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学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大学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高校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范文“心路”的历程与追寻一我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哈尔滨学院刘勇强摘要:本文从个人的成长经验、人生体验、特殊是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等方面对自我的成进步行了回顾和分析;从职业动机、职业素养、职业条件和行为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成进步行了剖析和展望,阐明白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询问师的努力、追求和期望。当我5月份走进心理询问师资格鉴定的考场时,我应当是刚满50周岁零一个月。50年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但也以说基本完成了人生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进入到心智的稳定状态。在这个年龄的节点时,是可以较理性和从容的进行对自己的回顾和反思,可以冷静和客观的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些分析和
2、展望。一、自我成长分析(一)童年与少年我诞生于1964年4月17日(这个口子由于后来哈尔滨市区的一场特大火灾而著名,所以我的生口为我的家人和很多好友牢牢记住),我虽然诞生在哈尔滨,但父母都是四川人,父亲从部队转业,主动奔赴北大荒,后与母亲调转到哈尔滨工作,这之后始终在工厂当一般的干部和工人。1969年,中国与前苏联关系惊慌,政府动员战备疏散,我和姐姐伴同当时已来哈定居的爷爷、奶奶一起回到四川成都居住,直到1972年爷爷去世,重新被父母接回一起生活。童年时和爷爷、奶奶及在成都的一段生活,对我的心理成长和性格的形成现在看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虽然记忆很多都已模糊,但潜意识中,我始终有“成都是我的家
3、乡”的心情和情结,这种心情常常以“找寻”、“回乡”、“在途中”等原型反复出现在我的梦中;在后来不同年龄阶段多次重回成都时,我分明清楚的嗅到了我童年时不行替代的气息。又比如,爷爷身世的不凡(辛亥老人、中山先生的秘书)、清高的气质、传奇的经验(奶奶爱讲的)等与当时家境的一般(谈不上贫寒)、父母的平凡醇厚、生活的朴实等交织环境对我的影响,也是我日后性格中,清高与自卑、爱幻想而不自信、有目标而意志薄弱等性格冲突的合成因素。从成都回来后,由于学前家庭的教化和影响,经过简洁的测试,我带着满嘴的四川话干脆上了小学二年级,这也是我在同届同学中年龄始终比较小的缘由。我学生生涯的中小学时代,现在看来是蛮顺当的,当
4、然,少年时应有的苦恼和“愁味道”也多有经验和品尝,性格中的软弱、易于满意和意志的不坚决等特征也在进一步形成和显现。比如,由于始终都在一般的学校念书,同学大都为工人、农夫诞生,我家庭的文化氛围和资源足以让我没用太多的努力就是学习的佼佼者,直到重点中学差3分没考上,也没觉得特殊的懊丧,高考时还为自己是学校应届考上高校的第一位学生而略有得意。假如说中学时代对我日后心理、行为、工作有深远影响意义的过程是我养成了爱读书、喜爱音乐的习惯。父敬爱书和买书的“习惯”在四周人眼里是“不行思议”的,无论是他喜爱的历史、哲学,还是我喜爱的文学、医学书籍,只要能想到和买到的,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几乎竭尽所能、无奇不有
5、,现在回忆起来让我感动不已,虽然客观上,也可能是我爱好广泛而无一精通、知其然而不求甚解的一种导因?(二)高校时代高校专业的选择是对我来说是一种偶然的、“被”的、随意的选择。中学时代,我最喜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为此,自认为做了很多的打算,看了很多医学、人体生理的书,但实际自己的理科学习并不突出,高考前三个月学校又多数学老师,紧急转到文科,最终在高考数学成果56分的状况下,第五自愿,被哈尔滨师范高校中文系录用。那一年是1981年,我17岁,在这之前,我想到过学文学,但从来没有想到当老师,我很自觉我的不善言谈和不自信的性格。但那时,考上高校就是目的,没有可能再选择。于是,似乎当时也没有过多的什么
6、特殊的兴奋或喜悦,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高校时代。高校生活对我的感受、体验而言是深刻的、多元的、丰富的、难以描绘的,但概括其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对我日后生活、工作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体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我的学业始终“不错”,表现在各学期综合成果班级都排名第一(29人),最终学业成果年级第三(118人),当了四年的学习委员。这让我在毕业时没有任何“努力”地听从安排到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工作,虽然这不是我的最愿。2、我的“为人”不错,四年中与同学虽有过小冲突,也感受过孤独和孤独,但和绝大多数的同学相处得随和,不论班级同学,还是合寝同学、还是合队实习同学都有着很深的感情。这让我在后来至今的日子里,同学情成为
7、我最大的、最深厚、最“恒久”的友情资源。3、我的“阅历”不少,由于爱好和专业的需求,四年中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很多理论文献,体会到文学就是人学的真谛,懂得了对生活与“人”关怀的意义。这让我今后从事的教化事业、甚至为我今日想考取心理询问师资格的愿望,供应了精神与信念的资源。4、我的“艳福”不浅,在高校最终收获了爱情,让我后来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终身的伴侣。作为在高校工作近30年的我,()现在更加认为高校时代是一个人正真成长的时代,也是正真人生自我行为的起先。我尤其感到幸运的是我经验的80年头的高校教化是中国当代高等教化最为黄金的时代。仅从个人角度说,看似平淡的四年里,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无论胜利
8、还是失败、无论惊喜还是懊丧、无论收获还是缺憾,是这四年的过程让我成熟与成长,培育、塑造起我基本的精神结构和价值取向。(三)从教三十年1985年,21岁的我被安排到哈师专中文系工作,虽然当时我自认为我当老师很有压力,但我的性格让能够我安安分分、认仔细真、努力为之。作为年轻人,我的热忱是有的,上进心是不缺的,很快,我在单位适应了岗位,得到了认可,甚至是得到了老老师和领导的信任和栽培,从而起先我漫长的、未曾改变的老师生涯,起先了正真意义的成家立业的成人生活。本文不是自传,想要在此描述30年的工作、生活、心理的成长经验是不行能、也不必要的。只能概括地说我主要讲授的专业课是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
9、业余”的专业爱好是性学;我接着学习、深造,其中88-89年在复旦高校进修时收获颇多,2000年在黑龙江高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我成家,有了个很优秀的儿子,现在在美国留学本文,我选择几个问题和事务来剖析,可能能够总结和分析自我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及促使我有考取心理询问师资格愿望的根由:1为什么我还是“副教授”?在同届甚至低几届的同学中,从政的有很多的正厅级、副厅级干部,从教的有太多的正教授、博导、硕导,从商的也有几千万的富翁。而我在高校从教工作近30年,2000年才搭上最末班车评上了副教授,这一下14、5年过去了,正教授的职称对我来说似乎还非常遥远。对此,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仅就我的心态而言总体上我是平
10、和的,没有过分的自卑和焦虑。我追求做一个我自己要认可水平的、真才实学的、有创建和有见解的学者和老师,我没真正做到,也没违心去做,我便心安理得。求真、求正、不急功近利、不弄虚作假是我的人格追求。当然,消极、缺乏剧烈的竞争、进取意识、自信念不足、意志力差等则是这一心理状态的另一方面,它干脆或间接影晌着我的发展,制约着开发我智能潜力的可能。2、为什么我要当“领导”?工作至今的后十多年,我主动的、渐渐的走上了领导岗位,2024年做中文系主任助理,2024年、2024年两届人文学院副院长,2024年又担当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从心理层面上看这或许是对自己“面子”上的一种补偿,有肯定的虚荣的元素在其内。但我
11、同时更认为这是我人格完善的一种追求。社会心理学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强调个人在组织、团体中的责任与共享,能在一个自己喜爱的集体和事业中发挥自己可能的效能,释放正能量,体现自己的价值,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敬重,这是主动心理学所提倡的,也证明着我没有太多的颓废、抑郁等不健康心理心情或精神疾病。3、为什么大家觉得我“人缘好”?工作以来,我和同志、同事始终相处很好,少有不开心的、激烈的冲突,几次关键性的评优、竞聘,我几乎是完备胜利;尤其是从教三十年来,我一个才华并不横溢、讲课并不非常精彩的老师,却受到了历届学生的拥护和酷爱,从当时年龄的相仿(包括我实习期间带的学生),到现在两代人多的距差(现在的学
12、生比我孩子还要小几岁),表现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我体会到的师生之情却都是一样的浓重。我想,这肯定与我的人格追求、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亲密相关。我虽不长于言谈,但不缺乏对生活的热忱;虽才不出众,但朴实坦诚;我虽缺乏自信,但天性还算乐观,能够理性的相识和限制自己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情愿换位思索,随和,宽容,自律,有华蜜感4、姐姐的“病”2024年,患病20年的、我唯一的姐姐去世给我触动和启发很大,她患的是一种慢性损害肝和脑的遗传病,她的病程发展和表现让我切实地看到和理解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脑神经对人行为的肯定作用,重新唤起我儿时对医学、对心理学探求的欲望。重新学医是不行能了,
13、但系统学习和驾驭心理学学问,成为一位对人心理有助的工作者,对我来说还是有基础和可能的吧!5、儿子成长的“叛逆”我的儿子是很优秀的,品质好、学业好、有上进心、有孝心(特别表现在对爷爷、奶奶),我始终以之为傲慢。但直到我系统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后、直到体会到他常常的烦躁和焦虑后、直到他留学前一次叛逆的爆发后我才意识到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苦痛”,我才意识到我们过去教化孩子过程中不曾意识到的很多疏忽和失败。假如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时期,能是科学的而不是阅历的、刚好的而不是被动的、安排的而不是偏执的、顺应的而不是忤逆的进行培育和培育,他会更优秀、更自信、更欢乐。学习心理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多重
14、要啊!用“心”去理解“心”,沟通“心”,救助“心”,多有意义啊!二、职业行为分析在上面对自己“心路”的回顾过程中,我实际已渗透着对心理询问师这一职业的憧憬和理解,下面再分析自己可能从事这一职业的优势条件和理念。(一)从业的可能与基础1、爱好与酷爱如前所述,我自小对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有着深厚的爱好,有着从事相关专业的憧憬。后来的工作、学习中,虽不系统,但也常常涉猎相关的理论和学问,尤其是性学、性心理学方面的资料收集很多。2、现专业、职业、岗位的相关我从事的是文学专业的教学,”文学就是人学”,文学的本质就是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描写人的情感、心理,宏大的文学家就是宏大的心灵描绘者,探讨文学、读
15、懂文学就是探讨人、读懂人的心理;从专业教学和探讨的角度,其实我已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了诸如佛洛依德、柏格森等心理学理论。我从事了30年的老师职业,()教书育人的理念已深化骨髓,教书不仅是传授学问,更是心灵的导师,而如何能够达到教化的效果,不管有意无意,都离不快乐理学的方法。我现在的岗位是学院负责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党总支书记。青年学生是心理活跃、情感丰富的集中群体,在工作中我会遇见各种心理状况,可积累丰富的心理个案,利于我以后的“临床”。3、自我的素养从对我自己的“心路分析”来看,我认为我是一个人格健全、心智健全的“师者”,心态平和,看待问题不偏激,处理问题不极端,乐于助人,乐于倾听,易于
16、被接受、被信任这些应当是从业的优秀素养。(二)从业的理念与行为当然,上述的优势并不意味我就可能成为一位心理询问师,特殊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询问师,甚至可能“自以为是”而悖离职业心理询问师的原则和操守。经过系统的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树立与端正好从业的理念,以一种酷爱和敬畏之心相识心理询问师的职业意义、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2、严格规范心理询问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操守,遵守从业原则,客观相识心理询问师的职业范围和职业功能。3、系统、全面、扎实驾驭作为询问师的全部学问体系,正确、精确、科学的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4、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和修养,刚好调整和修复自我可能的的心理问题,保证询问与治疗的质量。以上几点都是我仔细思索后的提要,绽开都可专题论述,在此点到为止。总之,在我人到“中途”之际,我愿用“心”接着探寻新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