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风格竹笛独奏曲的风格把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蒙古族风格竹笛独奏曲的风格把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蒙古族风格竹笛独奏曲的风格把握摘要: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着它得天独厚的特色,除了浩如烟海的草原民歌外,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器乐艺术。近年来蒙古族风格的笛子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深受广大学习者与爱好者的喜爱和青睐。但是,由于地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很多演奏者较难准确地把握其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以至于缺少乐曲应有的艺术魅力。本文就蒙古族风格的竹笛独奏曲的风格性演奏技巧的运用与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竹笛学习者更好的把握蒙古族风格笛曲的特点。关键词:竹笛;蒙古族风格;风格把握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吹管乐中极具表现力的一种独奏乐器,随着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
2、深化和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它以自身特有的魅力和风韵,赢得了草原人民广泛的喜爱。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人民,各种形式的歌唱更是伴随着牧人生活的始终:牧羊时唱、挤奶时唱、喜庆时唱、蒙古包内饮酒时更是尽兴地唱。而伴随着歌唱的是优美的马头琴、四胡、笛子等乐器,在这样的音乐形态中,也形成了具有草原风格的笛子演奏风韵。竹笛演奏者想要准确的掌握蒙古族竹笛独奏曲的演奏风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学习蒙古族风格竹笛独奏曲必须掌握的演奏技巧在音乐艺术中,任何一种美的体现都离不开技巧的支撑。蒙古族风格的竹笛独奏曲在演奏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特点,又有南方曲笛抒情柔美、圆润含蓄的特点,所以,想要准确把握
3、蒙古族风格的竹笛独奏曲,在掌握南北派最基本的笛子演奏技术之上,还特别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一)腹震音:又叫腹颤音、气震音。此技巧主要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腹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例如鄂尔多斯的春天最后一句就需要小且稍快的腹震音技巧来表现牧民在草原上骑马逐渐远去的音乐形象。而在演奏长调音乐作品时则需要大而慢的腹震音技巧来模仿长调演唱的技巧,表现自由辽阔的音乐语言。(一)循环换气:即指在竹笛吹奏的过程中,鼻子同步吸气,达到气流不断,演奏不停的效果。有不少优秀的蒙古族风格的音乐作品都运用到了这一技巧,例如牧民新歌、鄂尔多斯的春天、草原的思念
4、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草原笛派的李镇先生编创的蒙古族乐曲四季,这首乐曲原是内蒙古中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首长调与短调相结合的民歌,后由李镇先生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其旋律优美舒展。全曲从头到尾都用循环换气法来演奏,并结合了明亮、松弛的江南音色,来增强乐曲辽阔的感觉和抒情的意蕴。长调乐段要注意把握“散板不散”的原则,以乐句的次第演进来突出音乐的层次感,建构音乐的完整性。而短调部分则以轻快活泼的情绪进入,以两句同主音调式、调性转化的风格性技巧演奏,清新、新颖、淳美、道地,是生花点晴之处。(三)颤指装饰音:在蒙古族风格竹笛独奏曲中,最常用的颤指装饰音是打“小三度”(即开闭本音的上方三度音孔)或“纯四度”(即开闭
5、本音的上方四度音孔)指颤技法。这种装饰音主要是对马头琴音乐语言和蒙古族长调中“努古拉”唱腔语言的模仿,非常具有风格性。(四)吐音:吐音技巧主要分为三种:单吐、双吐、三吐。1.单吐,在吐音技巧中,单吐运用最为广泛,演奏长调或短调时都会用到。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可以使乐曲听起来干净利落,增加乐曲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2.双吐,由于它善于表现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紧张激烈的音乐情绪,所以主要用于演奏短调乐段。例如鄂尔多斯的春天中结尾乐段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来模仿马蹄声声,飞奔向草原深处的景象。3.三吐,也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种吐音,它是前两种吐音的结
6、合,善于表达激烈、跳跃、欢快的情绪,在实际演奏中具有一种特有的骏马飞蹄的艺术形象,例如简广义曲的牧民新歌中小快板乐段中就大量运用到了三吐技巧,用来描写牧民们策马扬鞭在草原放牧时的欢乐情景。二、大量学习吹奏风格性民歌通过吹奏学习蒙古族民歌,对掌握蒙古族风格的竹笛独奏曲的风格特点也有很大的帮助。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长调、短调两种体裁,长调流传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地区。(一)蒙古长调蒙古长调,也叫“乌日汀道”,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悠扬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节律。演唱长调时,常有将一个完整乐段从低音区提到高音区,再降到低音区的
7、完整过程,有时一支长调要用几组这样的过程。所以,在演奏长调音乐时上,要求节奏自如,高亢奔放。如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民歌辽阔的草原,是一首以自然界的不测来揣度心上人心意的民歌。演奏时强调以繁复的加花和对比增加音乐的变化,使旋律更符合歌词内容。并且在不少乐句中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加上了起伏的颤音,这种演奏方法是在模仿长调演唱中独特的颤音技法。(二)蒙古短调蒙古短调,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与长调民歌“乌日汀道”相对而言,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其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情歌、酒歌
8、、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歌种。所以在演奏短调音乐时则要求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情绪上热情奔放。如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草原民歌黑缎子坎肩,这首民歌歌词原意是姑娘对负心人的责怪。但在漫长的生活中,由于它的旋律以大音程跳动,已演变为情绪欢快的乐曲,在演奏时通过单吐音和重音的不同位置的加力,增加了欢快跳跃的情绪。练习掌握一定数量的蒙古族民歌之后,再学习演奏蒙古族风格的竹笛独奏曲,将大大有益于演奏者对作品风格的掌握。三、反复视听各种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的音响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获取音响资料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可以多方面的满足我们视听各种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的需求。大量反复视听各种蒙古族风格的
9、音乐作品也是使演奏者更好掌握作品风格的较好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去欣赏各种蒙古族音乐,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短调民歌、马头琴曲等,通过视听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在学习演奏某一作品时,也可以多听、多看相关风格的其他蒙古族音乐,更好的去体会乐曲所要表现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可以找相关的竹笛音乐作品的音响资料来视听,有条件的还可以去目睹名人名家的演奏。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分析作品的音调结构特点,边听边分析,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风格韵味,仔细揣摩,才能更好的理解并展现乐曲的风格特点。四、亲身体验蒙古族牧民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深入到蒙古草原亲身体验牧民生活,加深对蒙古族文化特征及生活习俗的了解,
10、也是演奏者提高掌握竹笛作品风格的有效方法之一。作品的产生往往是作曲者实地体验生活后的创作成果。如草原笛派李镇先生的草原的思念、鄂尔多斯的春天、草原抒情等一系列优秀的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是李镇先生在内蒙古生活了数十年,对草原文化和生活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对草原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而创作成的;再如牧民新歌这首竹笛作品,也是简广易先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一个时期之后写成的。由此看来,作品源于生活,作品的风格更来源于生活。所以,竹笛演奏者如能深入蒙古草原亲身体验牧民生活,必然能更深刻地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基础,感受作品的音乐基调,特别是领悟作品中所流露的乡土气息。总之,竹笛演奏者把握这类风格性的音乐作品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奏者不断提高其音乐修养、增长其生活阅历的过程。只要竹笛演奏者通过不懈的努力,以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一定会提高其对作品风格掌握的准确度,从而,全面提高其竹笛演奏的艺术水平。参考文献1李镇,李镇笛子演奏曲谱六十首汇编.M台北.琴园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2.2赵松庭,笛子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3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