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1895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张学良与东北易帜摘要: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所领导的东北改旗易帜是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侵占东北的计划遭到严重的打击,强化了东北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东北易帜是张学良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笔。东北易帜的成功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张学良本人的国家统一思想、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以及当时国内外的时代环境等。关键词:张学良;东北易帜;国家统一;历史意义张学良(1901-2001),生于辽宁台安县。他一生曲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传奇人物。2001年10月14日,百岁老人张学良走完了他一个世纪的路程。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张学良的贡献,认为

2、他是“有功于抗战事业的二1他去世后,江泽民委派专人参加他的葬礼,并在唁电中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离开政治舞台60多年,但人们并没有遗忘他,相反,人们仍然关心他、爱护他、思念他。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1928年12月29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势力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并宣布归顺国民政府,信仰三民主义,拥护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事件是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统治中国达数十年之久的北洋军阀时代的终结,南京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东北易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张学良功不可没,他本人的努力是其中最主要的

3、因素,但不可否认,东北易帜绝不是某个人的行为可以决定的,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东北易帜的时代背景首先,是北伐战争。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当时国民革命的主要敌人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仅十个月时间,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都被国民革命军歼灭。“至1926年10月10日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取得了两湖战场的胜利,到11月5日革命军攻克九江,8日进入南昌,孙传芳逐鹿大部被消灭。”2全国其他地方军阀也都纷纷倒向国民革命政府,北伐战争基本胜利,奉系军阀成了众矢之的。其次,是“二次北伐”的影响。1928年4月,国民党中央政府为缓解与各地方势力的矛盾以及摧毁

4、张作霖把持的背景政府,蒋介石决定用“温和”方式联合其他地方势力进行“二次北伐”,推翻张作霖在北方的统治。一个月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取得了胜利,东北军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大有兵败如山倒之势。3此后,各路军阀如李宗仁也都纷纷表示愿意服从中央合力讨伐张作霖,东北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1928年5月19日,国民政府将中央军和地方军整编为四个集团军,于5月28日各路北伐军进行全军总进攻,张作霖的军队受到严重打击,无力再与国民党军队抗衡。二、东北易帜中张学良的影响因素1.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东北易帜的发生不是历史的偶然,一方面作为地方政权领导人的张学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张学良对自

5、己的政权有着绝对的操控能力,为东北易帜铺平了道路。再加上他高超的外交手段,最终促成了“东北易帜”的成功。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皇姑屯事件,企图建立“满蒙新国”的阴谋未能得逞,于是把目标转到刚刚就任的张学良身上,试图趁张学良立足未稳,迫使其就范。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之下,张学良认识到:“要靖国难,报家仇,只有全国统一,全力对付日本J4于是他顶住各方压力,分步完成了改旗易帜。这样,通过东北易帜,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张学良东北易帜是他爱国统一思想的产物,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也为他之后政治生涯中实践这一思想迈出了第一步。东北易帜后,东北奉系时代割据一方的局面宣告结束,使全国抵制日本侵

6、略的力量,延缓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的计划。东北易帜实现了国家统一,符合民心,顺应了历史潮流。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不仅拥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张学良一生也都在实践这一思想。追忆他的一生,张学良不仅是“中国统一的象征”,5更是统一的伟大践行者,是维护和促进统一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二2 .张学良对人民意愿的顺应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都不能离开群众基础这一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个人的作用是不能离开群众的作用的,个人活动的成功,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为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全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尤其是东北人民要求统一、摆

7、脱被殖民的命运的强烈愿望,是推动张学良决心易帜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日本侵华的升级,在政治上表现为对东北当局的威胁和压迫,在经济上表现为垄断东北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东北民众希望通过东北易帜,实现国家真正统一,以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富强的新东北。张学良认识到若不改旗易帜,终恐为众矢之的。民心可用而民意不可违。民意坚定了张学良易帜的决心,也是张学良改旗易帜成功的社会基础。3 .张学良对国内外情况的认识北伐时期,尽管奉军是讨伐的对象,但张学良坚持民族大义,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同时又利用各种机会罢兵言和、息争御外。虽然由于张作霖固执己见而使张学良的主张没有实现,但南京政府也认识

8、到对东北有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故此,当张学良面临两难处境时,南京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都给张学良以支持。由于张学良与南京方面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被迫承认东北易帜是中国内政问题。“四一二”政变后,美英把逐步控制南京政府、帮助蒋介石“统一”中国作为他们对华政策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希望能遏制日本扩大侵略的野心。英美等国的外交态度和外交努力,使日本的蛮横态度有所改变,行动有所顾忌,也给了张学良国际支持,把易帜的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三、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纵观东北易帜的全过程,不能不说这是张学良反日爱国言行和东北军民反日爱国运动的一种正义壮举,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9、首先,东北易帜成功地宣告了历时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彻底结束。标志着张学良已成长为一个伟大爱国者,是他为祖国为民族所建树的第一次大功劳。其次,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肢解东北、图谋独占的阴谋诡计,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的完整。易帜后的东北结束了奉系时代割据一方的局面,在军事、外交诸方面直接听命于中央,增强了抵制日本侵略的力量,延缓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的计划。这个意义上说,东北易帜也是对外抗击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之举。最后,东北易帜实现国家统一,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愿望、符合民心,而且也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东北易帜在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

10、上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实现既有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所做出的努力,也有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做坚决的斗争。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每一个中华儿女也不能忘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与义务,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周恩来选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张友坤,钱进.张学良年谱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12-226.3韩信夫,姜克夫.中华民国大事记(1923-1929)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34.4西安事变资料(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L5胡玉海,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58-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