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6将相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2.体会“和”的意义,感受“和”的重要性,从而懂得珍爱“和、学习重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学情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淹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把握难度不大,但真正理解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生活
2、中的重要性,还是具有一定难度。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速读故事,体会人物形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运用比较阅读,前后关联的方法,能较快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一、复习导入L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下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涌池会面秦王约赵王在混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了下来。蔺
3、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负荆请罪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番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2 .教师引导复述课文内容。3 .教师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遢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然而,只了解故事的情节还不够,因为史记最成功、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我们这节课就来读一读课文中的人物。二、速读故事,品析人
4、物特点。出示问题,引导思考: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交流。(一)交流“完璧归赵”的故事。L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4 .出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引导交流。(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J提问: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预设: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
5、,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2)蔺相如看这情形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J预设: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以城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巧妙地把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机智。(3)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
6、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预设: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4)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提问: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预设: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以看出他机智过人。(5)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提问: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
7、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5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通过阅读“完璧归赵”的故事,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6 .教师小结:在第一部分“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面对秦王企图强占和氏璧时,他能够勇敢斗争,巧妙地保护和氏璧,从而完璧归赵。因此被封为上大夫。(二)交流“港池会面”的故事。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进行交流。2 .提出问题,学生交流。(1)出示句
8、子,引导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预设: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荣誉与尊严,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2)问题引导: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预设: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3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通过阅读“完璧归赵”的故事,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的人(胆识过人、英勇无畏、足智多谋,以国家利益为
9、重)4 .问题引导:我们是怎么读出蔺相如这个人物的特点的?这两个故事又是怎样表达出他的特点的呢?学生交流后小结:抓住主要事例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也正是通过细致描写具体事例中人物的言行等表现来突出人物特点的。5 .教师小结过渡:在淹池会上,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职位就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三)交流“负荆请罪”的故事。L分析蔺相如的行动、语言。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语言:“秦王我都
10、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提问: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预设:感受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高尚品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蔺相如的行动、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 .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预设: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预设: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 .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廉颇会对蔺
11、相如说些什么?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吧。参考示例:廉颇背上绑着荆条,跪在蔺相如门前,惭愧得不敢抬头,拱着手说:“蔺上卿,罪臣知错了,请蔺上卿降罪责罚!”蔺相如吃惊地说:“廉将军这是为何?快快请起!”“不!”廉颇坚定地说,“往日罪臣嫉妒蔺上卿,为了自己的名誉不顾国家安危,罪当万死!请蔺上卿责罚!”“既然将军知错了,改正就行,何必这般请罪?你为赵国堂堂上卿大将军,当街施跪,成何体统?蔺相如一边说一边扶廉颇起来。“蔺上卿,你深明大义,为了国家的安危而不顾自身名誉,实乃舍小家而顾大家的英雄,罪臣佩服!”“既然将军今天来我这里负荆请罪,说明将军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不如我们以后就和睦相处
12、,共同辅佐赵王,保卫赵国。”“蔺上卿说得好!我们只要和睦相处,赵国就如虎添翼!”(四)交流讨论,感悟提升1 .说一说: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预设: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濯池会面中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所以将相和好。预设:完璧归赵、混池会面是事情的起因与发展,负荆请罪是故事的结局。2 .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预设: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
13、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预设:“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3.教师小结: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完璧归赵”“涌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完璧归赵、混池会面是事情的起因与发展,负荆请罪是故事的结局。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学习任务二:读写结合,学习写作方法【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的方法后,进行练笔,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文中通过具体事例写出
14、人物特点的方法。】一、回顾全文,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L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蔺相如,也看到了勇于改错的廉颇,那我们是如何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这些精神品质的呢?预设1:通过“完璧归赵”“混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具体的事例,如“完璧归赵”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预设2:从他们的言行中,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2 .方法总结: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等细节,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二、读写结合,探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L教师引导:作为读者,我们要结合具体事
15、例和人物的言行等细节,去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作为作者,我们又该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呢?3 .学生交流。4 .教师小结:本课作者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蔺相如,还看到了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廉颇。学习任务三:拓展阅读,揭示“和”的意义【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史记相关内容,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升华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拓展交流,体会“和”的意义,感受“和”的重要性,从而懂得珍爱“和”。:11 .将相和这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评价蔺相如的。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
16、可谓兼之矣!一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快速默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1)教师补充:廉颇一一赵国大将军,因改编时受篇幅限制,课文删除了一些关于他的描写。在原文中,关于廉颇的故事除了涌池会面、负荆请罪,还有长平之战、廉颇失势晚年的廉颇最后死在了楚国,直到死时,他都对身边的人说:“我只想指挥我们赵国的军队呀!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保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17、顷之三遗矢矣J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2)学生默读后交流。3 .交流“和”的意义。(1)体会和意义:将相和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是因为一个“和”字Q中华文化崇尚“和”,“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论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2)分享“和”故事:结合课文及你知道的关于“和”的故事与成语,谈谈你对“和”的理解。预设:和能睦邻一一三尺巷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北宋宰相吕端预设: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
18、)珍爱“和”精神:和能睦邻,和能兴邦,“和”是和睦,是和谐,是和平。希望同学们能发扬传统,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热爱和平。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还学会了抓住关键句段,结合具体事例品味人物特点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认识了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蔺相如,认识了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廉颇。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懂得了“和”的重要性。作业设计L从你的老师中选择一位,运用所学方法写一段话,写出他的特点。注意写出具体事例,要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2.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类文阅读】唇亡齿寒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6)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
19、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
20、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选自文字上的中国成语)【教学反思】将相和作为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落实“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主要做到:训练学生连词成句地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理解怎样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然后进行速读实践,运用测试题检测学生快速阅读感知课文的效果,落实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重点;接着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三个故事之间的发展脉络及内在联系,学生能依据小标题复述故事;最后带着问题,抓关键句段快速读每个故事,结合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中人物的语言等描写,品味人物的特点,感知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