县、衢江区,着力打造十大茶叶产区:开化县苏庄镇、何田乡、华埠镇、齐溪镇、池淮镇,江山市凤林镇、峡口镇,龙游县溪口镇,衢江区岭洋乡,常山县何家乡。三、重点工作(一)培育一批新型主体。牢固树立抓产业就要抓主体的理念,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在内培方面,重点扶持一批本地茶叶龙头企业和茶机龙头企业

8、,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23家茶业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在外引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国际国内知名茶叶企业,着力在茶叶深加工、茶旅综合体等领域取得突破。在人才方面,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一批制茶工匠。围绕打造“中国茶机之都”,充分发挥衢州市茶机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的作用,强化茶机企业行业自律、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加大茶机品牌推广力度。(二)开发一批新兴产品。顺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在提升传统名茶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红茶、香茶、抹茶、速溶茶、普茶等新产品。充分发挥衢州生态环境好、茶青品质优、茶机技术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曲毫香茶。同时,把抹茶作为茶产业振兴新的增长点,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扶持主体建立抹

9、茶基地,开发抹茶深加工,扶持建设示范性抹茶生产线,培育抹茶产业。加大具有衢州特色的壶、碗、杯、盘、托等茶具开发力度,加快形成“青瓷+白瓷+根雕”全方位发展的衢州茶具产业格局,倡导“饮衢茶用衢具”的风尚。(三)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结合全域旅游和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开化齐溪茶叶特色小镇、衢江岭洋茶香小镇、智慧茶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茶文化旅游村、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等一批茶旅游示范点建设,推动茶产业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融合发展。(四)推广一批先进科技。加快推广优质、高产、适制性好和适合市场需求的茶树新品种,着力提高良种化率。

10、大力推进茶产业“机器换人”,在种植环节,重点推广茶叶机采技术,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示范。在加工环节,按照“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的要求,推进标准茶厂建设,创建一批标准化名茶厂。在延伸环节,示范推广茶、籽两用茶树新品种,推进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领域的精深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五)打响一批知名品牌。结合“三衢味”品牌建设,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主体参与的新模式,打响衢州茶产业品牌。抓住创建全国村播基地的契机,培育一批“网红”开展直播带货。积极组织主体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等各类大型茶叶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打响开化龙顶、开化开门红、江山绿牡丹、龙游黄茶、常山银毫、衢州

11、玉露等区域公用品牌。围绕建设“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的理念,推进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坚持每年举办全民饮茶日活动,不断浓厚茶文化氛围。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茶叶智慧化加工生产线示范、茶叶生产机械推广、茶文化旅游村建设、茶文化宣传推介等。衢州市“十四五,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市委“1433”战略发展体系和乡村振兴“3752”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力求“稳量、提质、增效L强化科技支撑、主体培育、三产融合、品牌建设,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生产总量稳定在年产3亿袋左右,产量14万吨,全

12、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建成一批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特色园、观光园,推动食用菌产业园区化、数字化、工厂化发展。二、空间布局重点布局在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衢江区,着力打造十大食用菌产区:江山市双塔街道、虎山街道、石门镇,常山县金川街道、球川镇,开化县华埠镇、池淮镇、长虹乡,衢江区樟潭街道、后溪镇。三、重点工作(一)建设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加大食用菌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力度。加强配套的生产运输便道、供水管网、供电设施、采后预冷库、保鲜库、废菌渣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园区的软硬实力。重点支持开化县华埠镇金针菇园区、江山市石门镇食用菌示范园、常山县

13、食用菌综合科技园等传统园区改造提升,做大做强衢江区猪肚菇产业园、江山市长台镇金针菇科技园、常山县猴头菇科技园等新兴园区,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二)加快数字转型。大力推进食用菌生产数字化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监测,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输送,采集并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参数,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打破传统食用菌生产模式,从依赖劳动和经验生产向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新技术转型,实现周年生产、加工包装、经营决策等现代工厂化管理。(三)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经营、订单生产等方式,优势互补,降低

14、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省内外有实力的食用菌企业入驻园区,充分融合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四)发展精深加工。大力推进食用菌产品以鲜品为主,向鲜品和加工品并重发展转变。鼓励企业加大精深加工研发力度,研发新产品,扩展生产线。加强猴头菇原料高消耗型深加工产品开发,争取猴头菇多糖提取项目落地投产。改善食用菌加工、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积极开发食用菌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等精加工产品。(五)加强品牌建设。加强“江山白菇”“常山猴头菇”“开化黑木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宣传,着力打响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直销、专卖店、代理、电

15、子商务等销售网络,缩短中间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浙江农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四、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食用菌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示范推广。衢州市叶四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市委“1433”战略发展体系和乡村振兴“3752”顶层设计为指导,围绕“保供应、保安全、促增收“,稳面积、挖潜力、增效益,实现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平稳增长,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全市建设保障型蔬菜基地3万亩、高山(山地)蔬菜4万亩、高标准基地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115万吨,全产

16、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空间布局蔬菜生产布局在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和开化县,重点发展乡镇为衢江区杜泽镇、莲花镇、湖南镇,柯城区九华乡、七里乡、万田乡,龙游县詹家镇、小南海镇、横山镇,江山市凤林镇、虎山街道、双塔街道,常山县东案乡、天马街道,开化县何田乡、音坑乡等。三、重点工作(一)强化基地建设根据最新衢州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逐年推进的原则,建设一批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蔬菜应急保障供应能力强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力争5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发挥衢州自然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运用生态循环技术,对焦盒马鲜生等蔬菜标准,实施放心菜园建设,发展精品优质蔬

17、菜生产,抢占城市中高端市场,成为长三角的后菜园。先期规划建设衢江区为核心的杜泽莲花水生蔬菜基地和富里果蔬基地,续建具有衢州特色的辣椒基地、西甜瓜基地、生姜基地等,建设4万亩高山(山地)蔬菜、5万亩高标准精品基地。(二)强化科技支撑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中心,通过展示示范、科技培训、专家帮联等形式,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广集约化数字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精准施肥、智能化管理、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和高效生态模式,提高蔬菜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五年内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中心7个,蔬菜育苗供苗中心10个。(三)强化品质提升坚持产管并举,加

18、强对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强化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衢州大花园的自然生态和资源等优势,开展有机、绿色认证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扩大认证基地规模。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广农产品合格证,促进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省市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四)强化品牌培育加快实施蔬菜品牌战略,推进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建设一批衢州蔬菜品牌。利用衢通四省的区位优势和水陆空一体化交通便捷优势,发挥农商城、农贸城的集聚流通辐射作用,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主体参加农博会、展销会、评选活动,提高衢州蔬菜瓜果市场知名度。重视已注册商标和品牌,发挥品牌效应,鼓励主体

19、积极使用商标,促进有品牌商标的蔬菜瓜果实现优质优价。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实行共建共享。四、扶持政策设立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重点扶持市本级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示范性放心菜园创建、精品蔬菜基地培育等。推动蔬菜产业数字化改造,扶持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供苗中心和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中心,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互联网+蔬菜产销模式。衢州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进一步提升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建设,种植和初加工标准化、规范化、

20、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一、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建立以“衢六味”为主的道地中药材标准园40家,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种子种苗繁育及初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中药材产业集群6个,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2个,提升“衢六味”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稳定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二、空间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柯城区以九华康养药园和种子种苗育繁推一体为重点,衢江区以陈皮和衢南衢北山区三叶青、白及、白花蛇舌草为重点,龙游县以玳玳、黄精、莲子为重点,江山市以黄精、白及、葛根为重点,常山县以青石、球川、招贤、大桥、东案等地的衢枳壳为重点,开化县以菊花、白花蛇

21、舌草、前胡为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全产业链布局。三、重点工作(一)提升中药材品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扶持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打造以“衢六味”为主的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展示中心)、育种研发中心,培育发展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结合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全市范围建设全产业链溯源系统试点,实现从种苗源头到规范种植,逐步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大力扶持道地中药材标准园建设(GAP),开展中药材种植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探索推广林下套种黄精、三叶青等林下经济生态循环种植新模式。(二)打响中药材品牌。开展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提升研究,不断完善技

22、术工艺、装备设施水平以及加工产品质量规范,引领我市中药材行业品质与标准的不断提升,制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省市地方标准及联盟标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以衢六味为主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初加工工艺规程,让“衢州标准”成为衢州中药材产业的免检名片。加强部门合作,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衢州中药材的全媒体宣传,以“互联网+”的思维,加强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拓展衢产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衢六味”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培育中药材产业集群。鼓励建设初加工体系,引导企业在中药材清洗、加工、烘干、包装等各个环节提升工艺,推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大力推广中药材

23、加工GMP模式。大力培育中药材初加工龙头企业,创建技术共享、渠道共享、标准共享新模式,提高中药材质量,提升中药材附加值,打造全国一流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四、扶持政策设立市本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重点扶持衢州中药材种子种苗建设、种植、加工、出口以及中药材产业集群、特色小镇建设。衢州市“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为引领,以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力构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养殖生产生态高效、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生态精品渔业,推动渔业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特色养

24、殖品种产出占比持续提高,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0亿元,创建省级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4个以上,创建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家以上,渔业健康养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力争全市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主体100%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二、空间布局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布局水产养殖空间,促进渔业绿色健康发展。逐步做大柯城鳄鱼、龙和草鱼、开化清水鱼三大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引导龙游、江山、衢江、开化等地积极发展溪流性鱼类的开发利用,重点在衢江、龙游、江山、常山等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全域推广山塘水库洁水养殖技

25、术。三、重点工作(-)推进土著溪流性水产品开发利用。立足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溪流性品种养殖、繁育,扩大光唇鱼、马口鱼、蹶鱼、赤眼鳄、光倒刺鲍等溪流性鱼类养殖规模。探索开展台湾铲颌鱼、斑蹶、宽鳍殿、开化青狮等名优品种的养殖繁育,加快亲本培育、全人工繁育、良种保育、加工、储藏及运输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特色品种产出占比。到2025年,建设土著溪流性鱼类苗种繁育基地6家以上、省级水产良种场3家以上,争取实现溪流性鱼类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二)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坚持“稳粮增收、以渔促稻”发展理念,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纳入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强稻渔综合种养各环节的研发与示范,强化农机

26、农艺与渔技的有机衔接与融合。到2025年,全市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基地30个,力争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亩,实现平均亩产水稻IOOo斤以上,水产品100斤以上,增收2000元以上。(三)引导发展绿色健康渔业。持续推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到2025年全市渔业健康养殖覆盖率达80%。规范发展山塘水库“洁水渔业”,提炼推广省级地方标准山塘小型水库洁水养殖技术规范,在全市山塘水库范围内开展洁水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智能控制、远程诊断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建洁水养殖水产品品牌,实现减产增效,每年创建示范点10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示范点50个以上。加强渔业水域环境

27、监测管控,做好全市渔业水域监测评价和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支撑,打造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示范区,30亩以上规模主体尾水100%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四)延长做强渔业产业链条。以柯城鲍鱼和龙游龙和模式为重点推进水产品加工流通发展,支持机械化、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水产品加工储运能力。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发展休闲垂钓、体验采捕等特色项目,推进渔业与文化节庆、旅游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渔业“互联网+”建设,打造水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加强商超对接合作,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水产“新零售”模式。到2025年,打造水产品冷链初加工物流园1个,清水鱼

28、主题3A级景区村5个,培育清水鱼销售龙头企业3个。(五)着力提升渔业组织化程度。扶持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渔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养殖水域向家庭农场、水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加大对水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品牌联盟等形式整合重组,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创建渔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水域滩涂合法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渔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渔业经营体系。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生产、流通、营销、服务等环节有效衔接,让渔民分享增值收益。四、政策扶持(一)

29、加大要素支持。落实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配套)设施用地相关政策,发挥农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的作用,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调控,支持工厂化循环水、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等养殖设施的落地。落实水产养殖保险政策,积极争取省级资金并配套市、县两级资金用于保费补贴,不断加大保险覆盖范围。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利率和期限,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信贷支持。将水产养殖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和农机购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生产主体自筹、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和实施生态精品渔

30、业项目,加大对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开展水产养殖设施装备建设与改造升级、新品种新模式的开发试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三)强化技术支撑。稳定和优化行业队伍,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等涉渔组织,培养乡土水产专家。推进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突破养殖尾水处理、智能渔场建设、水产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在健康养殖、良种繁育、病害防控、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出一批技术成果。衢州市叶四五普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立足守牢底线促转型、优化结构补短板、创新机制激活力,以畜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全力做好生猪增产保供、非

31、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奋力推进畜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目标任务坚持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全市生猪饲养量稳定在300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7000万羽左右,畜禽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二、空间布局全市生猪养殖以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为主,重点集中在衢江区莲花镇、杜泽镇、全旺镇,龙游县小南海镇、湖镇镇、模环乡、詹家镇、塔石镇、横山镇和江山市贺村镇、大桥镇、峡口镇等乡镇。家禽养殖以龙游县、江山市为主,重点集中在龙游县的横山镇、模环乡、湖镇镇,江山市的贺村镇、大桥镇、凤林镇、清

32、湖镇、坛石镇、衢江区的莲花镇和常山县的白石镇等乡镇。三、重点工作(一)聚焦高质高效,全力做好生猪增产保供。以“六化”引领,加快设计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新建、扩建和改建,持续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环境友好、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格局,培育3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支持以整合、收购、合作等形式实施“布以大带小”模式的整合改造,推动中小养殖场户转型升级。以数字牧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衢江区生猪全产业链集成改革,补齐肉产品深加工短板,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二)聚焦安全优质,大力发展特色精品畜牧。以龙游年出栏400万羽肉鸡的士元现代

33、化养殖小区、衢江年出栏300万羽的温科养殖有限公司和江山市存栏80万羽蛋鸡的汇农生态示范园区等项目为重点,推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无抗鸡养殖,提升肉鸡品质。以江山华欣牧业、常山华成牧业等项目为重点,推进湖羊产业发展壮大,鼓励湖羊、奶牛养殖主体积极探索牧旅融合发展。实施龙游麻鸡、龙游乌猪、江山白毛乌骨鸡、江山白鹅、江山乌猪等畜禽地方品种保护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创建,鼓励屠宰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并自建冷链配送销售体系,开展冷鲜肉品配送,培育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龙头屠宰企业。(三)聚焦绿色生态,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推进种养循环体系构建,提高

3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形成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生态化、发酵床或“工业化+生态化+发酵床”等模式治理,畜禽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装备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左右。开展农业碳中和试点,探索建立农业碳账户,完善农业碳中和路径与测算评估体系。推进“饲料环保化、兽药减量化”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生猪、家禽、奶牛等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养殖的减量化目标。(四)聚焦生物安全,加快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防疫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和人员配备,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网格管理。加快对市县两级的兽医实验室提升

35、改造,力争市本级建成四省边际中心动物实验室,提升重大动物疫病检测监测预警能力。健全运输车辆洗消烘干中心运营机制,推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开展关键节点环境消杀行动。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坚持“监测预防、主动净化、精准扑杀”的原则,推进大中型规模生猪养殖场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强化动物防疫的监督执法,落实屠宰企业“两项制度”,以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为重点规范行业行为。四、扶持政策(一)加大用地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生猪养殖栏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需增加附属设施用地的,取消15亩上限规定。优先保障县级车

36、辆洗消烘干中心建设用地,车辆洗消烘干中心及养殖场污水治理、生物安全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所需的附属配套设施用地。(二)加大项目整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项目,通过项目扶持,优先支持生猪养殖场改造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支持生猪养殖场开展栏舍布局改造,新增防疫设施、提升智能化养殖设备、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三)加大资金扶持。落实好引种补贴、贷款贴息和新建场奖励、金融保险、“先打后补”免疫补贴等扶持政策。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畜禽资源保护和动物疫病防控。衢州市叶四五,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油茶供给保障、林农持续增收为目的,提高我市油茶生产经营水平,建立健全油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产业体

37、系,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左右,油茶籽产量达到2.65万吨以上。新增良种油茶种植4.85万亩,完成油茶良种改造9万亩,良种油茶生产基地抚育20万亩以上。油茶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显著提高,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亿元。二、空间布局重点布局在常山县、开化县、衢江区、江山市,着力打造四大产区:常山县芳村镇、新昌乡,开化县苏庄镇、长虹乡,衢江区上方镇、杜泽镇,江山市张村乡、长台镇。以油茶面积3000亩以上的乡镇为片,以1000亩以上的村为点,形成点、片、区结合的油茶空间布局。三、重点工作(一)强化良种推广。使用浙江省审(认)定的油茶良种,优先推广长林

38、40号、长林4号、长林53号、长林3号、长林18号和浙林2号、浙林5号、浙林6号等油茶品种,提倡使用容器苗和两年生大苗,造林时需多品种进行行状种植。严格执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标签等“三证一签”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假劣、非良种和未经引种试验的种苗流入市场,不使用越南油茶砧木苗。(二)强化基地建设。依法依规利用荒山荒地、一般劣质耕地、陡坡耕地等,结合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一村万树等行动,鼓励因地制宜通过套种、间种等模式扩大油茶良种基地面积。按照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LYT19352011),对低产低效油茶林进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夯实油茶丰产稳产基础。鼓励油茶幼林间作粮油作

39、物,推广油茶林下种植、养殖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提升油茶基地综合效益。(三)强化主体培育。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投身油茶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家庭林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油茶精深加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油茶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众筹等经营模式,共享增产增值红利。(四)强化科技支撑。重点建设1个中国油茶数字化信息中心,实现油茶产业信息数据共享流通。聚集油茶原料和茶油加工与产业链市场,引导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鼓励国家重点研发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在衢州设立油茶研究

40、基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省林科院等油茶研究专家团队,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五)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常山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宣传,着力培育“三衢味”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制定衢州压榨山茶油标准,逐步形成全市山茶油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品牌经营格局,发挥品牌集聚效应。加强对油茶种苗、种植基地、油茶籽等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追溯制度,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监控。(六)强化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设备,运行油博士工作站,开展智能化育苗、数字化生产的试点示范

41、。抓好经济型喷灌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油茶生产基地林区道路建设特别是主干道的硬化,建设堆晒场地和生产用房。加快“机器换人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单轨运输机、油茶鲜果脱蒲分离自动化流水线、割灌机、无刷打草机等新机械的应用。四、扶持政策市级财政设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对县(市、区)进行考核奖励。对良种油茶种植、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良种油茶生产基地抚育等进行财政补助,具体办法由各地确定。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推广油茶气象指数保险和林权抵押贷款。各地结合实际,设立配套科技计划或人才工作计划,采用专项经费支持,长期引导技术支撑工作。衢州市叶四五麻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市委“1

42、433”战略发展体系和乡村振兴“3752”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桃猴桃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三产高度融合,实现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将秣猴桃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全市秋猴桃面积达到4万亩,投产面积3万亩,总产量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通过稳定一产、培育二产、壮大三产,不断地提升猫猴桃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稳、品质高、效益好、品牌响、市场大”的目标。二、空间布局以江山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市山区丘陵地带种植猫猴桃,重点布局乡镇:江山市塘源口乡、张村

43、乡、峡口镇、碗窑乡、廿八都镇、凤林镇,柯城区沟溪乡,衢江区周家乡、全旺镇。三、重点工作(一)强化基地速设。大力提升老秣猴桃园,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土,完善水、电、路、架等设施,全面提升老猱猴桃园档次,发展生产经营模式由粗放型、松散型、传统型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不断放大规模效益。适度发展优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品种结构,科学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从培肥、设施配套等方面着手,提高猿猴桃果品质量。鼓励发展有机绿色种植、个性化种植、差异化经营,进军高端市场。(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新品种、新

44、技术,共同开展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构筑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科技传播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农技干部、村级技术员和桃猴桃种植大户等骨干人员生产管理各环节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本地“土专家”,形成梯级式”桃猴桃技术人才队伍。(X)强化配套建设。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推进本地冷储物流资源整合,采用“统一验收”、“统一入库”、“统一冷储”、“统一出库”、统一发货的方式,从整体上降低歙猴桃经营者的冷储物流成本,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在巩固以长三角为主的电商销售区域的同时,积极开拓福建、江西、湖南等物流专线,扩大秣猴桃的市场覆盖面。鼓励江山市以PPP等方式引进投资商,建设一个集物资

45、交易、仓贮加工、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分选包装、展示展销、科技培训为一体的桃猴桃专业化市场,通过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打造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软猴桃贸易集散中心。(四)强化龙头培育。坚持内培外弓产双轮驱动”,培育壮大猱猴桃产业龙头企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或培育出集猱猴桃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园区观光、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完善以龙头企业为主,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贩销户、电商为辅的产供销队伍,发展根猴桃深加工,拓展秣猴桃休闲观光业,提升歙猴桃附加值。(五)强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江山秣猴桃电商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政府搭台、财

46、政扶持、部门主导、主体唱戏、合力推动”的工作方针,实行统一包装推介,统一营销宣传,加强“三品”认证,不断打响“江山桃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四、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桃猴桃标准园建设、猱猴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等。衢州市“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送审稿)以竹农增收致富、山区经济发展为目的,按照“提升一产、做优二产、壮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再造我市竹产业发展新动能、转型新局面和竞争新优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一、目标任务到2025年,力争全市毛竹面积控制在139万亩以内。建成竹产业特色示范县1个,国家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园1个,省级竹产业小微园3个。培育国家竹业重

47、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竹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笋竹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2亿元。二、空间布局重点布局在龙游县、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以龙游的溪口镇、庙下乡、社阳乡、沐尘乡、罗家乡、大街乡,衢江区的大洲镇、黄坛口乡、上方镇,江山市的峡口镇,常山县芳村镇等竹林5万亩以上特色乡镇和衢江区11个、龙游县9个、江山3个等竹林1万亩以上特色村为重点区域。三、重点工作(一)优化一产,积极探索高品质竹林生产经营L提升竹林培育水平。推广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国家竹子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等研发的技术成果,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保障竹产业发展的竹材供给,为我市食用竹笋延长供给周期、增加供给种类。积极

48、推进竹林生产“机器换人”,大力推广割灌机、采伐油锯、伐桩处理机、竹林碧糠吸放机、竹笋剥壳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2 .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建设一批高品质笋用竹示范基地,特别是冬笋高效林、笋材两用林,提高立竹质量和资源总量。充分利用竹林空间,培育一批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生态种养基地。通过人为干预,鼓励将出笋长竹过度集中的大年毛竹林适度变更为小年毛竹林。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林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夯实竹林经营基础。探索建立毛竹林地流转与农村居民失地保险的参保制度,提高林农退出经营意愿,促进竹林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主攻二产,积极推进竹加工转型升级1 .谋划布局一批初加工点。在龙游县庙下乡、溪口镇、衢江区大洲镇、上方镇等重点产竹乡镇,利用合法的闲置土地与厂房,引进竹材加工项目。提升龙游溪口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与产业规模,加快庙下乡竹材加工集聚区项目建设。新规划建设溪口镇长田圾、沐尘乡双溪村、罗家乡廖家村等3个竹加工小微园。2 .培育壮大一批深加工企业。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在衢江、龙游建立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鼓励竹产业龙头企业通过降耗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竹笋精加工企业进行分类引导,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