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将相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6将相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将相和【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 .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搭石,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读课文的速度。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能怎样提高阅读的速度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这种屏幕上出现的内容,并大声地读出来。(出示:一句句子)1.看清了吗?(出示第二句句子)注意,还有一段话。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你一眼看到多少内容?(出示一段话)预设: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预设: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师小结:我发现第二位同学一眼看到的内容更多一些。要完成这个小游戏,我们要连
3、词成句的读,(板书:连词成句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者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 .刚才小游戏中出示的内容出自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第六课将相和。(板书课题)3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讲了2000多年前的一个历史故事,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其中相关内容改写而来的。4 .课题中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跟我读一读,将相和。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预设: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预设: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和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带着问题
4、默读课文。(出示课文和计时器)同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记下所用的时间。边读边记,想一想。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问题)开始。(生读文,记时间)2.现在,我们来交流。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是谁?预设:我读到第十自然段,一边出现了大将军廉颇,我知道这个将是廉颇。相我猜想应该指的是课文的主人公蔺相如。师小结:对,课题中的叫是赵国的大将廉颇,(板书:廉颇)这个相指的是蔺相如(板书:蔺相如)。赵王封蔺相如为尚卿。尚卿相当于宰相的地位,所以在这里相指的就是蔺相如。3,请你读好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廉颇、蔺相如。4 .“和”在这里是什么意
5、思呢?预设:和在这里指的是和好。我看到课文说廉颇和蔺相如闹不和,最后讲他俩成了好朋友,我知道和在这里就是指和好。师小结:对。我在这里表示结束争执。廉颇和蔺相如怎么从不和到和的呢?稍后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5 .这篇课文围绕印象,如和廉颇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出示:完璧归赵港池会面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中有个字“璧”,“璧”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出示玉图)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底】完璧归赵中的“璧”指的是赵王得到的那块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也非常想要得到它就想拿成换璧。6 .那么这三个故事分别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呢?(出示全文)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在书上做做记号,并想想原因
6、。运用连词成句的读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请在30秒内完成。开始。7 .让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学的交流。预设:第19自然段写的是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因为第九自然段说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前面写的都是完璧归赵的内容,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的结果,所以前面18自然段的内容,我就一扫而过了。(出示蓝色框1一一9自然段)师小结:这样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能根据要求找到相应的段落,非常好。是的,课文第九自然段告诉我们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结果,所以第一到第九自然段写的是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预设:第10到14自然段写的是濯池会面的故事。我读到第14自然段,一眼看到蔺相如在漏池会上
7、立了功,就知道混池会面的故事结束了Q(出示蓝色框1014)师小结:在读这部分内容时,会碰到“瑟、缶”等词语,(出示:红色框“瑟、缶”)可能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但是能够猜出这些都是表示乐器的名字,不妨碍我们对濯池会面,这个故事段落的划分,我们就可以先放一放,继续往下读。那么1517自然段写的就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了。(出示蓝色框1517)三、学习完璧归赵1 .那相如和廉颇怎么会从不和到和的呢?让我们先走进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至第九自然段,找一找蔺相如说的话,想一想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2 .蔺相如说的话集中在6、7、8自然段(出示:6、7、8自然段),我们先来看看第六
8、自然段。(出示第6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想一想,他说了几层意思。个别读:如果秦国提出六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15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的送回来。3 .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预设:蔺相如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们要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看看秦王是否真心换璧。4、蔺相如在帮助赵王分析情况,所以文中连用了两个“如果(出示红框)那么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意思呢?预设:第二层意思是说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第三层,
9、意思是如果秦王不是拿城真心换璧,他一定会把和氏璧带回来。3这是蔺相如告诉赵王,他到了秦国准备怎么做,所以也连用两个如果。(出示红色框)从这段话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预设:我从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知道他为了赵国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很勇敢,也很爱国。4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们可以读出坚定坚决的语气。5 .还有谁来补充?预设:从四个如果我发现蔺相如思维很严密,把各种情况都分析到了。师小结:看来,蔺相如的勇敢是建立在充分思考后谨慎行事的基础上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读)6 .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朗读(生个别读)7 .(出示第七自然段)蔺相如到了秦国,见了秦王,他又说了什么?
10、自己轻声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8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预设: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他这样说是因为她发现秦王没有拿成换璧的诚意。故意这么说,就是想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拿回来。师小结:你联系上下文,知道了蔺相如说这句话的原因。预设:蔺相如又对秦王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实物,做成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这么说是想要威慑秦王,如果秦王硬抢,它将永远得不到这块和氏璧。9 .这段话中有个多音字,在这里念“强”,意思是勉强,(出示强逼加框)强逼的意思是强迫。蔺相如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0 .请位同学来读一
11、读这段话。(出示划线句子)11 .(生个别读)从蔺相如的言行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预设:蔺相如对毫无诚意的秦王,先是不动声色,故意说壁上有瑕疵,把和氏璧拿到手里之后,不惜以头撞柱来威慑秦王。我觉得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的人。师点评:这位同学结合了具体事例,读懂了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的人。(板书:机智勇敢)12 .现在请试着概括一下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预设:这段话题是蔺相如威胁秦王,如果不履行约定,她就和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13 .概括得非常好,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概括第八自然段中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出示第八自然段)14 .我们来听这位同学的交流。预设:蔺相如告诉秦王他已经派人把并送回赵国,如果
12、秦国愿意交出15座城,他马上派人把璧送回。15 .说得很好。刚才我们研读了现象如言行的句子,了解了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课后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各两遍。概括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提高阅读速度注意力集中6.将相和廉颇蔺相如不回读完璧归赵机智勇敢连词成句淹池会面负荆请罪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练词成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继续学习概括溜池会面、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2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借助小标题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
13、到启示和教育。3 .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集中注意力,运用连词成句读,不回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课文的速度。边读边记,知道了课文由这三个小故事构成,还学习了第一个的故事。4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课后概括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出示图片)预设:战国时到,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想用15座城换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见到秦王后发现他没有诚意,就威胁秦王,如果不履行约定,他就与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秦王只能答应。蔺相如早已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告诉秦王,如果秦国有意交出15座城,他马上派人把璧送回。秦
14、王没有办法,只得送蔺相如回赵国。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师小结: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们着重学习了蔺相如说的话,读懂了他为什么这样说的原因,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学习下面两个故事。二、学习淹池会面、负荆请罪1.(出示:1014自然段)请你默读第10至14自然段。你能不能找一找蔺相如说了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试着概括港池会面的主要内容。(生自己归纳)5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概括的内容。预设: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在涌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要求请王击缶。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说秦王如果不答应,就要与他同归于尽。蔺相如怒目圆睁
15、,厉声呵斥,卫士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也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6 .这位同学说的比较完整,但是蔺相如与秦王交锋的这部分概括的不够简练。我们来看看这部分的内容。(出示:12自然段)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想想蔺相如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生思考)7 .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朗读。(生个别读12自然段)8 .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个乐器的名字。老师读一读“缶二(出示:“缶”红色框)“缶”是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出示解释)前文中也有一个表示乐器的名字“瑟”,是古代的弦乐器,像琴。还有生字一个生字“侮辱”(出示侮辱红框)。“侮辱”的意思是(出示解释)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
16、到损害,蒙受耻辱。9 .蔺相如看到秦王要存心侮辱赵王,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预设:蔺相如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性,这句话是说蔺相如要秦王为赵王击缶。10 “擅长”(出示红色的框)在这里的意思是(出示解释)在某方面有特长。11 蔺相如还说了什么,继续交流。预设:蔺相如说:“你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蔺相如说这话的目的就是要秦王为赵王击缶,否则他要与秦王同归于尽。师小结:这两处蔺相如说的话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蔺相如用命威逼秦王,让秦王为赵王击缶。12 为什么蔺相如一定要秦王为赵王击缶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预设:因为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
17、辱赵王,令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侮辱赵王就是侮辱赵国,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一定要秦王也为赵王击缶并记录下来。师小结:对。蔺相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13 .现在,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涌池会面的主要内容?(出示1014自然段)(学生说)14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预设: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在涌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蔺相如用命威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答应。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师小结:概括得非常好。读懂人物的言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负荆请罪1 .现在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主要
18、内容。(生自己概括)2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发言。预设:廉颇对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不服气,想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时。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3 .这位同学说,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预设:蔺相如听说廉颇不服气的话,就请病假不上朝。看见廉颇的车过来,蔺相如连忙叫自己的车夫掉头。从蔺相如的这些表现看出,他是在处处避让。(出示句子下划线)师小结:蔺相如具体的表现可以用“处处避让”来概括,归纳的非常好。4 .为什么这样的避让就能维护国家利益呢?请同学们读读蔺相如说的话,(出示蔺相如说的话,下划线)想一想。
19、5 .我们来听听同学的交流。预设:因为如果蔺相如和廉颇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会乘机来攻打赵国。在上次涌池会面中,就是因为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师小结你能联系上文,读懂蔺相如的处处避让,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6 .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示弱,寸步不让,为的是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也是为了国家利益。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廉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预设:我觉得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他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他就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7 .廉颇勇于改过。(板书:勇于改过)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
20、罪,(出示下划线)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意思。后来用这个词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三、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整篇课文)1 .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都说清楚了,那么能不能把三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呢?请你们轻声地试一试。2 .来听听这位小朋友的交流。预设:战国时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想用15座城换壁。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见到秦王后,发现他没有诚意,就威胁秦王,如果不履行约定,他就与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秦王只能答应蔺相如。几年后,秦王约赵王在遏池会面。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并记录下来。蔺相如用命威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只能答应。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对蔺
21、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不服气,想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3 .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都说清楚了。造型,该知道蔺相如和廉颇是怎么从不和到和的。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板书:和)预设: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淹池会面上的功劳被封了官,位居廉颇之上,所以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才重归于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4 .通过刚才对人物言行的学习,现在你们知道他们和好的原因了吗?预设:廉颇一开始只考虑到自己,听了蔺相如的话,认识到自己为了争一口气,不顾国家利益太不应该了,所以我觉得他俩和好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5 .你说得真好,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了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三、作业布置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三题、第四题和第五题。【板书设计】提高阅读速度注意力集中6.将相和廉颇蔺相如不回读勇于改过完璧归赵机智勇敢连词成句浦池会面负荆请罪(和)以国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